新课改工作总结15篇

来源:古今学识馆  本文已影响2.28W人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改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课改工作总结15篇

新课改工作总结1

20xx年平凉五中高中新课改远程培训工作总结20xx年普通高中新课改教师远程网络培训在上级的统一安排下对我校高三级的23名科任老师进行了培训,经过培训,老师们对新课程、新课标有了深入的了解、全新的认识,提高了理论水平、更新了教学理念,为新学期的教学做好了充分准备。就我校在培训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作如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次培训我校共涉及9个学科,共23名科任教师参加了培训。其中:语文4人,数学5人,英语4人,物理1人,化学1人,生物2人,政治2人,历史2人,地理2人。

二、培训实施情况

1、培训总体计划方案

为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确保此次培训顺利进行,根据省市区有关培训的文件精神,借鉴20xx年培训经验,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平凉五中高中新课改网络培训方案》、《平凉五中网络培训应急预案》,以保证培训工作的全面完成。

2、前期准备工作

7月11日将注册(或登陆)帐号发到各位老师,要求在7月15日前完成注册(或登陆),熟悉各平台操作流程,为7月15日的正式培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7月15日在我校电子备课室举行了开班仪式。仪式上李校长做了讲话,对此次培训做了全面的要求,同时学校教研室印制了签到表,作业检查表,全程培训将分四次检查。

本次普通高中新课改教师远程网络培训实施过程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假期共抽查老师培训学习情况4次,统一组织培训6次。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本站向你推荐配合,分工协作。从而确保了整个培训工作的高效、平稳。使得普通高中新课改教师远程网络培训在我校的实施落到了实处,基本达到了新课改远程网络培训的预期目标。

三、培训实施取得的成效

1、在培训过程中,教师接受了许多理论知识,学到了许多教学方法,更新了教学观念,明确了教学目标。

2、通过远程培训,广大教师的观念得到了进一步转变,对新的培训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可。从而使广大教师更加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以适应社会和教学的要求。

3、通过培训使高中教师进一步准确理解和把握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内容和教学要求。

4、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5、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增强了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了解和掌握了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征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逐步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四、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假期时间长,组织难度大。

2、培训平台多,平台之间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培训平台如百年树人网经常出现无法登陆的现象,致使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作业。

3、培训实施过程中对老师的要求还不够明确,即教师如果不按时参加培训,或者培训不合格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没有硬性的规定,从而给培训组织管理者带来很多困难。

4、在这次培训过程中,个别学校对本次新课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新课改工作总结2

转眼间,开展新课改活动已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理论上,我认真学习了新课改理念,坚持上网观看优秀教师教学视频,吸取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做到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每节课的教学反思;实际中,我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虚心向老教师请教问题。

经过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新课改理念丰富了我的头脑,开拓了我的思维,我的教育教学中也发生了一些转变,现将收获总结如下,以便为以后的教学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

首先,我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和师生关系的变化。通过学习课改理论使我明白,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宰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课堂也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大家畅所欲言、进行讨论的平台。这就要求我们要摒弃原来教师的“说一不二”,而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大胆说,放心说。我深深的懂得,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育教学的前提,依据儿时的记忆,要使学生大胆说、放心说,就要使他们消除对老师的畏惧心理,对老师做到“敬”,而不是“畏”。

所以,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尝试、探索,和小朋友们谈心、交流、做游戏等,以至于在下课时小朋友不愿意让我走,和我说着说那个没完,这样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了,小朋友自然而然的上课时就大胆说,放心说了。并且我也不再仅是上课时的良师,更是下课后生活中学生的益友。经过一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还发现我的教学语言不再是生硬的表扬,而是发自肺腑的欣赏。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拉近了,我们成了学习和生活上的好朋友。

第二,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上,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我认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一定是知识的最后总结,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应该更重要;而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应反映在学生素质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上。根据我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优生少得可怜,中差生却俯视皆是。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我注意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

我们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不能简单的以成绩高低来评价学生,我们要意识到能力培养才是学生长远的发展,让他们能够轻松、自由、健康的成长。

第三,在教学方式上,我有了不小的改进。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参与才能取得,只有教师的教是不行的,还得要学生主动地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努力创造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善于创设“学”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为此,我注意到了以下两方面。

1.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学”有机会。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建构者只能是学生本人。人的思维是不能代替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的眼、手、脑、口等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并留有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像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知识。

2.营造讨论氛围,让学生“学”有所见。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造精神。在教学中,还可根据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发表不同意见,在多向交流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就“小学数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出实践、自主、合作的见解。这样以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创新能力。

第四,在教学形式上,我力求形式多样化,吸引学生注意力。一堂课四十分钟,让刚满十岁的孩子每时每刻都注意听讲,是不可能的。怎样能让学生玩得好,学得好呢?怎样能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呢?这可以说是我每节课都要去考虑的问题。

课前我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自制教具、实物、故事导入等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并留有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验、计算中去探索和发现,学会知识。在新授中,我准备了各种各样色彩鲜艳的动物图片,水果图片。让学生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也刺激他们的感官。在练习中,我尽量将练习安排成游戏的形式,虽然同样是练习但以游戏形式出现,效果就不一样了,学生的情绪也被调动了。在练习加减法口算中,我安排了几种不同的游戏形式。同一种游戏做多了,学生也会失去兴趣。我安排了送信游戏,钻圈游戏,到小动物家做客的游戏。特别是去小动物家做客的游戏,每个孩子要学着小动物的样子走到前面来,再报出正确的答案。孩子们的模仿能力都很强,学得很像,也非常感兴趣。这样的练习调动了他们的学习情绪,也使枯燥的口算练习富有趣味性。我相信只有通过自己的验证才能记忆更加深刻。

以上仅是我在课改中的点滴转变感受,对于新课改的学习,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我会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完善自己。万千河流必将汇聚汹涌大海,我坚信,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必将有所收获与成功。

新课改工作总结3

传统教学观的核心是“仓库理论”,它以教师为圆心,把学校当成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把书本当作主要教学内容,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工具,把分数看成是评估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成绩的惟一标准。其结果,严重的妨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忽视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不利于现代新人的成长。而现代教学观念完全摒弃了这些落后的想法和方式,试图用崭新的教学观来改变这种现象,因此在现代教学观念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教学改革。下面对现代教学观念的基本主张进行简要的阐述。

1、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科教学作为教育的基本活动形式,其目标应全面体现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现教育功能的前瞻性,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即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1)教学的基本价值决定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2)教学的基本作用决定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教学的基本任务决定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学的基本价值、基本作用、基本任务都决定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育人。全面育人既是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目标。在这方面。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例如,江苏南通李吉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出发点,渗透“教育性”,着眼“创造性”,贯穿“实践性”,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中受到教育、发展能力等教学的根本目的。

2.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为“以学习者为中心”

(1)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以确定的对方为前提。只强调某一方,取消或忽视另一方,都不可能构成或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教与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彼此以对方的存在为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正确认识以下问题:

①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与指导,即帮助学生实现认识过程的转化,从不知到知,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学生是学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体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即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实施和落实。

首先,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责任决定了他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和组织作用。这种导向、组织作用表现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是由教师设计、组织和实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对教学质量与效果全面负责。

其次,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学,教的目的在于学生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体现在学的方面,体现在学生认识的转化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上。如果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就不可能使教学协调有效地进行。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过程。

②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

现代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方式。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教学的多边活动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与传统教学相比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传统教学,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对学生如何学论及很少,因而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这种单向交流模式不能反映教学活动的复杂性。现代教学认为,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教与学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的过程。如果教学过程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那么教学过程就不再是简单的传输过程,而是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过程。这对于开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减轻师生的负面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多边互动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主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人作用结合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③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是也不应该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而应是积极主动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实施简单的加工改造,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不但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够表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与完善,而且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仅把学生作为认知你来看待,更重要的是把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来看待。要认识到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器”,而是知识的主人;学生不仅是认知的主体,更重要的是具有生命的人。

(2)创建全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创造性活动。现代教学决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内在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就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创建全新的教学方法体系,更充分地发挥教学的多方面功能,以实现人的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要建立全新的教学方法体系,转变教学观念是最基础的一环。具体地说,要实现四方面教学观念的转变。

①从注重学生外在变化转向注重学生内在变化。传统教学追求的目标是知识的掌握,也就是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因此,教学的注意点放在学生外在的活动与变化上,主要是注意的集中,记忆的牢固,答题的准确。这些虽然也是必需的,但却不是最重要的。现代教学论把教学的注意点转向了学生内在的变化上。

②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强调学习的过程。现代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为适应这种情况,教学相应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个转变涉及到如何看待知识?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这句话极为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教学观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学习的过程。学生思维方法的形成较之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是更重要的目标。因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应用,更多的.是在新的情况和条件下去寻求未知的东西,这就需要思维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强调学习的结果,在学习解答问题时,只要求做出一个惟一正确的标准答案,而这个问题的情境往往与书本上的情境相同。因此,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记忆和背诵上。强调学习的过程,主要目标不是要求学生提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求学生寻求解答的思路,它引导学生重视思维的方法,经过长期训练,达到发展智能的结果。

③从单纯教师的教转向师生共同活动。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知识为特征,势必导致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其教学方法是单纯教师教的方法,讲授几乎占据全部课堂教学的时间,教学过程中信息是按照师——生的形式单向传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所以为改变这种状况,陶行之提出“教学合一”,并在教育实践中具体实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学合一”的观点越来越为教育界所接受,并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布鲁纳认为,现代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方法。前苏联合作教育派的教育家们指出,教育教学过程应该是“人际合作关系”,认为“在今天,正是师生关系的问题已被提到了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把传统的认为教学法只是教师教的方法转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就是要使教学成为合作的过程,这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因为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单一的讲授法难以胜任。学生智力和技能地培养,需要亲自参与,才能得到提高与发展。

④从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向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传统教学那种单一的、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适合传授知识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建立一种开放性、综合性的教学形式,它在空间形态上、综合运用集体教学、个别教学与分组教学等多种形式,在时间流程上,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教学环节与结构。素质教育是一种更科学、更高层次的教育,它要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观念更新的前提下,这个教学方法应特别注意学生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健康而和谐的发展。

3.从“教学生学”到“教学生自己学”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都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的情景,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有“灌输”一词。而现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日益加快,科学愈来愈呈现出高度分化由高度综合的格局,人们的智能急剧增长,环境恶化,只是陈旧、更新等问题都扑面而来。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它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学生的创造性属于创造性学习一样,是使个人和社会做好准备。为了在行动上与新情况相协调的一种读书模式,它能使学生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使用预测、模拟、模型和情景描述等方法技巧,来考虑趋势,制定计划,评估目前决策的未来后果。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创造性的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抽出大量的实践来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最重要之处。

新课改工作总结4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提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提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忙,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日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日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应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一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提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议:那就是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十分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教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并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我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我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很多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俭教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仅有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我: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日,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提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新课改工作总结5

新课改在我区已走过六年多了,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校领导教师的积极努力下,我区的课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几年来我们采取了通识性培训、骨干培训、活动带训、竞赛促训、走出去、请进来等等多种培训形式,全方位地对我区教师进行新理念培训。让"以生为本"成为我区各校的教育理念。

二、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不断的提升

首先建立学习型团队,提升教师自身修养

第一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标准来丰富教师的理论功底;第二组织教师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及相邻学科知识来提升教师的知识底蕴;第三也是更重要的是我们结合区情,开展了以校为本的"品味书香"教师读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许多学校已把读书做为教师的必备功课。

其次深化"名师工程",打造品牌,丰富课改内涵。

时代呼唤名师,课改需要名师,"名师是一所学校的名片",培养名师,造就名师是我区新课改的重要工作。我们经过"个人申报、集中培训、调查考核、结果认定"四步让一批具有献身教育精神,追求卓越教育境界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品牌。再通过开展品牌教师教学竞赛、品牌教师挂牌讲学、品牌教师校际间交流研讨、品牌教师"一带一"等活动来锤炼他们并发挥其辐射作用,从而涌现出一批在全市叫得响的品牌教师。如新安小学的史丽萍代表省参加全国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观摩、七道的高文兴、八道的迟立新代表省参加全国英语教师基本功竞赛、金汤的姜晓坤代表省参加全国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等等。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区现有市级学科带头人16人,市级骨干教师48人,区级品牌教师60人 。这批强大的名教师群体为我区的课改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奠定了基础。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质的转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们通过开展"有效教学、状态教学"研讨、"有效教学、状态教学"教学竞赛、网上教研、"每周一校"听课活动。让全区教师真正学会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变"预设"为"生成",让教师的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 其实新课改最大变化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们对学习感到有趣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之间学会合作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因为以人为本,启发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根植于每位教师的课堂,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形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课改以来我们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变以前一张卷定学生优劣的局面,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呈现出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等特点。要更多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除卷面外、各学科都增加了学生作业、课堂表现、学习习惯等内容的综合评价。各校学生都建立成长记录袋,来记录学生的`成长的足迹。特别是兴仁小学探索出"一个积累、三个阶段、一个汇报"评价模式。让学生自主管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受到与会同行们的认同。

五、校本教研扎实有效,各具特色

新课改以来我们坚持"重心下移,亲身实践,行为跟进,专业引领"的教研原则,协助各校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断强化对基层学校校本教研的组织、指导和服务,在具体的指导中我们采取"互动式"教研指导模式,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全程跟踪,一起交流。尤其是我们教研人员每天下校后都要写下校工作日记,这是我们每天的必备作业,主要是写下校后的感悟,发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等,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使我区的课改工作跃上新的台阶。由于我们的共同努力各校的校本教研开展得扎实有效、各具特色。如八道小学、朝阳小学、新安小学将"诵读中华经典,打造书香校园"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金汤小学立足课堂,把握课程改革的中心地带,积极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等课题的研究和探索。受到市区领导的高度评价。其中数学姜晓坤教师的"猜想与验证"有效教学模式被省数学科研课题组作为开题示范课进行展示。

六、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有效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校园文化、电视媒体、网络等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如中富小学利用多媒体每位教师开办博客,建立自己班级的主页,积极参与校园网进行的教育教学论坛、家校联系、教学反思、案例展示等。中富网站现有近百人注册用户,600多篇日志,7万多的点击率。网站成为体现学校教改特色的展示平台;师生互动、家校互联交流的平台。此外,哈小的足球小本课程、新源小学的推呼拉圈、九道小学的体操、新安小学的英语校本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突显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

不足:

1、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存在差距。个别教师甚至学校存在着新理念形似而实非的现象。新理念仅停留在思想上的还大有人在,一部分教师还没有进入课改的实质。

2、课改的决战地是课堂,日常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有待加强。例如个别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教学手段重"新潮"轻"重点"、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等等,个别学校的教学活动重"形式"轻"实质"等等。

最后我希望各校能通过今天的学习,吸纳别人的长处走出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新课改之路,共创元宝教育的辉煌。

新课改工作总结6

一、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二、认真钻研课标,研究教材,积极参加市区教研。

研究新课标,并与教学大纲相结合,利用假期将所教的教材通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1、重视课前准备。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以便在课堂上能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实际教学活动灵活的调整教学方法。在上新课之前,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反复钻研教材,确定本节课重难点,设计可行的教学方法。每节课进行复习和强化口语训练。这种做法丰富了教学内容,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方式。

(1)坚持课前热身活动。

(2)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4)用运多媒体进行教学。

(5)大作业的设置。

(6)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以上是我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学生的听力、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尖子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新课改工作总结7

按照上级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切实有效地开展了打造高效课堂的各种活动,旨在探索打造高校课堂的路子,经过了一年来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将这项工作做一阶段总结。

一、学校领导重视:

在接到上级文件之后,我校领导班子召开了专门会议,由校长亲自主抓这项重要工作,并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主任具体负责,把这项工作作为20xx年全年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务必要抓出成效。(具体分工如下:)

课改领导小组组长:邓乐保

副组长:程巍玲、丰时燕(负责起草梅子柿小学打造高效课堂实施

方案,在校长的领导下,根据既定方案组织实施,及时收集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

成员:全体老师(组织实施落实、监督检查、评价。)

二、具体工作

(一)完善制度

1、为顺利推进课改的进程,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如《巡堂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课改优秀班级评选制度》《学习小组考核评价标准》《课堂评价标准》《优胜小组评选制度》等等,使课改有章可循,并得以顺利进行。

(二)进一步规范了教师、学生的课堂行为,完善了小组建设1、组织全体师生观看了名师课堂录像,感悟课堂的高效与有序。

2、从课堂实际出发,在教师和学生当中进行调查,找出在课堂当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出台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标准。

3、加强学生学习规范的培训。在我们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规范,我们利用两周的时间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专门培训,从学生的站姿、讨论、展示等方面去规范学生,两周后学校进行了验评,评选出了优秀班级进行全校公演,并将此项活动的开展纳入到课改优秀班级的评选及日常教学当中。

(三)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为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课改不断深入,我校加强了教师的理论学习。

1、利用双周业务学习时间开设业务论坛,进行教学研究,让教师结合自己的上课体会,谈思路、说经验、找不足;安排了邓乐保老师、程巍玲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课堂建设等方面。通过这种手段,赋予每位教师展示的舞台与学习机会。同时要求每位教师从网络上学习有关高效课堂的理论,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时刻组织以课改为中心的教研活动

1、听了马坪小学的课改课以及我区先进校大桥河小学老师的课改课后,我校组织周华、陈静、黄宇等六位教师每人上了一节引路课,课与课之间进行比较,具体找出我们存在的不足。最后要求全体老师按照“名师”给我们指引的课改思路,每人准备并讲了一节过关课,通过互听互评使我校全体教师共同成长。

2、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一节课上完后要及时思考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哪些地方力度不够,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多问自己多思考教学过程。不要把每堂课的反思停留在表面上,要形成文本材料,在学校进行展示,评选出优秀教学反思,在学校刊物上定期发表。

三、效果明显

开展了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之后,教师们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前不科学的授课模式,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环节多了、生生互动的效果明显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好转了,学生的反响也好多了。在这项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教育观念新、课堂设计科学艺术、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合理、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的典型,例如:谷永华、熊金霞、冯翠茹、周玉爱等老师。

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我们的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到底什么是高效、如何才能实现高效、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等等,这些都将在我们下一步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打造高效课堂”的探索中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课题。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后教育教学工作给老师们提出的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我们一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完成这个任务,切实向45分钟要效率,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

新课改工作总结8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将牵涉到一系列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拟结合现实存在的关于学习的种种典型认识和实践,就学习方式转变的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理解学习本身

学习跟每一个人的生活与成长息息相关。在现有的社会观念和教育体系中,学习的概念更多地却是与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脱离社会生活实践以书本为载体的抽象的学科内容,简单、线性的授受关系,作为任务的学习过程,以及更多地关注于学习结果的评价,这些几乎构成了学习概念的全部本质特征。然而事实上,作为人的成长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过程的学习,其全部的内涵远非如此狭窄。学习本来就是生命的律动,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对于外界环境的全部进取性适应行为。孩子们对于环境、对于他物、对于自身的所有发现,构成其生命成长的鲜活的写照,也是其学习过程的直观反映。在不断强调“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其实早已经把学习窄化为课堂上面对课本和教师,并且通常只是“任务”而不是“需要”的那么一个过程。在这样的学习观念之下,学习只是学生的任务而不是学生的需要,学生只是学习任务的完成者而不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窄化和过度形式化的结果,是学生个性发展和生命成长的人为阻滞。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展开,现在是赋予学习以本来意义的时候了。我们的教师、学校管理者、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以及学生本身,都应该建立起新的完整的学习概念。学习是人在面对新的情境时,把握事态、调控自身、获得意义的全时空、全身心、全关系的行为过程,它不仅需要身心的完整投入,而且要求情(感)、意(志)、智(慧)的协调统一,非此不足以担当在这新的信息化时代有效促成人的成长与发展的重任。

相应于此,所谓的学习方法,应该就是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所使用的包括自身器官在内的一切可行手段及其运用程式。它强调的是手段、技术及其运用对于学习目标的适宜性,着重于手段对于目标或目的的中介性、外在性。而学习方式,则是学习者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体特征,其中的学习倾向性包括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的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内容等方面的偏爱等特征。

由于个体的个性特征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学习方式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显然,学习方式的概念中包含着技术与倾向性、习惯与动力、能力与个性等因素,它是个人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风格,是与其个体身心特征相统一的学习特征。强调的是学习的品质特征和精神,着重于学习对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联系和意义。

因此,不论是要转变教学的基本形式,还是要改善学习的过程或结果,都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学习概念的丰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正确看待学习方式转变的内在特征性、长期积淀性和复杂整体性。无论怎样的改革和实践,无论什么样的课程或教学,如果不能具体(而非抽象)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不能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变革中来,不能促成学生学习的完整化和个体化,最终都将是不彻底的和缺乏实效的。

二、注重学习的品质

与学习概念的窄化、塌陷和过度形式化相应的是学习的无机化和外在化。面对着枯燥的原理和公式,面对着一大堆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或模拟题,孩子们所经历的不是富有激情和灵感的心路历程,而是有如机械操作一样的'重复训练,有如鹦鹉学舌一般的简单模仿。这里,学习演变为一件可以不用心灵感悟和情感体验的事情,变成了一个外在于学习者自身的社会程式。换句话说,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死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学”“生”而是“学”“死”了的现象,向我们展示着学习观念的无机化和外在化的后果。其内在的根源是对学习心理的漠视、对学习品质的疏忽。学习心理的内涵极其丰富,不仅包括人的感知、思维、想像、记忆等认知操作系统,兴趣、动机、情感、态度等心理动力系统,价值、理想、信念等目标评价系统,而且拥有更高级的个性特征系统的支持,它们作为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内在的基础性因素综合地发挥着心理指向、启动、操作、调整、稳定等作用。将学习看做是一种简单强化的刺激反应过程,视之为一种耳提面命、重复练习或机械模仿的外部操作,必然导致学习的内在丰富性的丧失,导致学习过程的表面化和外在化,因此也才有了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厌腻以及对教师与书本的盲目信奉。对于学习心理来说,不仅有是否予以充分重视、合理调动、有机协调和系统培养的问题,而且有整体特质是否优良、基本特征是否符合人的发展和时代发展方向的问题,这也就是学习的品质问题。学习的品质优劣,在其心理构成系统的特质方面,主要在于动力调控系统的主动性和协调性,认知操作系统的适应性和效能性,目标评价系统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性;在其外部总体特征方面,主要在于学习的主体性、整体性、问题性和开放性。

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是学习方式的根据和源泉,是决定学习方式优劣的内部因素,也是评价具体学习方式的内在尺度。新的课程改革所明确要求于学习的是转变学习方式,但是在根本上是要提升学习的内在品质。要从以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品质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品质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不过,我们倾向于首先不是把所谓的自主学习、发现或探究学习等看做是具体的学习方式,而是更愿意视其为一系列具体学习方式的特征和品质。因为在我们看来,在现实的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根本就不应该有什么一般的(哪怕是值得倡导的)学习方式的定制,电找不到以完全同样的学习方式学习的两个人。鉴于学习主体和学习情境的相对性和复杂性,对任何具体学习方式的刻意提倡都只能是一种简单和近似的宣传。需要的是对学习活动的具体心理成分和内在品质的分析、评价和倡导。谁也不能肯定地说在任何情况下一种学习方式就是好的,而另一种学习方式就是差的。我们不可能也更不应该期望在统一推行了某些学习方式后,预期的发展结果就会自然出现。只有在经过系统的教育安排和学习积累,切实培养了某种学习心理、提升了某方面的学习品质之后,实际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效果才会水到渠成。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对一般性的理论呼吁和实践要求作出适当的回应显然是必要的,不过更为重要的,是结合具体的学习情境,更加关注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在此基础上帮助摸索出适合于学生自身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态势。

三、摆正学与教的关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会发现当一切形式上的和制度层面上的调整到位后,学校教育中如何摆正学与教的关系,如何将学习品质的提升具体落实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通过实实在在的教学而不是热热闹闹的口号宣传,来实现真正的教育转变、学习提升和学生发展,就成为问题解决的现实瓶颈。

既然我们是在学校教育的意义上进行改革,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就不可避免地遇到学与教关系的调整问题。在学校教育的范畴内,学、教、教学应该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学生、教师、学生和教师三种不同的主体是其对应的逻辑主词。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指导、师生的教学,作为不同的存在,其间既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规定性。从教学论的观点看,师生教与学之间存在着相依相待、相反相成的内在联系,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教师指导方式的要求,在于教师的指导既要基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特质予以筹划、组织和设计,为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提供适宜的引导和帮助,又要为此而对自身作出积极的适应性的调整。

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必然要求和引起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的方式和教的方式共同构成教学的方式,在教育实践中,怎样形成一种兼具必要性和可能性,教与学两相契合、相互促进的教学活动方式,也许是学习方式转变中所面临的真正具体的难题。作为师生之间特殊的交往,教学对于双方来说是共同的创造物,也是各自成长与进步的平台,如果忽视了教学之于学生的意义,那么自主探究可能就变成了盲目放任,合作参与说不定就要蜕变为群稚嬉戏了。而不论是忽视或没有教师指导的学习,还是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指导,或者是没有达成相协互动的教与学,都不是学校教育意义上或教学论意义上的教学,或者顶多是假教学在教学论中假教学的概念表征的正是那些自觉不自觉地偏离教与学互动统一的事实及相关存在。新的课程改革所期待于教学的,肯定是真正发生在教学互动之上的学习的品质提升和方式转变,以及师生的主动、和谐发展。

四、回归学习的本义

面对广泛存在的学习窄化、异化和错位问题,要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和转变实践上的惯性,我们究竟应该追求怎样的学习品质、学习效能和学习效果?到底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学习价值观呢?在学习概念的基本把握上,有必要树立起全人的、有机的和整体的学习观念学习是人的全身心参与的过程,需要所有相关经验的激活、全部内在潜能的激发和整个精神世界的协调与激动。任何片面的认识和实践都将给具体的学习目标、过程和结果带来实质性的损害。

在学习品质的追求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上,有必要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学习中自主与他主、发现与接受、竞争与合作、独白与对话、有意义学习与机械识记等等的相互关系,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懈的努力,着意搜寻、创造、积累并形成那些有助于学生主动、充分、和谐、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式,自觉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学习的效能上,建立起学习的整体优化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效能是学习者投入学习活动的所有资源对于学习目标的有效性的总和。既然学习活动涉及主观和客观、形式和内容、方法和目标、时限和任务、技术和资源、成本和效益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具体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依据情境的基本现实,在充分自觉的基础上,争取可能与必要、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最大统一,达到学习效能的整体优化。缺乏效能意识的学习实践,或者说不注重学习效能的学习或教学安排,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益的。在学习的效果、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上,必须坚持学习的全面质量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在追求最优化学习的条件下,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自我感受、体验、反思和调控水平,关注他们学习品质的全面性、整体性、和谐性及对现实问题的敏感性、洞察力和解决能力,使他们学会从另一个视角换一个思路去思考问题和寻求答案,在与他人与群体的合作乃至与对手的对话中,不断汲取营养和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在所有的学习中,那些能够使学习者自身获得更多的信心、更强的内驱力、更高层次的策略、更积极的心态和更宽广的胸怀的学习,一句话,那些更有效的品质的开放的和具有可持续性的学习,肯定是最好的学习。

新课改工作总结9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和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学习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习小数的除法时,计算“9.42÷2.7”,竖式上商3.5后,余下的2究竟表示多少,学生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在横式上写出9.42÷2.7=3.52。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经过独立思考,不少学生都想到了利用除法时乘法的逆运算来检验:3.5×2.7不等于9.47,得出余数2表示2个十分之一,即每次除后的余数数位与商的数位一致。

教师作为教育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识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践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教和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材建构。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教师要创造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

再如:蜀南竹海的门票每张50元,如果30人以上可以团购,每张40元,我们班共有28人,该如何购票?同学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许多解法:50×28=1400(元),40×30=1200(元),在比较中选择最佳答案。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新课改工作总结10

随着《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校正式推开,新课改工作总结。新课改实施一年多来,我们学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亲切关怀和校领导的全力指导下,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活动。应该说,新课改给我们学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经过辛勤的工作,大家对此次新课改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现把我们实施新课改的具体工作做一总结。

一、收获

1.教学理念发生了真正的转变。

记得新课改刚开始实施时,新课程教学理念对于我来说,是干巴巴的理论,是冷冰冰的文本,我无法理解它们的真义。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我才对这些新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些理论也实实在在成为新课堂的指针,成了有血有肉的东西。比如对思想政治课中"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一课程理念,我在实践中通过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生活世界,不断拓展教学空间;通过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引领学生动脑思考,又给学生提供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

2.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

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真正从台前退到幕后,做学生的台阶、引路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把体验的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课改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首先由学生在自主自习独学、对学,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主动寻找答案、澄清概念、领会知识的意义,使学生在积极思维过程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观点,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升华情感,工作总结《新课改工作总结》。这样不仅轻松学到了知识,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融洽了人际关系,收到"一石三鸟"之功效。

4.课堂氛围真正做到了民主平等。

讲台的拆除,让老师真正从圣坛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之中,及时了解学情,把握簇展动态,并给予适当点拨。这样把师生的关系拉得更近,而学生也敢敞开自己,平等地与教师交流探讨,有利于深层次地解决、理解问题。

二、不足

1.教学模式运用缺乏灵活性

一年来,我们一直在套用这种模式,无论什么样的课型,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必须按模式进行。学校在评价考核时也显得生硬教条。因此课堂千人一面,看不出较明显的特色。

2.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

做任何事情时,制订一套评价制度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科学的评价机制不但起不到激人奋进的作用,反而产生消极影响。

三、成长

回顾一年多来的课改工作,对课改的认识深刻了很多,现在我们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得更好的问题。也就是说课改观念已经真正深入人心并能做到常态化运用新模式,我们正在探索临帖之后的破帖之道,探索在新模式下如何让政治课堂能够大放光芒。为此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要求自己。

首先,要继续加强学习有关新课程的理念和经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改培训,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新课改实验的探索、研究,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和充实教学,为新课改实验的成功尽心尽力尽责。

其次,丰富课改的内涵。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不在于教学形式、手段如何新,而在于教法上如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维,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新知识。

最后,做到"勤反思"。反思教师,反思学生。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让每堂课尽可能多地闪出思想的火花。坚持写教学后记,让自己在实践中出经验,在缺憾中找不足,在思考中找答案。

新课改工作总结11

我们现在所采用的是新课标人教版的英语,该版英语教学是以任务型学习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两年的教学实践和教法探索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做到这几点,我认为必须有着几方面的认识。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总是以老师教为主,一节课中老师要讲大半节课,然后就是以学生做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笔头练习,比较忽视听、说、读、写语言能力训练和口头练习。这种教学的后果是使学生患有“英语聋哑症”或“高分低能症”;另一种教学认为语言相当于一门技能,如同骑车、游泳一样,多练即成。故教学时比较强调大量单一,重复的练习和巩固,这样的后果是使学生对语言的学习产生厌恶感,最后导致失去学习的信心。而现代英语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在老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去学会学习,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 培养自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发展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 “认知发现说”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机械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他认为,学生和科学家的智力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无论掌握一个概念还是解决一个问题,发现一个科学理论,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他大力提倡发现法学习,所谓发现法,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要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可见,教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十分重要。在新课表英语教材中,许多单元都要求学生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例如:Module2 Unit3 Computers这一单元的Warming up要求通过看图片并通过书籍网络等其他渠道来了解电脑,并学会用如下句型 I think that… In my opinion… I believe that…etc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和语言交际能力。

根据心理学理论,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的兴趣总是和一些积极、肯定的情绪相联系,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一定活动内容上,并能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而缺乏兴趣的教学,尤其是单纯理智的学习,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单一的教学过程中,这对于兴奋性程度高、意志力薄弱、注意力易分散、转移的学生来讲无疑困难重重。此外,由于理智性的'学习缺乏一定的情景和趣味,学生始终处在羞怯、惧怕说错的情绪状态之中,影响学生丰富的想象,不能充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思想,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新课标英语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游戏、全身性的反应活动、都能引起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兴趣,并能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加深记忆。例如:在教食物时有许多的单词,如果靠单纯的记忆的话,会显的很枯燥,印象也不深刻,而采用了直观教具,像照片,实物,不仅使学生记忆深刻,也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乐意接受。又如:在教Healthy life时,有许多和现实生活有关的词汇如”Cigrarette smoking, drinking alcohol, drug taking”等,这些都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最大程度上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全面,合理的安排课后任务。

新课标英语课后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既和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该书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安排课后任务。例如:通过和每个单元配套的Listening, Taking, Us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等来检查学生对该单元内容的掌握又通过一系列的task如Reading task, listening task, speaking task等来提高学生相应的能力。

新课标英语的教学还在探索和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赢得学生的参与和配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老师共同的努力。

新课改工作总结12

绿园区正阳小学座落在长春市万福街25号,是长春市一类一级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200余名学生,84名教职工。一直以来,学校把“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以名师扬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为办学宗旨,特别是20xx年新课改以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以新课程为导向,立足校本,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以研促培,以研促变,以研促教,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教学改革,提升了办学理念,成为了一所拥有一流的教育环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绩,独有的办学特色的学校,成为绿园区“课改”龙头校。

一、重视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素质,适应课改需要

课改实施的关键在校长,成败在教师。实行新课改伊始,校长以全新的办学理念,规划定位学校的发展、办学特色和育人模式。学校领导身先士卒,学在前、想在前、说在前、做在前,带头深入到教师、学生、课堂中去,参加教研活动,始终把推进课改工作列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力的保障、科学的决策,保证了新课改的循序渐进地推进。

为了使教师更快更深入地投身课改,由校级领导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理论的培训,并在每周一、周三定期进行理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讨论,定期下发自学题纲,推荐自学书目,定期进行教师专业文化知识考试,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订一本教育杂志,每学期至少写出一万字的自学笔记??这些活动激发了教师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学校下大力气抓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培训,先后进行了新课程培训、实用外语培训、普通话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计算机培训等,使广大教师尽快地适应了课程改革的需要。

专业引领,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我校在课改的校本研究中,积极寻求市、区教研室、教科所,附小、一实验等特级教师及专家教授的引领指导。如邀请附小宋喜荣校长及特级教师进行教学现场听评课指导;邀请市电教馆安馆长做网络环境下说课讲座;邀请省二实验黄宝国校长做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邀请东北师大刘晓中教授进行课题结题指导;邀请省师德典型郭连平做“为我所爱、爱我所有”师德报告??如今,学校已形成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的良好氛围,从而推动了教改的深入发展。

二、深化校本教研,促进课程改革

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的关键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在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我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三课”活动,即会课、上课、评课。根据这一特色,我们几年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推动了课改向纵深发展。

20xx年,在《体现新理念、实施新课程》教学开放周中,全体教师每人上了一节公开课,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新的学习方式,让大家眼前一亮,教师们在活动中捕捉到“热点”、“亮点”,群策群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0xx年,全体教师《走进新课程,践行新课标》教学活动后,骨干教师进行了《走进新

课程》展示课。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往往先行一步,所以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帮带示范、引领作用,使教师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0xx年,在《新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活动中,教师们营造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了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恰当激励性的评价,激起了学生的成就感,课堂上鲜活起来,也引导学生树立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为了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还开展了《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教学开放活动,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受到上级、家长的广泛好评。

20xx年,在《打造全能型教师》的课堂开放活动中,教师们展示了课改以来学习、培训、提高的成果,形成了人人争当全能型教师的积极进取的氛围。

课改实行几年后,学校又组织开展了《骨干教师学习、实践、反思新课程引路汇报课》,在广大教师中又掀起了重新学习体会新课标,回顾自已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于课改的理论与实践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20xx年的《听百课、研百题》教学活动中,学校经过精心谋划,制订了活动方案,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详细落实了“筹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的日程安排,确立了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三条主线并进的工作思路,高质量地召开了“三会”全校教师活动动员会,主题研讨会,活动总结会。活动期间,校长及教学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近百节,听课率达100%,学生参与率达100%,教师研究率达100%,学校为促进教师对课堂中发现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与研究,在强化教师自学、专题研讨,同伴互助的同时,将教师按学年学科划分为20个教研组,根据区进修学校教研员反馈的问题及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问题聚焦,提出了8个研究主题,共上交了20份高质量的交流材料,于12月11日成功举办了“听百课、研百题”主题论坛交流会,11个教研组长在会上做了交流,寻求到了如何培养学习习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等八个方面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提升了教师研究层次,营造了研究氛围,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使新课程理念,新教学思考更加深入到教师们心中,使课堂呈现出变重教为重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由于此次活动效果显著,被绿园区评为“听百课、研百题”先进单位。

20xx、20xx年,学校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了《千人千节优质课》及《主体性有效课堂》教学活动。学校本着“面向全体、全员参与、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精心策划了活动方案,制订了“达标课”的评价参与标准,落实了上“达标课”的日程,并将千人千节优质课活动与我校“同课竞上”、“主体性有效课堂三课”校本教研相结合,使教师们在互帮、互学、互评、互促中共同提高。

在千人千节优质课专项校本研究中,我校突出“教师自我反思研究,实践性行动研究,理论提升教育科研”的研究特点,教研活动实现了质的提升,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董明、刘晓宁、丰静、马丽娜被评为区级一等精品课、学校被评为绿园区千人千节教学活动先进单位;20xx年学校被评为长春市课程改革示范校。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校本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我校确立了六步备课制度改革流程: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案修改——形成教案——二次备课——回归课堂;创立了四步自主学习模式:情境问题——自主探究——总结提升——运用创新。并寻求到了解决问题的八种策略。

通过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动,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教学质量也得到不断提升,在课堂上,教师们都注重关注学生参与程度,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全身心参与全过程;都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观;都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发现知识;都关注“三维”目标落实,重视课堂教学实效性。我们的教师队伍成为了一支个人有目标、人人有思想,业务有特色,行为有引领的优秀的教师队伍。

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动,也使学生们以新型学习方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他们的学习目标逐渐明确,课堂上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了自主学习;学生对自已的学习活动能够进行支配、调节和控制了,能够利用自已喜欢的.方式去研究问题,能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提升评价指标,在情感、方法、步骤上进行自评、他评、互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促进了评价功能的发展。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促进了自主学习的学习效果,逐渐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现在的课堂,鲜活生动,学生的学习成绩伴随课改的深入不断稳步上升。

三、科研引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主渠道在课堂。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新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实验研中,我校将研究重心下移到课堂,树立“问题就是课题,思考就是研究,解决就是成果”的理念,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我校构建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研究课及经验材料在绿园区做了现场展示交流。如今英语学科已在全区充分发挥辐射带动龙头作用;数学科会课、上课、评课全区进行了展示交流;陶艺教育研究两次承担现场会并在教育展上产生很好的影响,受到领导同行们的好评;综合实践主题研究三次在省市做观摩研讨;科技、陶艺、环境、信息等校本课异彩纷呈,形成学校办学特色。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使学校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校在区质量监测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如今要求到我校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社会声誉也越来越高。

四、课程改革,硕果累累

1、教师素质明显提高

五年来学校共培养省、市、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学科名师31人。如今省市骨干教师7人、区骨干教师13人、市学科名师3人、学科十佳新秀教师9人;课获区级以上奖的有近50节。20xx年6月,我校有7名语文教师在全国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5人,三等奖2人;在20xx—20xx年度绿园区教师五项全能大奖赛中,全区有12人获最好奖项“全能优胜奖”,就有我校5名教师;在20xx年7月绿园区教师业务水平测试中,我校取得较好成绩,尤其是英语有6人进入前10名;20xx年何彦艳老师在市级数学“解决问题”研讨课中做了汇报课,获得二等奖;20xx年在区“听百课、研百题”活动中有5人获一、二

等奖,何彦艳老师代表全区获奖教师做了汇报展示课。百余篇教师论文获国家、省、市区级奖;三十余篇论文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08年数学教师丰静在长春市数学大奖赛中获一等奖,语文教师张娇在长春杯语文杯大赛中获二等奖,信息教师孙力在市评优课评比中获一等奖,美术教师高研参加东三省说课论坛大赛获论坛一等奖。

2、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我校在绿园区一年一度的教学质量监测中,连续多年位居前三,20xx年毕业班质量监测获全区高分段奖第一名,前20名学生中有我校10名学生;20xx年四、五年级参加区质量监测获团体总分第一名;20xx年获区教学质量监测一等奖;全国英语竞赛20xx年、20xx年连续两年获全区最好成绩。20xx年,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综合、信息五个学科被评为长春市优秀学科教研组。如今教学质量高已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慕名而来就读学生越来越多。

3、教科研工作成绩显著

课改五年来,我校有7个研究课题先后通过结题。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于20xx年5月通过国家级现场会结题并获得最好成绩A级优秀;陶艺教育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两个课题于20xx年12月通过市教科所结题;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创新方法模式研究两个课题于20xx年通过区教科所结题验收;环境教育研究、21世纪创新型教师校本培训研究于20xx年通过省教科院结题验收。20xx年,我校又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市级结题,“新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研究”两项课题通过省级结题,其中我校被评为“长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实验校。学校被评为长春市教科研先进单位,长春市素质教育研究基地,连续两年被评为绿园区教科研先进单位。

4、教学特色助推发展

学校在求特色、创品牌,加快学校教改的进程中始终把环境教育、科技教育、陶艺教育确定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和亮点,不断加以拓展、彰显和推进。

学校一直把环境教育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研究,坚持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开展了“新世纪环保小卫士特别行动”、“还地球一片绿色,给废旧电池找家”、“以纸换树,为春城增绿”、“倡导绿色,天天环保”、“争做环保家庭”、“营造绿色家庭,共建美好家园”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已的环保行动,带动了一个个家庭,并推动了整个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做为省科技示范校,我校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去年我校在长春市首届青少年航空、航天、车辆模型比赛中获集体一等奖的好成绩,今年在吉林省第十四届青少年科技艺术大赛活动中,有8名同学获得市级奖项。在9月17日全国科普日广场活动中,我校参加了省科协组织的绘画、车辆模型、电子积木拼装的活动,获得了集体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中国教育电视台、吉林电视台、长春电视台、《中国科技报》《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等媒体近百次给予了报道。

陶艺教学也是我校一大特色,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20xx年代表绿园区参加了长春市十五教育科研成果展,展示了陶艺教学成果;我校的陶艺教学成果分别发表于《少儿美术》《小画家》《中小学美术导刊》等少儿艺术类刊物,同时也被《长春日报》《长春晚报》《求知时报》等多家报纸报导,吉视都市等电视台多次做过采访。20xx年10月在吉林电视台“青苹果乐园”栏目,展示了我校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陶艺现场制作的乐趣。

勤奋的耕耘换来特色教育的累累硕果。环境教育获得联合国绿色成果奖。中国教育电视台,吉林电视台、长春电视台、《中国科技报》、《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等媒体近百次给予报道。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绿色学校、中国科普先进单位、中国信息技术先进校、吉林省科技教育示范校、吉林省素质教育先进校、长春市一类一级学校、长春市课堂教学开放实验校、长春市继续教育窗口校、长春市艺术教育特色校等殊荣,并连续多年被绿园区评为先进单位。

今后,我校将继续扎实地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各项活动,使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提升教研层次,挖掘教研深度,求真务实办学,高瞻远瞩育人,努力向省市名校迈进。

绿园区正阳小学

新课改工作总结13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能够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本事培养。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很多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本事,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构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本册教学资料是学习整数的最终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很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经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本事。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经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本事,提高探究本事。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我认为适宜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某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本事,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改善教学工作的措施:

(教学资料、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转差、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教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教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本事。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供给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本事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一样特点,不一样的理解本事,采取不一样的方法,布置不一样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构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本事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供给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进取,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一、一期来高中新课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分别参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以及评价小组、选课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学校新课改实施方案。

3、学校已经制定了四个方案,分别是评价方案、教师培训方案、选课指导方案、新课程编排方案。

4、学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

5、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宣讲新课改的目的、意义、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组作为专题研讨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法;三是教导处出了两期新课改知识专题教学简报;四是召开高一年级学生会,向学生宣传新课改的意义;五是向高一学生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和社会了解新课改知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6、第七周学校在高一年级组织了一次新课改教学调研活动,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听课、查教案、作业等。

7、学校制作了《学生综合评价手册》和学生成长档案袋,其内容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活动,模块成绩等内容。

8、学校开发了《湘潭地理》及《传统体育活动》两种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举行了新课改现场观摩会,实验教师上了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会,做了经验交流。

二、20xx年上学期新课改工作要点

(1)继续学习新课程、新课标、研究新课程、新课标,找出新旧教材、课标的区别,以备课组为单位形成书面材料报教导处。

(2)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学科组织教师观看新教材培训资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课程。

(3)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要求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内容,每人都是主备教师,每人设计一节课,交备课组审核,审核后提前两天交给全体组内成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意见修改审核后形成文本,任课教师对文本再次进行理解和补充,教师共用,课后教师记下课堂后记,下次教研时再讨论交流.通过上述设计、研讨、交流、修改、上课、课后反思、总结等几个环节,使我们的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安排高一学年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实现研究新课改。

(4)为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打造名师品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和学科的学术讲座,讲座内容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社会科技、学科专题等。采取教师申报和学校确认相结合的形式确定讲学内容和讲座教师。准备成熟后下发选课申请单,根据选课人数的多少,排出讲课时间、地点。

(5)若条件成熟,在举办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的基础上,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拟邀请市教科院来校进行听评课的业务指导,时间安排在期中考试后进行.

(6)面对新课改,进行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切实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写一篇课题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学经验,也可以是教学案例等报教导处,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发表在学校的专刊上或推荐到上级教研部门,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

(7)在课题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模块教学典型经验介绍,实现总结新课程,创新新课程。

(8)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课改的各项制度等,以彰显十一中特色,同时各处、办、高一各备课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动时都要有活动材料,整理完后交教导处。建立课改管理平台。

三、高中新课改的困惑

高中新课改到底怎样改?我们面临着四大困惑:

(1)教育经费短缺

学校财力紧张,因为学校所收取的学杂费充其量只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可是,新课改工作的展开确实又需要相当数量的经费支持,比如教师培训、必要的教育教学软硬件添置等,无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费,这部分钱从何而来呢?

(2)师资力量短缺

“走班教学。”是课改体现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数班级都在五十人以上,师资怎么解决?而新开的课程教师更始凤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术”,目前没有配套的师资。同时,课改后将加强学生实验课程,缺少实验设备和教师。

(3)教师培训与“实”相违

对于新课改,很多一线老师感到最困惑的是,课改的理念了解了不少,但太虚,而老师做的是具体而细微的工作,要研究一个个章节怎么上,要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个别老师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课。怎样培训教师也是一个新课题。

(4)学生管理难以操作

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后,教学模式应怎么确定?实行走班制后,如何管理学生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课制带来的最大问题是,行政班班主任失去对学生的监管。在选修课增加的过程中,教学班的形式越发显著,甚至超过行政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学班与行政班的衔接,显得至关重要。

四、建议

1、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学校教导处外出考察课改搞得好的学校,以获得好的经验。

2、统一建立新课改管理软件的平台,以减少学校教导处的工作量。

3、对课改搞得好的要有激励机制。

新课改工作总结14

我校在这次新课程的改革中不仅改了教材,而且大面积地调整了课程计划,更重要的是有了一套全新理念。课改使我们在一线的广大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这学期我们学校的教师本着边实践边探索,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得力。

在新学期开始之际,我校新的领导班子早就做精心组织,把课改工作放在了学校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在组织机构上,为了加强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新成立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负责组织协调我校新课程实施的各项工作。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修订了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课改工作制度、教师培训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奖励制度等。同时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了广泛的动员,要求全体教职工“人人关心课改、人人支持课改、人人参与课改”。现在课改的实施过程中,这些都已经成为了日常的工作和规范。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狠抓落实,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为课改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利的组织保证。

二、强化教师新课程培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师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改革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极为重要。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确保培训工作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并适当超前,教学行政管理理人员和全体教师必须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坚持做到“边培训边实践,边培训边学习”,做到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通过培训,使教师巩固了新课程的基本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了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以及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计算机的使用)。

三、构建新型课程的教学体系,努力锻造一支适应新课程的教师队伍。

这一学期,先后有7位教师在学校和教育局的安排下,参加了市、县等级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取得了真经。身为课改一线教师,尤其是四个年级的实验的教师,都深深地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和任务的艰巨.于是,大家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上课时,互听互评,吸取经验;下班后,又为了一节课的质量而熟悉钻研教材。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课改实施中去,以改革实验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利用每次的教研活动增进交流、探讨课程实施中的优秀经验和困惑;并以此为契机,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深入课堂,组织好学校的赛教工作;同时穿插全校性的校内公开展示课,为每个教师搭建教学平台,利用交互式评课的方式来交流见解,提升课堂质量。

(一)使实硬件建设成为新课改的动力源泉。

为更好地发挥教材资源,让教学设施实实在在地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便利。对图书室实施开放与半开放相结合(教师全天借还,学生星期二借,星期五还),同时提高计算机房、实验室、语音室、远程教育实等专用教室的利用率,使学校内能利用的设施全面服务于课改,使一切教学设施成为教师展示技能的平台。

(二)把好课堂教学关,将新课程理念带进每一堂课。

1、把好教学设计关,发挥创造性。

课改实验表明,今天的教学设计和以往的备课是不同的。首先从着眼点来看,以往备课,教师关注的是“课”,忽略的'是“人”,教师为如何“讲”做准备。而教学设计则不同,它关注的是“学”的研究,探究的是“以学定教”、“以情境为中心”的问题。这是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其次,从发挥教师作用看,以往备课教师是在执行贯彻教学大纲,教师研究如何去原封不动传授好教材的知识。这样,教师无异成了知识的二传手,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教师个人的教学创造性。教学个性无法得到发挥。而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要把自己摆进去,把学生摆进去,进行创造性教学。所以我校教研组采用了集体备课与创新修改想结合的方法,利用师徒结拜,教研组活动探讨课时设计,设计出适合本班教学的教案。

2、把好课堂教学关,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摒弃教师“一言堂”,单纯传授知识的做法,注重层次性,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重情趣、重参与、重感悟、重合作、重实践、重创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权力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参与的机会增多了,主动探索的兴趣浓郁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四、开发校本课程,整合教育资源服务新课程。

我们积极探索校本教研制度,把教研重心下移,以“解决学校、教师面临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为教研指向。通过组织型(集体)、松散型(师徒)、网络型(校园网)等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和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训,形成“研训一体化”的教师研修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结构的改变与发展。教师的文化知识不断拓展,专业知识不断提升,经验知识不断丰富。反思成为教师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研究成为教师改善教学的重要途径,学习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同时,利用农村学校的周边环境,因势利导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浓厚的乡土氛围地方课程也进入学校教育,有计划的开展实施。如民间剪纸、民歌、韵律操在兴趣小组中开展的有声有色,而韵律操以推广为全校性的广播体操。提高了学生们对家乡的认识,增长了见识与知识,增添了民族自豪感.

五、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科研课题,倡导科研兴教。

课改要推进,科研须先行。开学伊始,学校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提高到前所未有的议事日程。组织课题组展开课题结题工作。我校的《关于学生多元主体参与评价的研究》以接近尾声。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总结了相当多的实践经验,有利力的指导了平时的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为学校课改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六、前进中的收获、反思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课堂教学从形式上的创新逐步走向实质的创新,课改研究激活了学校的教研风气,激活了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和开展教学实践的积极性,形成了积极有效互动的研究群体。在实验中,老师们逐步提高了驾驭课堂和课后总结反思的能力,养成了写教后记,写教学个案和精彩片段的好习惯。学生个性特长得到不断张扬:课堂上民主气氛浓厚,学生主动学习、思维活泼、心理放松、充满自信、敢于竞争、学会合作,学生各方面都得到较好发展。

(二)反思:新课程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还需要我们付出艰巨的努力;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不尽如人意,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还未取得实质性成效;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浮夸现象、应试回潮、穿新鞋走老路等现象时有出现,课程功能与课程实施的改革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为进一步营造课程改革的外部环境而继续努力。

(三)努力方向: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长期的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大事,要以“借鉴经验、推广成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改变课程功能、课程实施、课程管

理、课程评价”为重点,认真做好新课程相关工作,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王坪小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千里之行使于足下”,虽然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挑战还非常严峻,让我们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惜团结,倍加努力工作,为建设教育强镇,发展和谐教育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新课改工作总结15

一、一期来高中新课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分别参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以及评价小组、选课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学校新课改实施方案。

3、学校已经制定了四个方案,分别是评价方案、教师培训方案、选课指导方案、新课程编排方案。

4、学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

5、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宣讲新课改的目的、意义、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组作为专题研讨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法;三是教导处出了两期新课改知识专题教学简报;四是召开高一年级学生会,向学生宣传新课改的意义;五是向高一学生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和社会了解新课改知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6、第七周学校在高一年级组织了一次新课改教学调研活动,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听课、查教案、作业等。

7、学校制作了《学生综合评价手册》和学生成长档案袋,其内容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活动,模块成绩等内容。

8、学校开发了《湘潭地理》及《传统体育活动》两种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举行了新课改现场观摩会,实验教师上了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会,做了经验交流。

二、10年上学期新课改工作要点

继续学习新课程、新课标、研究新课程、新课标,找出新旧教材、课标的区别,以备课组为单位形成书面材料报教导处。

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学科组织教师观看新教材培训资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课程。

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要求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内容,每人都是主备教师,每人设计一节课,交备课组审核,审核后提前两天交给全体组内成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意见修改审核后形成文本,任课教师对文本再次进行理解和补充,教师共用,课后教师记下课堂后记,下次教研时再讨论交流.通过上述设计、研讨、交流、修改、上课、课后反思、总结等几个环节,使我们的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安排高一学年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实现研究新课改。

为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打造名师品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和学科的学术讲座,讲座内容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社会科技、学科专题等。采取教师申报和学校确认相结合的形式确定讲学内容和讲座教师。准备成熟后下发选课申请单,根据选课人数的多少,排出讲课时间、地点。

若条件成熟,在举办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的基础上,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拟邀请市教科院来校进行听评课的业务指导,时间安排在期中考试后进行.

面对新课改,进行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切实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写一篇课题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学经验,也可以是教学案例等报教导处,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发表在学校的专刊上或推荐到上级教研部门,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

在课题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模块教学典型经验介绍,实现总结新课程,创新新课程。

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课改的各项制度等,以彰显十一中特色,同时各处、办、高一各备课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动时都要有活动材料,整理完后交教导处。建立课改管理平台。

三、高中新课改的困惑

高中新课改到底怎样改?我们面临着四大困惑:

教育经费短缺

学校财力紧张,因为学校所收取的学杂费充其量只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可是,新课改工作的展开确实又需要相当数量的经费支持,比如教师培训、必要的教育教学软硬件添置等,无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费,这部分钱从何而来呢?

师资力量短缺

“走班教学。”是课改体现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数班级都在五十人以上,师资怎么解决?而新开的课程教师更始凤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术”,目前没有配套的师资。同时,课改后将加强学生实验课程,缺少实验设备和教师。

教师培训与“实”相违

对于新课改,很多一线老师感到最困惑的是,课改的理念了解了不少,但太虚,而老师做的是具体而细微的工作,要研究一个个章节怎么上,要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个别老师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课。怎样培训教师也是一个新课题。

学生管理难以操作

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后,教学模式应怎么确定?实行走班制后,如何管理学生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课制带来的最大问题是,行政班班主任失去对学生的监管。在选修课增加的过程中,教学班的形式越发显著,甚至超过行政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学班与行政班的衔接,显得至关重要。

四、建议

1、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学校教导处外出考察课改搞得好的学校,以获得好的经验。

2、统一建立新课改管理软件的平台,以减少学校教导处的工作量。

3、对课改搞得好的要有激励机制。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