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语读书心得15篇

来源:古今学识馆  本文已影响2.04W人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论语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15篇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1

一个人的经历阅历再丰富,绝对没有书上说的事情多,而一个人的一生时间又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懂,那怎么办呢?只有学,从书上学,当然这仅仅是学的一种方式,其他比如听别人说话,看别人做事,看别人是如何成功如何失败的,这也是学,但主要还是通过看书学,正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学了怎么办呢?还要学为所用,力求学有所成,还要练习。学再多不用,那也是白学,学一点用一点,把学到东西和实际的生活相结合,去解决问题,这是学的目的,也就是习了。用一个例子来讲,数学中有很多公式,先学公式,然后再用公式答题,这就是习了。

学习又是件快乐的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好学者则乐学。有的同志一看到书就犯愁,看一会就看不下去了,坐不住人沉不住心,学不进去,当然就找不到学习的快乐了,试想,书籍是一个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和浓缩,徜徉在思维的海洋中,能静下心来想些事,应当是很幸福的。我中考之前,因为得病没能复习,回校后自我加压,有时一节课做一道物理题,反复验算,心无旁鹜,精神世界全沉浸在数字中,这种投入的感觉非常好。我觉得一切感官刺激都不如投入的感觉好。解答问题之后的成功感,更是外人无法想像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这个朋友,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真朋友的概念,我相信是相同的。朋友有两种,真的和假的。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不错,朋友也如此,如水连绵,至清至纯,以水为托,相与相助,有这样的朋友来往,自然是件快活的事。假朋友就是建立在利益关系之上的`,利益是这种朋友关系存在的前提,如果二人之间没有了利益,自然也就不是朋友了,或者说,这样的人也就不能称为朋友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说的土点,可以译成,人家不知道咱能,而咱不生气,咱不就是君子么?这话在现实社会更有道理。现在有些观点认为,有一分力使十分力,有一点能就逞十点能,稍有一点成绩就了不得了,写了几篇稿文章就要出书,唱了一首歌就拿自已当明星,太浮躁了,用农村俗话说,恐怕别人把他当愣子。我倒觉得,一个人的本事是有限的,或者说,在某一方面绝对有比你强的人,首先要做的是韬光养晦,厚积慢发。那种好出风头好充能显像的心态万万要不的,早晚也是要吃亏的。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2

最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做教师做了这么多年,如何把自己做成一个快乐的教师?闲暇之余,便翻看国学经典系列丛书的《四书》《五经》,特别对书中的《论语》部分进行了详细的阅读,感悟颇深。

就像于丹老师所说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温暖”。是的,在当下这样纷繁的喧嚣世界,有多少人还能守住心中的净土?有多少人还懂得“爱人”和“礼遇”?尤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守住宁静中的快乐。通过读了《论语》,心灵所受震撼很大,书中阐述的“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让人如沐春风,心灵获得了一次洗涤,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对自己看待人生的态度得到了重新的启示。

要快乐地生活,便要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

生活中常常能见到让你不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会失去心理平衡。两千年前的孔子也曾经遭遇贫穷,当他走到郑国的时候,粮食都断了,他的学生不高兴地问他:“怎么君子也会穷呢”?他淡定地回答:“君子可以安于贫穷,而小人则会因为穷而作乱。”这份安于贫穷的心境至为难得,而他之所以能够安于贫穷,正是因为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够在贫穷中找到心灵的支点,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态。就像他对学生颜回的赞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就是说真正的快乐,就是能够在物质的清贫之外,找到自己心灵的安稳和快乐,因为心灵深处的喜怒并不依赖于外物,而存在于内心的安详与平和。当下作为教师最需要的就是这份平和,有了这份平和,才能扎根教坛、安于清贫;有了这份平和,才能爱生如子、一视同仁;有了这份平和,才能为人师表、心无旁骛。

要快乐地生活,便要心怀一份无私的“博爱”

许多读过《论语》的人都认为孔子最看重的东西似乎是“礼”,像如何宴请宾客,如何侍奉国君等等,所有礼节他都一板一眼、严谨无差,并认为礼乐是治国安邦之本。但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所以在孔子意识里“礼”是在“爱”的根基之上的。其实,不论古今中外,对于任何人来讲,爱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懂爱的人便不会懂得生活。但今天的孩子,却很少看到他们对父母的体谅和感激,父母尽最大所能给了孩子一切,却独独忘记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他人、如何让孩子觉得接受别人的关爱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就是爱的缺失,也是教育的缺失,存在这种缺失,不仅会让孩子在今后的集体生活中遇到种.种挫折,更重要的是,心中没有爱的人,无法体会到生活中最高的快乐。

因此,真诚的仁爱之心,应该是古今中外教育的永恒中心。心怀博爱,还应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自己人格和心灵的独立性。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告诉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不管与人相处的多投合多愉快,也不用强求两人观点完全一样,应该能够保持内心精神世界的独立。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进而获得真正的友情。

要快乐地生活,便要享受一份内心的简单

何为简单?我对简单的理解不是碌碌无为,而是喧嚣浮躁的世事中那份少有的宁静,真正的简单是宁心静气、无悔奉献后的那份收获与快乐。

生命的真谛,就在于微笑着面对生活,让自己快乐,让别人快乐,是一个人精彩人生的展示。因为,有缘相聚不容易,相聚相守更不容易。做一个快乐简单的人,要有一份美好的憧憬。不管竞争压力有多大、不管生活节奏有多快、不管学习过程有多苦,我们心中的美好憧憬不能丢。因为有了憧憬,才会有实现憧憬的愿望,有了实现憧憬的愿望,才会有实现愿望的行动,有了行动就一定会有结果,因为你努力了。

做一个快乐简单的人,要做到“以责任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淡泊自己的名利,想着大家的利益。这样,我们就会心胸开阔、豁然开朗。做一个快乐简单的人,还要有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一个人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当我们遭遇挫折,感到压力,产生痛苦、面对无奈时,我们要做的不是颓废沮丧,而是要反省自己,总结经验,改变航向,因为这一切都是暂时的,会转瞬即逝。因为天塌不下来,当感觉天快塌下来的时候,实际上是自己站歪了!孔子认为人生最终的追求,仍然是要归结到内心的平静,要能够体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归根取决于自己的心境。当我们无法改变世界时,可以改变自己的观念;当我们无法改变事情的结果时,可以改变自己看待结果的心情;当我们无法改变別人的看法时,可以改变自已的想法;当我们无法改变风向时,可以调整风帆的角度。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4

人人都想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如何使自己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呢?《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用简单朴素的语言,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每一个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满怀理想和憧憬,希望能有所作为,但在现实中往往事与愿违。要使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工作并快乐着,必须有良好的工作心态和自信心。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要勇敢挑起工作重担,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于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心态,把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经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要抱怨工作的劳动强度、收入的不公,产生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消极心理,从而丧失工作的信心,偏离人生的目标方向。

快乐工作,不能仅仅把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而要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当作生命和精神的'需要来做。这样才会给你带来成功的喜悦。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让每个人都能够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在竞争激烈的现实面前,应调整好与同事,取长补短。当然,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对待工作,也需要把握好分寸。

在快乐工作的同时,更要快乐的学习,学习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从书本上、社会中、工作中学习,从小学到老,无非是学习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要把学好的工作,取得好的成绩和收益。人人都要面临新时代、新发展、新变化、新要求、新环境和新岗位,必须坚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高效工作。向领导、同事、老师及身边的人学习,要认识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当你学到的东西越多,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就会感觉到快乐和幸福!

让我们一起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去工作、学习,使自己使他人都成为快乐和幸福的人。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5

7月5日,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论语讲座,通过学习,使我看到了自己身上许多的缺点。

《论语》告诉我们学习要“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学而思”,这样才能“为师矣”,而现在我因各种原因疏于学习新知识,对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更是很难做到“传而习”,所以常常会感到非常的惭愧,作为一个老师,更应当做一个精进好学的人。学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学习,一种是被动学习。只有知道自己不知的人才会主动去学习,而自我感到什么都知的人往往会放弃学习,或采取一种在某种压力之下被动学习。主动学习时学习的知识会博学,被动学习时学习内容会有局限性。学习的方式有很多,尤其是在当今发达社会,网络、传统教育、自学等,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总是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不少未知领域或温故了旧的知识。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真正的哲学家,一生孜孜以求的是生命的意义,他们把这种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还重要。在对人生的不断反省中,他们认识了生命的价值。在教学中我们要常常这样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正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我们得以及时学习,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行为。生活也是如此。反思后则奋进,发现问题则深思,存在问题就修改,找到经验就升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我们要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恕”这个字。 “恕”,即为“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在教育和管理学生时,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孔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语,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利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教学态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不能只是严厉斥责,而是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这样一方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留下了自省的空间和主动改过的机会,为学生的未来撑起了一片晴空。

宽容作为一种处世智慧是一种教育的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地开阔眼界与胸怀提高自身修养。要尊重理解学生,并给以台阶,既要让学生下得了台,又要让学生登得更高。这样学生还会还老师一个惊喜,师生间更多了一种默契,达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宽容,老师给了学生足够的理解和尊重,给了学生一个改过的机会与过程,也赢得学生的感激之心和敬重之情。宽容能驱走怨恨,宽容能带来亲情,能创造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的教育力量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

任何伟大的事业,成于坚持不懈,毁于半途而废。做为教师要让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志向,就要因材施教,敢于坦露自己的心声。无论是“率而对曰”的子路,还是“春服即成,浴于沂,咏而归”的曾皙,都敢于真诚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学生年龄小可能没有很深的体会,而做教师的是有这种体会的。那么,做教师的有责任领好学生的每一步。让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初级到高级,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6

向来喜欢看百家讲坛,而且更喜欢听于丹老师的讲座,是那样的令人心旷神怡,那样的震憾人的心灵,每次阅读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都会有很多的收获与启迪,敬佩她的聪明与睿智,以及她看问题的独到见解之处。

于丹教授说,其实《论语》的态度是什么呢?就是以一种朴素的.、温暖的,言传身教的生活态度,去影响他的弟子。《论语》告诉我们,为人不仅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内心充满幸福感。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境界。当所有忧烦、迷惑或畏惧压在眼前的时候,让自己变得更加宽厚仁达,变得更加智慧聪颖,变得更加勇敢无畏,那么外在的一切不也就没有了吗?所以,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而不要借助外在物质的得与失,让自己拥有一份浅薄的骄傲,这就是《论语》里所倡导的一种人生观。

于丹教授以自己的心得来诠释论语中难以理解的道理,并结合实际生活帮助人们去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调整好个人的心态,使人们明白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乐是尤为重要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拿自己与别人相比较,同样的学历、同样的境遇,别人为什么做得很成功,而自己却为什么总是默默无闻,总在羡慕、嫉妒别人的日子里生活,于是埋怨、愤怒油然而生,使自己身心疲累、郁郁寡欢。其实他没看到别人的付出,很多时候就是缺乏于丹老师在论语中所说的豁达开朗,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如能以平和的心态想一想,别人的得到一定有他相对应的付出,当然,这个付出有种种。如果你不想去付出就不要去嫉妒别人的拥有,羡慕别人的生活而看不到自己的珍贵,这是不聪明之举,也是可悲的。

于丹教授用一个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生存的环境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虽然我们凭借个人的力量不能改变社会,但我们能凭借我们勇敢的心灵去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7

近日,课业之余,或睡前静卧,或周日赋闲,随意而安,清茶相伴,读先生之《论语别裁》。

今之吾辈,对国学望而生畏,恐与古文晦涩难懂有关;对国学望而生厌,也许皆以“之乎者也,迂腐守旧”观之。今聆听先生娓娓而谈,古今逸事,人生家国,信手拈来,以微言释大义,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论语别裁》顾书名知其意,此书是南怀瑾先生对儒学经典著作《论语》基于其自我理解之上作出的一种新解,故称“别裁”。这种新解当然不是对于经典的离经叛道,也不是对经典的势利功用,而是南怀瑾先生基于其毕生致力于国学研究及“通古今融中西”之功的学识升华。它使我们以一种新的思维去解读这一本中国人必读的儒家思想经典,并从中获取养分,受到启迪。

这本别裁里的思想是教我们如何读《论语》。虽然时代不同,见解不同,且不评孰对孰错,一本文言《论语》拿来,就要有自己的见解。这里教我们的读法就是“以经解经释名言”。

如果象孔孟后世一些人一样,将《论语》一段、一句分开,不把论语二十篇当作一个整体融会贯通来看,就很有可能误解孔孟语录的本意。比如“无友不如己者”一句,如照他们的解释,交朋友不要交到不如自己的,那不是太势利了!还什么圣人呢?但我们联系上下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以及后面的'“三人行必有吾师”等句,我们是否应理解为,前面要人自重,后面要人不要看不起任何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现实就是,人各有所长,学人长处避其短处,当如是。

《论语》是一本语录集,一句一句可以当作名言来看。又看似一段一段没有体系,其实它是经过孔子弟子们精心编排的,是首尾相连不可分割、支解的。另外,以经解经可以是本经的首尾前后相解,也可以它经来旁通此经,如用佛经解论语,也有相通。

我们要知道从前的先贤圣者做学问是以人格修养为观察点,与现代人着重看有没有价值而学习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不能以现代的标尺衡量先辈们的观点,因出发点不同而产生的差异,究竟谁对谁错谁强谁弱还很难说,还要看今后的变化。

另外,随着历史的演变,社会的发展,时代的不同,相同的词句,意义上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要注意的,否则很容易误解。比如,“自然”一词,现在大家都以物理的大自然为概念,但在《老子》中有“道法自然”一句,这时的“自然”就不是物理的大自然了,应为“本自当然如此”之意,是说“道”效法自己的意思。

所以南先生对论语的别裁自然会招来一些学者的非议。人情见得多了,而又不困于人情,仍有所依持是非分明,说出话来往往就成了智慧。至于是不是《论语》本来面目,有什么打紧?只要参照其他平实严谨的本子就行了。南先生也只是借着《论语》来说事儿,还说得特别有趣、妥帖。读书嘛,管他谁对谁错,要读出自我才有味道。

《论语别裁》使我们感到《论语》并不神秘,它不过是一部关于人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文献而已。就好比我们学习驾驶,第一步就是要背诵交通规则,以便能够顺利驾车。路有多种,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乡间小路有十字路口、丁字路口、立交桥等等,各种各样的路况,需要不同的操控方法。人生呢?有多重身份,有多重职责,有多重的行为选择;人和人之间又有多重差别,所以人生世上犹如汽车行驶路上,不同情况不同的操控选择。经历不等于经验,经历是曾经做过的事情,经验是在做过的事情以后,总结出来的一些东西。所以,经历是经验的前提条件,但是经验未必是经历的必然结果,要使经历有价值,提升到经验,我们不但要实践地“学”,还要随时随地地总结、反思,就是“习”,即我们要“学而时习之”。

今天,我们学习《论语别裁》,可能未必都能理解。但是,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都是一种境界,我想这也应该是《论语》的价值和意义。

南先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注解《论语》。当时,先生即对现行的教育导向和制度进行了无情批判。先生言:今之教育,最大的失误,在于教育的功利性。一味强调职业教育或技术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一张文凭,寻得一个饭碗,而对青年的人文教育,如何做人、如何立身,视而不见。其最终的后果就是整个社会的人文缺失、精神泯灭、信仰不在,在这个物质的天堂、人文的沙漠里,和谐何从谈起?!这是先生的忧患意识,他也曾在书中说到“一个国家的科技落后了,可以很快迎头赶上;一个国家的经济衰落了,也能补救;惟独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复存在了,也就意味着亡国后,这个国家不可能复活了。”

这个世界,人是决定性力量。若是人文尽失、精神泯灭、信仰不在,这个世界何能不乱?!所以,《论语》跨越几千年、传承至今,而且必将继续延续,以其人性的光辉照耀着人类前进的历程。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8

这个假期,我读了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这部包罗万象、诠释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经典作品,令人无一不回味无穷,否则,何以流芳千古,为世人所称道呢?“学而识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是《论语》中第一篇第一句,其意思是学习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欢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吗!我想: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不忘记温习以前的知识,这样我们必须会提高的。今年8月在我国北京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使我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感触异常深。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共有204个成员国参加,可惜文莱缺席,本来能够实现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大团圆。在开幕式上,舞者一遍遍地高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声音将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传递给全世界人民,向全世界发出盛情邀请。当各国运动员入场时,我发现虽然他们的肤色不一样,可是他们有着同样的心境:一张张笑脸将他们内心的喜悦和友好表露无遗。接下来的比赛虽然很激烈,但大家都在友好中度过,这是一届圆满而成功的奥运会!

如果大家都能象孔子提倡的热情好客,宽容待人,那么世界不就太平了吗?世界上再也看不到战争的硝烟,所有国家的人们都能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地球村,相亲相爱地,这不是很好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也是《论语》中让我感触很深的一句话,其意思是:几个人走在一齐,其中必须有我的'教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多人和事,每个人都有自我的长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仅有做到谦虚好学,不自满,自我才能不断提高。正是这样“不耻下问”造就了许多伟人。

《论语》讲述了中国千年以来所传承的正统学派的真谛,这是一部让人终身受益的经典著作。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9

对于人伦关系的探讨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朱熹《四书章句——中庸》的说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人伦关系大致分为五个方面:"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由此可见,朋友关系是人伦关系的重要方面。孔子的交友思想十分丰富,仅就《论语》而言,可以将其梳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朋友的作用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朋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一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季氏)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快乐。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10

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莫过于书本了。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让一个人从失败走向成功,从忧伤走向快乐,从灰心失意走向奋发图强。《论语》便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人类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读得最多最熟的书恐怕就是《论语》了。而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于丹教授《论语心得》以华贵而朴质面貌,展现于世人眼前。而这本书,也成为了我爱不释手的珍宝。

《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这些办法通过于丹的白语化,用许多浅显的故事,而变得懂俗易懂,看起来很朴素的语言,但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更简单的说:它告诉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论语难懂,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而于丹教授却用通俗的语言将这种朴素的哲学以生活的事例展现给观众,有一种心灵的触动。这样纷繁的喧嚣世界,有多少人还有心中的净土,有多少人懂得“爱人”和“礼遇”,生命的意义在于无悔。活回本真的自己,让自然的理想代替这样的现实。《论语》中许多经典的词句是我们耳熟能祥的,于丹教授认为,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论语》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华,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论语》的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溶化于人的内心,天、地、人就会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就变得无比强大。即使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中国人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是不是《论语》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呢?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君子之道这一讲对我也感触颇深。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来明辨是非。“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君子胸怀平坦开阔,但是小人却经常忧愁恐惧。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 交友之道,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说人的朋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什么叫益友呢?叫友直,友谅,友多闻。直是直率坦率,谅是宽容原谅,多闻是博学多才,这三种是好朋友。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的社会环境中朋友是相当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我们最好的环境,你从他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交什么样的朋友,你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于丹教授的精彩讲解,自己感觉有很多收获。但是真正对论语的了解以及它与现代人的联系,还得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感受真正的化为己有,寻找到活的真谛与快乐。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中,没有寻章摘句,没有引经据典,没有从教条到教条、从书本到书本的搬家,一切都娓娓道来,将孔子从圣人的高位复原到脚踏实地的师长,将圣贤经典点化为隽永心语,不故作高深,不矫情卖弄,如同《论语》中孔子面对席前的子弟,循循善诱,建立心灵的智慧,传递着温柔的思想力量。于是,圣人不再遥远,经典不再尘封,现实也就少了几许迷茫。

于丹说:“把阳光沏进咖啡里,然后把阳光喝下去,让你自己散在光线中,这是一个读书的境界。” 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高雅的境界,才使得她对《论语》有了如此的感悟,写出了这样一本影响无数人的好书。如同春雨一般,滋润人们的心灵,悄然无声。

易中天曾说:学习是谋生,读书是谋心。看来,人生在世,无需为谋生而一生学习,却需为谋心而终生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倘若读书甚少,必将是终身的遗憾!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11

《论语》是语录体文集,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思想的记录,共二十篇,约一万二千字,成书于战国时期。《论语》里面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本,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但其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他的智慧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后人尊称他为“圣人”。

《论语》语言质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在人们的思想中有深刻的影响,得到了后人的信仰、尊重,是后代人必读的一本圣书。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学习这本书受益匪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意思是:“把老师教给你的知识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识在现实中实践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奋人心的事。”孔子认为作为教学过程的一方——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就应该是快乐之事。孔子的教学思想完全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并且十分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锻炼知识和提高知识能力的培养。孔子的这句话就是告诉弟子们,理论联系实际,把学来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识,才能证明你已经把握了知识。而真正懂得知识的人在现实中的运作会兴趣倍增,会自然产生出需要更多知识的充实。

学习、实践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可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是重中之重。只读书学习而不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就会茫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读死书。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解,精神疲惫,就成为“纸上谈兵”。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多读书、认真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经验、理念,而且还要勤加思考,不断将所学知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只有这样做才能把我们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之不断符合社会的需要。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解释为“在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那么就可以当老师了。”这也就是对我们学习思考提出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温故而知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使我们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

作为教师除了有好学的精神和养成温故的习惯外,还要有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吗?学习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学而不厌”。作为教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我们希望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我们教师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是学生很好的榜样。

教师要做到“诲人不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教师教育孩子要耐心”,我们经常这样说。但事实上,我们许多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我们会在课堂上生气发火,这是我们还没有学会耐心的见证。

教师在课堂上失去理智,感情冲动,除了伤害了孩子的感情以外,别无他用;教师的喋喋不休,除了让孩子耳根的茧子更厚以外,没有其他功能。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无非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好好成长,如此而已。有没有更有效的办法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可以这样尝试一下?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原谅他、提醒他,毕竟学习是孩子的事,他没做好,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帮助;就象在生活中一样,别人做错了,这是事实,可是如果我们生气发怒,那就是我们的错了。当课堂秩序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我们应该考虑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呀?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把孩子们吸引过来;当孩子犯了错误,耐心一点,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去跟孩子谈,帮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才是我们的目的。“诲人不倦”四个字简简单单,但蕴含的是教师的爱心。所以,我们作教师的,应该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12

《论语》是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与他的学生日常言语所撰写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思想上主张"仁",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因为有孔子才会有今天的《论语》。《论语》集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宋人赵普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一书的用处之大了。 《论语》的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孔子对政治的见解、对社会的设想、对教育的主张,也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事方法。

《论语》语句言简意赅,哲理深蕴,发人深省。不少语句历代沿用,已成为格言或成语,如:吾日三省吾身、见义勇为、既往不咎、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举一反三、任重而道远、欲速则不达等。有些片段,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颇具抒情意味。 《论语》教了我们许多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是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还教了我们许多修身做人、为人处事的态度,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一、天地人之道

孔子说:"天人合一"。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这就是我们学习这本书后,我们应该追求的和谐。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

谈到"怒"指得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给别人干。而"仁"解释是"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当看到这里我不敢问自己我对别人做到"仁"了吗?我只问自己对自己学习、交友做到"仁"了吗?我真的从心里关爱我的身边的人吗?真的做到了解每一个身边人吗?我认真的审视并认真反省了自己。

二、心灵之道

于丹在"心灵之道"中这样说道:"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而且要用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弥补遗憾。"因此我们在与人接触的`时候要先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不要把自己不良的情绪传染给别人。平静自己烦躁的心情,于丹是这写到的"当不幸降临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尽快的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不仅我们有一个好的心态,还要把这种好的心态传播出去。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加重要。要明白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坦荡荡的胸怀。

三、处世之道

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是相对独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我们如何和自己周围的人相处呢?如何适应这样的社会?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是这样说的:"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最美的境界。"

除了有正确的交际观点,我们在为人处世上还要自我做起。在与别人交谈或评价他人时要先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有资格去评价他人。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上应该时时刻刻要遵循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出的"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在学习中努力做到少说多做,做事要积极,说话要谨慎。在遇到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用这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处世心态要约束自己要求自己。并贯穿到教学中去,使学生能从自己的观念中提前适应社会。无论以后在社会中做什么工作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

四、君子之道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就孔子提出的"君子"谈了自己的三点认识,她认为作为君子要具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做一个善良的人,不怨天、不尤人。第二种境界是无恒产而有恒心。第三种境界是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首先是第一种境界,我认为做一个善良的人不只是"君子"应具有的境界。而且还是我们为人的根本,做人的标准。可能我们无法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但是于丹告诉我们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让我们的有限生命在苛责外在的世界中度过。另外不要只一味的抱怨外界的环境,我们自己的身上也需要这种"苛责"。

五、敬孝之道

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六、求学之道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13

一部论语,两万余字,却可进入中国思想史上最灿烂的文章之列。它影响历朝士子书生乃至普通百姓两千余年,国人的性格,也受到无声熏教。封建王朝瓦解了,四书五经不能上讲堂了,儒学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论语和其他儒家经典一样,在书架上蒙尘。然而论语的光辉并不会因一时不被理解而消淡,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必然会和经济一起复兴,论语的精彩,必然会被更多的人体会。果然,于丹教授做客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提醒了国人还有这么一部经典等待着我们翻阅。

宋代有位大儒程子这样说论语的都后感:“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可以说是深得其趣了。我读完论语,时常心中有几多惶恐,几多自责,并且为孔子折服。读论语,我以为有必要把孔子请下圣人的高台,而想像自己也是孔门弟子,追随老师左右,听其言观其行,才利于得其乐趣。孔子是可爱而可敬的好先生,我的师兄颜回子路子贡等等也是个个棱角分明。粗看于丹教授讲《论语心得》,分成几个方面来论述。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部论语,我读论语,只看得君子二字。不错,我心中的论语,乃是一本学生的听课笔记,所记录的内容,是老师教学生如何做一位君子。

且看开篇学而第一讲的是什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述三条,第一为学道以长才干,第二为交友以辅仁,第三条乃是修德,此三条者,不过都是为了做一个君子。孔子之叙君子,是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一部论语,正是为了告诉弟子们,何为君子,君子有怎样的责任,君子有怎样的才能,君子有怎样的德行,君子怎样为政,怎样修身而成为君子……如此种种,都是自君子二字铺展开来。论语当是一本给想成为君子的人看的书,不同的人可能看出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和君子是相关的,或者只是算君子的一部分,豹之一斑而已。

孔子的眼中的君子,是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去论语中看。想要直接给君子下一个定义是有难度的,君子内涵很广。先说君子的责任。孔夫子自己就是位君子,他的志向,最能表明君子的责任。颜回和子路与孔子各谈自己的理想。直率的子路说他想要车马轻裘,与朋友分享,用坏了也不可惜;颜回说得自己要不夸耀自己的长处和功劳;而孔子说的是什么?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分明就是施于天下的政治理想啊。君子生于世,“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君子之出仕,并非为自己谋利益,而是实实在在要为了天下人。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说法,与此类似。真的君子,是胸怀天下的,后世借救天下名行自私之实的竖子固然不少,真正的君子,还是有的。此一条,可以说是检验君子最根本的一条了,舍此余不足观。孔子多次感叹世道日下,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语气中那份无奈的悲哀,正是君子的悲哀啊。

知道了君子的职责所在,是根本。要为天下人谋利,当有手段。儒家君子的手段,前人之述备焉。儒家治国的方法,以仁为本,推行仁政。然而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被问道为政的办法,孔子每次回答得都不一样。孔子讲仁,兼讲礼,义,孝,忠,德,这些都可以作为为政的手段。子路问卫国之政,孔子说:“必也正名乎”,根本而言讲的是礼;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明了讲的是德;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讲的是仁和德;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里只讲了三个具体的标准。至于其他弟子治理具体地方来问政,孔子给出的答案尽不不同。用孔子自己的话说,为政大概没有什么是非做不可的,没有什么是一定不能做的`。只要合乎道义,都是可以的。因此可以综合一点说,论语告诉我们,儒家之为政,只须着力于几个基本原则之下,如仁,义,礼,等等。

知道了君子的职责、君子为政的办法,要做一个君子,还须提高自己的修养。论语在这方面讲了很多,当今初中高中课本读本介绍论语,也往往从这些角度开始。孔子在论语里面教授给人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有说立志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有说学习态度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说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说坚持的,“吾道一以贯之”。还有许多激励人学习的句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等等,读论语总能被这些话语所感动。孔子要弟子所学的,就是要达到能为政的标准。孔子以为要推行仁政的人必须自己怀仁,治国以德的人必须自己立德,因此君子如果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首先自己要有高的道德修养和才能。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就是要好学。孔子眼中的君子,重德行,轻言语,反对武力,好学。后世儒家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想必从孔子这里得到不少启示。修成了君子,便可以出仕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了。

论语中展现了孔子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很有意思的。然而这些只是孔子教导学生的手段而已。一部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和其主要弟子的言行,反映的是孔子的政治理想。或许我看到的并不全面,然而君子一定是每一个读论语的人无法回避的,孔子的道,就是君子之道。对于孔子,真觉得颜回说得好,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然善诱人;对于孔子,颜回没说到的一点,后代也时常忽略的一点,而很吸引我的一点是,论语中的孔子,生动而感人。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14

《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很多方面的言论,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不读的作品。一直以来,我都没有细心地品读过这本书,俗话说得好"半部《论语》治天下",所以我也想进一步了解一下孔夫子的思想。

孔子重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孝道也是非常重要的。《论语》里多处讲孝道,"父母在,不远游","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之孝者都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做,何以别乎"

中国古语说"父慈子孝",可论语中只看到"子孝"的讨论,并没有写父母的`爱。其实,根本不需要提,因为那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儿女呢。

父母是那么的爱我们,关心我们,而我们又对父母有多少关心。就拿自己来说,小时候,不懂事的时候,父母为我处处操心,对我的关心真是无处不在,而我却觉得自己受到了干涉,父母的唠叨声让我很厌烦,甚至对父母的爱有一种反感,现在想起来,自己真是"该当何罪"啊!

论语里说,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了解,关心自己的父母。我想我做到了,我懂事了,我知道父母的爱了,我会真心去对待这些爱。

其实我真的觉得自己挺不应该的,会跟父母顶嘴,吵架,可我却不知道父母骂我是另一种表达爱的方式。也许在生活中的一件很小事就能让父母感觉到自己对他们的爱,比如:做一件家务事,替妈妈分担;过新年说上几句祝福语;吃饭的时候像父母照顾我们一样为他们加一点菜……

《论语》是一部先圣的经典,带给后人的启迪和价值说不尽,而且越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出来。对于《论语》,正如编着所说的:它是一切炎黄子孙不可少的人生教科书。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15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

《论语》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是人类语言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古代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多少年来文化知识的沉淀,这些充满智慧、魅力的妙语将让我们现在都受益匪浅。

读完《论语》,它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古人的聪明智慧。其中讲了很多关于孝敬、仁义、礼记、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这里我着重拜读了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品德修养这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方法的几则中,我们要时常复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学习与思考二者必须结合起来,不可顾此失彼。光思不学,会变成空想、妄想;光学不思,又会成为书呆子。在学习知识时,既要学又要思考;与别人在一起时,要学习他的长处,他做的不好的地方,譬如短处,则要避免。思索贵于勤,凡事都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生活中也是这样的,面对一个问题我们都要想想,不能仅仅知道结果就行了。

在学习态度的方面,我们在学习时,不要不懂装懂,要聪明好学,知识是永远无法满足的;还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爱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为耻。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有些同学们也许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从不向其他同学和老师请教,既使是自己不懂的地方也不吭声,不懂还装懂。这样则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各方面得不到发挥和发展。

至于思想品德修养,我们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通过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得自己的人格能够不断得到修善、完美。

通过这次读书年活动,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更新了我的知识结构,提高了我的个人素养和教书育人水平,引导我慢慢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让我从《论语》中吸取了前进的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用自己的良知和尊严感动和关爱学生,我坚信,读书能使我在顺境时不骄不躁,挫折时奋勇前进。我以后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为自己走向成功搭一座坚固的桥。《论语》的深奥,里面的很多东西并不是我所能完全体会的,但我想,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地学习,让良知与尊严的思想深入我的内心,这一切也将是我今后待人接物、服务社会的准则。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