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青城

来源:古今学识馆  本文已影响1.35W人 

雨中登青城

山在雾中,云烟缥缈;山映水面,海市蜃楼;山在日下,苍翠浓郁……那么山在雨中呢?
05年夏季八月份,与友人一同到成都界面登青城。青城在心中早已涂抹了神秘色彩,金庸小说中多青城派弟子,蜀中更是赋予“青城天下幽”称号,不由得你不登。原以为可以在正午立于山下,让骄阳播去云雾见个真影,那将是深黛清翠清新丽人的。可机缘不巧,到得山前时已是傍晚,雨下起来哗哗啦啦,似小巷的婆姨摆起龙门阵来开了头就不会煞尾。灰黑的天幕张开遮住了亮光,黑黢黢的,急忙找个旅馆住下了事。
旅馆位于山根,还需步行上前,导游前走介绍,我辈紧跟其后,只觉烟雨朦胧,树林茂密,树色深黛,道路迂回曲折,已经有人工修整过的痕迹。但为赶近道,选择林间小道,况且初来乍到,一路低头赶路,唯恐落下,对于青城映像真是模糊而又朦胧的。
是夜,有微雨夹风声,地湿有冷气,但却需盖被子了。蚊蚋轻飞,隔着纱窗倒也不能奈何我们。听了一夜的虫鸣,闹中取静,反到睡得舒爽。
天明起床,踏行路中,登山赏景。雨已停,路面湿湿的,树高,错落有间,较为葱郁。碧绿深黛相杂,白石条子铺筑的新修大道反倒与山景有了几分的不协调,人工的东西毕竟与天然有些出入。感到有些失望,纷纷折回又行小路,小路质地有油光石微微泛光,树色布其上,如树形倒影水中;有沙石夹杂,虽经雨冲刷(却没有如峨嵋山山路淋雨以后,沙流而石显,如一场微型的泥石流。)石子与泥土却结合愈紧密,硬度有如混合土坚硬无比。抬头望天,色为灰黛,与树色相一统。让人生疑,天在色外,被一深黛大伞遮住。山路在弯曲中前进,时上时下,变幻曲折,路随山开,景随路换,移步前进,景色各异,上下沉浮,如浮云中。或紧挨峭壁,攀援而过似猿猴,山表披藤萝,如山之发,苍碧可爱;或临深谷,头旋巨石,颤颤移步,不敢大意,唯恐同化了去。有一谷名“掷笔槽”,谷深树茂,林壑优美,尽展丰姿,有雾气自下而上漫将出来,清风拂面,甚是舒爽。
行至山腰,感觉青城为何有“天下幽”之美称,猜想是因为,山上多树,树荫蔽日,始终为浅灰深黛,如盆景坐落于四川盆地,远离尘世,又加上阴雨绵绵,树根固水,由叶而发,烟云濛濛,水雾笼罩,清幽一词不为过也。
渐行渐远,渐登渐高,脚步向上挪移,不觉疲惫,由于眼界开阔,思想飘远,精神还来得更加清爽。在观日亭驻足,稍稍抬头,云海近在眼前,飘在身边。云海茫茫,如何知道在缓缓挪动,如果以树木为参照物就会更加明白:一会儿在树梢,一会儿在树中腰,一会儿又远去,轻轻拂面,缓慢无声,却又能够感觉,冷气吸入肺腑,很是提神。人虽站立,心却飘得甚远,只想把这繁重的躯壳倚靠其上,让悠悠白云载我而去。与日月一起升降,与飞鸟共同迂回盘旋
记得小时看过一部神话电视剧叫《八仙过海》的,片头曲中有这样几句歌词“仙山隔云海,霞光玉带连,据说世外有天仙……”当时就很神往,如今虽不见白鹤飞翔,神人遨游,但深信其就在白云深处。
好梦留人做,可是现实毕竟是现实。不久登山热气渐退,冷气袭身。在友人催促声中抬步攀登了。新阳未见出来,雨却停了下去,地面湿漉漉的,山中雨雾也更加缭绕,在移步换景中登上了最高点——老君阁。青城山是道教的发源地,因此毫无疑问供奉的就是太上老君了。老君阁气势巍峨,雄据山巅,阁表颜色与山色浑然一体,很是协调。(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即彭祖峰顶),海拔高一千六百多米。老君阁阁基宽四百平方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
老君阁造像,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老子跨青牛出关图)为蓝本,经许多学者、艺术家和鉴赏家精研,并由青城山道友绘制、塑造而成。老君像高十三米六,连牛身通高十六米。悉按古典建筑规范,用钢筋水泥浇铸,精铜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自古及今!绝无仅有,乃融老子为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及古老朴素唯物辩证相对论者之道教祖师光辉造像。)
急速激动登上山来,按理细雨洗净青山后,眼前应该澄清明澈。谁想却是云雾浩淼,烟波万里。凭栏而望,群山参差而起,附势竟上,或深情缠绵携手并肩;或孤高自赏遗世独立。此时云雾浓密稠厚,虽有清风,不能在云海中吹起半点涟漪,虽有细碎雨点,也不能打破这云阵雾队。山尖露出云海,如海外仙山,飘忽不定,偶尔露出几点。又如东海龙宫中的宝塔亭阁,或如一碧万倾的池塘中稀疏的浮萍,云海上下涌动,洪流暗酿,或急或缓或巨或细,虽有时静如老僧枯坐,一时又如顽童匍匐,怀疑是天上银河倾泄而下,或是造化用北斗这把勺子舀银河之水倒灌青城,是放大的盆景,是自然的观赏物。
我这俗人有幸,有此造化得观此景,身心舒泰,精神愉悦,欲辩已忘言了。

山在雾中,云烟缥缈;山映水面,海市蜃楼;山在日下,苍翠浓郁……那么山在雨中呢?
05年夏季八月份,与友人一同到成都界面登青城。青城在心中早已涂抹了神秘色彩,金庸小说中多青城派弟子,蜀中更是赋予“青城天下幽”称号,不由得你不登。原以为可以在正午立于山下,让骄阳播去云雾见个真影,那将是深黛清翠清新丽人的。可机缘不巧,到得山前时已是傍晚,雨下起来哗哗啦啦,似小巷的婆姨摆起龙门阵来开了头就不会煞尾。灰黑的天幕张开遮住了亮光,黑黢黢的,急忙找个旅馆住下了事。
旅馆位于山根,还需步行上前,导游前走介绍,我辈紧跟其后,只觉烟雨朦胧,树林茂密,树色深黛,道路迂回曲折,已经有人工修整过的痕迹。但为赶近道,选择林间小道,况且初来乍到,一路低头赶路,唯恐落下,对于青城映像真是模糊而又朦胧的。
是夜,有微雨夹风声,地湿有冷气,但却需盖被子了。蚊蚋轻飞,隔着纱窗倒也不能奈何我们。听了一夜的虫鸣,闹中取静,反到睡得舒爽。
天明起床,踏行路中,登山赏景。雨已停,路面湿湿的,树高,错落有间,较为葱郁。碧绿深黛相杂,白石条子铺筑的新修大道反倒与山景有了几分的不协调,人工的东西毕竟与天然有些出入。感到有些失望,纷纷折回又行小路,小路质地有油光石微微泛光,树色布其上,如树形倒影水中;有沙石夹杂,虽经雨冲刷(却没有如峨嵋山山路淋雨以后,沙流而石显,如一场微型的泥石流。)石子与泥土却结合愈紧密,硬度有如混合土坚硬无比。抬头望天,色为灰黛,与树色相一统。让人生疑,天在色外,被一深黛大伞遮住。山路在弯曲中前进,时上时下,变幻曲折,路随山开,景随路换,移步前进,景色各异,上下沉浮,如浮云中。或紧挨峭壁,攀援而过似猿猴,山表披藤萝,如山之发,苍碧可爱;或临深谷,头旋巨石,颤颤移步,不敢大意,唯恐同化了去。有一谷名“掷笔槽”,谷深树茂,林壑优美,尽展丰姿,有雾气自下而上漫将出来,清风拂面,甚是舒爽。
行至山腰,感觉青城为何有“天下幽”之美称,猜想是因为,山上多树,树荫蔽日,始终为浅灰深黛,如盆景坐落于四川盆地,远离尘世,又加上阴雨绵绵,树根固水,由叶而发,烟云濛濛,水雾笼罩,清幽一词不为过也。
渐行渐远,渐登渐高,脚步向上挪移,不觉疲惫,由于眼界开阔,思想飘远,精神还来得更加清爽。在观日亭驻足,稍稍抬头,云海近在眼前,飘在身边。云海茫茫,如何知道在缓缓挪动,如果以树木为参照物就会更加明白:一会儿在树梢,一会儿在树中腰,一会儿又远去,轻轻拂面,缓慢无声,却又能够感觉,冷气吸入肺腑,很是提神。人虽站立,心却飘得甚远,只想把这繁重的躯壳倚靠其上,让悠悠白云载我而去。与日月一起升降,与飞鸟共同迂回盘旋。
记得小时看过一部神话电视剧叫《八仙过海》的,片头曲中有这样几句歌词“仙山隔云海,霞光玉带连,据说世外有天仙……”当时就很神往,如今虽不见白鹤飞翔,神人遨游,但深信其就在白云深处。
好梦留人做,可是现实毕竟是现实。不久登山热气渐退,冷气袭身。在友人催促声中抬步攀登了。新阳未见出来,雨却停了下去,地面湿漉漉的,山中雨雾也更加缭绕,在移步换景中登上了最高点——老君阁。青城山是道教的发源地,因此毫无疑问供奉的就是太上老君了。老君阁气势巍峨,雄据山巅,阁表颜色与山色浑然一体,很是协调。(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即彭祖峰顶),海拔高一千六百多米。老君阁阁基宽四百平方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
老君阁造像,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老子跨青牛出关图)为蓝本,经许多学者、艺术家和鉴赏家精研,并由青城山道友绘制、塑造而成。老君像高十三米六,连牛身通高十六米。悉按古典建筑规范,用钢筋水泥浇铸,精铜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自古及今!绝无仅有,乃融老子为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及古老朴素唯物辩证相对论者之道教祖师光辉造像。)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