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鶴的詩詞《送人遊吳》閱讀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2.22W人 

送人遊吳》

杜荀鶴的詩詞《送人遊吳》閱讀

唐•杜荀鶴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時,又是一首吳地秀美風光的讚歌。詩雖爲送別,卻毫無離別的傷感惆悵,筆調十分輕快。詩人筆下的江南水鄉,讀來使人如臨其境,恍如置於畫中。

蘇州是富庶的魚米之鄉,亦是江南的水鄉。“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兩句就點出蘇州的特色——水。蘇州城裏水道縱橫,水村漁市遍佈,房屋臨水而建,故曰“枕河”。頷聯承接“枕河”而來。“古宮閒地少”五字,簡明地概述了蘇州的歷史。蘇州古稱吳、吳縣,春秋時更是吳國的都城,城內總體佈局,雖歷經千餘年滄桑,始終未有變易。但因經濟逐代繁榮,民居逐代增多,城內空閒之地越來越少,所以說“古宮閒地少”。此外,“閒地少”還有一個客觀原因,那就是“水港小橋多”。“水港小橋多”這句十分寫實,蘇州是名副其實的水城,城內河網交錯,多水港、小橋,因此顯得“閒地少”。頸聯緊扣蘇州城的特色,刻畫出蘇州的繁榮、熱鬧。尾聯道出別意,顯得餘味悠長,耐人尋味。

擴展閱讀:杜荀鶴的簡介

杜荀鶴(約846—約906),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臺縣)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進士,仍未授官,乃返鄉閒居。曾以詩頌朱溫,後朱溫取唐建樑,任以翰林學士,知制誥,故入《舊五代史·梁書》(《舊五代史·卷二十三·梁書第二十三·列傳第十三》有其傳)。

他以“詩旨未能忘救物”(《自敘》)自期,故而對晚唐的混亂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頗多反映,如山中寡婦的避徵無門,《旅泊遇郡中叛亂示同志》中官兵的遍搜珠寶,亂殺平民,甚至拆古寺,掘荒墳;《再經胡城縣》中酷吏的殘忍,縣民的含冤,都是這一時期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其詩也明白平易,且都是近體詩,但也失之淺率,不甚耐讀。他自稱【苦吟】,從技巧上說,未必如此。《滄浪詩話》將他列爲一體,翁方綱不以爲然,在《石洲詩話》中說:【鹹通十哲,概乏風骨……杜荀鶴至令嚴滄浪目爲一體,亦殊淺易。】《苕溪漁隱叢話》引《幕府燕閒錄》,也謂鄙俚淺俗,惟宮詞爲唐第一。

擴展閱讀:杜荀鶴的文學貢獻

杜荀鶴(約846~906),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出身寒微。相傳杜牧在會昌末年任池州刺史時,妾程氏有孕,爲杜妻所逐,嫁長林鄉正杜筠而生荀鶴(周必大《二老堂詩話》及計有功《唐詩紀事》)。早年讀書於九華山,與顧雲、殷文圭等爲友,7歲時已露頭角。曾數次上長安應考,不第還山。中間也曾旅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當黃巢起義軍席捲山東、河南一帶時,他又從長安回家。從此一入煙蘿十五年(《亂後出山逢高員外》),過着"文章甘世薄,耕種喜山肥"(《亂後山中作》)的生活。得第後次年,因政局動亂,復還舊山,田頵在宣州,很重視他,用爲從事。天覆三年(903),田頵起兵叛楊行密,派他到大梁與朱溫聯絡。田頵敗死,朱溫表薦他,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遘重疾,旬日而卒。由於他晚節投靠朱溫,壯志清名,中道而廢(《鑑誡錄》),爲時論所惋惜。

杜荀鶴一生以詩爲業,自說乍可百年無稱意,難教一日不吟詩(《秋日閒居寄先達》)。登第時自編其詩爲《唐風集》3卷,存詩300多首,都是律詩和絕句。

唐末詩歌,大致有三大流派:一是以豔麗著稱的溫李派,以韓偓爲代表;二是以寒瘦苦吟爲主的賈島派,以李洞等爲代表;三是着重反映社會現實、民生疾苦,繼承元白新樂府衣鉢的,以皮日休等爲代表;自稱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窮人(《郊居即事投李給事》)的杜荀鶴、詩集中儲存的五律詩幾近130首,其中表現山林生活、寂靜境界的作品,基本上屬於賈島一派。他不是不能寫溫李風格的詩,列在《唐風集》卷首向來膾炙人口的《春宮怨》,被人說是宮詞爲唐第一,並流傳諺語說:杜詞三百首,惟在一聯中: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那種用宮女的不幸身世象徵自己懷才不遇的比興手法,顯示了作者藝術手腕的高超。然而杜荀鶴詩的主要成就,倒是爲數不多的一些同情人民苦難與元白精神相通的作品。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