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15篇(精品)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2.79K人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讀後感15篇(精品)

三國演義讀後感1

這幾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內容是:東漢末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徹底地動搖了東漢王朝,中國進入了一個羣雄爭霸的時代。

劉關張桃園結義後,王司徒巧定連環計讓呂布來刺殺董卓,曹操大戰呂布,曹孟德煮酒論英雄,官渡之戰,袁本初敗兵折將,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孔明先生,赤壁之戰,最後劉備打下四川,就形成了魏、蜀、吳三個國家。

作者羅貫中用他那如椽的大筆,描繪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關羽、張飛,一身是膽的趙子龍,還有曹操、周瑜、劉備等人。

我喜歡《三國演義》裏的諸葛亮。他姓諸葛名亮,字孔明,諸葛亮聰明過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世界上的事都瞞不過他,像空城計、草船借箭,這都是諸葛亮精心策劃的,太厲害了!據説諸葛亮沒有打過敗仗,真是太棒了!

讀完《三國演義》我覺得諸葛亮非常聰明,我很佩服他。我要向他學習。所以,我一定要認真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2

《三國演義》第十二章是“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三國時期,有位賢士叫諸葛亮,劉備早就聽説他的大名,又有人向劉備推薦他,於是,劉備很希望能見到諸葛亮。第一次,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前去拜訪諸葛亮。三人來到諸葛亮的莊院前,前去敲門,不料出來一個小童,説諸葛亮不在。劉備聽了非常失望,在張飛、關羽的勸説下無奈的離去;第二次,劉備聽説諸葛亮回來了,又前去拜訪。這是正是隆冬,這次諸葛亮的.弟弟在家,而諸葛亮昨天剛剛去和朋友遊玩去了。於是,劉備就留下一封信,説明自己對諸葛亮的敬慕之心,失望地走了;第三次,張飛和關羽等人一齊來勸阻劉備不要再去,但是劉備求賢納士的態度非常堅決,讓張飛和關羽不得不再跟着劉備去拜訪。這次,為了表示對諸葛亮的尊敬,離山莊還有半里路時便下馬步行。三人來到山莊,小童告訴劉備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一聽,便在門外等候。半天后,諸葛亮睡醒了,劉備急忙拜跪,諸葛亮見劉備三顧茅廬,決定輔佐劉備平定天下。劉備也正是因為有諸葛亮的輔佐,才如虎添翼,進而呈現三足鼎立的局面,流芳百世…

俗話説得好“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劉備之所以能把諸葛亮這種奇才請到,是因為劉備具有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我總結了一個道理:人只有堅持不懈,才會成功!

三國演義讀後感3

在勞動節假期,我讀了一本書,叫《三國演義》的書。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公園一八四年黃巾軍棋藝至二三零年西晉建立統一了中原。

這本書描述了各國的軍事、政治、外交和其他戰爭,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腐朽,顯示了統治者的無能,反映了老百姓對戰爭和分裂的反對。 要求祖國和平統一的願望。

在眾多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是諸葛亮和趙雲。趙雲素有“常山趙子龍”之稱。趙雲勇是其中一位著名的五虎將。在曹操的十萬大軍之上,殺人滅口,來來回回七次。不管是哪個曹將軍,都不能打敗他,但是讓趙雲科去吧!

雖然諸葛亮呢?名稱姓諸葛亮,被稱為“卧龍先生”,總是在羽毛扇的手中。這樣,人們認為這是一個安靜的性格。更令人敬佩的是,她能理解天文,地理吧!同時準比現代樂器。我聽説他是在世界上僅次於五丈原去,還用自己的木製雕像嚇跑敵人,是“死諸葛嚇辜負”呀!

看完了這本書,我想那時候的爭鬥,和現在的分班也一樣,那時的兵便等於我們現在的知識。我要對學生自己説:“我要好好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4

讀了《三國演義》中的官渡之戰,想跟大家聊聊袁紹這個人。

在這次大戰中,袁紹手下有七十萬大軍,而曹操只有七萬士兵。可以説,這場戰對袁紹來説,打贏簡直是太輕鬆了。從人數看肯定能贏,但是他為什麼還是被打敗了呢?這還得怪他自己。他雖然成就了一方霸業,但是到後來腦子糊塗了,有謀士不用,有建議不聽。謀士許攸進諫,田豐進諫,沮授進諫,他都不聽。

謀士田豐也曾進諫,告訴袁紹不要大興出兵,結果袁紹把他關進了囚獄。

許攸在官渡之戰時知道曹操缺糧,想讓袁紹兵派兩路,一路去正面交戰,一路偷襲曹操大本營,這樣曹軍必敗。然而袁紹不但不聽還想把許攸殺了。

當然還有沮授,夜觀天象知道定有不測之禍,就讓袁紹守好糧庫,袁紹還是不聽。結果曹操把糧庫給燒了,軍心大亂,能跑得了呀!曹軍越戰越勇,袁紹七十萬大軍死的`死、傷的傷,最後被七萬曹軍打得七零八落。在逃亡中,袁紹氣得吐血!

分析了袁紹後,我發現他一樣的毛病不聽勸。當然這也包括我。我就是不太聽老媽的話,總是自作主張。老媽見我做完了作業,便叫我整理好書包,然而我基本不聽。因為不聽勸,我老是會忘帶了東西,最後不僅要打電話請家裏人送,還要挨一頓批。簡直就是自討沒趣。

所以呀,我們不能像袁紹一樣,別人的建議要多聽取,不然就會落得不好的後果!

三國演義讀後感5

在酷熱的暑假裏,我讀了很多很多的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書就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這本書講述的是蜀、魏、吳三個國家發生的紛爭的故事。時間是從漢靈帝中平原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大康元年三國統一為止。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因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麼計謀都瞞不過他。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草船借箭。由於諸葛亮十分聰明,這便使周瑜十分嫉妒,想找藉口害他,於是對諸葛亮説:“與曹操水戰什麼武器最好?”諸葛亮説:“弓箭最好。”“沒錯,不過軍中缺箭,早就耳聞您足智多謀,這件事您可有辦法?”“沒問題,我願立軍令狀。”最後周瑜給諸葛亮三天讓其供上十萬支箭。什麼也難不倒諸葛亮,在第三天的時候利用當時的天氣、成束的草和二十隻船從曹操那裏“借”來了十萬支箭。周瑜詳細聽了諸葛亮輕鬆取來十萬多支箭後,大驚,感歎到:“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是不如他呀!”

讀了這本書後,我決心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像諸葛亮一樣學識淵博的人,長大為祖國效力。

三國演義讀後感6

在假期中,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真是受益匪淺啊!《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説家羅貫中創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説,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

正文第一句話這樣寫道:“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從周朝末年七國紛爭,併入於秦統一天下開始,楚漢相爭,又並於漢……書中有上百個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羅貫中筆下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董卓,心胸狹窄的周瑜、長厚的魯肅、機智的`孔明……這些鮮明的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雖有這些人物,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關羽,文中描述對他外貌直接描寫的文字極其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騎一匹“赤兔馬”,他降漢不降曹、秉燭夜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來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刮骨療毒,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這些英勇事蹟讓我歎服。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其所描繪人物所用的筆法令我敬佩,抓住人物個性,突出人物的特點,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非常生動形象。還巧妙的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手法。故事中“赤壁之戰”描述的尤為生動,讓我有身臨其境之感,真為作者高超的筆法折服!

《三國演義》--四大名著之一,真的值得我們去好好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7

讀完三國演義,心中激動不已,對於書中每個角色都充滿好奇,於是又去查尋了許多相關書籍,之後瞭解到書中每個着名人物都有其特點、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孔明、曹操、周瑜,孔明一足智多謀、穩重沉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曹操一猜疑心重、為人機警又有謀略,奸雄且多疑。周瑜—擅長於用兵、聰明絕頂,自視甚高。

我喜歡書中孔明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這種充滿智慧的作戰方式,實在令人激賞,也讓我們學習到遇到緊急事件之時,不可驚慌,冷靜的用智慧去思考,明辨是非、凡事三思而行、秉持忠義之心幫助劉邦打天下,奠定了蜀國日後大業。並於出師表一文中,道盡了他的一片忠心,是三國演義一書中讓我非常感動之處。

“熟能生巧”,是讀完三國演義後另一個啟發,那時期的諸侯們個個對於打仗技巧都非常熟練,並不是他們天生善戰,而是時代迫使他們將一代代的經驗慢慢累積與傳承,且經過不斷的努力,最後才建立起自己的國家和朝代,由此得知—凡事只要有心,肯花時間不斷努力練習就會慢慢熟練,再加上冷靜而明確的`判斷,終會有成功之日。

三國演義是一本流傳二千多年的歷史鉅作,看完《三國演義》之後可以從裏面學到了不少歷史教訓,也從裏面認識了很多的歷史人物,且書中所闡述的忠誠、禮義、仁德也是我們必須效法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8

讀了《三國演義》,使我受教育。《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説。其中最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

其中有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無不個極其態。雖有這些人物,但令我有所感受的是幾個英雄人物。

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他降漢不降曹、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他忠於故主,不但仍算忠,而且算一種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擺八陣圖,空城計,以木偶退司馬懿,這些是想不到的。我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

再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劉備都不敢聽,但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是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以上幾人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9

暑假期間我讀了《三國演義》。《三國演義》這本書,通過魏、蜀、吳三國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發展規律。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期至西漢初期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説了東漢末年的羣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在我讀完《三國演義》之後,我覺得最精彩的一次戰爭是赤壁之戰。赤壁之戰主要內容為曹操統一北方,決定南下滅掉孫權。諸葛亮知道若曹操滅掉孫權,下一目標便是劉備,於是他極力促成了孫、劉聯合。共同抗曹,最後在赤壁大戰中,曹操八十萬大軍被諸葛亮用妙計一把火給燒光了,導致曹操大敗。從這一大戰可以看出,團結就是力量,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縱觀全書,劉備則是“仁”的代表,關羽是“義”的代表,諸葛亮是“智”的代表,曹操乃是“奸”的代表……。全書400多個人物中,每個人物性格不同,代表也不同。

以上便是我初次閲讀《三國演義》的感受,但願隨着年齡的增長,我也將能更加深入的瞭解《三國演義》,其中的內涵。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感悟:對於關羽,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深受人們的敬佩和讚揚。桃園結義、温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敗走麥城,他的故事甚為流傳。羅貫中塑造了一個人物形象鮮明的.關羽,而關羽的形象主要有以下幾點:

英勇驍戰,善於謀略。諸如温酒斬華雄,於千軍萬馬中取顏良文丑之首,闖關斬將,單刀赴會。《三國演義》從多側而多角度刻畫關羽的武藝高強,善於謀略,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將領,威武英俊的豪傑。在單刀赴會中關羽大無畏的精神威嚴的氣勢、巧妙的安排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生擒于禁、刀斬龐德、更是將關羽的大智大勇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得關羽名震華夏,孫曹膽寒。關羽是五虎將之首,他的勇猛深受曹操賞識,曹操不惜使盡千方百計想把他招至門下。

義薄雲天,忠貞不移。劉關張三兄弟情同手足,關羽始終追隨劉備,忠於蜀國。即使兵敗被曹操俘虜,受盡恩惠,仍然心繫蜀國,無一日不思尋兄,身在曹營心漢關羽也感謝曹操的恩德,表示要“立功以報曹公,然後去。”於是發生了斬顏良,誅文丑的情節,而後華容道一節也可説是關羽“義”的延續。好大喜功,自負。鎮守荊州之後的關羽,功高至偉,漸漸變得狂傲起來。在對待同僚的態度上,他自視高大,眼高過頂。正是由於關羽的這些缺點,最終敗走麥城。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讀完一本《三國演義》,我真是受益匪淺!《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活靈活現的人物為我生動地演繹了一場歷史故事……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人物使我敬佩,但既使我敬佩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關羽了。《三國演義》中,對關羽的描寫只有簡單的'一句:“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關羽在我看來要屬書中最重情義的人了,他跟隨劉備打天下,對劉備忠心不二。在一次曹操進攻劉備的戰爭中,關羽被生擒,但曹操待以厚禮。但關羽並沒有久留的心意,最後還是留書告辭,千里走單騎回到劉備身邊。關羽的勇猛和武功也讓我敬佩,“温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使關羽威震華夏。而且關羽守信用,與兄弟共患難的忠義有時也值得我們學習。

三國演義中,每國都是靠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有領導指揮的情況下共同建立的。這讓我明白了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相互合作才能使原本困難的事變簡單,這也是成功之道。我還學到要多多聽取他人的建議,如若不然,曹操怎麼會在赤壁被打敗?還有,做一件事之前要想好方式方法,考慮到事情的結果。

讀完《三國演義》,我領略到古人的才智,彷彿真正置身與那個充滿戰亂的三國時代,懂得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他的作者是羅貫中先生。羅貫中先生寫的《三國演義》雖然不像《西遊記》那樣充滿百讀不厭的神仙色彩,但是《三國演義》卻是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

《三國演義》是講的`黃巾起義後分成了三個國家,分別是“魏、蜀、吳”這三個國家,但這三個國家的君主都有一顆佔領江山、一統天下的野心,但是有這樣的野心也必然少不了戰爭,只要有戰爭也當然少不了一些令人敬佩的人物,比如:武藝高強的劉備,粗中有細的張飛,生性多疑的曹操……但是讓我是敬佩,最佩服的人,無疑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做事沉穩,冷靜,遇到急事不像其它人那樣驚慌失措,而且總是用最簡單的方法擊退敵人。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故事便是《草船借箭》這個章節。我覺的其中諸葛亮那一“笑”,更是笑出了他的神機妙算、胸有成竹。

但是讓我佩服的可遠遠不止這些,還有諸葛亮擺佈的“八陣圖”。就連大詩聖杜甫的“八陣圖”這一首詩也是來讚揚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他(諸葛亮)甚至知道自己死以後會有人來打擾,所以提前佈下了一個騙局。可謂是諸葛亮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啊!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元末明初小説家羅貫中寫的一本流傳千古的佳作。書中講述了東漢末年三國鼎立的.場面。在這三國的英雄豪傑中,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是琅玡陽都人,人稱“卧龍先生”,在劉備三顧茅廬後為他效力。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赤壁之戰時,周瑜故意為難他,要他三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不慌不亂算到了第三天會有大霧,可以前去曹營施展“草船借箭”的妙計,而且返回時還一路順風順水,就算曹操看破他的計策也能快速撤退。三天後諸葛亮果然滿載而歸,當他交出十萬支箭時,周瑜被驚得目瞪口呆。

諸葛亮不僅智計百出還臨危不亂,在司馬懿率領十萬大軍兵臨城下時,迅速制定好了計策——打開城門,大擺空城計!讓敵方軍隊摸不清虛實,不敢來攻。最後,竟然以二百多名老弱殘兵嚇退敵方的千軍萬馬,實在是太厲害了!

不僅如此,諸葛亮更是一個顧全大局,為國着想的人。在草船借箭一事中,他雖知周瑜故意刁難,卻還是看破不説破,順利完成了任務,保證了兩國間的和諧關係。

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諸葛亮顧全大局,臨危不亂,在遇到困難時不低頭,會隨機應變。我們還要努力學習,掌握豐富的知識,只有這樣,才可以成為像諸葛亮那樣的睿智英雄。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我被故事裏的情節深深吸引住了,看得愛不釋手。

《三國演義》第三回寫的是:因徐庶幫劉備打了勝仗,曹操的謀士設法將徐庶騙走。臨行前,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孔明。於是,劉畚打點行李,便與關羽和張飛一起來到了隆中卧龍崗。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時才回來。聽完,劉畚覺得惆悵不已。

幾天後,劉畚又去拜訪時,卻只見到了孔明弟弟諸葛均,劉畚無奈,只得怏怏不快離去。轉眼過了新年,劉備打算再次拜訪孔明。此時張飛、關羽勸劉備不要再去浪費時間了,而劉備卻訓斥了二人。到了孔明的茅廬,劉備得知孔明雖在,可正在午睡。當孔明醒來,發現三人便急忙召進屋。劉備拜請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劉備情急流淚,説:“天下大亂,百姓苦難深重啊”孔明被劉備的誠懇打動了,答應了劉備的邀請。

我被劉備不厭其煩的毅力深深感動:劉備是一個有志氣、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終必然成功。我覺得:不管在我們的'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麼泥濘,不管我們多麼困難,只要我們有毅力、有目標最終也會成功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説起《三國演義》,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想起的是英勇的蜀國五虎將,是運籌帷幄的諸葛亮。但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南蠻王孟獲。

孟獲堅持不懈,與諸葛亮七次鬥智鬥勇。儘管七次是全敗的,但孟獲一次又一次反抗,直到最後被諸葛亮所感動而投降。七次啊!這在古代被同一個人捉拿七次是多麼恥辱的`事!但孟獲卻每一次屢敗屢戰、再接再厲,一次次地抗爭堅持,誓要把諸葛亮打敗為止。孟獲憑藉自己的頑強,一次又一次地作鬥爭。這是一個多麼勇敢的靈魂,才能經得起如此大的考驗啊!

蠻王孟獲的堅持不懈讓我聯想到自己身上,我能夠這麼堅持地做一件事嗎?答案是不能。我曾有一段時間嚴格要求自己一定要坐姿端正。確實,我也堅持了一段時間,但不久之後就不行了。之後總是好一段,差一段。有時覺得累了,便要趴下不想再堅持,成績也隨之忽上忽下。我若是能像孟獲那般堅持不懈,那應該就能完全地改正了。唉,有一股堅持的勁頭多好!

還有一次,我因為字總是筆畫寫錯,所以與媽媽約定要一個月改好。前半個多月我一直在努力地改正,眼看就要完全改好了。沒想到有三天因為時間來不及而放棄了改正,第四天卻又再次寫錯了,需要從零開始改正了,導致這個約定最後不了了之。要是我那三天也堅持改,那麼最終就能改好了。啊!堅持是多麼的重要!

生活中,堅持是極其重要的一樣品格。而你呢?你堅持了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