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讀後感(必備)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5.52K人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讀後感(必備)

高中讀後感1

這本書主要講了漢王朝之後蜀.魏.吳三國鼎立,他們都想一統天下而相互撕殺的事。這本書還可以學到許多為人處世的方法,這本書中讓我刻骨銘心的有三個佳句。第一句是在第二十七回—諸葛亮草船借箭,黃公覆獻計受刑。中的“軍士把奄奄一息的黃蓋抬出去後,魯肅來到諸葛亮的的小船,問到:‘今日周瑜責黃蓋,先生為何袖手旁觀,不發一語?’諸葛亮笑道‘子敬難道不知周瑜今日打黃公覆,是他們定下的計策嗎?我為何要去勸呢?’”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的機智.聰明,周瑜與黃蓋之間的關係入手足,不然黃蓋怎能忍着讓周喻打呢?第二句是在第三十九回—關雲長單刀赴會,曹孟德平定漢中。“孫權聽説劉備已經攻佔西川,就派諸葛亮的哥哥諸葛謹去討要荊州。諸葛亮猜到了諸葛謹的來意,便向劉備獻計,假意還荊州的一半地方,即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並使諸葛謹前往荊州向關羽討要。”這句中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可以看出諸葛謹投奔了東吳的孫權,荊州並不是劉備他們自己的,而是向東吳借來的,現在他們要將荊州要回去了,可是蜀國的文臣武將們都不同意歸還東吳,然而諸葛亮用計來奪取荊州。

最後一句在第四十一回—曹孟德斜谷退兵,劉玄德漢中稱王。中的'“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在漢中受文武官員的拜賀,稱漢中王;封諸葛亮為軍師,總理軍國重事;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大將,魏延為漢中太守,其餘官員也各有封賞。”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讀出劉備稱王之後,文臣武將們很順從劉備,大將也是些天下人皆知的精將,諸葛亮的智力也深受這些人的佩服,這也不勞劉備至仁至義的理國、安民。人們對《三國演義》中的幾位人的評價是,劉備:一代亂世梟雄,縱橫一生落幕;諸葛亮:隆中便曉三分,曠世奇才死而後已;曹操:叱吒風雲,雄霸天下,能臣,奸雄;周瑜:青年才俊,一戰成名,一生光輝與驕傲。

高中讀後感2

愛情沒有浪漫就失去其美好的色彩了。小説中種種關於門當户對,以及財富對婚姻的考量卻充斥其中。

伊麗莎白為自己家人的行為給自己帶來的影響萬分懊惱,達西也因此勸賓利先生離開簡,後來自己也是在理智與情感較量之後萬分矛盾地向伊麗莎白吐露心事。所以説什麼是愛情?那種純粹的感情,愛的不顧一切,單純的潔白如雪的愛情是不是真如鏡中花水中月,是不是隻不過是人們心中的美好幻想和追求罷了,而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尋找二者之間的最佳平衡點。

伊麗莎白在知道威克姆的真實面目前對其充滿好感,她的姨媽卻説這樣的青年託付終身不會幸福,因為他沒有財產沒有穩定收入,伊麗莎白接受這樣的看法,並且主動剋制了自己的感情,呵呵這樣並沒有給伊麗莎白抹黑,只會讓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理智的伊麗莎白,聰明理智的姑娘。

達西繼承祖業,生活無憂無慮,在上流社會裏也是受人尊敬,在那樣的地位,一切的美德都不為過,慷慨大方,助人為善,這些東西無助與對他形象的豐富,對他倒是沒什麼評價。

有一個細節的'描述很有意思,伊麗莎白和她的舅媽舅舅到彭伯利-達西的莊園去遊玩時,不小心遇見達西之後,iner和達西先生的交流讓伊麗莎白非常滿意,她覺得達西應該知道自己的親戚不都是那種舉止讓人厭煩的人。這樣的心理描述的確很有意思,伊麗莎白已經非常在乎達西的感受了,如果不是的話,她的親戚如何的糟糕又關達西何事?再者,伊麗莎白是不是也有那麼一點的虛榮心呢,這無損她的可愛,反而使她更加可愛!誰不有一點點呢?在追求愛情的路上,一定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為金錢、名利或其他原因而草草決定,要堅持尋找真愛。如果對方的某些缺點是自己所不能容忍的、而且也是自己所無法改變的話,就應該果斷選擇放棄;當然也應該要珍視彼此,不要由於別人的一些話就改變自己的決定,幸福要自己去經營。

高中讀後感3

作者利用這樣一個平台將整部小説的情感與宗旨完美的展示出來。我在閲讀的過程中也在反思,在那樣一個條件艱苦的年代,學生,老百姓仍在不斷努力,用自己的力量改變現狀,不斷地去突破自己,改變命運;再想想現在的我們,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中,擁有很好的物質條件,豐富的資源,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在當時那個艱苦的年代,少安,少平都走過來了,我們平時生活中的一點困難又算什麼呢?在第一本書中最讓我欽佩的還是少平,每到吃飯的時候都是最後一個人去打飯,因為自己只能吃黑饃,他害怕別人對他另眼相看,但是他沒有選擇,沒有多餘的功夫去流淚,他能做的,只有面對。只是生活的不幸並沒有打敗這位少年,後來,他到城裏打工,成為了一名煤炭工人,儘管很累,但為了那一點錢他忍了下來。但是相反,在曉霞走後,他的思想也在變化,他逐漸開始喜歡自己的苦難,這一點,令我更欽佩,當今許多人遇到一點困難就開始抱怨,退縮。但是,我們為什麼不能以另一種態度去對待困難呢?這個世界是平凡的,每一個人也都是平凡的。但同時這個世界也是不平凡的,只要我們不屈服於命運,願意接受它,去努力,去奮鬥,那麼你平凡的世界會變得不平凡,你也會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

接着,再説説少安吧。他讀書讀到一半因為家境不好不得不回家幫忙,但這並沒有影響他發揮自己的才能,他率先在村裏實施起了責任制,後來還自己開了磚廠,發家致富,為孫家填了光。但他的情感之路並沒有像他的事業那樣順利,他和潤葉都對彼此有好感,但是當時的情況並不允許他們在一起。最終他們服從了命運的安排,走向了不一樣的人生,與一個自己不曾愛過的人過起了日子,彼此相互扶持,直到他們老去,還有潤生和郝紅梅,孫蘭花和王滿銀,他們都是被生活牽扯在了一起。或許這種平平淡淡的生活並不像我們看過的情感劇一樣,有着一段段轟轟烈烈的愛情,但相同的是他們都從彼此間得到了温暖,找到了生活下去的信心,這樣就足夠了。

高中讀後感4

守望本是一種難得的情懷,一種勇氣,一種姿勢,又飽含着一份期待。

然而,《麥田裏的守望者》卻將這份守望演繹到另一個極端——是叛逆,卻又有着一種混沌中的清醒與孤獨,乃至無助。當然,所説的是主人公霍爾頓,也是作者自己。因為這世界總不缺乏一種“明白人”:自己洞察世事,卻以一種極端的偏執混沌浮游塵世,然自己也套上一件世俗的外衣,只在夜深人靜之時獨自蹉跎。我想説的其實就是霍爾頓之類,以濁見清,以昏見明。然而霍爾頓本身又只是一個孩子,他必然有着對抗不合理現實世界的熱情,也必然有着自以為是的偏激。也因此,此人物的設定就自然引起了讀者的兩種共鳴——其一,為其反叛而歎;其二,為其幼稚而惜。為構建悲劇,全書又在結尾設置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妹妹結束了霍爾頓漂泊之旅——這部不僅僅是肉體之旅的結束,更暗示着精神的迴歸,即迴歸世俗。看罷不禁一心悲涼——出世是東方文化所盼,而又是這樣一種心境卻在萌芽階段就在西方現代文明的浸淫中化為死灰。

我無意於那些霍爾頓的模仿者,因為他們的意識裏還未對霍爾頓有清晰完整的認識。但值得留意的是一些並未接觸過此書的`青少年也在走着霍爾頓之路。不用多説就是所指是90後。誠然,當代中國的發展已不可避免的走到了當年美國那一步。中國的新一代也面臨着當年美國青年面對過的困惑。90後又將何去何從?

還是一片麥田,只不過位置已經跨越了一片太平洋。這裏,誰又在守望?

孤獨守望者的天堂--關於《麥田裏的守望者》

“不管怎麼樣,我老是想像一大羣小孩兒在一大塊麥田裏玩一種遊戲,有幾千個,旁邊沒人——我是説沒有歲數大一點兒的——只有我。我會站在一道破懸崖邊上——我是説要是他們跑起來不看方向,我就得從哪兒過來抓住他們。我整天就幹那種事,就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得了。我知道這個想法很離譜,但這是我惟一真正想當的。”

高中讀後感5

認真對待每一件事,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才能更加認真地對待每一天。這是我《意林》中的文章——《生命不打草稿》中悟出來了的。

《意林》這一本雜誌是把許多對人生有意的故事、文章合到一起,組成一本雜誌,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藴含着一個大道理。

《生命不打草稿》是這一本雜誌中給我感受最深的`故事,一個學生跟着書法家練字。一開始,他用廢紙練,字卻一直沒有進步,這個學生只好去請教書法家,書法家對他説:“你改用最好的紙試試。”學生按照書法家的話做了。不出幾日,他的字大有進步。這時,書法家告訴他:“你用廢報紙練,總感覺是在打草稿,就不會認真寫,而用最好的紙,你就會珍惜這張紙,就會認真對待,字肯定會進步。”

對呀,文中“最好的紙”不就是生活中的一個個“機會”嗎?“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們要珍惜這機會,應該認真地對待這些機會,這樣我們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當我看到這些文章時,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小時候玩乒乓球的一件事。

那時,我和小夥伴比誰在一分鐘內用球拍把乒乓球拍得又快又多,而且不許掉。我在家認真的練習,可是不到半分鐘,這不聽話的球就會掉下來。我想了想,怎樣宰掉球不斷地補上乒乓球練習呢?有了,我一手握多個球,就可以在掉球時隨時替換了。我拿了七個球裝在盒子裏,盒子放在腳邊,又拉來媽媽幫我數,我以為這次會顛的很好,可沒想到的是,第一個球顛了二個,第二個球顛了一個……等盒子裏的球都沒有時,我總共只顛了10個,怎麼會這樣?正當我苦惱時,旁邊的媽媽對我説:“兒子,你這樣顛是不會進步的,因為你總覺得後面有許多個‘備用球’就不會認真對待正在顛的球,不信你只用一個球試試。”我丟了其他的球后,竟一下顛了七十個,這可是我的最高紀錄……

生活中有許多“廢報紙”和“備用球”,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它們。人生沒有第二次,人生無法打草稿,所以我們要認真對待每一天,我們要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當作那張“最好的紙”。

高中讀後感6

翻開《水滸傳》。108位好漢俠肝義膽逐一呈現眼前,在那奸臣當道,貧官橫行的時代,他們齊聚梁山泊,殺富濟貧,氣勢可吞山河,且看“花和尚”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大鬧野豬林,“智多星”吳用智取生辰綱,妙算玉麒麟;“行者”武松醉酒打猛虎,血濺鴛鴦樓,“豹子頭”林沖誤入白虎堂,被逼梁山......

品味《水滸傳》,這108位好漢的俠肝義膽讓人佩服不已,如:在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魯達與金家婦女素不相識,與鄭屠也無個人恩怨,但他卻救金家父女脱離虎口,有三拳打死鎮關西,這充分説明他愛憎分明,見義勇為,以及扶危濟困,嫉惡如仇的性格躍然紙上。而在那封建社會中,惡勢力非常強大。你看,黃文炳一心想着升官發財,以至迷失了心性。一方面他對蔡九極度謅媚,奉承。另一方面,當他察覺到宋江有反抗之心時,便抓住宋江不放,定要置他於死地,為自己升官發財鋪路架橋。但是,無論如何光明是永遠會戰勝黑暗的。儘管,這108位綠林好漢被那奸臣折磨的生不如死。但是他們從未低頭,和那些官府作鬥爭。

可不是嗎?在結尾,梁山108個好漢全部聚集在一起了。他們排好座位,各司其職,開始了更加有組織,有秩序的反抗活動。他們共存忠義,替天行道,成就了一段佳話。

在讀完《水滸傳》之後,讓我懂得了,生活中困難重重,但是,憑藉着堅強的信念和頑強的`信心,一定會經過這重重困難,到達理想的彼岸,但是有時也會摔倒,但是一定要爬起來,總結經驗教訓以免下次在同一個地方摔倒,記住,不要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我要學習這些好漢的崇高精神,師自己變得更堅強,更勇敢!

高中讀後感7

暑假我看了一本老舍的代表作,講的是一位舊北京人力車伕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個理想:擁有自己的洋車。於是他憑着勤勞和堅忍省吃儉用,終於如願以償。然而好景不長,沒多久他的洋車就被士兵搶走。但他沒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買了一輛洋車。不過他實在太倒黴了,辛辛苦苦的積蓄又被洗劫一空。就這樣反覆了三次,好勝要強的祥子指望做一個“自由的洋車伕”,並與劉四爺的女兒虎妞成親,不久虎妞難產而死。拉車二強子的女兒小福子卻對祥子產生感情,可是因窮困卻不能他們結合。當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祥子來找小福子時,小福子已死,祥子再也無法鼓起生活的勇氣。它展示出一幅舊中國的真實圖景,生活氣息濃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好強的祥子最終也被吃人的社會吞沒。

祥子的遭遇和命運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社會的悲劇。小説通過祥子周圍人物及人際關係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醜惡面目,以及由他們織成的統治之網對祥子們的壓迫與被壓迫關係的一種變形反映。

原來祥子是善良的,他不喝酒、不抽煙、不賭博,沒有任何興趣愛好,只是努力的工作。這表現了世界上沒有人生下來就是邪惡的,只是生活或者其他的坎坷使他們變得猥瑣和骯髒。祥子由好變壞的過程,使我們深刻感受到社會的黑暗,更加激起我們對祥子的悲劇的同情。

悲劇總是呼喚和人們共同正視生活的殘酷和爭鬥的艱鉅,以及人們精神上的各種痛苦,同時嚴肅地表達了令人聯民和恐懼的一切告別的願望,期待着他們早日成為歷史的陳跡,紀實作品所描寫的一切災禍,苦難,失誤等真的都過去了,也能繼續給人以激動和啟迪。

高中讀後感8

一直聽説過《邊城》的大名,但由於各種原因,一直都沒有看過。這一次在語文課本上與《邊城》結緣,感觸頗深。

人性是世間最美的東西。在現代都市裏,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森林裏,我們又保留了多少純淨的人性呢?在城市中終日奔波勞累的我們實在無力去呵護,只任塵埃將它一點一滴淹沒,甚至吞噬。人性中太多的美德將塵封的心靈在一角,疲倦的我們如何有閒暇將其開啟?或許有很多人早已忘記了它的存在。可是在邊城,在這個幾乎被世界遺忘了的邊城,我找到了人性的歸宿。

湘西山美、水美,但人更美。青山繞水,水環青山,纏綿不已。在大自然母親的寵愛中出落得亭亭玉立的翠翠,山教會了她堅強,水賦予了她柔美。在清澈的見底的溪水的眷顧下,她的.心純潔無暇。年少的懵懂,初開的情竇,她的心裏喜愁摻半。因為純樸,她無法拒絕大老,也無法向儺送表白。一切都是源於善。然而終是湊巧,落得個孑然一身獨守空船,為了一個未必會回來的人作無期的等待!

其實不管悲慘也好,完美也罷,我們都要走下去,不管我們高不高興,花開花謝,潮起潮落。昨日隨風已逝,明日迎風將來,世界從不理會任何人。

翠翠的愛情隨着儺送的悄然離開逝去,就這樣,愛情之花還沒盛開就已凋落了。也許沒有開始的愛情才是最完美的,因為錯過,才會刻骨銘心,沒有結局。才會意味着永恆的存在。夕陽易逝的歎息,花開花落的煩惱,然而當我們感恩着這種體驗,安然一份放棄,固守一份超脱,不管紅塵世俗如何變遷,不管個人的選擇方式如何,更不管握在手中的東西輕重如何,我們雖然逃避也勇敢,雖然感傷而欣慰,始終堅守着那種像《邊城》中的愛一樣純潔與自然,為心中的祕密花園澆灌着更多的養料。

屬於邊城的故事結束了,但我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人生路漫漫,吾等切記珍惜。

高中讀後感9

英雄不一定是有許多功績的人,但他卻一定是很會為自己努力的,且堅持不懈、奮鬥到底的人。提到英雄,我想到了海明威。“人生來不是為了被打敗的,人能夠被毀滅,但是不能夠被打敗。”他在其“最精彩的”、“短小但不渺小的傑作”《老人與海》中詮釋了什麼是英雄,而這句話成了所有“男子漢”的精神追求。

我想到我自己。自從步入初三,心中多了一份愉悦和惆悵。最近總會想到以後的日子,許多人能努力三年進入名牌高校,而三年後卻無法步入大學的.門,不由於別的,只由於他們“變質”了。我思考了許多,當我第一天跨進中學大門的時候,心中滿懷抱負,一副誓必成功的樣子,時值今日,我依然如此,不是由於我太過自信,只是我相信,人該對自己有信心。因此,我為追求夢想,“犧牲”了所有,就只為成功!回頭看過去的點點滴滴,辛酸苦辣甜,一切都不再是曾經因此為的痛苦了。

三年就快過去,我為這追求奮鬥三年,假如我成功了,按照自己所希望的那樣踏上“另一趟奮發的旅程”,那我一定會繼續奮鬥,奮鬥到底——我不怕辛苦,我也不怕變質!

假如我失敗了,就像書中的老人奮鬥了那麼久,卻只能在回到岸邊之際,帶回“一架白骨,一條殘破不堪的小船和一個精疲力竭的身體”,那我也不會怨恨什麼,我會認為那是一個悲壯英雄的凱旋。

人的一生就該是奮鬥的一生,與天鬥、與地鬥、與生命鬥、與自己鬥。英雄能生活平庸,但是骨子裏卻要有奮鬥、堅持、不畏的意志。即使最終的勝利果實被無情地搶去,也不放棄希望,而是平和地接受事實,計劃下一次的出海。

我要做自己的英雄。

高中讀後感10

我決定讀一讀雨果的《巴黎聖母院》。

欣喜地翻開書,迎接我的是愛斯梅拉達和她那隻歡蹦的小羊,是一個歡快的場面。接着,出現在我眼前的則是那莊嚴的巴黎聖母院。

對了,那個敲鐘人,好個卡西莫多,多麼醜陋,那是一種我從未想過的醜陋,心裏不禁籠上了一層陰影。

故事發生在“愚人節”那天,巴黎聖母院的副教主愛上了那個少女,於是他命令這個敲鐘人將這個美麗的少女搶來。結果,少女被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法比救下了,他把卡西莫多抓到廣場鞭打,善良的姑娘不記仇恨,反而送水給卡西莫多喝。

卡西莫多外表雖然醜陋但內心純潔高尚,他非常感謝她並且非常愛慕她。但是美麗的少女對法比一見鍾情,兩人約會時,副教主出於嫉妒殺死了法比,少女因謀殺罪被判死刑,少女在廣場上被絞死了。

卡西莫多悲憤交加,將他的義父(就是副教主)推下了鐘樓並找到了少女的屍體和她死在了一起。

在教皇的黑暗統治下,在虛偽卑鄙的副教主和輕佻放蕩的弓箭隊長中間,卡西莫多無疑成為了一個震撼人心的形象!這形象深深的刻在我的心上,使我懂得了美的真正含義。這是一個經過重重磨難而迸發出來的美,這是一種凝結着善良的'與勇敢的美,為了正義,卡西莫多背叛了他一直信奉如神的副教主,這是一種反抗,一中對當時殘暴統治的反抗。

同時,這本書揭示了美與醜是並存的沒有美就無所謂醜,有了醜才會顯現出美的存在,美不可能十全十美,醜也未必沒有一處閃光點,美與醜只是相對而言的,外表美的東西,不一定有心靈上內在的美。有時候,最美的東西往往是最醜的,最醜的東西卻是最美的,美與醜,不像真與假、對與錯那樣明顯但醜到極致便是最美。

真善美並不是光禿禿的虛榮的外表和假意的真誠,而是一點一滴對它的執着和追求。

讀完這本書,我反覆回想起那壯麗的場面,我要把卡西莫多的美永遠印在腦海裏,以修正我那對美的膚淺認識。

高中讀後感11

富春江裏江水滔滔不絕,我手中捧着一本《史記》,細細品味,感慨萬千……

讀着《史記》,我彷彿回到了那個羣雄逐鹿的年代,回到了那個英雄拼搏,帝王稱霸的崢嶸歲月!我看到了那個頂天立地,身殘志堅的司馬遷,看到了一諾千金的男兒形像。司馬遷用了整整18年的時間,在他60歲時,終於完成了爸爸司馬談的遺願,寫好了一篇52萬字的史家鉅作———《史記》。

魯迅先生稱讚《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對大家知道中華民族的歷史,有着不可磨滅有哪些用途。它就像一個華麗的舞台,君王、英雄、謀士、刺客等形形色色的人物不斷上台,為大家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絕倫的故事。

我喜歡的英雄是項羽和勾踐: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卧薪嚐膽。

我賞析的刺客是專諸、聶政、還有荊軻等人,對君王赤膽忠心,一心為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更有那後來身中八劍卻仍然一心想着太子丹,這就是他們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

我印象最深的謀士是韓信,從小忍辱負重,念念不忘過去幫過我們的人。在他的第一場戰役裏,就以成功告終。他的'一生中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一戰;四面楚歌等戰役,無一失敗。關於韓信的一生有一副最佳的對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前半句講的是蕭何和韓信的故事,蕭何是韓信一生中的貴人,也可以説斷送了韓信的的一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後半句中的兩婦人,講的是漂母和呂后:漂母就是韓信小時候,給他一飯之恩的老婆婆,呂后就是劉邦的老婆,後來殺害了韓信……

讀了《史記》我敬孔子,畏霸王,頌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紂王,悲韓信,憐李廣。從中我領會到了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高中讀後感12

星期天,我在家中讀了一篇很有意義的——《做一個誠實的人》。主要講了古代名人晏殊考狀元時的發生的一件事情。

晏殊是北宋著名詞人,他從小聰明好學,從小也能寫出一手好字,是遠近聞名的“神童”。到了考狀元的'歲數,他進京參加科舉考試,試題發到手,他驚呆住了,原來試題竟然是自己以前做過的。他想,這樣不就等於把自己的重新抄出來嗎?又快又有很大的把握。最後,他還是告訴了監考官和皇帝宋真宗,要另換一題。宋真宗見這人襟懷坦白,為人誠實,十分高興,就另外出了一題。晏殊拿到新試題後,沉思片刻,一揮而就。由於晏殊寫得好,又説真話而且為人誠實,得到了宋真宗的讚歎、好評、信任,後來晏殊當上了宰相。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做一個誠實的人?蘇聯衞國戰爭時期的一位女英雄做到了,她就是卓婭,蘇聯人民們都稱她為“丹娘”。我國的劉胡蘭、江姐都寧死不屈,只為保守祕密,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一個人有了誠信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與信任,這是放之四海而皆真的。

這些故事告訴我,每個人都要做一個講信用誠實的人,這樣才會得到別人的好評、信任。誠實是金,品質純正而彌足珍貴,值得我們珍藏在心靈的最深處。誠實就是指實事求是,不説謊,不虛假,言行一致,表裏如一。做一個誠實的人,就要説實話,辦老實事。誠實,它會給人帶來財富,誠實是無價的,誠實比什麼都珍貴,生活中離不開誠信。

誠實是一種美德,你有了誠實這種美德,才能獲取更多人的信任,也會得到無數的人的讚美、好評。

高中讀後感13

讀了《童年》這本書,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想了許多許多。高爾基那悲慘、令人憐憫的故事,頓時把我吸引住了。故事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故事主要寫了高爾基童年時的痛苦生活,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小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打擊而深深震動。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持了阿廖沙”……從而展示了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__的令人窒息的生活,令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這時,我的鼻子不禁一酸,為高爾基悲慘的童年生活而傷痛。我依然含着淚水,最終把這個催人下淚的故事看完了……

從那個時候起,我心裏就暗暗萌生了一個念頭:長大以後,要當一個萬人景仰的大英雄,把千千萬萬個像乞丐那樣可憐、無家可歸的窮人從惡霸的威脅和利用下一個個地拯救出來……慢慢地,慢慢地,這顆種子不知何時從我心裏緩緩地萌發了,並且那樣的堅固、結實……這時,我的腦子裏也隨着產生了一個新奇的想法:如果我是一個市長,那該多好啊!要是真的能實現夢想,我必定救人們於水深火熱之中!

能把幻想變成現實,那必須是很完美的我期望自我忽然長大成人,當上了成都市市長,我要儘自我的本事,領導各階層人民,把成都市建設成為第一的城市。不再期望有高爾基那童年般的生活。我相信那時侯的成都市必須更好、更美、更繁榮。

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願望,但我相信憑着自我的努力,這個夢想必須會實現的。為了能早日實現這個夢想,我要認真刻苦地學習,汲取廣博的知識,如同即將衝鋒的戰士,做好了出發前的準備!

高中讀後感14

簡愛生存在一個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着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性格,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 她堅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種光明的,聖潔的,美好的生活。

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並把她看作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並且深深愛上了她。

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雖然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因為她深愛着羅切斯特。但簡愛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説設計了一個很光明的結尾--雖然羅切斯特的莊園毀了,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殘廢,但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自己的尊嚴和真愛。

在當今社會,人們都瘋狂地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愛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

《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愛情,還有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尊嚴。它猶如一杯冰水,淨化每一個人的心靈。

高中讀後感15

善念是一粒種子,善心是一朵花,善行是一枚果實。儘管物競天擇仍需心存善念,請投向自然界以悲憫的目光。——題記

翻開《斑羚飛渡》,領頭羊胸口那抹鮮紅燦爛的血花越來越鮮豔,傷心崖上那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出現在我的面前;那如折斷翅膀的鳥兒般墜落深谷的老斑羚,那如鳳凰涅槃般消失在傷心崖的鐮刀頭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我的眼前消失……我不禁潸然淚下,我想問一問獵人:面對這羣無辜的生命,你於心何忍啊?動物們也有它們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它們也有深愛的夥伴,也有感人至深的親情。你們幾聲槍響,便破壞了它們的幸福安寧,讓它們失去了美好的家園,失去了最親的家人……你看到它們絕望的眼神了嗎?它們的痛苦你們能體會到嗎?人們為什麼不能和它們和諧相處呢?我們大家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啊!

讀到獵人牽着咆哮的狗羣,手持會噴閃電的.槍,十幾個獵人把七八十頭羚羊逼到了傷心崖上……我彷彿聽到了它們撕心裂肺的叫聲;“砰砰砰”幾聲槍響好像就在我的耳邊,我閉上眼淚珠滾落;平復心情捂着一隻眼繼續往下讀,只見機智的鐮刀頭羊卻臨危不亂,迅速的把這些斑羚分成了兩部分,年老的一隊,年輕的一隊,由這些老羚羊幫這些年輕斑羚飛渡到對岸。可是……可是一隻斑羚飛過去,意味着一隻斑羚死去,那些老斑羚不惜捨棄自己的生命,保護好年輕羚羊,可年老的斑羚為數不多,不能夠將全部的年輕斑羚全部救下,那隻鐮刀頭羊英勇選擇自己作為年老一隊的也犧牲了。最終,斑羚羊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脱困境。老斑羚羊用死亡做橋墩在山澗上空架起來一座生命橋!你們於心何忍啊?我擦拭着不斷落下來的眼淚,對於獵人的行為我感到心痛,但我更敬佩這些勇敢的斑羚,它們心甘情願用生命為下一代開闢一條生存的道路。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