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散步說課稿模板集合五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1.2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散步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散步說課稿模板集合五篇

散步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的課題是《散步》。下面我從八個方面說這堂課的設計:

1、課標與文字關係;

2、學情分析;

3、教學目標;

4、教學重點和難點;

5、教法和學法;

6、教學過程;

7、板書設計;

8、評價分析。下面我先來說第一個方面:

一、課標與文字關係:

莫懷戚先生所寫的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散步》是義務教育課程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它不僅爲我們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時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畫卷,更爲我們譜寫了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相信隨着作者一家人散步過後,我們每一位朋友都會陶然沉醉於家的溫馨和美之中,也會浸潤在血濃於水的暖暖親情裏,更會加倍珍惜我們生命歷程中的每一個落日和朝陽。

《新課標》強調審美體驗,注重引導學生設身處地、身臨其境、用情感和心靈去感受、欣賞、評價文學作品,進而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本單元的主題是人生體驗。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語言美於一體的《散步》要想在"人生體驗"中達到體驗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學生真正走進文字,用心靈和情感去感受、體悟。

二、學情分析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課的主要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本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但對生活的觀察不夠細緻,缺乏生活體驗,又由於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誤導,許多學生尊老愛幼的觀念比較淡薄,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倫理觀,因此需要教師進一步加強教育。

三、教學目標:

基於《新課標》三個維度的理念,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品味課文清新質樸的語言。

3、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透過本課的學習,感知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培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教學目標的設定力求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

那麼,如何將目標轉化成現實?這就要看重難點的準確定位了。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響,較難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意識。同時散文詩意的語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無窮。因此,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爲:

重點:

(1)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感悟親情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

難點:

理解具有象徵意義的最後一句話。

那麼,採用什麼方法將重點化解到教學中,又如何引領學生尋找解除難點這一雜症的靈丹妙藥就成了當務之急。法寶就在下面的教法和學法這一環節中。

五、教法和學法

1、教法:以朗讀及朗讀指導爲經,以引導學生感悟、品味、討論、探究爲緯。經緯交織的方法。教師運用情景匯入、借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有利於擴大教學的容量,並且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知識的趣味性。

2、學法: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抓關鍵語句,深入思索,反覆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教法和學法這把雙刃劍怎樣才能遊刃有餘地在課堂這塊陣地上發揮威力呢?重難點這兩種溶質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學過程這一溶劑中,變成營養豐富的溶液被學生吸收繼而實現教學目標呢?這就要看下面的環節--教學過程的實施了。

六、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設定了八步,分別是:

(一)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二)目標展示,把握方向;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四)品讀課文,賞析語言;

(五)再讀課文,感悟親情;

(六)凝神細想,獨抒性靈;

(七)教師寄語,昇華親情;

(八)、課後作業,實踐檢驗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環節:

(一)情景匯入 激發興趣

看公益短片《媽媽洗腳》學生談感受。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短片中溫馨的畫面和質樸的語言,讓學生快速的進入情境中,也爲學生感知課文內容作了準備。

(二)目標展示 把握方向

設計這一板塊是因爲學習目標對教與學起統帥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方向性。

(三)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齊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旨在讓學生對文字整體感知)

2、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事情?結果如何?

設計意圖:此環節要求學生齊讀課文後自主學習,培養從文章獲取資訊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個問題中要引導學生思考:在面對分歧時,"我"爲什麼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兒子,從而得出結論:在兩頭不能兼顧時,照顧長輩,因此得知"我"的處事原則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讀課文 賞析語言

1、找出文中含義深刻的字詞句或能打動你的句子品析。

學法指導:

示例:"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爲母親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1)學生在課本上用圈點勾畫法作批註。

提示:寫景美的句子、細節動人的句子

(2)請學生將他們找出的詞句讀出來並賞析,教師適當指導。

2、感悟語言的對稱美

預先出示一個句子: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讓學生說說這個句子的特點,最後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這樣的對稱的句子齊讀。

設計意圖:品味積累語言是本課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先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在圈點勾畫中品讀思考,在朗讀品味中感悟,教師作必要的補充和歸納。引導學生掌握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學會在以後的.閱讀、作文中運用學到的方法去賞析語言,運用語言。

(五)再讀課文 感悟親情

1、指名讀6、7段。

2、扮演角色,心靈對話。

學法指導:面對分歧時,"我"爲什麼決定走大路,妻子、兒子是怎樣想的,母親爲什麼改變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話外音的形式將各人心中所想表現出來,不僅要注意文中表現出來的內涵,還要善於結合情景體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這個家中三代四口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設計了"扮演角色,心靈對話"這一環節,讓學生走進文字,不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東西,還能發現文字中沒有寫出來的(無形)的東西,以鍛鍊學生的想像及創新思維能力。在談對人物印象這一環節中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正因爲這一家人尊老愛幼,相互關愛,這個家庭纔會如此和諧溫暖。

4、齊讀最後一段,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學法指導:注重這句話的象徵意義。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領悟作品的內涵,讓學生在探究合作中解決疑難。重點理解這個句子,不僅要理解它的表層含義,更要理解它的象徵意義:中年人的責任重大,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啓下的角色,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這樣。至此學生才準確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時教師進一步補充培根的名言,一個外國人如此欣賞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爲一箇中國人就更應該堅持和發揚,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

(六)凝神細想 獨抒性靈

1、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個平凡的鏡頭--散步,寫出了一家人之間真摯而深沉的愛,譜寫了一曲尊老愛幼的讚歌。想一想,在你們的身邊,有這樣(尊老愛幼)的事例嗎?

2、請以"愛"、"家"或"親情"爲開頭寫一組對稱的比喻句。

設計意圖:第一個問題的設定旨在讓學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尋找,去發現,去感受親情之美,既符合本課的主題,又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導學生髮現親情,感受親情,珍愛親情。爲了學以致用,練習對稱句式的寫法,也爲了藉助文字激發學生與心靈對話,與生活對話,所以設計了第二道題,讓學生賞聽歌曲《讓愛住我家》,完成課堂練筆。

在音樂的激盪下,學生塵封已久的記憶猶如洪水般一泄如注,思緒也隨之盪漾開來,平日裏被忽略的小事此刻都變成了愛的源泉,在汩汩流淌在每一位同學的心田。於是下筆如有神助。

(七)教師寄語 昇華親情

親愛的同學們:

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 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最後送給大家一副對聯: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

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橫批:相親相愛

把這副對聯送給大家,讓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愛,永遠洋溢着濃濃的親情。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定將本節課的教學推向高潮,師生達到情感的共鳴,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八)、課後作業 實踐檢驗

1、爲你的長輩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腳"、"洗衣"、"梳頭"等)

2、將這一過程及感受寫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設計意圖:行勝於言,由言到行,行後有感,學生能將本節課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並接受來自於生活的檢驗,用筆將感受表達出來完成了對寫作能力的培養。

七、板書設計: 散 步

莫懷戚

"我" → 母親

↑ ↖ ↓

妻子 兒子

尊老 愛幼

板書圖示是直觀教學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再創造,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習印象的一個重要手段。本課的板書,設計了一個圍着"愛"字的心形,四個人物的位置也做了相應的處理,這些都緊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空中獲得無限的美的享受。"尊老愛幼"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由最初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

八、評價分析:

我這堂課的主要宗旨就是具有實用性,在於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放手自學點撥到位、拓展遷移觸類旁通,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只是引導,組織。透過這堂課的教學我覺得老師要善於給學生一個廣闊的"漁場".北師大肖川教授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場。而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則尤其應達到這樣的效果。

好了,我的說課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散步說課稿 篇2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散步》。具體從以下幾方面來說:

一、 新大綱、新課標對七-九年級現代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

它們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習良好的閱讀方法,理解主要內容,領悟深層意味,品評藝術特色,探討有價值的問題。

二、 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1、在七年級上冊教科書中,前四個單元分別以人生和自然爲主題編排文章,第五單元緊跟其後,編者顯然意圖引導學生將目光轉向家庭與親情。其中,《風箏》與《羚羊木雕》表現的是家庭矛盾衝突的一面,而《散步》等表現的則是家庭和美溫馨的一面,這是在引導學生關注家庭生活,關注父母長輩,體味人間親情,樹立責任意識。

2、新教材注意到了七年級上冊的特殊地位:一是與小學的銜接,二是在整個中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地位,三是語文學法的指導、最基礎的語文能力的形成與良好語文習慣的培養。這三方面的要求是體現在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當中的。具體說來,第五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鑑,並學習朗讀和圈點勾劃。教學《散步》時應繼續鞏固練習本單元的基本要求。

三、 學生情況分析

十陵鎮雖地處農村,但近年來,由於二0四、三五四、天興等幾個大廠的遷入,新成洛路的建成通車,各個房地產、旅遊開發項目的紛紛啓動,十陵鎮已經成了一片開發的熱土。人口巨增,各種社會、文化、娛樂活動也日益豐富起來。處於這樣一個變革的形勢當中,十陵的學生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他們不再孤陋寡聞,自卑落後,他們思維活躍,消息靈通,勤奮刻苦,積極進取,朝氣蓬勃,自信樂觀。而《散步》這篇文章相對淺顯,又是一篇自讀課文,因此,教師可放手的讓學生去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培養和鍛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四、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知識與能力目標:繼續練習朗讀和圈點勾劃;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語言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借鑑以小見大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味關鍵語句,提高品評鑑賞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知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樸實深沉的愛和歡樂純真的情,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情感。其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是教學重點;理解關鍵語句,品評鑑賞文章是教學難點。

五、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1、朗讀教學法。文章很美,感情也很動人,要透過朗讀去仔細品味,感受本文樸素自然而又醇香悠遠的意蘊。

2、討論與點撥法相結合。《散步》反映的畢竟是成年人而且是一個知識分子的情感,文辭沖淡而又寓意深刻,其中一家之主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對於這些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真正領會的,因此,必要的講解點撥顯得尤爲重要。

3、品讀法。課文是美的載體,學習的過程就是探尋美的過程。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去學習是新課改理念的最好體現。

六、 教學過程設計

(一)、匯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匯入語的設計應能很好的激發學生情感,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爲能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導語設計一: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飯後散步已經成爲大多數現代人的一種自覺行爲,反映了現代人對健康的理解與追求。然而,就是這平平常常的散步,卻被一位有心的作家捕捉到了。於是,小事寫出了大意境!那麼,究竟是什麼大意境呢?散步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讓我們帶着這些疑問去看看莫懷戚的《散步》(板書課題――散步)

(二)、朗讀訓練

1、伴隨着一段節奏舒緩的音樂,教師有感情的範讀課文。(要求學生將那些自己讀不準或不能理解的字詞句作上標記,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生朗讀課文,體味文中蘊涵的濃濃親情,讀後簡要評價並作適當指導。(心理學認爲人發展某種能力具有關鍵期,朗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就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對學生提出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並作適當指導和進行鼓勵性評價。)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按自己的理解介紹文中人物(允許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文章描寫的人物是祖孫三代;是母親、我、妻子、兒子;是老年人、中年人、少年;是奶奶、兒子、媳婦、孫子;等等都可以。)

2、學生概括介紹課文內容。(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採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概括課文內容,如:文章透過散步一事,表現的是愛,是責任,是親情,是尊老愛幼,是幸福家庭等,教師都應予以認可。)

(四)、整體閱讀與圈點批註訓練

學生自由閱讀全文並用規定符號進行圈點批註(教師幻燈展示批註要點和批註範圍)。(有效參與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保證,而自主學習的最重要的表現就是讓學生擁有更多的獨立學習時間,這對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都非常重要。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既體現了這一點,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品評鑑賞文章

教師組織全班同學就各人批註的地方及其理由展開集體討論與交流,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力求透過這種大範圍的交流與合作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這個環節至關重要,教師應熱情洋溢的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大膽發言,勇敢爭先,並在必要的時候給予適當的指導點撥。如果有些重要問題學生沒有提出來,如以小見大的寫法、細節的刻畫、關鍵語句的`品味、對稱句式的運用、景物的描寫、語言的特色等,教師則可以以一種商量的口氣、以提醒的方式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更廣泛、更深入探究課文的興趣。(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他們存在着個體的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時所需要的時間、所採用的學習方法和所能掌握的程度也是有差異的。因此,教師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定目標,自選學習方式,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是理智而又合理的教學要求。而且,透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討論和探究,既增進了同學之間的相互瞭解、信任和欣賞,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學習到了多角度、多層面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方法。)

(六)、比較閱讀林文煌的《三代》,深入思考兩篇文章的感人之處與現實價值。(閱讀是一種很個性化的行爲,教師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尊重學生的個性,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狀態和情感活動中去感悟和思考,讓閱讀的過程成爲一個“真正主動的、由內心促動並受內心支配的過程”。教師不應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不必強求答案一致,甚至不必去“有意”的引導學生。只要他們言之有理,言之有據,教師就應予以鼓勵和支援。)

(七)、教師引導學生分別講述自己身邊尊敬老人和不尊敬老人的真實故事,讓他們對家庭

與親情進行較爲有深度的探討,從而感悟家庭親情,樹立責任意識。(語文的外延也就是生活的外延。將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起來,使學生對現實生活能有一個更清醒、正確的瞭解和認識,更深的體驗和感悟,這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既要尊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又要盡力引導一種主流的價值觀、家庭觀。)

(八)、師生各用一句話或一小段話小結自己的學習收穫。(總結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它不應成爲教師的專利,而應成爲師生展示教學成果的最佳時刻。學生可以利用它進行自我反思,這種自我反思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而且,這種帶有個人體驗性質的東西是教師絕對不能替代的。它對於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塑造學生的人格品質也非常重要。)

七、作業佈置(幻燈展示)

1、將生字詞的音形義在作業本上各抄寫三遍並用心識記。

2、課後收集有關尊老愛幼的名句,並抄寫在成長記錄手冊上。

3、以“親情”爲話題,選擇好寫作角度,運用以小見大的寫法,寫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附板書:

散 步

莫懷戚 朗讀—理解—比較閱讀—小結

散步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散步》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所選文章以家庭親情爲主題,濃濃親情動人心絃。《散步》是一篇文字淺顯,情感溫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娓娓道來,情真意切,字裏行間流露出對親人的關愛,對家庭的責任,對親情的讚美,是一篇從平凡小事中寫親情的典範作品,題材極其平凡,意蘊卻十分豐富。學習本文,要引導學生用心發現親情、感受親情並珍愛親情。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準備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的主要內容。

二、說學情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課的主要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本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但對生活的觀察不夠細緻,缺乏生活體驗,又由於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誤導,許多學生尊老愛幼的觀念比較淡薄,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倫理觀,因此正確的引導尤爲重要,我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三、說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品味課文清新質樸的語言。

3、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透過本課的學習,感知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培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四、說重難點

根據《語文課和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要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我將本課的重點定爲:朗讀品味積累語言。本課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揣摩、積累語言,以增強語感,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本課的難點是: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的深刻含義。七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和知識儲備的限制,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於表面,因此把這個定爲難點。

五、說教法

運用情景匯入、朗讀品析、研討點撥、多媒體課件輔助等多種教法相結合。首先以情景、匯入法營造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濃濃的親情氛圍,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將朗讀貫穿於整個課堂中,讓學生朗讀品味中去感受親情美。本文主要寫“我”這個成年人的感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因此,必要的點撥顯得尤爲重要,透過這幾種教法與多媒體課件的結合,讓學生更好的領悟課文。

六、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所以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後引導學生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找出含義深刻的字詞句或細節動人的句品析,最後抓關鍵語句再讀課文,深入思考,領會課文深長的意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尊老愛幼的情感,在學習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七、說教學設計

(一)情景匯入

看公益短片《媽媽洗腳》學生談感受。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短片中溫馨的畫面和質樸的語言,讓學生快速的進入情境中,也爲學生感知課文內容作了準備。

(二)出示學習目標

設計這一板塊是因爲學習目標對教與學起統帥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方向性。

(三)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齊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旨在讓學生對文字整體感知)

2、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事情?結果如何?

設計意圖:

此環節要求學生齊讀課文後自主學習,培養從文章獲取資訊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個問題中要引導學生思考:在面對分歧時,“我”爲什麼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兒子,從而得出結論:在兩頭不能兼顧時,照顧長輩,因此得知“我”的處事原則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讀課文

賞析語言

1、找出文中含義深刻的字詞句或能打動你的句子品析。

學法指導:

示例:“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爲母親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學生在課本上用圈點勾畫法作批註。

提示:

寫景美的句子、細節動人的句子

請學生將他們找出的詞句讀出來並賞析,教師適當指導。

感悟語言的對稱美

預先出示一個句子: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讓學生說說這個句子的特點,最後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這樣的對稱的句子齊讀。

設計意圖:

品味積累語言是本課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先讓學生在圈點勾畫中品讀思考,在朗讀品味中感悟,教師作必要的補充和歸納。引導學生掌握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學會在以後的閱讀、作文中運用學到的方法去賞析語言,運用語言。

(五)再讀課文,感悟親情

1、指名讀

2、扮演角色,心靈對話。

學法指導:

面對分歧時,“我”爲什麼決定走大路,妻子、兒子是怎樣想的,母親爲什麼改變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話外音的形式將各人心中所想表現出來,不僅要注意文中表現出來的內涵,還要善於結合情景體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這個家中三代四口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設計了“扮演角色,心靈對話”這一環節,讓學生走進文字,不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東西,還能發現文字中沒有寫出來的(無形)的東西,以鍛鍊學生的想像及創新思維能力。在談對人物印象這一環節中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正因爲這一家人尊老愛幼,相互關愛,這個家庭纔會如此和諧溫暖。

4、齊讀最後一段,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學法指導:

注重這句話的象徵意義。

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領悟作品的內涵,讓學生在探究合作中解決疑難。重點理解這個句子,不僅要理解它的表層含義,更要理解它的象徵意義:中年人的責任重大,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啓下的角色,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這樣。至此學生才準確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拓展延伸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個平凡的鏡頭——散步,寫出了一家人之間真摯而深沉的愛,譜寫了一曲尊老愛幼的讚歌。想一想,在你們的身邊,有這樣(尊老愛幼)的事例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尋找,去發現,去感受親情之美,既符合本課的主題,又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導學生髮現親情,感受親情,珍愛親情。最後,讓學生談學習本課的收穫之後,賞聽歌曲《讓愛住我家》,讓這節課在溫馨動人的氛圍中結束。

散步

莫懷戚

母親——愛幼

我、妻子——尊老

兒子——懂事

(七)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

要讓學生對一堂課的結構和內容有更直觀的認識,一個好的板書的設計是不可缺少的,好的板書設計既要簡潔、形象,又要體現教學內容的要點,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所以我爲這堂課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散步說課稿 篇4

尊敬的評委下午好,我說課的課題是莫懷戚的《散步》。

下面我從教材的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運用、學法指導、大致的教學流程等幾個方面彙報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一單元以家庭、親情爲主題,注重人生體驗。《散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寓景美、人美、情美於一體,字裏行間揚溢着濃濃而真摯的親情,不僅爲我們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時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畫卷,更爲我們譜寫了一曲尊老愛幼的道德頌歌。雖然與本單元前兩篇課文《風箏》《羚羊木雕》一樣都以家庭生活爲主,都有矛盾衝突,但前者給予的更多的是反思,而本文則主要從家庭倫理準則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正面、積極的引導,並且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因此,我認爲本文是讓學生走進文字,對話文字,在“人生體驗”中達到體驗人生目的好教材。

二、學情分析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語文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增強親情觀念,提高人文素養是本課的教學任務之一。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基本是都是90後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現象”普遍存在,不少孩子“唯我獨尊”,家庭親情觀念淡薄,缺乏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因此,本文教學時,對於七年級學生而言,理解事件本身並不難,但要引導學生髮掘文字主旨、感悟親情及由此引發對於家庭倫理準則的思考會有一定的難度。

基於以上分析,我設定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如下:

三、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本課教學目標爲: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基本內容。

2、以文字爲範例,指導學生揣摩詞語的含義,品味文章語言的方法。

3、學習文章以小見大、一事一理,從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寫法;

4、體味文中濃濃的親情,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家庭倫理傳統美德。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以及教學目標,確定:

教學重點爲:目標2、4

教學難點爲:目標3、如何理解文章具有象徵意義的最後一句話爲達成以上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擬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以文字爲範例,組織學生自主品味語言,並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相關方法。

2、以小組形式,透過合作探究本文主旨。

3、朗讀法、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品讀文章。

4、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初讀敘事類文章,整體感知內容的方法(初讀“三問”:誰?在哪裏?什麼事?)

2、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精讀文字、品味語言。

3、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發現文章的美點(從內容到形式)

四、教學流程:

課前播放《常回家看看》作一個鋪墊。

1、猜字遊戲匯入

謎面:上有老下有小—學生猜---教師解字:老小不分開爲孝,老在上子在下,兒子擔任着揹負老人的責任這樣才爲孝。

當堂調查:你們一家三口和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同吃的同學舉手(舉手的很少),如此看來大多數是老小分開的,孝出了問題。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能不能不分開呢?分開與不分開的主要責任以在誰呢?從今天學習的課文《散步》中也許能夠找到答案。

(設計意圖:歌曲作情感鋪墊,猜字遊戲可以很快地激發七年級孩子的興趣,拋出的問題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關,爲突破教學難點設伏。)

2、聽讀、朗讀,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2)、輕聲地朗讀課文。

(“聽”和“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字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過程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字中去。)

(3)、檢查閱讀效果:

從記敘的要素、順序入手理清內容和文脈。並在概括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找出核心事件“分歧”,以及產生分歧原因和解決分歧的辦法。

(學習起步階段要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容的目的是強化“要素”意識,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爲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3、品讀課文,感悟親情

我設計的主問題是:

①、你說說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在散步的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老師在學生討論結束後,再總結全班同學的發言,加以歸納明確。一家人的權力無大小之分,只有平等的關係。一切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

②、學生總結歸納人物的`特質(這一設計的目的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學會運用精煉的詞語來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徵。)

兒子:聰明乖巧,非常懂事。(着重引導學生將文中的兒子與現實中的“兒子”(自己)進行對比,突出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以自我爲中心,小皇帝,小公主形象。)

③關於教學難點,採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小組爲單位,交流探討。

鋪墊:再問匯入部分的兩個問題:如何解決“孝”這個問題?能不能不分開呢?分開與不分開的主要責任以在誰呢?歸納學生的回答水到渠成地理解文章最後一句具有象徵意義的話---中年人肩負着承前啓後的責任,家庭是這樣,民族、國家也是如此。(邊歸納邊板書要點)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透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體會文章的人性美。(初步體會文中“以小見大”“一事一理”的寫作手法。)對於學生的討論和回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4、探究課文,品味語言

①、讓學生採用圈點法劃出自己認爲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裏?說說自己的發現。

預設:主要引導學生品味:

(1)寫景的句子,發現他們的意境美。

(2)對稱的句式(體會它們的對稱美,情趣美。)

(語文學習的要義之一就是學習語言,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要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②、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精彩片段。

(朗讀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透過朗讀加深印象,培養語感)

5、結束語:

古人云:百善孝爲先,子欲養而親不待。對長輩、父母我們要心懷感恩(播放《感恩的心》),此刻,你有什麼感受,或最想對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說些什麼?用一段文字把它寫下來,課後和大家一同分享。

最後是作業佈置:

6、佈置作業:以家庭生活爲素材,以親情爲主題,運用“以小見大”“一事一理”的寫法,寫一個片段(300字左右)。

考慮到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剛開始學習“以下見大”“一事一理”的寫法,特作出分層要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這也符合個性化的要求,具體是:最低要求:仿寫文中的某個片段//一般要求:獨立構思,能表現出親情//較高要求:能提煉出一個簡單的道理。

7、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主要是爲了體現教學內容的要點,突出教學重難點。

附:板書:

百 善 孝 爲 先

+

散 步 分歧 +

(莫懷戚)

||

整個世界(責任 使命)

散步說課稿 篇5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下面我就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課時安排,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說說如何設計這一堂課。

一、教學目標

從教材來說,《散步》講述了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一家祖孫三代四口在春天的效野散步時發生的故事,透過這家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的生活畫面,表現了作者的家庭倫理理想:尊老愛幼,在凸顯一個“孝”字的同時,表達了中年人對家庭神聖的責任感、使命感。

從教學理念來說,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必須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即聽、說、讀、寫的能力;語文課程還必須容納學生的生活經驗,並有助於學生與課程文字的互動。

從學情分析來看,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比較接近,學生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能夠“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七年級的學生對文筆優美華麗的文章容易認同、喜歡,對文辭沖淡而意蘊深沉的文章卻缺乏深入理解、反覆品味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大多數七年級學生在家裏沐浴着長輩的關愛,他們知道這份愛卻體會不深刻,更少有學生能自覺的回報這份愛。

因而基於上述三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以下四點:

1、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文中優美的詞句。

2、圍繞“散步”事件梳理內容,初步掌握概括敘述事件的方法。

3、揣摩精美詞句,品味文章所展現出來的語言之美、人情之美。

4、感受親情,體味濃重的情意,培養珍愛生命、珍惜親情、尤其是尊老的“孝”道。

二、教學重、難點

其中根據教材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重點爲:揣摩精美詞句,在朗讀中品味語言美、人情美。

至於教學難點,根據學生預習,文章特點確定爲:理解(最後一句話)“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三、教學方法

七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

1.美讀引路,感受親情。這篇散文,雖語言平易樸實,但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因而,要讓學生品出其中的語言美、人情美,可採用豐富多樣的朗讀形式,如教師與學生分讀示範、學生自由讀、學生挑戰選讀、學生齊讀等。

2、快速搶答,感知內容。可設計一些較簡單的問題,快速搶答。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讀能力、感知能力,又可讓學生輕鬆走進文字,與文字進行淺層的直接的情感交流,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到成功的愉悅,體現新課標“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

3.以寫促讀,深化感情。《散步》之美就在於以小見大,反映出尊老愛幼的社會美德。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接受靈魂的洗禮,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家庭穩定幸福。可設制情境(假如這個家庭獲得了“五好家庭”),讓學生爲這一家四口中的任一人寫一份頒獎詞。

4.媒體輔助,增色課堂。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增強直觀性,適時給予友情提示(如:朗讀、概括、品味方法的指導)。

學法指導:

1.圈點勾畫。讓學生勤動筆墨,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朗讀感悟。抓住關鍵語句反覆朗讀,從中體會思想感情。

四、課時安排

基於本文內容較爲通俗,難點也不多,且爲一篇自讀課文,所以課時安排爲一課時。

五、教學流程(下面我就說說具體的教學流程)

(一)、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匯入新課

首先,請學生講述“你們一家人在生活中你認爲最幸福的片刻”,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後引入作者一家人的幸福片刻,匯入新課。這樣匯入可使教材與生活,讀者與作者達到情感上的溝通。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正如前面所說這篇散文,雖語言平易樸實,但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因而,要讓學生品出其中的語言美、人情美,可採用豐富多樣的朗讀形式,如教師與學生分讀示範、學生自由讀、學生挑戰選讀、學生齊讀等。如:爲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在學生挑戰選讀環節可以競賽的形式,並且也可讓學生先推選代表與老師進行配樂朗讀比賽,由學生進行評判並歸納出本文的朗讀要求。

緊接着可設計一些較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快速搶答,幫助從整體上感悟文字。如:找出散步的人物、時間、地點、原因?一家人在散步中發生了什麼事?最後是怎麼解決的?

在這當中可以引導學生歸納出敘述事件的概括方法

(大屏幕顯示:人物+時間+地點+事件)

(三)重點研讀,感受人情之美

這一環節可承接上一環節,緊抓住散步過程中面對“分歧”我所作的“決定”來展開。讓學生依次思考這三個問題:

1、我爲什麼做這樣的決定?

2、我這樣決定是不是因爲我不愛兒子,並從文中找依據?

3、面對我的決定家中其他成員有什麼樣的反映?

隨着這三個問題的逐漸思考引入,將引導學生思考:這不僅僅是一個“決定散步途徑的問題”,而是一個“愛的訣擇”(“我”愛兒子,也愛母親,但當其發生矛盾時,我將如何來訣擇),從而在學生面前不僅展示了一個具有濃濃親情、互敬互愛、尊老愛幼的家庭典範,也展現了在現實生活中一個肩負着贍上撫下的中年一代的責任。

其中在這一精讀引導過程中可適時插入兩個活動:

1、當激發起學生對這一家庭合諧氛圍的感觸時,可設制一個情境讓學生能當堂動筆訓練,以寫促讀,深化感情。譬如可這樣設計:這樣一個互敬互愛、合諧幸福的家庭,如果在我們的小區家庭參評中一定是一個“五好家庭”,如果你是小區的工作人員,現在要爲這一獲獎的家庭人員寫頒獎詞,你將怎樣來寫呢?(由於時間關係可任選其中一位家庭成員來寫)

2、當學生領悟到,“我”所作的這個決定已不僅僅是一個選擇路徑的問題,而是一種愛的難以訣擇,感同身受地感受到“我”作爲一個肩負贍上撫下的中年一代的矛盾與責任時,適時引導學生關注到文章的最後一句話,在朗讀感悟和情境體驗中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具體方式可採用先讀後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四)品味語言

本文不僅情感上親情濃郁,語言上也是玲瓏剔透,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學習、借鑑。

1、同學們讀課文,採用圈點法劃出自己認爲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裏?可能有的句子:

(1)寫景的句子 (2)傳情的句子 (3)對稱的句式

(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其寫景、傳情的妙處、作用及對稱句式的互相映襯,富有情趣的對稱美)

(五)、反思與小結

在反思與小結這個環節,我先是讓學生聯繫實際談談透過本課學習後的收穫和啓示。設計這樣一個空白點,不僅使學生在回味中對本節課鞏固了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後教師進行總結,並指出文章這種以小事顯真情抒真理的“以小見大”立意法,啓發學生在今後習作時注意立意的深刻。

(六)、作業佈置

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佈置了兩個作業:1、建議大家把文章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也許會有更多的收穫。

2、嘗試插入景物描寫的句子、運用對稱的句式來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的經歷或者值得一寫的"生活瞬間"。

六、板書設計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