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二首其一》阅读答案

来源:古今学识馆  本文已影响6.44K人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舟中二首其一》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舟中二首其一》阅读答案

《舟中二首其一》阅读答案1

舟中二首(其一)【注】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1)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镇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浪的.威势。

(2) “恶风”“黄流”预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黜之后的愤懑之情;“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情;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

《舟中二首其一》阅读答案2

舟中二首(其一)①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8.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手法2分,具体解说2分,作用2分)

9.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

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

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舟中二首其一》阅读答案3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9、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8、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说成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浪的威势。

9、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借今白头、情不尽表达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之情。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0(1)①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2)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舟中二首其一》阅读答案4

舟中二首(其一)原文

陈师道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说成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浪的威势。

2、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借今白头、情不尽表达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之情。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