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學反思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1.94K人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散步》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散步》教學反思

《散步》教學反思1

這節課就三維目標來説完成的很好,學生不但能體會到尊老愛幼的主題,還能領悟到中年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是我沒有預見到的,對於難點的突破而也很順利。可見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很強,挖掘的潛力也很大。這節課值得一提的是在美點追蹤時,學生思維很廣,比如,有的同學除了能欣賞到美的情、美的景、美的語言還能欣賞到詞的美,如:新綠、水波粼粼等。就我而言,比較滿意的是在處理美點時,我原來的想法是每個小組一一展示,可實際操作時,我發現可能時間不夠,於是,我就臨時決定,第一組具體説,其他組説出不同的和沒有的.,這樣既保證了時間又避免了重複,課堂的完整性體現的很好。課堂教學真是一門藝術啊!我喜歡音樂,所以選了幾首樂曲,理查德的《給媽媽的信》、《常回家看看》、《讓愛住我家》效果很好,學生很容易被帶入情境。由此我想到了新課改對一個老師的多元要求,我要學的東西還很多。

《散步》教學反思2

莫懷戚的《散步》是一篇清新優美、藴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歌頌真善美的頌歌。讀完這篇文章,有如接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禮,其過程,就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本次課堂教學比賽,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篇文章。

一節課的教學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反覆研讀課文之後,我把教學的重點定為兩個方面:一是理解文中景色描寫的作用,感受語言的詩意美;二是分析人物形象,感受親情之美。並在賞析句子和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時,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此外,散文的教學朗讀不可缺少,只有讓學生讀、悟,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來。具體的授課過程及反思如下:

一、聽讀課文,感受家庭的和諧美。

通過聊天導入新課之後,我的做法是首先由我來配樂朗讀課文。伴隨着優美、和諧的樂曲,再加上我深情的朗讀,我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感悟其中的內容,看看學生能從中感悟到一個怎樣的家庭。此環節的設計意在渲染一種和諧的氛圍,把學生融入到這濃濃的家庭親情當中去。聽讀之後,學生們都暢所欲言,談及自己的感受,也能夠概括出文中所描寫的事件。但感到不足的地方是給學生感悟的時間還不夠。

二、自讀課文,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這篇文章除了敍述事件以外,還有對景物進行描寫。雖然筆墨不多,但在這輕描淡寫之中卻充滿了濃郁的詩情畫意,為常見的散步提供了一個美妙和背景。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針對景色描寫提出質疑,有的同學甚至能提到:“本文不是寫散步一事嗎,為什麼要寫景呢?”針對這一問題,我讓學生找出你最喜歡的寫景句子進行分析,提示要抓住一些詞語來加以分析,如“熬、鋪、生命”等,從而讓學生理解到,作者不僅是寫景,更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力的禮讚。

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親情之美。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想要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而且這也是本文的重點。授課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整個散步的過程中,你認為誰做得最好?請用下列的句式來闡述。(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

我認為 做得最好,因為從 這句話中可看出 。

此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合作討論,不管是哪個人物,他們都能説出自己的看法,而且能夠找到相關的人物刻畫的語句來説明,即回到了文本,又理解了文章的主題。即從一家人的具體表現中體現了中國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以小事到反映問題,從而自然而然地引出“以小見大”這一寫作手法。

課堂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説説生活中的哪些小事讓你感受到親情的所在。”一是想要讓學生體驗親情,二是想要讓學生留意生活當中的小事,學習本文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覺得不足之處是,如果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把口頭表達轉為書面表達的開式會更好,這樣既能做到讀,又能做到練。

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雖然有一些可許的地方,但還有很多的不足,如學生的朗讀不夠,字詞的落實不到位,還有閲讀教學中,我們往住只注重讀和理解,而忽略了課堂的練筆,沒有做到讀寫相結合。今後,我將繼續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

《散步》教學反思3

《散步》是當代作家莫懷戚的一篇優美散文,它篇幅短小,語言雋永,但又情意濃濃。主要通過寫一家三代四口人外出散步的經過,表達了濃濃親情以及強烈的生活責任感。文章雖只有580字,讀來卻意藴深長,讓人回味無窮。所以歷來受到語文老師的青睞,也常常成為語文老師上公開課的選擇對象。

打算上《散步》一課時,其實一直在猶豫:那麼多人上過這篇課文,包括我本人也在幾年前作為公開課上過,怎樣才能上出新意呢?於是,我仔細閲讀了單元提示及課文,課文文字較少,且內容簡單,編者的要求也不高。當我讀到課後練習題時,引起了我的注意。課後一共設置了三道題目:一是為課文該換標題,意在把握課文內容;二是研讀課文最後兩句話,意在把握文章的主題;三是比較閲讀作家林文煌的《三代》,意在培養學生的閲讀及鑑賞能力。於是,一個大膽的思路便形成了,我何不圍繞三個題目來設計教學呢?針對三個題目我設置了讀出畫面、讀出情感、讀出故事三個教學環節,後來,我又加入讀出感悟的環節,作為前三個環節的補充,從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同時,這節課我還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不讓學生帶課本進教室,更不準帶教輔資料,只准帶新華字典、筆、本子。這樣做的目的,只想讓孩子們去思考,而不是做一名搬運工。把資料書上別人整理好的答案搬到書上,然後再進行所謂的交流,這種做法學生獲得的閲讀感悟是極少的,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自己的閲讀體驗,根本沒有去思考。我一直認為,現在的孩子很懶,不是手腳懶,而是大腦懶,不願多用腦,倒是願意動手抄,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是提高的很慢很慢的。我也一直認為,學生的語文能力是需要訓練的,朗讀、寫作、交流表達等等,都需要在老師的示範、引導下來訓練提高。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從學生的表現來看,基本上還是可以的,七年級的小孩畢竟還小,()思維、表達的能力還有限。雖然分析膚淺,但有真意;表達生澀,但有真情。我相信,通過長期的薰陶、訓練,他們的閲讀、表達、思考、寫作的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縱觀整節課,最大的失誤應該是似乎與課改的距離很遠,嚴格的説教學的理念距離課改不遠,但形式卻遠離了軌道,這也是我上語文課的最大痛苦。如何把自己教學的理念和課改的形式有機結合起來,應該是我今後課堂教學努力的方向。現在課堂教學很流行一個詞語:高效,到底什麼樣的課堂才算是高效的'?也許很多人都沒有科學的答案。市教科所沈老師來我校調研時,我特意請教了這個問題,他説高效的課堂不是指你的課堂容量有多大,不是學生做對了多少題,而應該指學生思維的容量有多大。他説,他也不能做出多麼完整的科學的解釋。但他的這句話卻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課堂一定要讓學生去思考,否則,無論多熱鬧的課題,學生的收穫都不大。

語文教學永無止境,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的課上的非常好,我感覺他的教學之路會越來越窄,因為已經沒有提升的空間。我一直認為我是語文教學道路上一名學習者、探索者,“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願與從事語文教學的同事們,在語文教學之路上共同成長。

《散步》教學反思4

《母雞蘿絲去散步》是一本外國經典圖畫書,它的文字與畫面形成一種非常滑稽的對比:文字講述的是母雞蘿絲去散步的平淡無奇的故事,而圖畫則還講述了狐狸追逐獵物卻屢屢受挫的故事。 為了引導孩子在笑聲中理解故事內容,重點講述出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故事。我決定分三個環節來引導學生理解故事、分析故事,並感受、體驗故事所帶來的樂趣:看圖聽故事學動詞——自主閲讀、大膽講述——作品欣賞與經驗分享。

試教之後,我覺得整節課孩子都被我“牽着鼻子走”,結果使孩子對圖書的興趣沒有我預計的那麼濃厚,教學重點不突出。這時我意識到,不可能只通過一次閲讀活動就達到所有的目標,應該在若干個活動中分別體現出來。針對第一次試教出現的問題,我首先將開始部分做了調整,加入了老師的體態語言和語氣節奏的暗示,帶動學生積極地模仿動作、學習詞語,結果孩子很快就掌握了動詞的學習。其次,我將孩子自主閲讀作為活動的`重點。 上完本堂課後,我最大的困惑在於:怎樣來引導孩子參與故事情節的討論?課後我經過反思,發現在引導學生參與故事情節討論的提問上,缺乏了層次性,科學性,迴應也不夠恰當,因此孩子參與的積極性也不夠高。繪本是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索圖畫書的含義?還是把問題拋給學生,學生再根據老師的提問來思考?後來經過研討,大部分老師都認為應該讓學生自己來探索圖畫書的含義,因為繪本是讓孩子自主閲讀的圖畫書,讓孩子自主閲讀之後,再提出自己的疑問,最後大家一起商討,解決問題。 看似簡單的繪本教學,想要上好似乎不易,需要我們老師較強的課堂應變能力,因此我們老師要不斷研討,一起發現不足,共同進步。

《散步》教學反思5

印畫是我們班的班級特色,而本學期以蔬菜印畫作為主要的印畫工具。《毛毛蟲去散步》是一堂非常有趣的課,從談話的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到嘗試用辣椒印出毛毛蟲,再到幼兒集體操作,最後作品展示。一步一步層層遞進,每一個環節有精彩也有不足。

整個教學活動課堂氛圍都比較好,孩子們個個都聚精會神。活動開始我並沒有請出小客人,留出一個懸念引起幼兒極大的好奇心,這個時候我看到孩子們的眼珠子不斷地掃描着前面的展示板。琪琪的眼睛是雪亮的,很快説出了小客人躲在了草叢裏。本以為孩子們會較難地猜出這是毛毛蟲,沒想到她們一下子就説出了是毛毛蟲。認識了毛毛蟲之後讓孩子們説出毛毛蟲的身體長的怎麼樣,這一環節在我不斷地提醒下方能説“一個接着一個,像一列長長的火車”。以毛毛蟲出去散步,想找好朋友為由,我當場一邊講故事一邊拿着辣椒往顏料裏踩上一腳,一步一步瞬間就變成了一條毛毛蟲。孩子們也覺得好神奇,再用黑色的筆給毛毛蟲添上了眼睛、嘴巴、觸角、小腳更加活靈活現。請幼兒示範這一環節我還特別提醒,一定要把毛毛蟲的身體連起來。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動手操作,展示自己的作品。

活動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當我看到夏禹恆小朋友在示範的時候顯的有點困難。我顯的有點着急,這個時候我可以再進行示範一遍,把作畫的過程再細化一下,比如説毛毛蟲的觸角怎麼畫,小腳怎麼畫……為此在展示作品的時候我看到很多作品毛毛蟲的小腳變成了雞腳,有的觸角沒有,有的`長在下巴。在孩子們作畫的過程中即使我不斷地提醒把毛毛蟲的身體連住,依然還是有很多小朋友隨意地印一個。如果在示範的時候更加充分地講述或許展示的作品會更加的完美!

我覺得集體活動在教會孩子技能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讓孩子體驗快樂!《毛毛蟲去散步》帶給孩子的是無窮的樂趣!

《散步》教學反思6

《散步》體現着濃濃親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記敍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並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課文,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指導下,在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運用所學方法,繼續鞏固感受親情的要求。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瞭解更少,而且由於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並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在教學方法上,我選用朗讀法,將朗讀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覆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我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運用圈點勾畫法、品讀法、討論法,讀與寫(讀與説)結合的方法抓住關鍵語句、反覆咀嚼,從而領悟平易樸實的文字下深長的意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聯繫生活,運用課內外結合的方法,以外促內,以內促外深入理解文本體察生活,將自己的獨特體驗表達出來。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學們自由選擇課文內容(可以是一個段落,也可以是一句話,只要讀出感情),選擇幾名同學讀,其他同學點評,教師在此基礎上適當指導。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學們自由選擇課文內容(可以是一個段落,也可以是一句話,只要讀出感情),選擇幾名同學讀,其他同學點評,教師在此基礎上適當指導。(大屏幕顯示朗讀要求:朗讀時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調、語氣、語調、語速、停頓、重音等方面)

A、指導學生分析本文的朗讀基調:歡愉而深沉

B、“我”的語氣、語調應該怎樣把握?

這一課中,學習本文通過細節描寫,展示人物感情是我設置的一個教學目標,這也是我選取的一個教學重點。《散步》中的第三自然段中的“太遲、太遲”“總算”“又”“熬”這幾個詞語要學生重點領會,強調要重讀,並要求反覆地朗誦,以達到理解的程度。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的氣氛有些緊張,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在課堂上有很多老師聽課,導致了害怕的心理,還有作為一個新老師第一次面對這麼多前輩上公開課有不免有些緊張,在佈置預習時也出現了一個漏洞就是沒有具體地落實到問題。在這一課中有很多的內容可以作為重點來講,我主要是選取親情方面來延伸。在備課過程中,對《散步》這文本剖析得不夠透徹,文中的有些語句還是可以挖掘得更為深入的,比如文中的“生命”一詞的深刻含義。

因選取的內容容量太大,一節的內容沒完成,應該在以後的課堂上把握好時間,以保證一堂課的完整性。

《散步》教學反思7

《散步》是一篇歌頌親情的文章,子女對長輩的敬愛、長輩對兒孫的疼愛、濃濃的親情流淌於文章的字裏行間。親情是人間永恆的主題,最能打動人心。本文文本短小,寫身邊小事、訴心中真情,學生們讀起來並無難度。

通過對文本的解讀,結合學生的學情和本單元教學主體,我將文章主旨定位於表現濃濃的'親情。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體會文中的那份濃濃親情,從而激發學生去感悟親情,擁抱親情,珍愛親情,創造親情。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創造親情的情感。另外,通過品味揣摩文本中能體現三代人濃濃親情的語句,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首先,我要求學生自己預習課文,並動手查閲工具書弄清讀音。讓學生在白板上展示結果,找人改錯,領讀,齊讀。通過引導學生對主旨句的準確理解,並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體驗親情的美好和珍貴。重點扣住這幾個問題:①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我”為什麼感到責任的重大?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麼道理?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着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如何理解説“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③結合親身經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並説説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在這一環節學生對最後一句“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理解很有難度。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不足之處是,和學生的互動比較少,大多數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應多設計一些互動環節。

《散步》教學反思8

莫懷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瓏剔透,秀美雋永、藴藉豐富的精美散文。文章記敍了一家三代四口人在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在傳統觀念逐漸淡化的今天,這一課更顯出他的教育性。

因此,我想通過朗讀、小組討論、揣摩鑑賞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從中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並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在教學方法上,我選用朗讀法,將朗讀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覆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我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結合的方法抓住關鍵語句、反覆咀嚼,從而領悟平易樸實的文字下深長的意味。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時,同學們自由選擇課文內容,選擇幾名同學讀,其他同學點評,教師在此基礎上適當指導,讓學生在活動中體味課文的語言味和內涵美。例如:在分析文章兩處景物描寫的作用時,我就要求學生反覆朗讀,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通過投影進行展示。

但不足之處是在這一點的處理上,我有些操之過急,急於引導學生回答,致使學生缺乏思考的時間,就給出了答案。我也意識到,在教學上,我對學生總是不敢放手,總想扶着學生走路,免得“摔倒”,今後我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相信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在研讀過程中,我抓住重點語句“我蹲下來,背起了我的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我們的兒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重讀“蹲”“背”“也”等詞以及“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走得很仔細”語句,突出我與妻子心甘情願,主動承擔責任的使命感。並進行示範朗讀,以促進學生的理解,感悟,相信我的緩慢而低沉的一字一句的示範朗讀,以及停頓,輕重,緩急,語氣上的示範朗讀都會起到感染學生的作用,激發了學生試讀的慾望,這時再讓學生試讀,最後再齊讀。這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很深,朗讀的效果也不錯。

在拓展延伸部分,我播放央視公益廣告《洗腳》,再次從情感上讓學生體會親情,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並且深化了文章主題,有效的完成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效果不錯。

總之,教學是一門較深厚的藝術,我們需要不斷地去探索、反思,才能不斷進步,從而使自己教學之路走得更長、更好、更有意義。

《散步》教學反思9

時下,語文教學改革正推崇探究式教學。它要求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想、正確的人生觀以及積極的人文價值觀。這種導向性給予學生的學習更為自由的空間,同時對教育工作者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利用文本引導學生去探究呢?借精品課程建設的`契機,我結合莫懷戚的散文《散步》發表一點自己的看法。

《散步》的最後一段中有這麼一句話:“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筆者認為這就是一處很好的探究點。這句話編者將其編入課後練習,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也多有提問。對此處疑問的解釋通常為:1.世界上所有家庭都是由這種承繼性的三代組成的,這一家三代彷彿就是整個世界的縮影,我和妻子背起祖孫兩人象徵着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2.作品中“我”的全部責任在於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兒女,整個世界就在這種尊老愛幼、和睦相處的美德中延續下去。第二種解釋雖也很合理,卻沒有將其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講得通透徹底。

在具體操作時,我們可以這樣來設計探究過程。在學生提出“整個世界”的疑問後,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自主討論並得出文章前面提到的兩種解釋。在學生認同這種解釋後,教師通過介紹提出孔子理想式的郊遊與文中散步的比較,讓學生思考這種現象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關係並達成一個共識:文中的“散步”與古聖人孔子的郊遊形式雖不是完全一樣的,本質上卻是相通的,都是儒家文化範疇、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它表明文中的“我”所追求的是個人生活的淡泊寧靜,家庭生活的和睦融洽,社會生活的安定繁榮。作為東方君子,他除了追求個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會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銘記在他心中。我認為這樣的研討,不僅使學生在辨析中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歷史源流,增強了民族自豪感,而且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和世界觀,還為其將來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努力推廣應用的。也只有培養出大量有這種文化價值取向的人,社會上那些追求無限財富的物慾者才能大量減少。因此,為百年計,我們不僅要推廣這種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更要以此為手段為祖國培養人才。

《散步》教學反思10

《散步》的教學工作已完成,給我留下太多的思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設計思路

在研讀語文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礎上,依據學生實際情況,緊扣單元主題和閲讀要求,設計出散文《散步》的教學思路:以“親情”為主線,關注文章的故事美和情感美,注重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並行發展;學生在閲讀的情境中進入文本的探究,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尋找美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聯繫生活,將自己的獨特體驗表達出來。

因此,《散步》這節課的教學,我圍繞着“親情”展開:整體朗讀,感知親情;合作探究,品析親情;小結課文,昇華親情;敞開心扉,抒寫親情。進而設計了“朗讀感知”、“品析情感”、“文章回顧”、“創新表達”四個環節,注重學生聽、説、讀、寫基本能力,文本理解能力,語言概括及表達能力的培養,同時讓學生在文本中感受濃濃的親情,體悟生命與責任。

二、《散步》教學的完成情況

(一)教學目標順利完成,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由於對教材的分析較為透徹,學生學情的定位比較準確,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在本課的教學中得以很好地貫穿,實施得也較為理想,三維目標的達成還是令人滿意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完成較好,囿於學生現階段的生活體驗,學生對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責任能有所理解,但沒有親身感悟,因而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從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明確自己現階段責任併力爭做有責任意識的人做起。

2 、學生在本節課的朗讀較為到位,所有學生用心用情地朗讀課文,為感知故事內容做了很好的鋪墊。我深感到七年級學生的純真和對知識的渴求,我有信心讓他們的朗讀水平日漸提高。

3 、解讀文本歸根結底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過程。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與思考。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採用了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較大程度地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發言積極、較為到位,加之理解後再朗讀感悟,學生對於文本的理解就更為深刻了。

4 、學生在學習文章後能同教師一起對文章內容進行回顧,對文章思路的梳理完成得相當出色。

5 、在“創新表達”環節,學生生成在預設之內,基本能按照“以小見大”的寫法完成仿寫練習,多數同學能圍繞主題,通過生活中的小場景的敍述,感受家庭中濃濃的親情。個別同學存在句式問題需教師加以點撥引導。

(二)我認為還有一些遺憾,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

1 、朗讀是一個長期堅持的教學工作,本節課學生集體朗讀情況較好,但缺少朗讀技法的指導。如果本節課選用範讀,學生朗讀技法的欠缺就會突顯出來。

2 、在分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都動起來了,分工也較為細緻,但交流的氣氛不夠濃烈,小組對個別學生的關注度不夠。

3 、“創新表達”環節大多數學生能按要求完成,缺少創新的仿寫。但不能就此否定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本節課教學引發的現階段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1 、語文教學要重視閲讀。

教學中要加強朗讀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注重在多形式的閲讀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營造朗讀氛圍,讓學生願讀,樂讀,為不同層面的學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時努力做到“以讀促學,以讀促思”,讓學生在讀中有所學、有所思。

2 、語文教學要關注課堂、關注文本、關注學生。

語文課堂的主導是教師,主體是學生,文本是聯繫教師和學生的紐帶。作為主導者的教師,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3 、語文教學要注重知識與素養並重,關注學生長足發展。

老師不斷豐盈內心知識與內心精神,就會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就會“潤物細無聲”地豐富學生文化知識,影響學生精神世界,進而讓學生有長足的發展。

華東師範大學葉瀾教授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經常對自身教育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是教師實現自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且行且思且珍惜,我會“以思促教”,讓教學因反思更為出色。

《散步》教學反思11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意藴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作者莫懷戚,通過生活中最平常的散步,來表現家庭的和睦、美滿以及中國人的家庭倫理,即以“孝”為先。教學此文後,反思課堂教學,感受頗多,現小結如下:一、新課標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應是課堂教學的“主角”。教學應該“貼”着學生設計,“貼” 着學生教。因此,找準文本與學生的契合點,找準學生對課文的“興趣點”是課堂教學的關鍵。

《散步》教學反思12

《散步》是一篇歌頌親情的文章,子女對長輩的敬愛、長輩對兒孫的疼愛、濃濃的親情流淌於文章的字裏行間。親情是人間永恆的主題,最能打動人心。本文文本短小,寫身邊小事、訴心中真情,學生們理解起來並無難度。

通過對文本的解讀,結合學生的學情和本單元教學主體,我將文章主旨定位於表現濃濃的親情。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體會文中的那份濃濃親情,從而激發學生去感悟親情,擁抱親情,珍愛親情,創造親情。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創造親情的情感。另外,通過品味揣摩文本中能體現三代人濃濃親情的語句,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一)整體感知,共賞親情。

通過集體朗讀、自由朗讀相結合的手法,整體感知文本內容,共同分享文中一家四口的那份濃濃親情。引導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歸納時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②以課文為依據,説説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提示:可用短語、一句話等形式作答)?

(二)品讀課文,感悟親情。

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品讀課文,賞析語言,談對文中最打動自己心絃的語句感受和體會,感悟一家人的濃濃的親情。重點品讀:文中一家人的濃濃的親情是如何體現的?勾畫出文中飽含濃濃親情的詞語和句子,讀出這份深情,就你感受最深刻的內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三)合作探究,體驗親情

目的是通過引導學生對主旨句的準確理解,並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體驗親情的美好和珍貴。重點扣住這幾個問題:

①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我”為什麼感到責任的重大?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着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如何理解説“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③結合親身經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並説説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

(四)敞開心扉,抒寫親情

設計目的是藉助文本激發學生與心靈對話,與生活對話,抒寫自己對親情的理解,啟迪學生主動的去創造親情。設計中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和語文基礎的差異,我讓學生採用仿句的形式續寫,能仿寫多少就寫多少,然後交流。

①親情是飢餓時的一碗米飯,……

②親情是爸爸嚴厲的批評與責罵,……

③親情使爸爸常年在外奔波勞碌,……

(五)小結課文,昇華親情

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家庭穩定、幸福!親情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們成長;我們離不開親情,讓我們敞開胸懷,伸出雙臂,去感悟親情,去擁抱親情,去珍愛親情,去創造親情!

這堂課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學生從“自主品讀課文,賞析語言,談對文中最打動自己心絃的語句感受和體會”,到“結合親身經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並説説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再到“抒寫自己對親情的理解,啟迪學生主動的去創造親情”,學生讀有所感,讀有所獲,從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並激發創作熱情。我想這樣的課對學生來説還是比較受用的。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都深知上好語文課,解讀文本是根本。閲讀教學過程歸根結底就是老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對文本個性化的解讀與思考。

《散步》教學反思13

師:(導入)看這幅畫面,給這兩幅畫面起名或用一句簡短的話作概括。(老師用多媒體出示畫面,手指畫面,示意學生看圖做答。)

生(甲):是描述了一位小朋友在與他的老爸親吻,體現出了濃濃的親情。它可用兩個名稱作圖片的標題:一是親吻,二是親情,我覺得這兩個標題比較合適。

(同學們做評價,結果都認為他回答的不錯。)

生(乙):老師我想做補充,我認為這幅畫表現了一位軍人回家與自己的兒子見面的親吻,也是親情的最好體現。

生(丙)我想用“離別後的相見”為題目,寫出父子間離別後非常想念對方,相見時抱在了一起親吻,體現了他們間的親情如蜜般的甜美。

師:好!同學們的表達很精彩,我們鼓掌向他們表示祝賀!好,再來看一張。

出示畫面:

師:誰來描述這幅畫面。

生(甲):晚上燈下的媽媽在陪同他的孩子做作業,其樂融融。也體現了親情。

生(乙):昏黃的燈光下,親愛的媽媽在看着他的孩子們做着作業,有時還向媽媽提出了些問題,真好。我從這幅畫面裏,感到暖暖的。我想用“親情”兩個字作這幅畫面的標題。

師:好,同學們回答得真好。是啊生活中現出濃濃親情的畫面還少嗎?同學們還想看嗎?

生:想!(熱情很高)

師:進入下一張空白幻燈片。(畫面沒有了,學生沒的看了,發出了噓聲。)

師:好,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特別的禮物,那就是用文字寫成的畫面。──莫懷戚的《散步》,大家想不想看?

生:想!

師:快速地翻到課本123頁,看一看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讀時,用圓珠筆或鉛筆劃出自己不認識到的生字詞,好不好?(學生讀課文,教師板書並巡迴指導。)(3~5分鐘)

師:(讀書完了。問學生:有不認識的或拿不準字義或字音的字嗎?(學生沒有疑問,因為生字詞不多學生基本都會。))

師:誰來讀一讀125頁上的字詞,來驗證一下自己讀音。

生:(讀)“信服”“嫩芽”“霎時”“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兩名學生起來大聲的讀,沒有錯誤,學生評價很好。)

師:剛才老師説送給大家一份特殊的禮物──文字寫成的畫面。你們能來描述一下嗎,再看看課本想一想老師送給了大家怎樣的美好禮物?(老師提示)我們讀後有什麼印象?問:散步時在什麼地點?

生:(齊答):田野。

師:還有什麼?

生:(齊答):嫩芽、水泡、菜花、桑樹、魚塘?……老師提出建議:我們邊説邊看文章邊畫怎麼樣。(學生熱情很高地邊畫邊尋找畫面中的事物。)(學生展示畫面,大部分沒有畫上小草。)

師:(引導)此時除了上邊找到的還有什麼景物?可提示學生“還有什麼植物,我們經常見的”

生:小草。

師: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生:“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中的“新綠”可見是小草,一大片一小片的,“新綠”可見小草的嫩綠。

師:還有一個詞也可見小草是嫩綠的?注意特點:“嫩”。

生:思考?(回答不出來)

師:要求同桌間討論。

生:舉手示意能答:“鋪”

師:為什麼?

生:(討論思考2分鐘後,回答不出來。)

老師提示:我們經常鋪什麼,鋪地毯(學生可能跟着説),地毯踩上去會有什麼感覺?柔軟,對軟綿綿的。説明這草是新發的芽,很嫩。所以作者用了一個“鋪”子來寫出了小草的嫩。用得很好,我們來讀一讀,品味一下!學生反覆品讀。

指導學生:這句話要讀得輕快些,對於“新綠”“鋪着”“濃”“淡”“密”“咕咕”要重讀,並帶有喜愛的感情。

(學生齊讀課文,一遍後老師不滿意,再讀;最後點一名同學讀)

師:這麼好的優美句子我們要不要背過?

生:要!(齊聲,聲音很大。)

師:好!那就看誰背的最快。

生:背課文中的這句話。(2分鐘就有許多背過的了,並背得很好,很輕快,重讀的字也表達的很好。)

師:畫面中除了這些還有什麼?

生:還有“人”。

師:有哪些人?

生: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師:是啊,在這優美的初春世界裏,出來散散步,該多愜意!我們把這幅畫畫出來好嗎?

師:板書。(畫畫面,學生自己也畫。)

師:同學們,散步人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下,會有各式各樣的活動,我們細細品味寫這些活動的語言,會有新的發現,我們再細讀其中的句子,讀時應進行思考,並且將不懂的句子或一些問題的用筆畫出,同桌商議,解決不了的,待會兒我們共同解決好嗎?好,我們讀課文。(6~8分鐘之後,進入學生質疑解疑階段:學生提問題,學生作答,師作糾正或補充。)

生:“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中的“生命”有什麼含義?

師:誰來回答?

生答:前面寫“春天來了”,它充滿了活力,給人以生命之力。

師:還有其它要補充的嗎?

生:沒有。

師點拔:這裏還應該考慮到人?這個人是誰?

生:母親?

師:對,為什麼會考慮到母親?生:“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熬”字是説它母親因身體不好艱苦地度過了冬天,自己還能度過這樣的幾個春秋呢?春來後,對生命格外地珍愛。師做總結:是啊,這裏不僅有對生命的讚美,更是對生命的熱愛與珍愛。

師:還有問題或不懂之處嗎?

生:為什麼説“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師:哪位同學給他作答?(1分鐘思考後還沒有作答的,問題有一定的難度。)

師:咱們同桌兩個商議一下,討論!(無結果)

師:提示:整個世界指的是什麼?

生:指全部?

師:全部什麼?

生:全部人類。

師:你為什麼這麼説?

生:人類按年齡可分為中年人(青年人),老年人和少年三段。(解決了什麼是“整個世界)

師:這個地方最感人的,最美麗的一幕不是“整個世界”指什麼這個問題而應該是哪個細節?(旁徵博引)

生:找,巡。

(學生答不出,老師作為學生的一員,作答:是“背”這個鏡頭。誰知道為什麼老師選擇了這個詞?)

生:(討論思考作答)因為“背”,説明我們走小路時有一段不好走,媽媽年紀大了,怕摔着。所以……

生:起了長輩,也背了下一代,中年人起到了中間作用和支柱作用。他們責任很大。因為“背”,不僅“背”起了年邁的母親,也“背”起了“幼小的兒子”,他是下一代的代表,更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所以是感人的,是美的。

師:我們給這一感人的一幕,起個什麼樣的名字,讓它印記在我們的頭腦中呢?

生:“三代”

生:“母親和兒子”

生:“背‘世界’”

師:我們用哪一個?

生:用“背‘世界’”

師:(板書)“背‘世界’”三個字。(氣氛達到了高潮)

師:這個“背”字,寫得很好,它充分地表露出了三代人之間的濃濃的情。我們讀一讀好嗎?(品讀,試着讓學生讀好“慢慢地,穩穩地,很仔細”)

生:起來讀。(“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讀得太快。)

師:應這樣讀“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語速放慢,小心,生怕肩上老人掉下來,也怕孩子受傷的樣子。讀出來。

師:作示範。

生:再讀,還不到位。

師:再示範,“慢──慢地”第一個“慢”要讀時低沉小心,聲間拉長,“慢地”中“地”要輕讀。“穩穩地”也一個樣。“很”要認真地讀。來再試一遍。

生:讀“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讀出了味道。

師:誰來説説他讀得如何?

生1:讀出了責任。

生2:讀出了小心。

生3:讀出了幸福。

師:還有問題嗎?

生:“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為什麼這麼説?説我伴同兒子的時日還長。

師:誰來幫助這位同學解決這個問題。

生:答不上來。(師點拔:在這兒作者特意點出這個原因的言外之意是什麼?)

生:伴老母親的時日短。

生:老母親拉扯自己一生不容易,現在她病危了,該多為她着想,體現了我更加對母親的照顧,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老年人方面,“我”做得很好。

生:如果現在不好好愛母親,時間就不多了,而自己的兒子,日子還長。所以才特意地點出“決定委屈”兒子是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

師:同學們,畫面是富有想象的,畫面中沒有向我們展示出當“我”作出了“走大路”的決定後,母親和兒子的各自的.心理變化和活動。我們是否給寫一寫。

生:(大聲高喊,興致很高)好!

生:(拿出筆,寫自己想象中的此時此刻的母親與兒子的內心活動)。

師:(3分鐘後)誰來讀一讀?

生1:母親:心裏總想着去疼自己的孫子,便對兒子説,“我的孫子還小,還是依他的吧。兒子:心裏不是很高興。

生2:母親:暗自欣喜,心裏暖暖的,“唉,兒子真懂事,沒白養。”兒子:心裏當然沒剛才那股勁,有些不太願意,但很快他又跑到奶奶身邊牽着奶奶的衣角“奶奶,走大路吧,省得你還得讓老爸揹着走。”

生3:母親:很平靜,有些沉默,一會兒便説“走小路吧!”兒子:也很平靜,一會兒跑到奶奶身邊説“奶奶,走大路平坦!”

師:是啊,同學們想象的都非常合理,都道出了三代人之間的相互的理解,他們之間的和睦,道出了人間親情有永恆之魅力。

師:同學們分析的都很精彩。誰還有不明白的地方?

生:老師,為什麼説“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為什麼説有的濃,有的淡?也就是“濃”和“淡”是什麼意思?

師:好,説得很好,誰來幫這位同學分析一下。

生:“‘有的濃’,是説這個地方的草一大片,一大片,‘有的淡’則相反”

生:不,是説有的地方的草密集,就顯得“濃”了,那些疏散的地方,就“淡”了。

師:他們誰説得更合理些?

生:做出正確的選擇:第二名同學的。

師:我也有同感!好我們繼續來把自己的問題擺出來,共同解決。

(學生沒有再提問題的了)

師:同學們,我們在深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來談談自己認為最有感人的地方。

生:爸爸最感人。

師:為什麼?

生:他在兒子和母親發生分歧的時候,做出了“放便”老人的路“走大路”,這三個字,我讀來,覺得爸爸的形象高大了。

師:你從高大的爸爸的形象中,能聯想到現在社會中的哪些人?

生:太嬌慣自己兒子而不顧老人感覺的爸爸們。

生:想到了“小皇帝”的產生根基。

師:同學們想的非常深刻。還有誰來發表自己的感受?

生:爸爸的形象高大,除了他“背”母親,“依”母親“走大路”外,我覺得他還特別地注意與母親交流。

師:好,你説的那個“‘依’母親”很好,是不是依母親走大路?(生點頭)那好我寫下來。(板書:“‘依’母親)

師:(繼續問這位同學)“與母親交流什麼?”

生:“第二段中的‘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説,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説明爸爸時常掛心母親。

師:如果他不來約母親會怎樣?

生:(還是這位同學)母親會感到寂寞,得不到快樂。

生:(另外)如果不來,母親嘴裏雖不説,但心裏會不快。

師:同學們,我們身邊的許多爸爸媽媽是這樣來照顧老人的嗎?

生:不,許多的年輕人,他們結了婚就不與老人住在一起了,遠離了長輩。

師:你打算對這些人説些什麼?

生:我想告訴這些人,老人養育了我們,我們應從感恩的角度來愛他們,愛他們就是愛自己。因為我們的行為也為後輩們做出了表率啊!

師:同學們,這一個美麗的鏡頭我們該用什麼名字來叫它呢?

生:“約”母親。

生:“邀”母親。

師:好,我寫下來,你們都説得很好。(板書)“‘邀’母親”

還有誰想回答,生:“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兒子。”

現出了小孩的稚氣,同時句子工整,我覺得很好。

生:“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中的“摸摸”很好,它體現了母親對孫兒的關心和親暱。體現了親情。

生:我覺得“妻子”很美。因為她在外面,總是聽我的。

生:我覺得“我”的兒子很可愛,他自己在沒有得到自己的願意“走小路”的願望時,並沒有像現實中的一些小孩子那樣,而是很疼愛奶奶地樣子順從了奶奶。

師:好,太好了。

(他喜愛,疼愛孫子──“摸腦瓜”“改主意”可體現出來。)

老師也想説一處:就是這美麗初春,太美了。它讓這濃濃的親情更加豐滿和充實了。要不大家來讀讀課本的“124頁”的林文煌寫的《三代》。

(進入比較閲讀階段:完成美景“襯托”美麗的人生主題的語文能力。)

生:初讀正音,學生品讀。

生問:“步履蹣跚”怎麼讀?是什麼意思?

生答:讀出讀音,解釋:是走路不穩當的意思。

生問:訥訥不知的“訥訥”怎麼讀?是什麼意思?

師:誰知道讀什麼?是什麼意思?(生沒有舉手的)好,運用我們的工具書查出來。

生:(作答)讀nè,意思是:形容説話遲鈍。

師:這些文章與《散步》都體現了親情,但也有不同,誰能找出來。

生:《散步》篇幅長,《三代》短。

生:《散步》有美麗的春初作襯托,而《三代》沒有用環境描寫作襯托。

生:《三代》只給我們留下了“先生為了家人的安全而迎車而上的”鏡頭,而《散步》則鏡頭更多更豐富。

師:同學們説得都很好。

是啊,三代人間的純樸的親情是人間最真摯的感情。我們把臧克家先生給我們留下的《三代》小詩背誦一下好嗎?

(生:進入背誦階段:背誦“臧克家的《三代》”體味親情。3分鐘後,學生起來背誦。學生背得很快很好。)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深深的沉浸在濃濃的親情裏面,但我們不能過於陶醉而認為我們周邊所有的家庭裏都充滿着“親情”,是啊,作者寫這篇文章《散步》的真正目的是在呼喚那些還存在“距離”的家庭走近親情。剛才同學們所舉出的“老年沒人管,自己過起了幸福的小日子”便是很好的一個例子。特別是“婆媳”關係的處理可謂是老大難,這一點我深有感觸。我的嫂子與我母親關係一直不好,他們在泰安工作,過年已經4年沒有來家過了。看到《三代》《散步》這一幅幅美麗的親情畫面的時候,我多想讓他們看看,可是他們遠在泰安,不能看到這篇文章,唉,就讓陳紅的“常回家看看”傳達我及我的家人的心聲吧!同時,我也藉此機會把這首歌送給在座的同學與那些仍存在着“分歧”的家人,親人們。希望我們都像一家人。(播放課件“常回家看看”)

播放餘,師要求同學們拿出紙和筆,將欣賞《散步》這幅畫面的感愛或反思寫在紙上。大約150字至200之間。(5分鐘)

生:(起來讀自己的感受或反思)親情如一縷温暖的陽光,灑向了神州大地,注入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去感受這温暖如光的親情呢!雖然如此,可是我們周邊的許多家庭仍然存在着分歧或感情上的隔閡,有產是婆媳不和,有的兒子不孝,有的是長輩過於苛求……於是我們很想拿出莫懷戚先生寫的這篇文章勸導他們,讓他們的內心生出寬容和諒解,因為他們、我們永遠是一家人,還有什麼比一家人的情懷更温暖呢?……

生:(對這位同學的反思或感受作評價)這位同學的感受很真切,既能從本節課中的畫面上欣賞到美的“親情”又能聯繫身邊的“不和”家庭來勸慰,考慮周到;另外就是語言很流暢,感情也很恰當。很好。

師:好,剛才這兩位同學的一説一評,為我們上了很好的反思課。謝謝。那麼我們現在在這回味之中,來總結一下這堂課你自己的收穫如何?可以是文章上的,可以是做人上的,可以是生活中的……(同學思考2分鐘,然後口頭做總結)

生1:(課堂小節)這堂課我學會了關注人間的親情,也學會了如何在家裏做好我自己。

生2:(課堂小節)我學到了怎樣恰如其分的運用“環境”作襯托來表現主題。同時還掌了怎樣去讀關鍵性的表現人物品質與性格的句子。如“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學生讀出了真感情,很棒!)

生3:(課堂小節)這想説這麼一句話“山再美,水再美,也有及人的心美。”

生4:(課堂小節)我學到了在表現主題時,應善於去抓人物的細節動作或語言如:奶奶的“摸”!“摸”字為全文的“温暖的親情”這一主題注入了力量。

師:(總結)同學們都能從這節課中學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很滿意,希望這些對你今後的學習起到更大的幫助。……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了“親情”這個人類永恆的話題,體味了“親情”的魅力,感覺很好。願“親情”永駐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謝謝同學們!下課。

課後反思:這節課以“畫面”為導線,展示了五幅畫面:“親吻”“燈下”“散步”“三代”“三代(臧克家的詩)”使整個課堂的容量充足,學生們無不浸入到這濃濃的親情中去感受親情的温暖與魅力。其中“後三幅畫”都是以文字來呈現的,教師以“散步”為主,以“三代”與“三代(詩)”為比較與拓展,較好地挖掘了教材,讓學生在比較中學會了寫作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欣賞美。教師的組織恰到好處,於能導處才導,於不用導處決不干預學生的思維及他們自己部的合作探究,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的自主活動。教師將自己置於學生之地位,拉近了師生間的關係,作為一個參與者來與同學們共同欣賞了這五幅畫面,也是組成“合作”的一個成員,為這節課留下了一道永遠亮麗的“教”姿之景。整堂課老師沒發一個問題,這也是一個亮點,充分展現了變“講堂”為“學堂”的新課改理念。同時,板書設計與幼燈片所示的兩幅畫形成了相互的連接與照應。聽完此課,感覺就是進入了一個畫的世界,趣味性增強了。同學們把身邊的“距離”家庭擺了出來,使他們自己明白了文章寫作的另一個目的。同學們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獨到的思維以及評説能力,也是這節課的呈彩之處。

附板書:

編輯短評:這節課是成功的,主要表現在:一是重視基礎,聽説讀寫到位,二是對課文主旨解讀到位,三是教學方法得當,啟發式教學尤其給人深刻印象,四是語文課程三個維度的目標高度統一,五是有適當的延伸拓展卻不喧賓奪主。一節好課。(温立三)

《散步》教學反思14

在課堂上,不僅要重視對文本的細讀,還要重視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更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在分析“為什麼作者要用‘摸摸’ 而不用一個‘摸’字”時,學生很自然地回答出“不能”,但是卻説不出理由來。我採用的方法,仍然是“換”,但是這次是在“減一減”的基礎上進行的。“好,我們一起來感受下這兩句話範例的差別,老師拍了XX同學的肩膀,和老師拍拍XX同學的肩膀”,我邊説邊走到某生的身邊,作出相應的動作。學生笑了。這樣一來,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生就很容易感知“拍拍”比“拍”動作更為輕柔,在輕柔中帶有絲絲的愛憐。自然,“摸摸”與“摸”的比較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我的公開課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可能由於自己緊張的關係,放過了學生許多精彩的回答,組內老師給我評價的時候,也提到了這一點,説我比較欠缺追問意識。當然,還有自己覺得很遺憾的是,沒有把握好,雖然朗讀的環節設計較好,但是,卻被我浪費了,挖掘主題的力度不夠。在主題的把握上,主要問題的設計,羅老師也給了我提醒和幫助。希望自己在接下來的教學中,能繼續踏踏實實,有所進步,不辜負語文組老師對我的期望和幫助。

《散步》教學反思15

《散步》體現着濃濃親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記敍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散步》教學反思。這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並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課文,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指導下,在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運用所學方法,繼續鞏固感受親情的要求,教學反思《《散步》教學反思》。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瞭解更少,而且由於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小組討論、揣摩鑑賞從中對散文有初步的瞭解,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並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在教學方法上,我選用朗讀法,將朗讀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覆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