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枋得的诗词《武夷山中》赏析

来源:古今学识馆  本文已影响5.78K人 

《武夷山中》

谢枋得的诗词《武夷山中》赏析

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赏析

“十年无梦得还家”,宋德祐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古代前朝的遗民,总是逃入深山以表示不臣服新朝政权。他的“无梦得还家”,正是表明自己的决绝之志。“独立青峰野水涯”,诗人眼前是秀美的青山,是不受拘束悠悠而流的野水,风景虽美,终究是寂寥的。

“天地寂寥山雨歇”,淅淅淋淋的山雨终于停了,天地显得空旷寂寥。这寂寥中有山中自然环境给人的感受,或许还有人间的万马齐喑给人的压抑之感。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止不住要发问,“几生修得到梅花”?梅花凌风傲雪、不畏严寒的侵袭,它不与群花争妍斗艳,独立于寂寞的山间老林,默默散发出怡人的清香。千百年来,它一直都是不屈的象征,是高洁的代名词。作者想到梅花种种优秀的品格,不禁感叹:一个人要修几生几世才能到达梅花的这种境界啊。这其中,流露出作者坚持自我,不改初衷的坚定意志,也表达出对故国的思念,对人生的思考。

扩展阅读:谢枋得的简介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其伯父谢徽明抗元战死,其父应琇因忤贵官被冤枉死,枋得由母亲桂氏教养,自幼颖悟,“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次年复试教官,中兼经科。又应吴潜征辟,组织民兵抗元。同年任考官,性好直言,因得罪贾似道而遭黜斥,咸淳三年(1267)赦还。德祐元年(1275),以江东提刑、江西诏谕使知信州。元兵犯境,战败城陷,隐遁于建宁唐石山中,后流寓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宋亡,寓居闽中。元朝屡召出仕,坚辞不应,福建参政魏天祐强之北行至大都(今北京),在大都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坚贞不屈,绝食而死。门人私谥文节。有《叠山集》,存词一首。

扩展阅读:谢枋得的作品

谢枋得为文推尊欧、苏,认为"欧苏起遐方僻壤,以古道自任,发为词华,经天纬地,天下学士皆知所宗"。他对宋末文风颇表不满,指出"七十年来,文体卑陋极矣"(《与杨石溪书》),于是以振兴斯文自任。他的散文格调高奇,很有气势。《上丞相留忠斋书》写得慷慨愤激,义正词严;《送史县尹朝京序》。则有见解有感情,于唐宋赠序文中,颇具特色。还有《宋辛稼轩先生墓记》记辛弃疾垂殁之语,以为其"精忠大义,不在张忠献、岳武穆下",高度评价辛弃疾的爱国精神,也正反映了他自己的节操。

谢枋得诗伤时感旧,沉痛苍凉,诗风朴素端正,有时也饶有韵致。如《武夷山中》写道:"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述其转徙山中的十年岁月,颇含隐痛。《初到建宁赋诗一首》是他北上前的诀别诗,起句即以"雪中松柏愈青青"自喻,高风亮节,视死如归,亦感人至深。

所著《叠山集》16卷,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他评点的《文章轨范》,以文章类别编选文章,是南宋一部重要的评注选本,被誉为集合宋人评点学之大成。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