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五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4.49K人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什麼樣的計劃纔是好的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一上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上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五篇

高一上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 設計思想:

函數與方程是中學數學的重要內容,是銜接初等數學與高等數學的紐帶,再加上函數與方程還是中學數學四大數學思想之一,是具體事例與抽象思想相結合的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自主探究教學法。透過教學情境的設定,讓學生由特殊到一般,有熟悉到陌生,讓學生從現象中發現本質,以此激發學生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在現實生活中函數與方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應用,因此函數與方程在整個高中數學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的新增內容之一,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數學I必修本(A版)》第94—95頁的第三章第一課時3。1。1方程的根與函數的的零點。

本節透過對二次函數的圖象的研究判斷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以及根的個數的.判斷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相應的二次函數的零點的聯繫,然後由特殊到一般,將其推廣到一般方程與相應的函數的情形。它既揭示了初中一元二次方程與相應的二次函數的內在聯繫,也引出對函數知識的總結拓展。之後將函數零點與方程的根的關係在利用二分法解方程中(3。1。2)加以應用,透過建立函數模型以及模型的求解(3。2)更全面地體現函數與方程的關係,逐步建立起函數與方程的聯繫。滲透“方程與函數”思想。

總之,本節課滲透着重要的數學思想“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思想”“方程與函數”和“數形結合”的思想,教好本節課可以爲學好中學數學打下一個良好基礎,因此教好本節是至關重要的。

三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1。結合方程根的幾何意義,理解函數零點的定義;

2。結合零點定義的探究,掌握方程的實根與其相應函數零點之間的等價關係;

3。結合幾類基本初等函數的圖象特徵,掌握判斷函數的零點個數和所在區間 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體驗化歸與轉化、數形結合、函數與方程這三大數學思想在解決數學問題時的意義與價值;

2。培養學生鍥而不捨的探索精神和嚴密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3。使學生感受學習、探索發現的樂趣與成功感

教學重點:函數零點與方程根之間的關係;連續函數在某區間上存在零點的判定方法。

教學難點:發現與理解方程的根與函數零點的關係;探究發現函數存在零點的方法。

四 教學準備

導學案,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電子交互白板。

五 教學過程設計:

六、探索研究(可根據時間和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適當調整)

討論:請大家給方程的一個解的大約範圍,看誰找得範圍更小?

[師生互動]

師:把學生分成小組共同探究,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充分研究,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也可以讓各組把這幾個題做爲小課題來研究,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和熱情。老師用多媒體演示,直觀地演示根的存在性及根存在的區間大小情況。

生:分組討論,各抒己見。在探究學習中得到數學能力的提高

第五階段設計意圖:

一是爲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做準備

二是小組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意識,本組探究題目就是爲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此組題目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探究性,基本上可以達到上述目的。

七、課堂小結:

零點概念

零點存在性的判斷

零點存在性定理的應用注意點:零點個數判斷以及方程根所在區間

八、鞏固練習(略)

小編爲大家提供的高一上學期數學教學計劃格式,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後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高一上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整體水平一般,成績以中等爲主,中上不多,後進生也有一些。幾個班中,從上課一週來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愛問問題的同學比較多,但由於基礎知識不太牢固,上課效率不是很高。

二、教材簡析

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A版)》,教材在堅持我國數學教育優良傳統的前提下,認真處理繼承、借鑑、發展、創新之間的關係,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親和力、問題性、科學性、思想性、應用性、聯繫性等特點。必修1有三章(集合與函數概念;基本初等函數;函數的應用);必修2有四章(空間幾何體;點線平面間的位置關係;直線與方程;圓與方程)。

三、教學任務

本期授課內容爲必修1和必修2,必修1在期中考試前完成(約在11月5日前完成);必修2在期末考試前完成(約在12月31日前完成)。

四、教學質量目標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

2、提高空間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學生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五、促進目標達成的重點工作及措施

重點工作:

認真貫徹高中數學新課標精神,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以“雙基”教學爲主要內容,堅持“抓兩頭、帶中間、整體推進”,使每個學生的數學能力都得到提高和發展。

分層推進措施

1、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要經常性地鼓勵學生,增強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樹立勇於克服困難與戰勝困難的信心。

2、合理引入課題,由數學活動、故事、提問、師生交流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意從實例出發,從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反覆比較相近的.概念;注意結合直觀圖形,說明抽象的知識;注意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啓發學生思考。

3、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善於分析問題的習慣,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繫;加強複習檢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題的分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5、自始至終貫徹教學四環節(引入、探究、例析、反饋),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教法,提倡創新教學方法,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化主動學習知識。

6、重視數學應用意識及應用能力的培養。

高一上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兩個集合的並集與交集的含義,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並集和交集.

(2)能使用Venn圖表示集合的並集和交集運算結果,體會直觀圖對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3)掌握的關的術語和符號,並會用它們正確進行集合的並集與交集運算。

2.過程與方法

透過對實例的分析、思考,獲得並集與交集運算的法則,感知並集和交集運算的實質與內涵,增強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集合的並集與交集運算法則的發現、完善,增強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認識客觀事物,發現客觀規律的興趣與能力,從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交集、並集運算的含義,識記與運用.

難點:弄清交集、並集的含義,認識符號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三)教學方法

在思考中感知知識,在合作交流中形成知識,在獨立鑽研和探究中提升思維能力,嘗試實踐與交流相結合.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

提出問題引入新知 思考:觀察下列各組集合,聯想實數加法運算,探究集合能否進行類似“加法”運算.

(1)A = {1,3,5},B = {2,4,6},C = {1,2,3,4,5,6}

(2)A = {x | x是有理數},

B = {x | x是無理數},

C = {x | x是實數}.

師:兩數存在大小關係,兩集合存在包含、相等關係;實數能進行加減運算,探究集合是否有相應運算.

生:集合A與B的元素合併構成C.

師:由集合A、B元素組合爲C,這種形式的組合就是爲集合的'並集運算. 生疑析疑,

匯入新知

形成

概念

思考:並集運算.

集合C是由所有屬於集合A或屬於集合B的元素組成的,稱C爲A和B的並集.

定義:由所有屬於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組成的集合. 稱爲集合A與B的並集;記作:A∪B;讀作A並B,即A∪B = {x | x∈A,或x∈B},Venn圖表示爲:

師:請同學們將上述兩組實例的共同規律用數學語言表達出來.

學生合作交流:歸納→回答→補充或修正→完善→得出並集的定義. 在老師指導下,學生透過合作交流,探究問題共性,感知並集概念,從而初步理解並集的含義.

應用舉例 例1 設A = {4,5,6,8},B = {3,5,7,8},求A∪B.

例2 設集合A = {x | –1

例1解:A∪B = {4, 5, 6, 8}∪{3, 5, 7, 8} = {3, 4, 5, 6, 7, 8}.

例2解:A∪B = {x |–1

師:求並集時,兩集合的相同元素如何在並集中表示.

生:遵循集合元素的互異性.

師:涉及不等式型集合問題.

注意利用數軸,運用數形結合思想求解.

生:在數軸上畫出兩集合,然後合併所有區間. 同時注意集合元素的互異性. 學生嘗試求解,老師適時適當指導,評析.

固化概念

提升能力

探究性質 ①A∪A = A, ②A∪ = A,

③A∪B = B∪A,

④ ∪B, ∪B.

老師要求學生對性質進行合理解釋. 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形成概念 自學提要:

①由兩集合的所有元素合併可得兩集合的並集,而由兩集合的公共元素組成的集合又會是兩集合的一種怎樣的運算?

②交集運算具有的運算性質呢?

交集的定義.

由屬於集合A且屬於集合B的所有元素組成的集合,稱爲A與B的交集;記作A∩B,讀作A交B.

即A∩B = {x | x∈A且x∈B}

Venn圖表示

老師給出自學提要,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我學習交集知識,自我體會交集運算的含義. 並總結交集的性質.

生:①A∩A = A;

②A∩ = ;

③A∩B = B∩A;

④A∩ ,A∩ .

師:適當闡述上述性質.

自學輔導,合作交流,探究交集運算.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爲終身發展培養基本素質.

應用舉例 例1 (1)A = {2,4,6,8,10},

B = {3,5,8,12},C = {8}.

(2)新華中學開運動會,設

A = {x | x是新華中學高一年級參加百米賽跑的同學},

B = {x | x是新華中學高一年級參加跳高比賽的同學},求A∩B.

例2 設平面內直線l1上點的集合爲L1,直線l2上點的集合爲L2,試用集合的運算表示l1,l2的位置關係. 學生上臺板演,老師點評、總結.

例1 解:(1)∵A∩B = {8},

∴A∩B = C.

(2)A∩B就是新華中學高一年級中那些既參加百米賽跑又參加跳高比賽的同學組成的集合. 所以,A∩B = {x | x是新華中學高一年級既參加百米賽跑又參加跳高比賽的同學}.

例2 解:平面內直線l1,l2可能有三種位置關係,即相交於一點,平行或重合.

(1)直線l1,l2相交於一點P可表示爲 L1∩L2 = {點P};

(2)直線l1,l2平行可表示爲

L1∩L2 = ;

(3)直線l1,l2重合可表示爲

L1∩L2 = L1 = L2. 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歸納總結 並集:A∪B = {x | x∈A或x∈B}

交集:A∩B = {x | x∈A且x∈B}

性質:①A∩A = A,A∪A = A,

②A∩ = ,A∪ = A,

③A∩B = B∩A,A∪B = B∪A. 學生合作交流:回顧→反思→總理→小結

老師點評、闡述 歸納知識、構建知識網絡

課後作業 1.1第三課時 習案 學生獨立完成 鞏固知識,提升能力,反思昇華

備選例題

例1 已知集合A = {–1,a2 + 1,a2 – 3},B = {– 4,a – 1,a + 1},且A∩B = {–2},求a的值.

【解析】法一:∵A∩B = {–2},∴–2∈B,

∴a – 1 = –2或a + 1 = –2,

解得a = –1或a = –3,

當a = –1時,A = {–1,2,–2},B = {– 4,–2,0},A∩B = {–2}.

當a = –3時,A = {–1,10,6},A不合要求,a = –3捨去

∴a = –1.

法二:∵A∩B = {–2},∴–2∈A,

又∵a2 + 1≥1,∴a2 – 3 = –2,

解得a =±1,

當a = 1時,A = {–1,2,–2},B = {– 4,0,2},A∩B≠{–2}.

當a = –1時,A = {–1,2,–2},B = {– 4,–2,0},A∩B ={–2},∴a = –1.

例2 集合A = {x | –1

(1)若A∩B = ,求a的取值範圍;

(2)若A∪B = {x | x<1},求a的取值範圍.

【解析】(1)如下圖所示:A = {x | –1

∴數軸上點x = a在x = – 1左側.

∴a≤–1.

(2)如右圖所示:A = {x | –1

∴數軸上點x = a在x = –1和x = 1之間.

∴–1

例3 已知集合A = {x | x2 – ax + a2 – 19 = 0},B = {x | x2 – 5x + 6 = 0},C = {x | x2 + 2x – 8 = 0},求a取何實數時,A∩B 與A∩C = 同時成立?

【解析】B = {x | x2 – 5x + 6 = 0} = {2,3},C = {x | x2 + 2x – 8 = 0} = {2,– 4}.

由A∩B 和A∩C = 同時成立可知,3是方程x2 – ax + a2 – 19 = 0的解. 將3代入方程得a2 – 3a – 10 = 0,解得a = 5或a = –2.

當a = 5時,A = {x | x2 – 5x + 6 = 0} = {2,3},此時A∩C = {2},與題設A∩C = 相矛盾,故不適合.

當a = –2時,A = {x | x2 + 2x – 15 = 0} = {3,5},此時A∩B 與A∩C = ,同時成立,∴滿足條件的實數a = –2.

例4 設集合A = {x2,2x – 1,– 4},B = {x – 5,1 – x,9},若A∩B = {9},求A∪B.

【解析】由9∈A,可得x2 = 9或2x – 1 = 9,解得x =±3或x = 5.

當x = 3時,A = {9,5,– 4},B = {–2,–2,9},B中元素違背了互異性,捨去.

當x = –3時,A = {9,–7,– 4},B = {–8,4,9},A∩B = {9}滿足題意,故A∪B = {–7,– 4,–8,4,9}.

當x = 5時,A = {25,9,– 4},B = {0,– 4,9},此時A∩B = {– 4,9}與A∩B = {9}矛盾,故舍去.

綜上所述,x = –3且A∪B = {–8,– 4,4,–7,9}.

高一上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1)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入展開,《新課程標準》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和“教育必須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指導思想和課程理念和改革要點。使學生掌握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現代化科學技術所需要的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其內容包括代數、幾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規律和它們反映出來的思想方法,概率、統計的初步知識,計算機的使用等。

(2)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有關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地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探索和創新的能力;運用歸納、演繹和類比的方法進行推理,並正確地、有條理地表達推理過程的能力。

(3) 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加強學習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心和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頑強的學習毅力和獨立思考、探索創新的精神。

(4) 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理解數學中普遍存在着的運動、變化、相互聯繫和相互轉化的情形,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5)學會透過收集資訊、處理數據、製作圖像、分析原因、推出結論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學期是高一的重要時期,教師承擔着雙重責任,既要不斷夯實基礎,加強綜合能力的培養,又要滲透有關高考的思想方法,爲三年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學情分析:

我校高一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進一步學習條件不具備.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

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爲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數在閉區間上的最值問題,函數值域的求法,實根分佈與參變量方程,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空間概念的形成,排列組合應用題及實際應用問題等.客觀上這些觀點就是分化點,有的內容還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講的脫節內容,如不採取補救措施,查缺補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動學習.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後,還像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表現在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瞭解,上課忙於記筆記,沒聽到“門道”,沒有真正理解所學內容。不知道或不明確學習數學應具有哪些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繫,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對自己學習數學的好差(或成敗)不瞭解,更不會去進行反思總結,甚至根本不關心自己的成敗。

4、不能計劃學習行動,不會安排學習生活,更不能調節控制學習行爲,不能隨時監控每一步驟,對學習結果不會正確地自我評價。

5、不重視基礎.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麼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鶩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此外,還有許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不濃厚,不具備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對數學思想方法重視不夠或掌握情況不好,缺乏將實際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的能力,缺乏準確運用數學語言來分析問題和表達思想的能力,思維缺乏靈活性、批判性和發散性等。所有這些都嚴重製約着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

三、教學目標與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兩章內容:

第一章:集合

透過本章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數學內容時的簡潔性、準確性,幫助學生學會用集合語言表示數學對象,爲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1.瞭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於關係,並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間的包含與相等關係,能識別給定集合的子集,瞭解全集與空集的含義;

3.理解補集的含義,會求在給定集合中某個集合的補集;

4.理解兩個集合的並集和交集的含義,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並集和交集;

5.滲透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方法;

6.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抽象、類比得到集合與集合間的關係等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二章:函數的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Ⅰ

教學本章時應立足於現實生活從具體問題入手,以問題爲背景,按照“問題情境—數學活動—意義建構—數學理論—數學應用—回顧反思”的順序結構,引導學生透過實驗、觀察、歸納、抽象、概括,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透過本章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函數是探索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基本規律的工具和語言,學會用函數的思想、變化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目的。

1.瞭解函數概念產生的背景,學習和掌握函數的概念和性質,能借助函數的知識表述、刻畫事物的變化規律;

2.理解有理指數冪的意義,掌握有理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掌握指數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理解對數的概念,掌握對數的運算性質,掌握對數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瞭解冪函數的概念和性質,知道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時描述客觀世界變化規律的重要數學模型;

第三章:函數的應用

函數的應用是學習函數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學習函數的應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透過函數的應用,對完善函數思想,激發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進行實踐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

1.瞭解函數與方程之間的關係;會用二分法求簡單方程的近似解;瞭解函數模型及其意義;

2.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意識與探究能力、數學建模能力以及數學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內容:

第一章:三角函數

透過本章學習,有助於學生認識三角函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以及三角函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廣泛應用,從中感受數學的價值,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觀察、分析現實世界、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1.瞭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理解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及誘導公式;

3.瞭解三角函數的週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數的圖像與性質。

第二章:平面向量

在本章中讓學生了解平面向量豐富的實際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運算的意義,能用向量的語言和方法表述和解決數學和物理中的一些問題,發展運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減法和向量數乘的運算;

3.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座標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座標運算;

4.理解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含義,會用平面向量的數量積解決有關角度和垂直的問題。

第三章:三角恆等變換

透過推導兩角和與差的餘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餘弦

高一上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指導思想:

(1)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入展開,《課程方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和“教育必須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指導思想和課程理念和改革要點。使學生掌握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現代化科學技術所需要的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其內容包括代數、幾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規律和它們反映出來的思想方法,概率、統計的初步知識,計算機的使用等。

(2)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有關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地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探索和創新的能力;運用歸納、演繹和類比的方法進行推理,並正確地、有條理地表達推理過程的能力。

(3)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加強學習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心和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頑強的學習毅力和獨立思考、探索創新的精神。

(4)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理解數學中普遍存在着的運動、變化、相互聯繫和相互轉化的情形,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5)學會透過收集資訊、處理數據、製作圖像、分析原因、推出結論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學期是高一的重要時期,教師承擔着雙重責任,既要不斷夯實基礎,加強綜合能力的培養,又要滲透有關高考的思想方法,爲三年的學習做好準備。

學情分析及相關措施:

高一作爲起始年級,作爲從義務階段邁入應試征程的適應階段,該有的.是一份執着。他的特殊性就在於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與學法的突變,難度的加強與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衝突伴隨着高一新生的成長,面對新教材的我們也是邊摸索邊改變,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並落實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才能不負衆望。我們要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實際能力出發,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做好初三與高一的銜接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好從初中到高中學習方法的過渡。從高一起就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方法,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以適應高中領悟性的學習方法。

具體措施如下:

(1)注意研究學生,做好初、高中學習方法的銜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礎,分項突破難點.所列基礎知識依據課程標準設計,着眼於基礎知識與重點內容,要充分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爲進一步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切勿忙於過早的拔高,上難題。同時應放眼高中教學全局,注意高考命題中的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趨勢,這樣才能統籌安排,循序漸進,使高一的數學教學與高中教學的全局有機結合。

(3)培養學生解答考題的能力,透過例題,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對所學知識進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導學生了解數學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讓學生透過單元考試,檢測自己的實際應用能力,從而及時總結經驗,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準備

(5)抓好尖子生與後進生的輔導工作,提前展開數學奧競選拔和數學基礎輔導。

(6)注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數學教學;注意運用投影儀、電腦軟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進度安排:

周 次

內 容

重 點、難 點

第1周

9.2~9.6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集合間的基本關係、

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並集與交集;會求給定子集的補集;

難點:理解概念

第2周

9.7~9.13

集合的基本運算

函數的概念、

函數的表示法

能使用Venn圖表達集合的關係及運算,會求一些簡單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能簡單應用

第3周

9.14~9.20

單調性與最值、

奇偶性、實習、小結

學會運用函數圖象理解和研究函數的性質,理解函數單調性、最大(小)值及幾何意義

第4周

9.21~9.27

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

指數函數及其性質

掌握冪的運算;探索並理解指數函數的單調性與特殊點。難點:理解概念

第5周

9.28~10.4

(9月月考國慶放假)

第6周

10.5~10.11

對數與對數運算、

對數函數及其性質

理解對數的概念及其運算性質,知道用換底公式;探索並瞭解對數函數單調性與特殊點;知道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互爲反函數

第7周

10.12~10.18

冪函數

從五個具體的冪函數(y=x,y=x2, y=x3, y=x-1, y=x1/2)圖象中認識冪函數的一些性質

第8周

10.19~10.25

方程的根與函數零點,

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

能夠藉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相應方程的近似解;

第9周

10.26~11.1

幾類不同增長的模型、函數模型應用舉例

對比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以及冪函數增長差異;結合實例體會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等不同函數類型增長的含義

第10周

11.2~11.8

期中複習及考試

分章歸納複習+1套模擬測試

第11周

11.9~11.15

任意角和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數

瞭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進行弧度和度的互化;藉助單位圓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第12周

11.16~11.22

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

三角函數的圖像和性質

藉助三角函數線推匯出誘導公式,能畫出y=sinx,y=cosx,y=tanx的圖像,瞭解三角函數的週期性

第13周

11.23~11.29

函數y=Asin(wx+q)的圖像

藉助圖像理解正弦函數餘弦函數正切函數的性質,藉助計算機畫出圖像觀察A w q對函數圖像變化的影響

第14周

11.30~12.6

三角函數模型的簡單應用 單元考試

會用三角函數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三角函數是描述週期變化的重要函數模型

第15周

12.7~12.13

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

掌握向量加、減法的運算,理解其幾何意義掌握數乘運算及兩個向量共線的含義瞭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掌握正交分解及座標表示、會用座標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減及數乘運算

第16周

12.14~12.20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座標表示,平面向量的數量積,

理解用座標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線的條件,理解平面向量數量積德含義及其物理意義,體會平面向量數量積與向量投影的關係,掌握數量積的座標表達式,會進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運算、求夾角、及垂直關係

第17周

12.21~12.27

平面向量應用舉例,

小結

用向量方法解決莫些簡單的平面幾何問題、力學問題與其他一些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向量是一種幾何問題,物理問題的工具,發展運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18周

12.28~1.3

兩角和與差點正弦、餘弦和正切公式

能以兩角差點餘弦公式匯出兩角和與差點正弦、餘弦和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餘弦和正切公式,瞭解它們的內在聯繫

第19周

1.4~1.10

簡單的三角恆等變換

期末複習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