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美術說課稿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1.03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美術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1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湘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一年級下冊第十一課《綵球滾滾》。

一、教學理念:

1、樂學有路趣爲徑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應營造一個“樂學”的活動氛圍,使學生沉浸其中,活躍思維,想象豐富,記憶增強,使課堂成爲學生自由揮灑的天地,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創作的慾望。

2、主體歸位是創新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已成共識。《美術課程標準》更是把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擺在了重要地位。因此教學中,應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努力爲每個學生提供五彩繽紛的舞臺,儘可能多給學生提供參與,

成功的機會,以使每個學生的智慧得以發掘。創新精神是現代社會成員最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勇於嘗試。

二、教材分析與研究:

本課是一節綜合性的美術活動課,是利用身邊的舊報紙、彩紙製作成綵球後進行拋投、拼擺、堆積等有趣的遊戲。學習活動的展開首先以個體製作綵球爲基礎,在透過集體遊戲體驗立體造型和組合造型的樂趣與愉悅。

第一課時已經團搓製作好一個接近圓形的報紙球。第二課時我將重點放在裝飾美化第一節課製作的報紙球上,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誇張地表現。

爲了能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自主發現、探索、學習,我將活動貫穿整個學習過程,這對學生的興趣、情感、技能的培養很有益,會深受學生的喜愛。因此,我的擬定的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運用撕貼或繪畫方法,將報紙球美化製作成綵球。

2、以“綵球”爲媒介,進行拋投、拼擺、堆疊等遊戲活動,以體驗相互協作的樂趣。

3、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會審美和體現美。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裝飾美化綵球,培養求異思維。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包括相關圖片、情境設定、製作方法演示、學生作業音樂等)

2、教師示範用工具材料(彩色紙,剪刀,雙面膠)

3、範品(用各種材料製作的綵球)

4、教室中間放一塊斜板。

5、紙和盒做的籃框、小鼓。

三、教法特色

1、用活動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本節課我設定了10個活動環節,將這些活動貫穿整個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自主發現、探索、學習。

2、將評價貫穿在活動中。

活動性很強的美術課很難組織評價,教師往往會弱化、忽略評價,如果評價運用得不當,也不會有好的效果。我安排了一個自由活動的過程,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自由交流,

可以拿自己的球找同伴一起在佈置的活動場地玩一玩。在這個交流過程中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審美水平,能使自己的作品完成的更好。最後在師生一起集體交流,獲得整體評價

3、擊鼓組織教學

在活動性很強的美術課中如何很好進行組織教學是一個難點,爲此,我進行了這樣一個新的嘗試,用擊鼓的不同節奏來組織學生。這樣既能節省時間,又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4、引導學生拓展思維,突破重點難點

本節課重點難點是裝飾美化綵球,培養求異思維。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擊鼓傳球的遊戲,以及課件演示生活中的球形物體以及在熟悉的生活中球形物體的運用。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拓展思維,設計出各種有特色的綵球,突破教學的難點。

四、學法特色——自主探究

教學工作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於它的工作對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動個體。一年級的學生好動,對事物充滿新奇,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積極地進行自主學習,

自主評價,充分調動手眼腦等多種器官協同合作,促進個體探索性、創造性的學習,從而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五、教學過程

由8個活動貫穿而成,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

1、活動一:做實驗——瞭解球形物體最容易滾動的常識

教師準備橙子、不規則石頭、墨水盒、飯盆蓋,請一名同學上臺將這幾樣東西在一塊斜板上滾一滾,其他的同學觀察。透過全體同學的參與,迅速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自己做實驗瞭解球形的東西最容易滾動滾動的常識。

2、活動二:“擊鼓傳球”遊戲——說說生活中的球形物

爲了活躍思維,我設計了“擊鼓傳球”這樣一個遊戲,請一名同學上臺擊鼓,老師和同學一起傳球,鼓聲停,球落在誰的手裏就請他說一種球形物體,透過全班同學的積極參與,學生的思維很快就活躍起來了,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3、活動三:找球——在玩耍中欣賞範作

鼓聲響起,學生下位尋找教師課前藏在教室內的範作,隨着鼓聲慢下來,慢慢回到座位上。

4、課件出示球形物體在生活中的運用。

5、活動一:示範——解決製作中的困難

6、活動一:自由玩——交流,在玩的過程中欣賞作品(老師提供籃球框等道具)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髮展的重要環節。美術課程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的主渠道,

美術教師作爲學生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課程改革教學活動中,合理、有效的運用評價,讓全體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成爲有健全人格,有創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如果讓學生全部停下來進行整體評價,

不僅老師很難組織,浪費很多時間,而且阻礙學生的活動熱情,很大一部分同學都不願意停下手中正在創作的作品或是正玩得起勁的活動。

使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發展,而絕不是簡單進行優劣高下的區分。除了基本的檢查和固有的選拔、篩選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反饋調節功能;展示激勵功能;反思總結功能;積極導向的功能。

我安排了一個自由活動的過程,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自由交流,可以拿自己的球找同伴一起在佈置的活動場地玩一玩。學生們在和別人交流之後又回來再裝飾自己的作品。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審美水平,能使自己的作品完成的更好。

7、活動一:拼擺成型——造型活動

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2

說設計意圖: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也是兒童進入美術學習的起點,把生活中的事物引進課堂,從學生的問題和興趣出發,在活動中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形成對身邊世界的興趣,培養髮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多元學科不同領域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感受生活的美。

因此,我在教育活動內容選擇上特別注意活動內容“源於生活,緣於興趣”。

說活動目標:

根據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建構知識的能力,我爲本次活動制定瞭如下四條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圓形,瞭解其特點,學會區分;

2、會畫圓形,在圓形中畫出彩色的故事內容、物象或圖案;

3、學會用彩色的圓形制作陀螺;

4、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動手動腦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說活動重點、難點:

此次活動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對於基本型有一些認識和了解。因此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確定爲“引導學生認識、畫出圓形並對其塗畫裝飾”,將“製作陀螺,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動手動腦能力”確定爲本次活動的難點。

說活動方法:

爲了構建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讓學生在自主狀態下主動建構知識和經驗,體現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我有意識運用了以下幾種教育方法:

1、利用情景吸引兒童的關注,透過小光盤需要幫助的可憐形象激發學生的興趣,產生助人爲樂的激情,同時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使之產生了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

2、適當引導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透過觀察思考和設定開放性問題的策略,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與學生有效地互動。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爲“自主學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3、適當對學生進行點撥。藉助當時的情景、材料,直接地提出主題,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向深入。把教師的主題轉換爲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從而把學生的探索興趣引向教師要求的方向,以此突破重點難點。

說學法: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天真浪漫,愛說愛動,對自己的行爲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如果能找到適合並讓他們感興趣的課堂活動,他們就會非常樂意去做、去學。所以只有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樂,體會趣味感、成功感”才能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

說活動過程: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新《綱要》精神,本次活動設立四個環節完成目標:

(一)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二)融入生活,探求新知;

(三)走近生活 ,個性創作;

(四)真情流露 成果展評;

(五)歸納總結,延續拓展:

(一)、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順應兒童情感發展的需要,設計具體的情景吸引幼兒關注。爲了不拘泥於教材內容,在課的一開始,透過給學生介紹新朋友:一個擬人化的光盤形象,來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使之產生了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小光盤需要幫助的可憐形象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產生助人爲樂的激情。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光盤的形狀後,確定本節課要完成的任務:在圓形上畫上多彩的圖案,讓小光盤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引出課題《彩色的圓形》

(二)、融入生活 探求新知

這一環節我分兩步進行教學,引導孩子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層層推進,步步深入。

(1)畫一畫

1、學生可徒手畫圓,也可利用飲料瓶蓋等畫圓,並隨意裝飾圓形。

2、讓學生把設計好的彩色圓形剪下來,在小組內展示,學生互評,取長補短。

3、由學生選出每小組最漂亮的圓形,由老師向全班展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創作思維。

(二)、說一說

爲了訓練學生的思維,並且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我將學生每四人分成一小組,以小組爲單位,讓學生展開積極的討論,隨意地展開聯想,並說說各自的想法:

1、交流自己最喜歡的一幅作品及喜歡的原因,得出結論:這些作品的色彩豐富,裝飾圖案很美。

2、提出問題:這些作品用什麼方法裝飾的?請剛纔畫出彩色圖畫的同學介紹方法,總結經驗。

當我請剛纔畫出彩色圖畫的同學介紹方法,孩子們已經有些躍躍欲試了。於是,我動手演示讓學生感到從整體到局部的作畫步驟,提示學生注意色彩搭配。

除了用形、線裝飾,我們還可以用其它形象來裝飾圓形。老師將示範圖樣一一出示,開拓學生的思考範圍,爲學生提供資料。在合作與交流中、自學與互助中,孩子們發現了圓形同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這種“研究性學習”方法的使用,能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嘗試,在探索中創新,使學生主動學習,從“要我學’變爲“我要學”,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加上教師的的示範,本課的重、難點的知識就迎刃而解了。

(三)、走近生活 個性創作:

在本環節中,爲了捕捉隨機教育的契機,我藉助當時的情景、材料——裝飾好的光盤和一支紙做的粗紙棒,演示小光盤的舞蹈,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向深入。從而把學生的探索興趣引向教師要求的方向——製作陀螺,激發美感。學生積極動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裝飾一個漂亮的圓形,做一個漂亮的陀螺玩一玩!

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我以“流動”組員的'身份與他們交流,及時對學生在創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在輕鬆、“安全”的氛圍中進行創作。有了以上的創作情境,學生對彩色的圓形在他們的作品中以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獨特的個性表現了出來。

(四)真情流露 成果展評

一堂好課,過程性評價不可少,總結性評價尤爲重要。在此環節,我讓孩子們展示、交流,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相結合。孩子們獨特的創意與構思,以及他們審視作品的角度不得不令我佩服。

(五)歸納總結 ,延續拓展:

最後爲了學生經驗在原有的基礎上得以拓展,探究興趣得到更好的延伸,使學生輕鬆、愉快地完成本次活動。我用這段話,對本課內容進行總結,使孩子們受到了美的教育,同時也昇華了本課的主題:多彩的圓形可以做成陀螺,它還可以做成很多漂亮的飾品。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和圓形比較相像,建議學生想一想,做一做,別讓自己的巧手閒着!

整個活動我用探究體驗新方法,始終以師生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和學生髮展的支援者和指導者的角色,讓學生在喜歡的“玩”中,主動去探索、去發現、去嘗試,去辨別,並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從而實現了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目的。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3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鳥找家》,是小學美術第一冊第8課,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課堂評價,四個方面來對這堂課進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根據教材提供的故事情境,畫出一幅小鳥找家的過程的兒童想象畫。

2、知識點的作用:

(1)、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同步發展

(2)、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友愛互助的思想

3、教學目標:

(1)、能根據特定情境進行簡單推理,促進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同步發展,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2)、運用繪畫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在美術活動中體現關愛他人、友愛互助的思想。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靈活思考、判斷推理

難點:能將思考的結果透過繪畫形式表現出來

5、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6、課時:一課時

7、教室佈置:將課桌拼成四個小組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實踐操作爲主線”的教學思想,根據一年級的心理特徵。我採用故事創造情境的匯入方法,先利用CAI課件來匯入教學,讓學生看動畫製作的故事,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生的思維帶入到故事中來。然後,讓學生分析討論,大膽設想,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把學生的思維帶入到今天這堂課要完成的任務中來。接着利用課件,步步深入,讓學生的邏輯思維慢慢轉向形象思維,並讓學生模仿和感受。最後,欣賞教材上的範畫,讓其認識表現形式的多種方法,感受繪畫的風格,並進行選擇。

2、學法分析:

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以學爲主體,做到學與練相結合。讓學生激發情感,然後大膽想象,分組討論,說出自己的觀點,再透過欣賞加深理解,在繪畫過程中,積極思考,大膽創造,及時提問,領悟繪畫過程中的難點和重點。

三、教學過程

1、用故事創造情境匯入:

美麗的大森林裏,住着小鳥和鳥媽媽,一天,天氣晴朗,小鳥告別了媽媽到森林深處去玩,它東瞧瞧,西看看,可新鮮啦,不知不覺太陽已經落山了,她告別了蝴蝶,準備回家,可是,這時,天已經黑了,小鳥找不到回家的路,急得嗚的哭了起來,小朋友,你能幫小鳥找到自己的家嗎?

2、分析討論

(1)、問:小鳥爲什麼找不到家了?(因爲天黑了)那麼怎樣才能使森林亮起來呢?小鳥的朋友會用什麼辦法幫助她回家呢?

(2)、學生討論,並舉手回答,說說自己的點子

(3)、根據學生的想象,老師示範或用課件出示發光物,如:手電、螢火蟲、星星、月亮、汽車燈、燈籠……

(4)、問:小鳥是在森林迷路的,那麼怎麼表現森林呢?(要畫出樹和草)。光線應該怎麼表現呢?(教師示範)

3、欣賞感受

讓學生開啟教材,欣賞學生作業,讓其認識表現這幅畫的多種形式

4、學生作業

(1)、教師提出作業要求,不能完全臨摹書上學生作業,要求畫面交代小鳥的形象,環境和發光物以及光線

(2)、教師巡視,及時發現問題

四、課堂評價

B)自評、互評爲主。

C)教師評價時,把學生的優秀作業在黑板上展示出來。

d)引導學生要愛護動物,學會幫助和關心他人,面對困難正確對待,從小培養自我保護意識。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4

教學目標:

1、採用揉、捏、粘、壓等技法進行簡單的浮雕造型創作。

2、培養創新精神和耐心細緻的工作態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

採用泥塑的方法表現太陽的臉和光芒。

教學難點:

太陽五官及光芒的多種造型及富於個性的色彩變化。

教學準備:

彩泥及附帶工具。

教學過程:

一、上節課作業簡單回顧。

二、出示泥塑作品《美麗的太陽》。

1、學生分析作品的表現方法,製作方法。

2、教師出示課件中關於揉、捏,搓、粘、壓等方法的圖象。

3、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製作的動作。

4、出示更多的`泥塑作品,讓學生欣賞。引發思考,提高學習的效率。學習泥塑的基本方法,爲接下來的造型表現作鋪墊。引導學生探究,發現。

三、佈置學生製作泥塑太陽。體驗造型藝術的樂趣,啓發學生個性發展,自主學習。

四、小結,評價。(把製作好的作品佈置在底版上,學生互相觀摹。)

展示自然界的太陽,生活中的和神話中的太陽。感受成功的喜悅。拓展學習領域,豐富學生知識。

執教時間:3月6日——3月9日

札記:

在美術課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創作帶來的樂趣,同時豐富他們的藝術經驗,加深他們對藝術的喜好和熱愛。在本課中我利用課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透過比較性的欣賞教學,有利於學生對畫家及其作品表現風格的理解,並從大師作品中遷移到學生的繪畫裏,拉近創作距離,更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5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創作課。教材上有一幅國慶節夜晚放煙花的圖片和四幅兒童創作畫,這四幅兒童創作畫是學生用不同線材來表現的,採用了蠟筆繪畫、毛線粘貼和剪貼等形式進行創作的。本課透過引導學生回憶放煙花的情形,引領學生嘗試運用各種材料來表現煙花,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過年過節時,放煙花是一種很重要的娛樂慶祝方式,也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娛樂活動。隨着科技的發展,煙花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形狀和色彩也越來越美麗。在教學時透過啓發學生回憶和欣賞放煙花是的場景,知道煙花的造型,並透過各種材料表現出來。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會表達自己的感受,表達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教材,對不同的材料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掌握,他們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喜歡用自己的想法表現事物。煙花是孩子經常見到的,與孩子的生活非常接近,所以只要教師引導得當,就會讓孩子把他們豐富、奇特的想象力透過動手錶達出來。

設計思路:

1、欣賞“煙花”;

2、認識“煙花”;

3、感受“煙花”;

4、創作“煙花”;

5、評比“煙花”。

教學目標:

xxxx

知識目標:

瞭解煙花的形狀,學習用不同的線材表現煙花。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材料的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能安全使用工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

能運用多種材料表現形狀各異的煙花。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設計表現不同形狀的煙花。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樣性。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透過情景、課件、演示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透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教學過程:

一、煙花的認識、理解。

1、播放一段有關煙花的課件、範畫,教師提出問題:煙花的形狀變化萬千,但它們有一定的相同點,請同學們找出。

學生分組討論並總結出:煙花從中間向外放射。

2、教師提出問題:觀察、說說它們的形狀像什麼,並請幾個學生上臺畫出自己的感受。再請學生對所畫的煙花進行評價。

二、掌握、創作煙花。

1、煙花的形狀豐富多變,要如何變?教師在學生畫的煙花上進行再創作,有的點加粗、有的線加長、有的線彎曲,線一多一密就成了面,讓學生領悟點線面的大小、長短、粗細等可以讓煙花的形狀發生各種變化。

2、學生都瞭解煙花的顏色是五顏六色的,在夜空中閃閃發光,把夜色裝扮得十分漂亮。

教師提出問題:你們有什麼好方法創作出造型別致、色彩鮮麗的煙花?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不同的設計方法:有各種動物造型的煙花、有太陽、月亮、星星等造型的煙花。

三、利用不同材料進行造型遊戲。

1、欣賞書中範畫,請學生找出用不同材料製作的各種煙花。

2、教師演示方法與步驟掌握創作技巧。

3、每兩個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設計的煙花與衆不同,可畫或用其他材料製作一幅《閃光的煙花》。

四、學生進行造型遊戲。

教師積極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學生作業展示、評價。

激發學生主動參與作業講評,用簡短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六、小結:

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是不受時空制約的,美術課教學同樣不應侷限在40分鐘之內。我們應該注意到,學生在課後生活實踐中,在有意無意地積累着生活經驗,而這些經驗本身對其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有着巨大的作用。這就是知識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課件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6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的海洋知識。

2.會用畫出的各種海洋生物等裝飾環境。

3.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瞭解、認識海洋,想象表現它們。對海洋的認識、理解。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播放一段有關海底的小x和圖片

問: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段小故事發生在哪裏嗎?

(海洋……)

你們還知道海洋中有什麼嗎?

(珊瑚、水草……)

2、在海洋中有數不清的生物。它們有大還有那麼小的,輕便、千變萬化。

3、今天我們就來表現想象海洋生物。

4、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1、認識、瞭解海洋生物。

A、小朋友,你們知道海洋生物有那些摸樣嗎?

(課件出示海洋生物圖片)

(課件顯現宇宙中星球執行圖)

B、根據課件圖讓學生認識海洋中奇妙的生物。

2、啓發聯想:

A小朋友,你們知道地球上有什麼嗎?

(山、海、河流、陸地……)

出示地球儀,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含義,不同的線條代表不同的含義。你知道那些是屬於海洋的呢?爲什麼?

B海洋中有很多生物,我們用肉眼是看不清它們的,小朋友,我們現在來想象一下,在你的心中,奇妙的生物會是什麼樣的呢?

(指導學生討論、談自己的看法。)

3、如何表現:

A出示一畫面,假如這是我們的海洋。

B畫上我們心中想象的海洋生物。

C課件出示範品,指導學生欣賞各種漂亮的想象海洋生物。

4、海洋的點綴:

A、我們的海洋這麼美,如果再配上珊瑚水草等等那就更美了。

B、課件欣賞作品

美國藝術家的作品,是得到海洋的啓發而創作的。

三、學生活動,畫出自己想象中海洋生物的摸樣。

教學後記:學生對海底世界有很大的好奇心,注意力很集中,能開動腦筋想象,因此草稿畫得還不錯。

第二課時

一、學生說說上堂課的.學習內容給你什麼收穫,談談體會。

二、小組活動,互相說說自己想象中的海洋

三、學生活動,把畫畫完整

四、小觀摩活動,學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想象,體會樂趣。

五、總結,推薦學生上臺說說你是怎樣畫出自己的海洋生物的

各小組相互欣賞各組的作業,以達到互相學習的目的。

共同評選出哪一組的作業最有創意。

鼓勵學生多想象,創作更多有趣的物品。

教學後記:學生畫出來的作品很富想象力,效果不錯。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7

一、教材分析

《神氣的小廚師》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十六課的內容。這是一節綜合造型表現課,教材中針對兒童心理特點,選擇兒童喜歡的食物爲題材,貼近學生生活,以學生的現實活動和社會實踐爲基礎,把美術和生活有機聯繫,從不同角度體驗美術的樂趣,增強學習美術的信心。

二、設計理念:

這個過程讓學生主動參於學習,自主發現問題,並在實際動手中尋求知識點,找到學習方法,體驗學習樂趣。教師只起到一個輔助和引導作用,把課堂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索和研究問題,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三、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製作食物讓學生體驗藝術創作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受。同時引導學生用丟棄的廢舊材料和橡皮泥來進行製作,讓他們從中知道很多東西可以循環利用的。

2、過程與方法:透過欣賞圖片讓學生自主,探究食物的基本形態和製作方法。感受各種材料特性,進入“神氣的小廚師”的角色,探討巧妙運用各種材料把自己喜愛的食物表現出來

3、知識與技能:利用各種材料的特點製作自己喜歡的事物。感受食品藝術之美,學習欣賞食品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1、學會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如紙和橡皮泥等)做出多種多樣的事物。

難點:2、創新使用材料,製作方法精細。

五、教學方法:欣賞法、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練習法

六、教師準備:課件、製作作品

七、教學過程

一)、欣賞觀察,激發興趣

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美術是形象藝術,它的美存在於美術作品的形象中。沒有形象的美術就談不上美術。用眼睛觀察是感知理解美術的前提條件。培養學生真正會觀察,讓學生有一雙懂欣賞的眼睛,使其終身受益,這是美術教學必須重視的任務。所以我透過喜歡吃的美食激發學生興趣,在分類大綱裏有三張關於事物的圖片讓學生回答選擇,從而瞭解美食的簡單分類透過美食來引出廚師再有視頻中的廚師做菜的樣子,讓學生感受廚師的神氣,從而引出課題神氣的小廚師

二)、瞭解生活中的食物

在欣賞生活中的食物時,讓學生了解食物的分類還讓他們說說的其特點和顏色,使學生更容易記住各種的結構特徵,教師在這一環節起到引導作用。“好表揚”是小學生的重要心理特點,表揚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進步的喜悅,從中得到心理的滿足,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所以學生找出哪種食物對應哪種類型時我會給於表揚,讓學生一種愉快、自傲的情感體驗。

三)、欣賞演示

這一步驟我用了示範性欣賞的方法,讓學生直觀的欣賞教師做的“食物”,學生看到老師各種食物,自己就有想做食物的衝動。由於小學生認知能力、表達能力的限制,在美術作品的欣賞中有時需要教師一步步的引導,透過分析、交流、感受等過程來解決問題,並達到欣賞作品的目的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作品。所以在本環節讓他們欣賞的同時說說老師做的“食物”是用什麼材料什麼方法做的,讓學生透過觀賞了解制作“食物”的選材和製作方法,接下來再讓學生看我製作過程的步驟,並透過欣賞比較瞭解整齊打擺放纔是美。讓他們在製作過程中不僅做的像而且要擺放美觀。

四)、學生創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讓他們帶上廚師帽來做美食,更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製作法是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鞏固和完善的知識、技能。學生在學習了樹的知識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創作,並鼓勵學生大膽的創作。學生製作時播放輕鬆的音樂,調節課堂氣氛。

五)、評價

人類的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由於學生在比例方面的感知有差別,而且整體把握形態的能力較弱。評價學生的作品應該因人而異,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

在此環節我用了比較欣賞,目的是爲了找出作品之間相同或相異之處以促進對欣賞對象的理解。比較欣賞由於對欣賞對象相關方面的比較,而使欣賞本身具有特別的新意和深度,在具體教學時,假如能充分利用比較欣賞法,引導學生對作品的內容、形式、技巧乃至風格等方面進行縱橫交叉比較,則比空洞的分析、講解和說教更爲生動,更易使學生得到啓發,從而使其加深理解,激發學習主動性。

六)、拓展

透過這一環節讓學生了解,其實我們除了用彩紙還可以用很多廢舊材料來做食物,出示海綿泡沫塑料做的食品讓學生觀賞,課後同學們可以用其他廢舊材料來做些你喜歡的食物。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內容,謝謝。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8

一、教材分析:

《報紙變花衣》爲“多彩的生活”這一單元劃上了圓滿句號。教學內容是利用報紙製作裝飾“衣服”。從而在瞭解服飾基本結構特點的基礎上,掌握如何利用報紙易碎、易折、易撕、易貼的特點,進行巧妙地設計製作與美化。它突破了傳統的衣服選材,在出其不意中體現了編寫者創意,變廢爲寶、方便易學。同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製作的材料、方法上拓展思路。

二、學情分析:

多數孩子擁有初步的立體制作經驗,經常喜歡折飛機、折小鳥……,但僅僅停留於小型的紙的翻折。而如今要做成一件大衣服,並要穿在身上卻是少有的,很可能是頭一回。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會產生神祕感,激發其探究事物的好奇心、創作欲。

出於年齡,在具體制作中可能缺乏宏觀的把握,整體的設計。但他們有着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能夠大膽想象、大膽嘗試,富有表現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家庭成員的基本特徵,巧用廢紙盒、空瓶子製作人物形象,並運用多種彩紙等材料裝飾美化。

2、過程與方法:掌握不同人物形象的表現方法,並能透過實踐學會變廢爲寶的本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活動中,激發學生深入觀察瞭解人物特徵的興趣,發現與同學合作的樂趣,體會父母的關愛,感受家庭的溫暖。

四、教法探析:

1、走進孩子、引發共鳴。以孩子普遍喜愛的時裝小模特玩具“巴比娃娃”做匯入,會倍感驚喜和親切。很容易引發情感上的共鳴,並透過服裝表演的遊戲,激發學生對服飾的關注和興趣,爲新授打下基礎。

2、演示點撥,激發聯想。教師出示報紙,演示披在肩上,引導學生觀察聯想:看看,像什麼?多像披肩啊!你們還能讓它進一步變成什麼?一下子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豐富聯想,開啟思維的閘門。

3、師生合作,教學相長。鼓勵學生自告奮勇當“模特”,然後與學生一起進行量體裁衣,探討如何用報紙製作成衣的技法,透過現場讓模特穿在身上,體驗合作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在合作中圍繞重點、難點進行必要的'提示,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點撥引導裝飾美化的方法,如引導學生給衣服做加減法。如“減”裁剪領口、袖子等,“加”添加口袋、腰帶、花紋等,用形象化的“加加減減”使學生易記易學易掌握。開展“金點子”交流活動,進一步思考討論用報紙美化裝飾的各種方法、技巧,如卷、撕、折……。體驗報紙衣服的獨特美感。

五、學法指導:

1、嘗試設計、討論交流。開展“小小服裝設計師”目標活動,每位學生用簡筆畫形式嘗試設計描繪出服裝的樣式裁剪圖。然後互動交流各自初步的設計方案,從中相互提出改進和完善的意見。進而開展“金點子”交流活動,思考討論如何將平面的報紙製作成立體衣服,如何用報紙進行美化裝飾。使得學生在嘗試中激活主觀能動性,激發創造的潛能,獲得親身的體驗;在討論交流中促進思維的碰撞,智慧的昇華。

2、小組合作、優勢互補。在具體進行製作時,結合作業特點,確立以4人爲一個小組共同合作完成一項作品的形式。一人做模特,其餘的一起合作動手製作,使報紙變花衣。有利於大家圍繞實現的目標,團結協作、羣策羣力,在出謀劃策中體現個人的聰明才智,發揮集體的優勢。

3、活動表演、體驗快樂。學生完成作品後,每組推薦一位服裝模特上臺展示或結合服裝的特點進行角色表演。學生在創設的服裝設計表演賽的情景活動中,各盡其才、各顯其能。並進行互評,由小組代表介紹作品的構思與成功的體驗。這樣爲學生的成長提供了成長的平臺,即感受成功,體驗快樂,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4、多元評價、課外拓展。採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作出綜合評定。最後拓展思考:除了報紙還可用哪些材料製作?鼓勵課後從材料上開發新途徑,製作新型服飾。發散思維,拓展提高,體現對課堂教學的引申。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美術學科課本(實驗本第一冊)》我的新夥伴單元中的一課,課題是《我喜歡的顏色》。這是一節準備課,對於學習美術來說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一年級小朋友在幼兒園中已經接觸過許多顏色,也已用顏色畫過畫,但對於顏色的正確名稱以及塗色的方法還較爲欠缺,本教材正起到了一個承前啓後的過渡作用,爲以後的畫畫作鋪墊。

二、教學目標:

認知:認識各種顏色,能說出顏色的名稱,初步瞭解顏色的不同寓意

操作:學習塗色的方法並能嘗試用色彩來表現事物

情感:透過練習,體會色彩能表現事物、情感的這一特點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年級的學生對於色彩都不陌生,但對於色彩的正確名稱和不同寓意可能不瞭解,因此我把這一點作爲本課的重點,本課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學會塗色的方法——平塗和拼塗,要求學生塗色均勻。本課的難點是要讓他們透過學習嘗試用色彩來表現事物。

四、教學對象:

這是一羣剛從幼兒園上來的小朋友,由於幼兒園都普及了美術教育,因此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包括對色彩的認識,本課是對他們所學知識的一個鞏固和延伸。

五、教法與手段:

以學生爲本,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角,因此我運用了課堂討論法,透過欣賞讓學生相互交流、啓發、討論、激發創作靈感,使他們始終處於主動地位,從而讓他們自覺、主動地研究、探索。

其次,我還用到了興趣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等來輔助完成教學。

六、教學過程設計:

首先,媒體出示一條五彩斑斕的彩虹橋,請你看一看哪些是你認識的顏色,把它說給小組中的其他小朋友聽,並說一說你喜歡什麼顏色。然後告訴學生今天的課題就是《我喜歡的顏色》,出示課題。接着師生一起來認識顏色,同時教師對學生說出的顏色名稱進行確認和糾正,特別是被學生默認爲桔色的橙色,讓學生了解到規範的'名稱。

下一個環節是教授塗色的方法,問學生能用這些豐富的顏色在這些白紙上塗色,你用什麼方法塗顏色,怎樣塗才能均勻?讓學生帶着問題看老師的示範,一邊示範,一邊教師用形象的語言解說,如平塗就像刷油漆,要順着一個方向。隨後進行的是塗色練習,要求在只片上進行塗色練習,可以用單色也可用多種顏色。在學生的練習中,教師可進行個別輔導。在結束練習後,展示學生的作品並進行一定的分析。

然後,進入到另一個環節,那就是了解色彩的不同寓意,在這裏我藉助了媒體。出現色塊,問學生看到了這些顏色你想到了什麼?再出現圖片,從而總結

紅色——熱烈、溫暖綠色——自然、清新黃色——豐收

蘭色——寧靜白色——純潔、寒冷紫色——神祕黑色——莊重

最後是一個拓展部分,讓學生了解可以透過色塊來表現事物和情感。這一環節是透過遊戲的方式進行,媒體出示幾個不同的色塊,讓學生猜一猜他代表了什麼,如春、夏、秋、冬等,透過遊戲讓學生體驗色彩能表現事物、情感的這一特點,從而讓學生對色彩產生濃厚的興趣。

兒童美術是兒童身體發展水平、知覺能力、情感態度、智力程度和生活經驗的自然產物,在兒童發展過程中只是一種“階段性”的成果。因此,美術教師的教學宗旨是以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和陶冶情操爲主,瞭解兒童、尊重兒童。我在設計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發展學生個性爲出發點,運用媒體有效的實施愉快教學,讓學生肯學、樂學,主動地學。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10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 對各種材料的再認識及創造性的組合、利用。

2. 感受利用各種材料,大膽地進行設計製作的樂趣。

3. 培養學生對材料的認識、運用能力,以及設計製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4. 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善於收集、敢於創造的精神。

教學重點:

認識用各種材料、方法制作的魚,引導學生探尋製作、裝飾的方法。

教學難點:

製作、裝飾的方法。

教學準備:

各種廢舊材料製作的魚,各種廢舊材料以及製作工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體驗釣魚

請學生在用塑料泡沫板擺成的橢圓形“魚池”裏釣魚。體驗着釣魚帶來的樂趣,充分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探索做魚

1.想做好魚,必須得探討用什麼材料做魚,怎樣做又快又美。

用課件展示,引導學生觀察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魚。問:“這些魚是用什麼材料做的,你桌上的什麼東西可以做魚,怎樣做?”

2.討論自己帶來的廢舊材料可以怎樣充分利用做成魚。

可以合作,也可獨立完成。

在個別學生製作遇到困難時,可以同桌幫助解決。

三:魚杆創新

教師舉起自已做的魚杆對學生說:“老師用筷子做成了釣魚杆。那麼你想到了什麼,找到了什麼做魚杆?”

小組討論可以利用什麼材料怎樣做魚竿。

四:釣魚競賽:

“釣魚比賽開始了!”請學生們圍着一個個用自己的凳子拼擺成的“魚池”,分小組進行釣魚比賽。在競賽中感受成功帶來的喜悅。

札記:

本課我設計了“體驗釣魚——嘗試做魚——魚竿創新——釣魚競賽”教學流程。體驗釣魚是以激發學生學習爲目的,這一基本理念使學生在愉快的釣魚活動中,充分體驗釣魚的樂趣。這樣學生們就能主動地投入嘗試做魚過程中,因爲他們很想釣起自己親手製作的魚,所以他們在探索做魚時總想設計製作出與衆不同、富有個性的作品,就出現了用包、裹、捆、剪、卷、粘等多種做魚方法,也就做成了用蠟光紙、報紙、一次性杯子、娃哈哈瓶子等材料製作的魚。

在魚竿創新教學時學生們想出紙製魚竿、鉛筆魚竿、槍形魚竿……一個個創新設想讓人折服,釣魚競賽又把課堂推上_,讓學生在快樂的遊戲活動中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悅。孩子們在釣魚時也玩出了新花樣。如:用一個魚鉤釣到二條魚(這是有一定難度的),有的還獨出心裁地釣着一個用紙杯做成的烏賊,嘴裏還振振有詞地叫到:“我這是海釣,一不小心鉤到了一個大烏賊了,哈哈哈……”

孩子是天真的,他們是富有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只要我們教師去組織、去引導,精心設計和優化教學過程的呈現形式,組織開展以學生爲主體的'充滿自由、創造的審美化教學活動,使學生置身於愉快、自由、創造的教學活動之中,採用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限度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爲具體成果的能力。學生們在自由輕鬆的創作氛圍中,大膽創作自己的“新”與“奇”的作品,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這也讓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11

一、教學理念:

本課選取紙張會“變魔術”的趣味性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撕一撕、貼一貼、畫一畫的活動中進行平面造型,貼近一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學生以偶然得到的紙塊形狀進行想象,以一個十分感性的題材融合了一個理性的思考,使起始年級的學生從遊戲活動中獲得啓發,培養了想象與創造能力。本課圍繞“撕出來的形狀像什麼呢?”展示教學內容。一是將紙塊隨意撕一撕,根據撕出的兩塊紙塊引導學生想象。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合作、想象與創造能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瞭解、掌握撕紙、想象的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撕紙、想象創作。

三、教學重點:

先撕紙後想象再添畫。

四、教學難點:

根據撕出的紙塊形狀特點進行巧妙的想象、添畫。

五、教學過程:

1。撕紙添畫

1)今天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做“跟我學”的遊戲,好嗎?(音樂同步)

師:請你跟我這樣做。生:我就跟你這樣做!

2)教師示範帶領學生第一次作業。

①坐姿②拿出袋子裏的小紙③撕仔細觀察老師怎麼是撕?學生跟着撕,然後放好。老師將紙撕成兩塊,我們拿出其中的一塊,大家看看像什麼(變化位置)?(揭題)

生:像什麼……④帖(強調帖的位置)教師添畫(靴子)。老師添畫了幾筆變出了靴子,你會嗎?如果你有其他想法,你也可以把它變成其他東西。下面我們想好後貼好,添畫!看看誰最聰明。表揚學的快又好的學生,並獎勵。(實物投影儀展示)

2)剛纔我們變了一張,還剩下一張像什麼呢?

生:……(教師變化位置的擺放讓學生聯想)老師這裏的收集一些圖片,你看看和它有什麼聯繫,哪些比較像。(圖片欣賞)你看它像什麼?除了這些你還能想出其他的嗎?哪位小朋友剛上臺來變一變!

師:你準備把它變成什麼呢?你先怎麼做?擺擺,再貼(提醒貼的位置並提示注意膠水怎麼貼)畫!講評作品。小朋友你們能用最快的速度添畫出與衆不同的形象來!(講評強調創意)總結把撕出的`兩張紙變成兩個不同的東西!

2。欣賞

3)看到小朋友玩得這麼開心,機器貓也帶着它的絕活來到我們課堂上了。注意看機器貓是怎麼“變”的。(演示課件。)

①機器貓拿出其中的一塊紙塊,把它撕成三張,(手示範怎麼撕成三張的)添畫成蜻蜓;把另一塊紙塊也變成了蜻蜓,猜猜貓把最後一張變成什麼……。變成不同的三支蜻蜓。一張三塊紙片變成不同的蜻蜓!

②風景(三座小山,山上還有小樹小草)(跟山有聯繫的景物)看着是什麼?美嗎?美在什麼地方?(山裏畫了什麼,山的外畫了什麼)

③鱷魚(深色紙上用淺色裝飾)(動態、造型誇張,突出它們的兇猛)這是誰啊,爲什麼用白色呢?你喜歡嗎?爲什麼?你從那裏看出他兇狠的?(眼睛爪子嘴巴)鱷魚的身體是黑色的,能用黑筆畫嗎?它合起來是一張紙。

④汽車(不僅可以在形狀的外面裝飾,還可以用蠟筆在裏面裝飾)火車(豎向連接)看什麼來東西來了,你最喜歡哪一輛,爲什麼?你看汽車畫的多細緻阿,它用什麼材料畫的?

⑤亭子(橫向連接)

⑥車子你發現了什麼?和前面的有什麼不同?豎

無論機器貓把紙撕成幾片,它每一片都用上了,而且都能把它變成同一類東西,你們說它厲害嗎?好,剛纔機器貓給我們帶來了這麼好的作品。你們想不想也給它帶上幾張回去讓它欣賞呢?。師:下面你們想和機器貓比比誰聰明嗎?屏幕上的圖片看看能給你啓示嗎?

3。學生作業

將紙隨意撕一撕,將不同的紙塊想象成相同或不同主題內容進行添畫。

4。評講學生作品(學生互評)

《像什麼呢》說課

本課是小學一年級美術課第一冊中14課《像什麼呢》,從兒童的心理髮展上來分析,一年級的學生心理特徵屬於意願性,其認知水平屬於平面知覺的直觀動作思維。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中,讓學生從撕各種基本形開始,由淺入深地激發想象添畫熟悉的形象,讓他們積極思考,相互討論、交流,從單個形象到組合形象,再到整幅拼貼。總之,教學中,讓學生的興趣和信心永遠高與作品的難度。這樣,學生纔會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走向探究的高地。

教材選取紙張會“變魔術”的趣味性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撕一撕、貼一貼、畫一畫的活動中進行平面造型,貼近一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學生以偶然得到的紙塊形狀進行想象,以一個十分感性的題材融合了一個理性的思考,使起始年級的學生從遊戲活動中獲得啓發,培養了想象與創造能力。

教材以三個版塊,圍繞“撕出來的形狀像什麼呢?”展示三個教學內容。一是將紙隨意撕開,選擇其中的一塊進行想象“像什麼呢?”,然後進行添加完成。二是將紙隨意撕開,把所有的紙塊全部利用起來,想象成同一主題。三是巧妙運用廢舊紙張,採用多種撕法,利用所有紙塊形狀進行多種想象,創新形象。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先撕紙,後想象,再添畫。教學難點是根據撕出紙塊的形狀特點進行巧妙的想象、添畫。

在課堂上,有的學生在撕紙過程中會將紙撕得粉碎,這樣難以想象成新形象。因此我課前控制好紙的大小,課堂上則要求學生撕幾塊。有的學生爲了求新,在添畫過程中會出現以畫爲主而不考慮紙塊形狀,所以我會要求學生想象得要合理巧妙。同時,在作業過程中,有的學生做成“撕紙貼畫“,這時我會及時糾錯,隨時點撥。

總之本課程的全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一個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意識。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一)課題傳遞的資訊

1、螞蟻搬家是孩子們喜歡的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因此我認爲,教學的過程就應該是師生一起愉快地、娓娓地述說她的過程。

2、這個故事體現了螞蟻團結、協作的精神,寓意深刻。因此教學環節的設定應充分考慮德育的暗示作用,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學習活動的方式採用小組或集體合作爲宜。

(二)教材引發的思考

1、本課是一節表現性繪畫課,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誇張地表現。

2、學習螞蟻的造型表現方法是本課的一個知識點,其中包括螞蟻的外形、結構特徵及動態的表現。

3、創設好情境,能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描繪出生動、有趣的螞蟻搬家的情景。

4、教學評價側重於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如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認知水平、交流表達能力等。

(三)教材的把握與處理

1、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認識、瞭解螞蟻的外形特徵,運用繪畫形式進行創造表現。情意目標:樹立集體意識,培養學生相互友愛、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點本課的重點是指導學生開展“螞蟻搬家”的集體美術創作活動。教學透過組織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有關螞蟻搬家的活動來突出重點。

3、教學難點本課的難點是啓發學生把想象的“螞蟻搬家”情景用繪畫語言大膽地表現出來。教學透過創設情境,組織遊戲表演進行螞蟻搬家的行爲模擬,同時展開學習討論來實現難點的突破。

二、本課教法與學法:

(一)本課較多地透過教師的演示(比如錄像、動畫、音樂等),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比較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

(二)談話與討論法結合。教師提出富於思考的問題,由學生展開討論,得出結論。

(三)透過一些實踐、表演活動,如扮角色活動,讓學生以體驗、表現的學習方法進行合作交流。

三、本課的教學設計本課的教學設計強調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營造寬鬆自由,熱烈緊湊的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去感受、去體驗。引導學生在掌握螞蟻的造型表現方法的基礎上,鼓勵他們大膽想象,誇張地表現螞蟻搬家的情景。本課從課題到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以及學習活動的方式等都考慮德育的暗示作用,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樹立集體意識,培養團結、友愛、協作的精神。全課透過觀察比較——討論指導——遊戲表現——賞評啓示四大教學環節實施教學。

四、教學過程

(1)觀察比較:瞭解螞蟻的外形與結構。

教學的第一環節,首先用親切、簡短的師生交談,激發學生對動物世界的探究興趣。接着看螞蟻的錄像,使學生對螞蟻的形體特徵有所瞭解,在觀察的過程中讓學生說一說,然後畫一畫,描述、記錄螞蟻的長相。學生透過這些活動積累了對螞蟻的一點感性認識,進而利用形象直觀的CAI課件,與自己感受的“活螞蟻”進行對比,理性、科學地認識螞蟻的外形與結構,糾正一些錯誤的認識。

(2)討論指導:學習螞蟻動態的表現。

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學習討論,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透過師生有聲有色的範畫,指導學生學習螞蟻動態的表現。

(3)遊戲表現:展開螞蟻搬家情節的大膽想象與表現。

組織孩子們開展集體遊戲和表演活動,模擬螞蟻搬家的情景,同時引導他們大膽地想象與表現螞蟻搬家的情景,讓學生的體驗有情趣,美術課堂生機勃勃。用集體合作的方式開展美術創作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感受相互合作的愉悅。

4)賞評啓示:注重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

賞評啓示環節由教師引導學生主要從合作是否融洽,想象、表現是否大膽等方面進行自評和互評,並透過集體欣賞的方式自由交流,引發思考,從螞蟻搬家的故事裏得到啓示與教育。

五、本課主要的教學理念

(一)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錄像、電影、動畫、遊戲、表演、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螞蟻形象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表現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在文化情境中學習美術

透過動畫、音樂、表演等設定螞蟻搬家的情境,整個教學就象在講述一個動聽的童話故事,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文化情境中學習美術。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13

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人教版小學美術課本第一冊第8課----《魚兒遊遊》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魚兒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在兒童的世界裏魚兒是他們熟悉和喜歡錶示的對象,透過看一看動畫片、做一做遊戲、動一動手由淺入深地引導同學嘗試用彩色筆、彩色紙、彩泥、樹葉、等多種資料製作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魚兒。鼓勵同學大膽表示與衆不同的魚兒造型,從而促進同學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

《魚兒遊遊》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在本節課前面佈置了《淅瀝的小雨》、《美麗的印紋》、《紙風鈴》等課,已經讓同學接觸到了用顏料彩筆等工具進行繪畫,用彩泥、彩紙等手工資料來表示畫面,而《魚兒遊遊》這節課是在此基礎用“剪紙、撕紙、彩筆繪畫、彩泥製作、綜合資料”等方法來表示畫面,複習運用了前幾節課的學習內容。而在本節課後面佈置了《我在空中飛》、《鮮花送老師》、《我做的文具》等課,這幾節課主要是透過彩紙彩泥以和綜合資料來表示畫面,爲此打下基礎。所以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橋樑作用。讓同學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示美、發明美。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透過引導同學欣賞、觀察各種各樣的魚兒,感知魚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魚的美,並能用自身喜歡的方式來裝飾魚兒,培養同學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能用繪畫、撕紙或剪紙等多種方法表示水中游動的魚,尤其是用樹葉、彩泥等綜合資料來做魚,並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同學對魚的表示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同學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資料,對不同的資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示他們所知道的東西。現在的小朋友以獨生子女居多,他們接受資訊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聯想奇特,他們以自我爲中心,喜歡依照自身的想法自由的表示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示自身,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資料來稚拙地表示自身的想法。而《魚兒遊遊》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示自身的想法,符合同學發展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同學情況的掌握,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引導同學欣賞美麗的海底世界,讓同學用不同的資料來表示魚兒。

操作領域:學會運用剪、貼、畫、拼接等手段在各種資料上製作魚兒,鍛鍊動手能力。

情感領域:讓同學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美的薰陶,在動手製作中懂得珍惜自然,保護生靈,增強同學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維護自然的責任感,激發同學對人類生態維護的意識。

四、教學法分析:

1、觀察動畫片激發學習興趣。

2、欣賞圖片知道魚的形狀。

3、做魚的遊戲活躍課堂氣氛。

4、示範製作方法。

5、創設情境激發創作潛能。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1、動畫引入,激發審美期待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見過大海呀?是啊,蔚藍的大海一望無邊,當海面上波濤滾滾的時候,海底卻是另外一番景緻。想不想跟隨老師一起去美麗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遊一番呢?”教師充溢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同學的好奇心,適時播放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中的精彩片斷。吸引同學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同學留戀、嚮往。同時也把同學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身去觀察海底世界,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同學說說海里的主角,同學爭先恐後,將課堂氣氛推向第一個高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魚兒遊》,從動畫片到課題,從同學的興趣,到勾起同學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遵循了同學的心理特點,使同學堅持對繪畫的興趣和着手錶示物象的激動。

2、觀察發現,感知魚兒形狀

用課件展示一張不同形狀的`海洋魚組成的畫面並問是由哪些形狀組合而成的?讓同學在欣賞的過程中帶着問題去觀察,再結合自身的觀察來說一說。當鼠標移動時不同幾何形外輪廓都會變色,這樣雖然畫面色彩豐富,但同學卻能發現這些魚都是有什麼形狀組成的,在這裏反覆強調魚的不同幾何形狀,從而讓同學直觀掌握了繪製魚的方法。概括成各種簡單的幾何形進行組合,稍作裁剪或裝飾,再給它們穿上美麗的花衣裳就能發明出許多美麗的海洋魚兒來。兒童的造型方法生動、、變形、誇張,甚至籠統;讓小朋友對結構有所認識,以兒童所特有的天性,繪畫語言會更生動,更具表示力。

3、演魚賞魚,走進魚兒世界

小朋友都有表示自身的慾望,讓同學戴着魚的頭飾用肢體語言來表示一下魚,這一環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爲同學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將魚表示得更加生動打下了基礎。接着課件展示讓同學在音樂中欣賞大量海洋魚的美麗圖片。我特地採用課件製作的方法將圖片欣賞設定由黑白色到彩色漸變,這樣就讓同學在無形學會了透過現象認知色彩,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慾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激活原有同學對繪畫的製作方法,問同學:“你會用什麼美術的方法來表示魚兒呢?”“用彩色筆畫;用彩色紙剪貼;還可以用彩泥做。”根據同學回答我歸納出四種方法:塗色繪畫、色紙剪貼、彩泥製作、綜合資料。針對所總結的方法做演示補充說明,如:還可以用樹葉等綜合資料來做,讓他們進一步對今天所學內容加以認識和掌握。我們的教學首先應考慮的是小朋友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根據小朋友接受技能的特點而採用上述方法。

4、畫魚做魚,展開創作過程

讓同學看着小狗潛水員和它的“鯊魚號”潛水艇的卡通畫面,提出“你準備採用哪些方法來表示你心中的魚?你想要表示的魚是什麼形狀的?它穿的是什麼花紋的衣裳?”這三個要求,創設情境將繪製過程應注意的問題設計成坐上這艘潛水艇的注意事項,至始至終都讓同學沉溺在所創設的海底世界這個情境中,讓同學有身臨其境感覺。

然後讓同學把自身繪製的美麗魚兒貼到黑板上繪有美麗水草和珊瑚的海域,有幾個同學直接上去畫。在此過程中繼續播放剛剛大量的海洋魚圖片,循環的圖片欣賞,讓同學在充溢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進行發明,有所參考,拓寬視野,活躍思維,讓他們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薰陶。製作過程中鼓勵同學把多種方法結合使用,畫出做出和他人不同色彩和形狀的魚兒,展開競賽,這樣就激勵同學創新、提高了同學的發明能力。

六、課堂評價

1、評魚析魚,分享創作快樂

師生一起欣賞黑板上同學創作的美麗海景,先讓同學互評自評你覺得哪條魚最漂亮?引導同學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評: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形狀的變化是否生動、資料的運用是否獨特。然後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同學的評價,優秀的作品和時給予褒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個小小心靈對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

2、散文欣賞,擴展延伸

教師談話:小朋友,剛剛我們用眼睛欣賞了海底世界的美,又用雙手發明了海底世界的美,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再一次用耳朵來感受海底世界的美,欣賞配樂散文《海底世界》。同學再一次領略到大自然給予人類的海底美景,將文學和音樂整合在美術課中,從多方面對同學進行美的薰陶,從而讓同學進一步瞭解大海,拓寬同學的知識面。

最後教師總結談話:海底世界非常美麗,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人類的瑰寶,我們在感受它美的同時更有責任去維護它,那怎麼去維護呢?請小朋友下課後去收集這方面的資料,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讓同學懂得珍惜自然,保護生靈,增強同學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維護自然的責任感,從而激發同學對人類生態維護的意識。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14

一、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

《小小手》是湖南美術出版社小學美術實驗教材第二冊第四課,屬於 “造型表現”領域中的學習內容。旨在透過多種方式的手形表演與聯想,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遊戲式的活動中體會簡單的、變化的手形帶給我們的豐富聯想與無窮樂趣,並鼓勵學生透過平面繪畫和立體彩繪的方式,嘗試將自己藉助手形聯想到的形象表達出來。整個教學過程要求透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相互啓發,探索手形的裝飾與組合美,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2、本課課時安排:1課時

3、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引導學生感知手形的變化與組合,進而結合身邊熟悉的事物展開聯想,探究裝飾與組合的美感。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感受手形畫的魅力,激發對造型表現、欣賞活動的興趣。培養觀察生活,表現生活,裝飾美化生活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及合作學習的樂趣。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手形的變化並進行聯想,培養學生感知、觀察、思考、探索能力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4、教材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觀察感知不同姿態角度的手形,展開聯想;本課的難點是:啓發學生尋找到手形與實際形態之間的聯繫,探究手形的表現與組合方法。

二、本課的教法

我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新課標提出的“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關注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的要求以“快樂求知”爲目標,打破原有的單純的講畫教學模式,力求營造一個“自主、平等、合作、競爭”的課堂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真正體驗到求知的快樂,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

在教學中我將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1、遊戲激趣法:採用遊戲的形式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

2、啓發談話法:運用談話法能抓住關鍵,培養學生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

3、創設情境法:用魔術的形式及課件的展示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產生一定的體驗,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本課的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我把教學活動的重心,從“教”移到“學”,變“全盤授與”爲“啓發引導”,導之以學,導之以思,導之以畫,導之以創作。在學的過程中,以學爲主,以導爲輔,幫助學生學會觀察自主學習,拉近師生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採用學習方法進行學習,主要有:

(1)觀察體驗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引發豐富的聯想,透過自身嘗試體驗,思維更加活躍,學習興趣更加高漲。

(2)合作學習法: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透過討論交流,拓寬學生思路,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聽取不同的看法意見,交流彼此的經驗。

(3)練習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實際,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在本課繪畫練習中,讓學生觀察課件中的範畫及學生作品,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四、本課的教學思路:

(1)課堂教學以活動方式爲主,透過玩一玩、說一說、看一看、演一演、試一試、畫一畫、評一評等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手形產生豐富的聯想,體驗生活創造美和合作學習的快樂。整個活動以學生爲主體,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進行,注重情感體驗和動腦動手。

(2)在指導學生對手形的聯想過程中,重視學生個性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積極鼓勵學生在研究中結合自己的生活去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

(3)允許學生對社會生活的多樣性理解,採取以鼓勵爲主的多維性和多級性評價方式,讓學生成功展示自我,愉快表演,提高表現力、自信心和評價能力。

五、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激發興趣

1、玩一玩

運用玩“石頭、剪刀、布”的遊戲引入課題,讓學生對自己的手產生興趣。

2、說一說

教師透過啓發式的談話,引導學生對“石頭、剪刀、布”這些簡單的形體進行聯想,爲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做好準備;這樣,學生的好奇心就會被激發出來,教師抓住時機更深入地引導“我們的手還可以做出很多很多不同的造型,讓我們產生豐富的聯想,這會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進而匯出課題《小小手》,比一比誰的想象力更豐富。

(二)欣賞感受,拓展思維

1、 看一看

教師用魔術的方法擺各種手形讓大家猜,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後再讓他們在小組內做“你變我猜”的.遊戲,學生便會迫不及待地在小組內用單手、雙手做各種手形互相交流。

2、演一演

教師及時鼓勵學生“老師剛纔發現許多小朋友的手都很靈巧,哪位小朋友願意展示一下自己會變的小手”學生個個躍躍欲試,各種變化多端,形象可愛的手形在他們靈活的手上展現,他們玩得高興,學得開心。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輕鬆快樂、自由熱鬧、親切和諧的氛圍。

3、試一試

教師演示繪畫步驟,先在實物投影上做手勢,然後把手按在紙上畫出手形。引導學生試着將聯想到的事物添畫出來以後再給它塗上顏色。透過欣賞各種形象的手形畫,讓學生知道手除了可以擺手形還可以想象添畫,也能用顏料直接塗在手上的方法畫手形畫,針對學生的好奇心理鼓勵他們嘗試多種畫法,拓寬思維。

(三)合作練畫,愉快展評

1、畫一畫

讓學生討論準備用什麼方法來表現小小手,怎樣分工,然後小組合作作畫。透過合作學習能開啓學生的新思路,帶給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擔任協助、引導的角色。學生積極地討論、交流、創作,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作用,從而畫出奇趣橫生的手形畫。

2、評一評

教師採用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個人評與小組評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模式,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及閃光點進行評價,時時處處予以鼓勵。從而讓學生能夠以高漲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最後投票選出“最佳創意獎”,將學習熱潮推向高峯。

(四)歸納總結,鞏固延伸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所學的內容及學到的本領,透過課件展示圖片,延伸主題,運用課程整合的理念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啓發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七課的學習內容《紙風鈴》,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本課透過有趣的紙杯吊飾的設計製作,讓學生在看一看、想一想、畫一畫、做-做中進行製作活動;使學生在動腦,動手中進行學習活動,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激發了學生的設計製作熱情。透過拼貼遊戲的方法簡化複雜的造型過程,讓低年級的學生能更好地進行造型設計。組織學生"物以致用"美化教室,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在美術的課堂上,作爲一名美術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做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美的心靈,在美育的同時成功地滲透德育,讓美育之花與德育之花同開不敗!紙風鈴漂亮的外觀,悅耳的鈴聲都給人以美的享受,把親手製作的風鈴用於裝飾或送給朋友親人,讓他們一起分享這種美,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悅。

二、說教學目標

1.透過瞭解風鈴的外觀、造型特點及作用,培養孩子熱於觀察,細心觀察的習慣

2.能夠根據收集到的物品進行合理想象,用添加、裁減、組合等方式設計製作成風鈴,培養孩子製作的樂趣和能力。

3.用剪(撕)貼、繪畫等方式來美化風鈴,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提高孩子的審美情操。

三、教學重難點:

1.瞭解風鈴的製作方法和表現形式。

2.製作形式新穎的小掛飾,激發學生美化生活。

四、說教法:

情境創設法,觀察發現法,體驗教學法,評價法,啓發引導法

五、說學法:

強調感受、體驗和遊戲性,組織學生用觀察-體驗,遊戲-感知,比較-領悟,總結-歸納等自主活動體驗的學習方式。

六、說教學準備:

1.教具:風鈴、紙杯、細繩、小鈴鐺、彩色卡紙、剪子、膠水、鐵絲、針

2.學具:紙杯、彩色卡紙、顏料筆、剪子、膠水

七、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欣賞風鈴

1、”丁鈴鈴,丁鈴鈴“教師在桌下搖動鈴鐺,發出悅耳的聲音。

問:孩子們,猜猜這是什麼?點題板書:第7課:紙風鈴

“搖呀搖,晃呀晃,鈴兒隨風在歌唱……”,老師唱着兒歌拿出一串精美的紙風鈴在空中搖動,發出銳耳的鈴聲,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和觀察力、

2.設定問題:孩子們喜歡風鈴嗎?來,誇誇這個手工製作的風鈴、(設計理念:透過聞其聲觀其形讓學生獲得感官上的美的享受,自然而然地對風鈴產生一種探究的慾望,創作的衝動)

(二)、瞭解風鈴,裝飾風鈴

1、手拿風鈴引課:王老師這兒呀,就是自己製作的風鈴,你能說出它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嗎?這麼美麗的風鈴可以分爲哪幾部分呢?學生觀察,自由暢述,主要有三部分組成,分別是:紙杯,鈴繩,鈴舌、

2、教師出示一些裝飾好的不同圖案的紙杯,孩子們拿出自己帶的紙杯對照,設定疑問:觀察一下你們的紙杯跟老師的有什麼不一樣?它們是怎麼裝飾打扮的?

(老師你的紙杯比我們的漂亮,有美麗的畫兒,還有鮮豔的顏色,不同臉部表情的變化、有的用彩筆描畫,有的用彩紙貼圖,還有的修剪塗色穿線來美化……)

3.誰能說出老師是怎樣製作這個紙風鈴的.?學生思考,指名說製作過程,教師板書:(貼)

@、先把單個的紙杯進行美化:用畫畫、剪貼等方式。

@、再用綵線把紙杯穿起來。

@、給紙杯下面添上小掛飾(鈴舌)。

4.將美化好的紙杯發給四個小組,小組之間自由組合成一串風鈴

教師引導發現問題,指導解決問題:在穿紙杯的過程中,會遇到紙杯滑落的困難,你有什麼可行的辦法?這一環節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培養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用打結,雙面膠貼,牙籤固定等方法)

(設計理念:透過觀察不同圖案的紙杯以及對製作材料和製作方法的分析,讓學生初步感知風鈴的式樣和構造,從而爲下一步的製作打下基礎)

(三)、製作風鈴,美化風鈴

1、分小組製作:4人爲一組,每人制作一個美觀的紙杯掛飾,再穿孔打結組合成一串。

2、設制獎勵制:一個速度組,一個優秀組,一個創意組(三個小組的優勝者分別送一個漂亮的鈴舌作爲獎勵,新穎富有創意的作品在班上展示)、

3、學生組合成一個完整的風鈴,組合成功再獎勵一個鈴舌(注重引導學生將小組中的每一串風鈴進行組合,引領孩子們用鐵絲等堅硬的物體讓每一串風鈴固定併發出優美的聲音、)(設計理念:透過小組合作與組際競賽等方式調動學生全員參與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會動手操作,並在合作與交流中體驗創作的樂趣)

(四)、展示評價,成品欣賞

1、將做好的風鈴做展示

2、成立評委組,讓孩子們來評一評誰做的精美,裝飾得漂亮

3、成品欣賞

設定兩個德育問題:如此環保又美觀的紙風鈴,你最想送給誰?掛在什麼地方?讓我們的孩子學會感恩,成長爲一位懂得感恩、會報恩的人。(設計理念:透過成品的展示與師生的情感交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並懂得與他人分享喜悅分享美好)

(五)作業超市,掛風鈴,送祝福

1、把這節課製作的風鈴送給關心疼愛你的人,受你愛戴尊敬的人,並附上你的祝福語、

2、與家長合作製作一個漂亮的有聲音的風鈴掛在你喜歡的地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