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韻》讀後感4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2.11W人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清塘荷韻》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塘荷韻》讀後感4篇

《清塘荷韻》讀後感1

閒暇之餘,我總喜歡品讀優美的散文和詩歌。今日,讀了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的《清塘荷韻》,心中感觸很深。這篇佳作可以和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相媲美,雖然都是寫荷花,但又有本質的差別。《荷塘月色》以景抒情,給人以靜謐的唯美享受,而《清塘荷韻》則是抒發了作者對自然、人生的熱愛,字裏行間洋溢着盎然的生機與活力。

本文以平淡的文筆,抒寫了作者所處的北京大學的朗潤園內,有一個數畝的清塘,以前是有荷花的,但是後來荷花遭到劫難,消逝的無影無蹤,作者常渴望清塘會重新長出荷花。恰巧有朋友帶回幾粒洪湖蓮籽,作者滿懷希望的丟在清塘內,期待着有一天,荷葉回長出來。但是,第一年、第二年,水面上毫無動靜,就在作者灰心的第三年,水面上竟長出了五六片荷葉,但是,都是纖細柔弱的。到了第四年,荷葉不停的生長出來,大面積的鋪展開來,把整個清塘的水面都佈滿了。這怎能不讓作者歡欣鼓舞,是作者創造了這一個奇蹟,把從西湖看到的“接天連日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搬到了自己家門前。

作者語言優美,韻律和諧,把荷花的細微變化與自己的心理活動巧妙的結合在一起,表達了作者對荷花的真摯熱愛之情。是以盼荷、種荷、觀荷、賞荷的順序,娓娓道來,動靜完美結合。在蓮籽投入淤泥的第一年、第二年,水面是靜悄悄的,不見一點兒動靜,但第四年,荷葉迅速生長,綠色蔓延到整個荷塘,每天都有變化,這是一處描寫。還有在賞荷時,作者又再次運用動靜結合的方法。比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是靜的描寫。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撲通一聲,是我的小貓撲入水中,把月亮的倒影打的支離破碎,好久才恢復了原形”。這幾處是動的精彩描寫,形成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文章最後寫到,“天氣轉寒,荷葉荷花即將凋零,消逝,但是,荷花會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夢”。是的,荷花會繼續儲蓄着生命的能量,等到來年的春天,一定會綠葉鋪遍,紅豔滿塘。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切向往和美好希望,對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信心。

回想季老一生,歷經無數的風風雨雨,曲折坎坷,但他始終保持着淡然、寧靜、豁達、樂觀的心態,他甘於寂寞,淡泊名利。這不正像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嗎?也正是如季老這樣的無數的愛國知識分子,用堅定的信仰,美好的追求,構建起來了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孕育成了不屈的民族魂魄,相信,這種精神,也一定會薪火相傳,綿延不息。

《清塘荷韻》讀後感2

被分到“水之韻”的季羨林1997年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清塘荷韻》引起了我很大的注意。自己本身就很喜歡荷花,所以纔想看看作者筆下的荷花是什麼樣子的。

季羨林家的清塘原來是有荷花的,但後來時移事遷,歲月流逝,清塘裏也就見不到荷花了。也許是季羨林的舊的思想意識過多,每次看到空空如也的池塘,總覺得是一塊心病。有人從湖北迴來帶來了幾顆蓮子,季老先生便把它們種在池塘裏,每天抱着希望來池邊看看,但是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綠柳垂絲,荷葉依舊沒有,心裏當然很失落。到第三年,第四年的時候,奇蹟出現了。第三年就長出了一池綠葉,第四年荷花和荷葉一起躍出水面。季老心中狂喜,這四年可算沒白等。荷花給家人帶來不少舒暢與歡樂,就連那隻波斯貓也很快樂。

自古就有不少文人墨客都在用蓮花爲題材寫出不少經典作品。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徐渭的“鏡湖八百里何長,中有荷花分外香。”;王昌齡的“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更有“滿塘素紅碧,風起玉珠落。”的美好景象。以前見過荷花,喜歡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而看了這篇,我更是體會到了荷花頑強的生命力,荷花有一種驚人的生存力量和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三年,幾顆小小的.蓮子在季老的關注下長葉、開花,最後竟蔓延成片。這池荷花被週一良先生稱爲“季荷”,而這盛開的季荷不正是生命力的象徵嗎?

夏天,天氣悶熱,荷花盛開,數不清它們的數目,看到的是滿池的荷花,看不到的是荷葉下不知數目的花骨朵兒,恐怕再細心的人也數不清有多少荷花在努力綻放吧。記得石縫裏的野花,懸崖邊的野草,他們雖不被人們所注意,但是它們憑着自己頑強的生命力,在任何地方綻放自己的美麗,令人驚歎。

冬天,殘荷滿池,水結冰後,就連殘荷也看不到了。那時荷花大概會做着春天的夢,等待着春天破冰而出,長出新葉,待到夏天重現綠蓋擎天,紅花映日的美好景像。

人這一生,總會有像冬天的荷花一樣,不再光芒四射,然而在這個時候荷花不願永遠呆在水下,而是蓄積勃發,等待下一次綻放的時候,能夠開得更燦爛。而人也該像荷花一樣,等待機會的來臨,向大家展示出一個更加閃耀的自己,而不是永遠呆在水底,看着別人的光芒一天一天掩蓋自己。

荷花,讓我告訴你,冬天來了,春天就不會遠了!

《清塘荷韻》讀後感3

假期中去了上海書展,本意是給兒子買書的,順便感受下書展的氛圍。我一直認爲看書也是一種感覺,有些書你捧在手上就是一個字都看不進,而有些書略微翻下就能吸引住你。季羨林的《清塘荷韻》就是如此,我不能說自己多愛看書,但一本紙質書籍在手的實質感讓我翻閱了起來。

在這個膨脹的資訊化時代,長篇大論委實看不進,但季羨林的散文是有故事性的,不似小女子情懷般的扭捏。我對季羨林是不瞭解的,說明我的閱讀是多麼的淺薄,看了序之後,我所瞭解的季先生也就是一個大家,一個大作家。但通曉多國語言,在異國他鄉求學生活的經歷讓他擁有豐富的人生;他幼年離鄉背井,對自己童年的回憶,對自己故鄉魂牽夢縈般的追憶多少勾起我的共鳴。

感動於季先生對王媽的懷念,他透過《夜來香開花的時候》一文,描述出了心中王媽的形象,也在夜來香的花影中透射出王媽悲劇般的一生。落淚於《一條老狗》,看題目,誰都不能想到這竟然是一篇悼念母親的文章。他透過那一條老狗,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老狗形象,想要表達的就是對母親一生的愧疚。從六歲離開母親起,一直到母親離世之間的十四年,他只是匆匆的回去過三次,一次是小學時家族大奶奶去世,一次是中學時父親生病回家探望,再一次就是父親去世,專爲奔喪。十一二歲的男孩子無法體會失去男主人後母親的生活,也不會想到那次是和母親見面的最後一次。隨後長達八年的時間裏,他心懷夢想,總是想着等自己的生活更好一些時接母親一起生活,卻不料等待他的是母親離世的消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他真實的寫照。再多的悔恨更多的是萬念俱灰,母親的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他一定已經無法清晰地憶起母親的模樣,而那條老狗是具體的形象的,一直陪伴母親的就是這一條老狗,永遠趴在破籬笆門口。而最後一如他離開母親時那樣,他不得不離開那一條老狗,雖然他知道它的最後結局。

生活中我們總有自己懷念的場景,值得回味的親情。我至今還記得自己16歲那年離開父母,獨自踏上回滬的列車,爲了讓他們放心,我不讓他們送上車,在進站口就揮手和他們告別。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轉身後的女兒在車上看着窗外飛馳而過的樹木、房屋,獨自淚如雨下。這淚是止不住的,擦掉了會繼續流。兒子這一代一定無法體會,一如我無法體會當年父親上山下鄉的艱辛般。父親屬於下鄉,而我已經好了很多,是回滬。但獨自生活遠離親情是一樣的,這樣的生活教我學會堅強。

一晃自己在上海已經成家立業,漸漸地在上海生活的年數開始多於自己從小生活長大的地方。不變的是情感,不管我什麼時候回家,總有親切迎接我的爸媽;不管我們多久沒見,同學之間總有聊不完的話題,累了,我就坐着聽,路不認識了,就跟在她們身後走……一如一位長輩所說,我擁有兩地的風情、人情和感情,我也同樣擁有豐富的人生。

《清塘荷韻》讀後感4

拜讀季羨林先生的《清塘荷韻》,不禁被文中優美的言詞,深刻的思想所折服。文章意味蘊藉,僅已栽荷小事便道出了深藏在作者心中的濃烈的期盼,希望和欣慰。文章構思之巧妙,寫作之精良,實令我讚歎不已。

再觀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便覺兩文之差異甚大。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表達了自已淡淡的喜悅與哀愁,這便與季先生強烈的希望之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樣是寫荷花,朱先生在觀賞美,而季先生是在創造美。觀賞美的人每當發現美中之不足。便多幾分惆悵,但創造美的人會癡迷於美中,戴着美的眼鏡看世界,一切都是完美的,毫無瑕疵,他沉浸在美中,樂觀看世界,永遠有希望,永遠有快樂。在《清塘荷韻》中,季先生行文嚴謹,貫穿全文的兩條線索十分明顯,一條以荷塘中荷花情況爲線:先寫原先塘中似有荷花但現在全無,再寫我種蓮子,接着寫第一、二年塘中仍無荷花,然後了寫第三年“塘中浮動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葉片”,最後寫第四年荷花生長旺盛,荷葉“遮蔽了半個池塘“。另一條則以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爲線:先是塘中無荷花,作者“總覺得是一塊心病”再是種了蓮子作者微有希望但情緒還比較消極,接着作者的期盼日益強烈,然後兩年過後塘中仍無荷花,作者“完全灰了心”,繼而到了第三年荷花長出“五六個葉片”。作者自白“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最後第四年荷花茂盛,作者“心中狂喜”。整篇文章,以時間順序行文,事情起因、經過、結果交待清楚,過渡自然。兩條線索既相對獨立,又密不可分,它們被作者的那管神奇的筆有機地結合起來,真可謂是:相輔相承,相孕相生。《清塘荷韻》的內容中作者的所感十分單薄,它們大都凝聚在作者的一舉一動中,較爲含蓄,且整段的“自我剖白”在《清塘荷韻》更是全無蹤影,因此我認爲《清塘荷韻》更傾向於敘事散文,此乃文體之異也。《清塘荷韻》中,季先生描寫的景物就具有了單一性,他只刻畫了荷花,表現他對荷花頑強的生命力的讚美,寫作中採用了一枝獨秀的方法,而對其它景物隻字未提,這是寫作手法的差異。下面是文章所提及的相同細節間的區別。如:同樣是因爲等了四年,所以“心中狂喜”且感嘆於自然力的偉大。同樣是看到了昂首怒放的荷花,朱先生說它色白,爲點綴之物,但季先生說它“紅豔耀目”“凌駕於荷葉,之上,迎風弄姿。”

最後,我要說兩文結果不同,朱先生最後是“什麼都沒有”欲超脫而不得,心情鬱悶。季先生最後得到了滿塘荷花,並且這些荷花被命名爲“季荷”,他心中自然無比愉快。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