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生物教學計劃四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1.76W人 

光陰如水,我們又將學習新的知識,有新的感受,該寫為自己下階段的教學工作做一個教學計劃了,為了讓您不再有寫不出教學計劃的苦悶,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物教學計劃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品】生物教學計劃四篇

生物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為了搞好初三學生的生物的學習工作,切實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學素養,本着為了學生的一切和一切為了學生的教學原則和麪向全體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原則。讓儘量多的學生能對生物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倡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同時着重培養學生的自學本事、動手操作本事、觀察本事和實驗本事,特制定如下初三生物下學期教學計劃以指導本學期的生物學教學工作。

二、學生情景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由於在初一和初二已進行了二學年半的生物學學習,初中的生物學知識已學習了一大部分,對初中的生物學知識有了一個大體的瞭解,對生物學的學習方法有了一個大體的掌握。但這級學生基礎較差,又是今年才由三處中學合在一齊的學生,學生對教師不熟悉,教師對學生更不熟悉。

所以學生對教師的適應本事較差。經過對學生成績的分析,這級學生成績減普遍不好,經過對學生的觀察我發現學生中普遍存在上課不認真聽講,有很多小動作,並且學習態度不端正,上課不認真記筆記或者説乾脆不記筆記。大部分同學成績較差,對生物學知識缺少起碼的瞭解,對生物學的學習方法知之甚少。並且由於合班並校,這級學生班額較大。學生基本情景較差對今後的工作很是不利。所以在今後工作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時時鼓勵學生,堅持高昂的學習鬥志學好生物課。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教學資料是《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以及《生物的多樣性和保護》兩個單元。第一單元共分為三章十二節,第一章是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主要講植物的生殖、昆蟲的生殖、兩棲類的生殖和鳥類的生殖。四類生物的生殖都是從各類生物的生殖特點入手,對生物的生殖現象進行分析總結,然後總結出這類生物生殖的特點。植物的生殖主要是無性生殖,在昆蟲和鳥類中分別介紹了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兩類方式。

第二章共五節,介紹了基因的相關知識,第一節能過實驗介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這部分資料的重點是基因,經過它外在的表現性狀,讓學生認識基因的作用。難點是學生對基因這種微觀的知識不好理解,也不好認識,應讓經過各種比喻、直觀的其它教學手段讓學生進行認識。

第三章共三節資料,重點是生命的進化的原因。突破重點的方法是能過翔實的材料,讓學生對生命的起源進行了解,難點是學生對古代生物知識的認識不足。第二單元,知識比較簡單,主要經過學生對過去知識的複習,養成良好的生物學素養和愛護生物的感情。

四、教學方法

繼續深入學習和實踐杜朗口中學經驗。由於學生基礎較差,所以在學習中在對課本已先預習了的前提下,學生對課本知識已有了一個大體的'瞭望,以後主要先進行教師講解和學生有目的探究。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邊學習邊做題,爭取堂堂清,週週清,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鞏固的過程。

倡導探究性學習,加強學生對課本的利用,俗話説的好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異常是記憶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記憶方法,起到期事半功倍的目的。

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俗話説的好三分教學七分管理,異常是對於剛由三處中學合併為一處,要加強學生管理,防止學生思想波動,盡力減少學生思想波動帶來的不必要的損失。

充分利用已有的練習題,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

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記憶,提高記憶的效率。

充分利用學生學習小組的作用,讓學生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反覆抓,抓反覆,加強重複複習的力度。

注意聯繫日常生活實際,結合實際進行教學。

五、具體學習措施

經過以上的學習方法,講練結合,處理習題,加強學生的記憶和探究,從細處實處下功夫,真正提高學生的成績,提高生物學的科學素養。讓學生都有一個夢想的結果。

六、教學進度

按教育體育局的進度進行

生物教學計劃 篇2

一、課程總目標

在新課標下,我們生物要實現的是:

(1)、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

(2)、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3)、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4)、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5)、學生能將生物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

二、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一)教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為主。在時代性上,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更加體會到生物與生活的關係。

(二)學生情況 學生剛步入初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有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有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三、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總體情況,在備課時,知識的難易程度要控制好,應適應大部分的學生。實施教學時,儘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學習生物的樂趣如:進行課堂比賽等;教學手法靈活、應變,這樣既讓基礎差的學生能掌握基本知識,又要讓學習層次較高的協商有發展提升的空間。同時,注意學生的動手及協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及生活經驗出發開展教學,培養學生以生物學的角度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能對之加以解答或尋得答案。

四、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按照學校課時安排,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作如下計劃。

周次 教學內容 1(9.3-9.7) 概要:生物學什麼? 2(9.10-9.14) 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

形形色色的生物

3(9.17-9.21) 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

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

4(9.24-9.29) 第二章 探索生命

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

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5(10.1-10.5) 國慶放假 6(10.8-10.12) 第三章 細胞

實驗:顯微鏡使用

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7(10.15-10.19) 第三章 細胞

細胞生命活動單位

細胞通過分裂而增值

8(10.22-10.26) 第四章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細胞分化成組織

生物體的器官,系統

9(10.29-11.2) 期中複習 10(11.5-11.9) 期中考期中評卷 11(11.12-11.16) 第五章 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光合作用

12(11.19-11.23) 第五章 綠色植物的生活方式

呼吸作用

13(11.26-11.30) 第五章 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吸收作用和蒸騰作用

14 (12.3-12.7) 第五章 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運輸作用

15 (12.10-12.14) 第六章 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

種子萌發形成幼苗

16 (12.17-12.21) 第六章 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

營養器官的生長

17 (12.24-12.28) 第六章 綠色植物的生活

生殖器官的生長

18 (12.31-1.4) 第七 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 19 (1.7-1.11 ) 複習 20 (1.14-1.18) 複習 21 (1.21-1.26) 期末考試

生物教學計劃 篇3

課時數

專題1

基因工程

8課時

3.1-3.10

科技探索之路

基礎理論和技術的發展催生基因工程



1.1

DNA重組技術的基本工具

1課時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課時


1.3

基因工程的應用

2課時


1.4

蛋白質工程的崛起

2課時



練習與檢測

2課時


專題2

細胞工程

12課時

3.11-3.25

科技探索之路

細胞工程的發展歷程



2.1

植物細胞的工程



2.1.1

植物細胞工程的基本技術

2課時


2.1.2

植物細胞工程的實際應用

1課時



練習與檢測

2課時


2.2

動物細胞工程



2.2.1

動物細胞培養和核移植技術

3課時


2.2.2

動物細胞融合與單株抗體

1課時



練習與檢測

3課時


期中測試

考試講評

3課時


專題3

胚胎工程

12課時

3.28-4.12

科技探索之路

胚胎工程的建立



3.1

體內受精和早期胚胎髮育

3課時


3.2

體外受精和早期胚胎髮育

2課時


3.3

胚胎工程的應用及前景

3課時



練習與檢測

4課時


專題4

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倫理問題

10課時

4.13-4.26

科技探索之路

生物技術引發的社會爭論



4.1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3課時


4.2

關注生物技術的倫理問題

3課時


4.3

禁止生物武器

1課時



練習與檢測

3課時


專題5

生態工程

10課時

4.27-5.10

科技探索之路

生態工程的.興起



5.1

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

3課時


5.2

生態工程的實例和發展前景

4課時



練習與檢測

2課時


期末複習


2課時


1.1

組成細胞的物質

5課時

5.12-7.12

1.2

細胞結構與物質運輸

5課時


1.3

細胞代謝

10課時


1.4

細胞歷程

5課時


1.5

細胞工程(彈性)

5課時


生物教學計劃 篇4

摘要: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要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生物科學專業教學計劃的改革必須體現培養目標的要求,突出傳統生物學與現代生物學、生物學專業知識與教學技能、理論與實踐、職前學習與終身學習及就業的關係。

1 我校生物科學專業教學計劃改革的基本情況

銅仁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於1999年招收第一屆三年制生物學教育專科專業,實施的教學計劃是《貴州省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三年制生物學教育專業教學計劃》(試行),並於20xx年、20xx年兩次修訂。20xx年學校升格為銅仁學院,於20xx年申報了師範教育方向生物科學本科專業。在原三年制生物學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制定了生物科學專業的教學計劃。

2 教學計劃改革應反映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

2.1 三年制生物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及教學計劃

1999年招收三年制生物學教育專業時,中學的生物學教師十分緊缺,同時,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也需要大量生物學教師。在此形勢下,把培養目標確定為:面向21世紀,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九年義務教育的需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初中生物教師。

與此培養目標相對應,所實施教學計劃的課程結構主要以初中生物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為着眼點,該教學計劃的課程由公共課、學科課程、教育課程、特設課程和實踐構成。各部分學時佔總學時的26.03%、45.24%、14.24%、14.49%。主要專業課程有普通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動物生理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

為了使培養的學生能更好地適應初中生物教師的角色,20xx年對該教學計劃進行了首次修訂,把學科課程中的普通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動物生理學刪除,而增加與中學生物聯繫更為緊密的動物學、植物學、人體解剖生理學、微生物學。20xx年又再次修訂,主要基於在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初中生物教師已日趨飽和,同時隨着高校擴招,學生就業日益困難。這次修訂本着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強化實踐的思路,着重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發展潛力,在課程結構上新開設了選修課。

2.2 生物科學專業本科的培養目標及教學計劃

在確定生物科學專業培養目標時,考慮培養的學生既要充實中學生物教師,又能對本地區生物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可持續利用,對高效生態農業和蓄牧養殖的進一步發展有重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為此,把培養富有開拓創新精神,具有生物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實驗技能,具備在中學進行生物學教學、研究的教師以及農、林、牧、漁、衞生、環保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作為目標。

該教學計劃的課程結構包括普通教育類課程、師範教育類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與專科教學計劃相比,該計劃的特點是:每類課程都有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選修課程佔總學時的17.04%;專業課程的門數增多,範圍更廣;實驗學時增多;開設與生產結合的選修課程。體現培養目標的要求,在教學計劃中,不僅加強基礎、突出師範教育,也重視理論與實踐結合。

3 生物科學專業教學計劃中體現的重要關係

教學計劃的修訂要遵循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的根本原則,就生物科學專業而言,修訂的教學計劃要突出體現傳統生物學與現代生物學、生物專業知識與教學技能、理論與實踐、職前學習與終身學習及就業的重要關係。

3.1 體現傳統生物學與現代生物學的.關係

生物學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形成了眾多的生物學分支學科,同時生物學的發展又十分迅速。面向21世紀的生物科學專業本科生的生物科學知識應具有綜合性、整體性、系統性和先進性等特點。在眾多的生物學分支學科如何選擇課程體現這一要求,是在修訂教學計劃中必須解決的。

3.2 體現生物專業知識與教學技能的關係

教育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更是一種實踐。生物科學專業以培養中學生物教師為重要目標,因而加強教學技能的培養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環節。作為一名中學生物教師不僅要有寬廣紮實的生物學專業知識,更要掌握教育理論,懂得運用教育的基本規律,教學的方法、手段,瞭解學生的心理,會做學生的思想工作、管理工作。因此教學計劃中突出了師範性,除開設師範教育必修課程外,還開設選修課程如中學生心理諮詢、學校管理學等。師範教育課程306學時,佔總學時的10.97%。

3.3 體現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科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科學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生物科學從來就是一門實踐性學科,生物科學專業加強理論教學的同時,更要加強學生實踐。實踐教學不僅可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鞏固掌握,也是對理論的運用,是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學風的生動課堂。新的教學計劃中,實踐課程包括:實驗教學420學時,佔專業必修課學時的35.35%,專業實習4周,教育實習6周,畢業論文6周,軍事訓練與國防教育2周。

3.4 體現職前學習與終身學習及就業的關係

21世紀,知識老化週期日益縮短,傳統的 “一次性教育”的概念已經過時,“一張文憑,終身受用”的時代已經過去。一個人在大學畢業時實際上只學到他今後幾十年所需知識的10%,其餘的90%的知識還需要邊工作邊學習。21世紀,終身學習將不僅代表一個人的優良品德,同時也成為生存發展所必須的手段。因此,教學計劃中設置的課程不僅是職前學習所必須的,更要為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乃至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目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高等學校應以修訂教學計劃為切入點,加強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素質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強化實踐,着重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發展潛力;加強宣傳就業政策,鼓勵自主創業和到基層就業。新制定的教學計劃中,既注重基礎又拓寬專業,既強化實踐又兼顧理論,以使培養的學生不僅能在教師崗位的競爭中擁有優勢,也能參行業與生物相關的其他行業崗位的競爭。

隨着教改的不斷深入,我們對生物科學專業的教學計劃必定會有更多的認識,通過進一步的研究與實踐,生物科學專業的教學計劃會越來越完善,為實現《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的“質量上一個台階”的目標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婉身,馬恆東.面向21世紀農林院校生物學系列課程結構設計與實踐[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xx(增刊):64-67.

[2]李強,李方滿,鄭明順.21世紀生物學課程體系與結構的研究(二)[J].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1999(2):38-40.

[3]盧碧林,張敏,毛治超,趙紅靜.生物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實踐研究[J].高教論壇,20xx(4):59-61.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