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書心得【熱門】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3.07W人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讀書心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論語讀書心得【熱門】

論語讀書心得1

《論語》作為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容十分廣泛,大多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了重大影響。直到新文化運動之前,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

既然談論語,就不得不談談孔子和孔子的為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古代最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孔子多才多藝、誨人不倦、食不厭精、懂得享受生活。博學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的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孔子雖然貧賤,由於出身於貴族世家,少年時受過很好的教育;又由於他“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又曾向老聃學過禮、萇弘學過樂、師襄學過琴;還因為他居住魯國,正是周公旦後代的國家,周公製作的禮樂典章制度都在魯國得以流傳和保留,可謂當時的文化中心;加上他“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政治理想和遠大志向,以及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等諸多原因,遂為他成為彪炳千古的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和儒家學派創始人奠定了基礎。

讀了《論語》讓我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和處人處事的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前一則是説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要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在我們學習生活中,每天都要與很多人接觸,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可以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着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沉澱在一本散發着油墨書香的《論語》之中,任憑他在歲月的風箱裏被剝落的斑駁朱漆,任憑他在時間的長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這其中的靈魂所包含的所有美麗文化都以他安詳的姿態靜靜的躺在那泛黃的紙張上。像陽光,播撒我心中知識的種子;像雨露,滋潤我向善的靈魂。

讀《論語》,本只是為了完成老師看好書,寫讀後感的任務,可看着看着竟在書中發現了一個個靈魂,一個個穿梭於“仁”、“學”、“君子”與“小人”之間的靈魂。我還看見了一個“君子坦蕩蕩”的'孔子,一個“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的孔子,一個“剛、毅、木、訥”的孔子,一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孔子,一個“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個……

孔子是很講究學的,在他的《論語》中就有學而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學”與“思”之間的相輔相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的學習態度才會進步;“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告訴我們其實學習也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告訴我們要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地治學:“温故而知新”告訴我們學了就要重新再複習一遍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同樣的,孔子也是個孝子,大愛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對人民的博愛,還有對長輩們的孝愛。可是如今的人們漸漸地對孝這個字的認識越來越淡薄,原本閃光的字眼逐漸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這樣墜入了一個他們自認為的美麗卻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説:“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這句話完全顛覆了平日裏人們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許你以為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幫父母幹活,有好吃的就給他吃,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質上的豐富;是對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為了他們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損害道德的事情;是愛自己,而不是不顧自己的安危讓父母擔心、憂慮。

從《論語》中可以學到的還有很多很多,其中的韻味還要大家自己去體會,總之,《論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如果大家仔細去閲讀的話,一定也能從中得到很多!

論語讀書心得2

本週,學生們學習了20xx多年前偉大的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語錄。其中兩個給我最深的感受是:“三人行,一定有我師範”、“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前者是幾個人一起走,所以他們中的一些人一定是我的老師;後者告訴我們實事求是,學習也是如此。誠實是第一位的。理解就是理解,不理解就是不理解。這才是真正的智慧。雖然這兩句話來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這一天,同樣具有教育效益。

“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包含了一個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到很多人,每個人都有很多優點,值得學習,可以成為我們的好老師和朋友。以我們班為例,在這60人中,有很多小“能人”:有的擅長繪畫,有的擅長寫好字,有的擅長籃球場,有的擅長棋盤上的`英雄,有的像數學家一樣思維敏捷,有的有歌手的天賦..多向他們學習,多向他們的長處靠攏,這就是所謂的“揚長避短”。這難道不能讓我這株置身於千頃細田中的幼苗增添一些知識養分嗎?

如果你想擁有像大海一樣深刻的知識,你應該善於從生活中尋找好老師和朋友,並從他們的優勢中學習。如果崇拜老師是理所當然的,那麼“知道,不知道”很容易做到。首先,你必須放下你強烈的虛榮心,不要渴望榮耀,不知道假裝理解,結果只是無聊和荒謬。

論語讀書心得3

《論語》的真諦,就是要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我們現代人太需要心靈上快樂的生活了。

宋朝開國宰相趙普標榜説以半部《論語》治天下。于丹教授對現代人説半部《論語》可修身。

于丹教授《論語》心得用最樸素語言,講述了兩千五百年多年前孔夫子和人們説過的最簡單的道理。人是值得敬重的,人又是應該自重的。

我們努力創建和諧社會,而真正和諧是什麼呢?我們今天常説的,天時、地利、人和,讓世界充滿愛,這是《論語》對我們現代人的啟發。

人人都想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內心的太少。

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

社會競爭激烈,越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更要調整好與他人的關係,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

關愛別人,就是仁慈;瞭解別人,就是智慧。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孔子的《論語》穿越滄桑,傳遞到了今天,讓我們現代人仍然得到温暖,而他們在千古之前,緘默微笑着,注視着,看我們現代人仍然在他們的言論中受益。

論語讀書心得4

兩千多年前,一位學者正在給自己的的弟子們上課。他與弟子們講述做人的道理和為人的方法。一堂課講完後,弟子們便記下了剛才老師所講的內容與學生和老師的對話。這位老師便是孔子,弟子與老師們的語錄,就是這本照亮了整個中國歷史的《論語》。

《論語》是孔子一生的為人處世道理的精華。早在春秋當時,孔子的名聲就已傳遍各地,慕名而來學習者無數。後來,《論語》更是列入了《四書五經》之一,成了文人必讀之書。宋代的著名政治家趙普更是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説,可見《論語》在歷史上是多麼地尊貴。

在孔子與弟子的'對話中,交談中,深刻的道理便巧妙地體現出來了,還有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如大家都熟悉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到處體現着人性的光輝與道德。

兩千多年的時光過去了,曾時的孔夫子已是過去,可未過去的,是這本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歷經考驗的《論語》,仍在閃閃放光,給人們講述那曾經輝煌的一段道德佳話。

論語讀書心得5

學習了于丹的《論語》心得使我受益匪淺。我就從作為一名普通老師的角度就於丹《論語》心得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心靈之道人們常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一個老師的心靈思想直接影響一批學生的思想觀念。于丹在“心靈之道”中這樣説道:“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而且要用內心的淡定與坦然彌補遺憾。”因此我們在與學生接觸的時候要先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不要把自己不良的情緒傳染給學生。平靜自己煩躁的心情,于丹是這寫到的`“當不幸降臨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它儘快的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不僅我們有一個好的心態,還要把這種好的心態傳播出去教育學生在今天這麼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更加重要。要使學生明白在這個時代無論做什麼都要有一個坦蕩蕩的胸懷。

二、處世之道現在我們生活的環境是相對獨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我們如何和自己周圍的人相處呢?如何適應這樣的社會?于丹在“論語”心得中是這樣説的:“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導,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該保有最美的境界。”

除了有正確的交際觀點,我們在為人處世上還要自我做起。在與別人交談或評價他人時要先考慮一下自己是否有資格去評價他人。所以我們在為人處世上應該時時刻刻要遵循于丹“論語”心得中提出的“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少説多做,做事要積極,説話要謹慎。在遇到問題和處理問題時説話要用腦子,做事要考慮後果。用這種“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處世心態要約束自己要求自己。並貫穿到教學中去,使學生能從自己的觀念中提前適應社會。無論以後在社會中做什麼工作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真正做到在其位,謀其政。

三、君子之道于丹在“論語”心得中就孔子提出的“君子”談了自己的三點認識,她認為作為君子要具備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做一個善良的人,不怨天、不尤人。第二種境界是無恆產而有恆心。第三種境界是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首先是第一種境界,我認為做一個善良的人不只是“君子”應具有的境界。而且還是我們為人的根本,做人的標準。可能我們無法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但是于丹告訴我們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讓我們的有限生命在苛責外在的世界中度過。另外不要只一味的抱怨外界的環境,我們自己的身上也需要這種“苛責”。

論語讀書心得6

吃完晚飯,拿起寒假學習書目《論語今讀》翻閲起來。初步瀏覽了前言,對李澤厚先生的觀點和想法甚是認同。翻至第一章《學而第一》躍入眼簾的是所有老師都很熟悉的孔子名言:"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再看譯文,不禁傻了眼,李澤厚先生是這樣解釋的:"學習而經常實踐,不是很快樂嗎?"這裏的習是做"實踐"解嗎?以前教科書上都説"習"是"温習"的意思,每次我們也是這樣解釋給學生們聽:"學習並經常去温習他,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難道一直以來我們都錯了嗎?帶着這樣深深地疑問,我繼續讀下去,直至恍然。

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中有解:習:鳥數飛也。學之不已,如鳥數飛也。學習就像鳥學飛一樣,是要親自去實踐才能獲得真正的本領的。讀到這裏,似乎已經能理解一些了。再往下讀,深刻地理解到儒家的學,主要指現實的實踐行為,而非書面的誦讀研究。因此,"學"在《論語》以及儒學中有廣義和狹義兩義。狹義是指"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學",即學習文獻知識,相當於今天的學。但整個來講,孔門更強調廣義的學,即德行優於知識,行為優於語言。這樣的觀點在論語中隨處可見。如:"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子夏説:"重視德行替代重視容貌,侍奉父母能盡其力,侍奉國君能獻出自身,結交朋友能信守諾言。他雖説沒學過,我説他已經學過了。"

我又想起了教材中的《水》一課。孔子的課堂就在泗水河畔,在賞春、論水、言志中,與弟子們探討;我又想起了《最大的.麥穗》一課,偉大的蘇格拉底的課堂在麥地裏,通過找最大的麥穗的實踐,使弟子們深深懂得抓住眼前的機遇是最重要的。

如此看來,我終於明白李澤厚先生將"習"譯為"實踐"一詞是正確的,也是進行多番考證的。我們的教學永遠都離不開實踐。"實踐出真知"這是恆古不變的真理。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已經倡導,我們今天難道不更應該發揚廣大嗎?現在我們的教學依然是講得多,實踐的少,雖然第八次教改努力在改變這種現狀,但是我們依然任重而道遠。將知識和實踐較好得結合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何處才是一個合適的契合點?

論語讀書心得7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練,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三字經》中這樣概括“論語”——論語者,二十篇,羣弟子,記善言。這個“善”字中的精妙太多了。于丹是這樣來理解論語的精妙的:“《論語》的思想精髓就在於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人的內心,使天、地、人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人的力量因而無比強大。”于丹讀《論語》,她讀懂了聖人的智慧,也讀出了自己的見解。

于丹老師彷彿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她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品。她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聖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同時讓我們領略到有這樣一種智慧,那就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對自己工作和朋友的理智看待。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作為教師,假如我們能感受到這些,那我們的心中肯定會少許多怨言,肯定會是一名快樂而幸福的教師。于丹老師在書中提到“我們見到一些老師聲色俱厲,經常指責他的學生不該如何,如何。那是這個老師沒有境界,真正好的老師會像孔夫子這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係講透。”其實想想也對,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孩子有個別差異,大家都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賢人只有七十二”,其餘那些學生也是孔子這位千古聖人的缺憾,面對這些情況,我們老師就需要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就像孔子所説的那樣要“愛人”。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對學生多些瞭解,因材施教發展孩子的個性特長,對發展慢的孩子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對待,正確地引導,相信他們一定會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轉變。

于丹老師説:“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孔子講求的是“恕”,是心靈上的一種平和。這一講給我心靈上極大的震撼,它像一劑良藥,清涼,讓我有一種直澈心肺的感覺,它告訴我應該如何去生活,如何對待自己。我知道了生活的方向之後才能給孩子們指引方向,才能幫助他們成人、成材。

作為一名小學的教師,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應該加強自身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並用自己良好的素質去影響學生與家長。雖然家長對其子女的影響十分重要,但我們教師應該利用學校這個有力的教育陣地,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來改變學生的基本素質與學習方式。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要有責任,首先提高自身的個人素質,做師德的表率,以師風、師魂,堅決抵制一切有悖師德的行為。用自己良好的師德,去感染和帶動周圍的教師,甚至學生與家長,做到一個教師就是一面旗幟。

“道不遠人,温暖人心”這是于丹教授對《論語》這部偉大著作的評價,在這裏我引用於丹教授的名言來表述我內心對《論語》所樹立精神的仰慕,同時對於丹教授可以以如此生動卻又不乏深刻哲理性的方式來對象我這樣的人進行思想上的洗禮表示尊重和感謝。我讀于丹,也讀出了于丹的智慧。于丹將《論語》中抽象精深的道理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俗事結合起來,讓讀者更深入理解接受論語,讓論語走下神壇,走下文壇,走進老百姓的生活中,讓老百姓的生活也因有了論語的提升而更健康、高雅。于丹用自己的智慧,將讓人敬畏的“論語”變得平易近人,於是《論語》由原本的灰色變成了有温度的彩色,讓我們的普羅大眾温暖的浸潤其中。

從由關照自己的心靈,去找到內心的安寧。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人內心要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淡定、從容!這的確是充滿智慧的一本人生啟迪書,看完這本書,才不難理解為什麼她的這種學者風範,不僅影響了國學愛好者,更打動和挽救了許多彷徨於人生坎途中的人們孤寂無助的心靈。

以上這些是我讀了這本書後心靈產生的一些觸動,觸動着我不得不尋找自我的座標,觸動着我尋求快樂的生活,觸動着我做淡定從容、心平氣和的教師。

論語讀書心得8

我們從一年級就讀過《三字經》、《弟子規》,現在我們四年級了,開始讀《論語》這本書,其中”温故而知新”這篇文章讓我很有體會。

《温故而知新》這篇文章講的是孔子有很多徒弟,其中有一個叫顏回的人,有一次顏回問孔子:”獲得新知識的主要途徑是什麼?“孔子説:”獲得新知識有許多途徑:向老師學習,向書本學習,在交往、生活中自學等等“。顏回又問孔子:”還有別的途徑嗎?“孔子回答:”温故而知新也可以獲得新知識,温習已經學習過的東西,可以由此獲得新的認識和體會“。顏回聽後高興地説:”弟子明白了,我一定按照老師的説法去做“。

讀完這篇故事,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温習的重要性。以前媽媽讓我背”年少氣盛“這個成語時,我不知是什麼意思,當我再次背誦時我查了一下詞典知道它的意思是:年紀青氣勢旺盛。看來古人的話還真有一定的道理!四年級《論語》讀後感300字6

在寒假裏,我讀了《論語》這本書。其中的句子令我回味無窮。

子貢説過:“老師以温、良、恭、儉、讓知道了每個國家治理國家的方法。老師求得的'方式,恐怕和其他人大不相同吧!”從這句話中,我知道,孔子的求得方式是多麼的高明。

我發現,在《學而篇第一》中,孔子大都講的是“孝”和“禮”。比如:“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就是説對父母一定要“孝”。如果一個人幹了壞事,但是他卻孝順父母,説明他還有悔改的機會;一個人沒有幹壞事,但是他卻不孝敬父母,那麼這個人就無可救藥了。

在《為政篇第二》中,孔子講了治理國家的方法,以及他是如何從政的。孔子是強力推薦不要以“勢”來治理百姓,而是要用“理”來治理百姓的,這樣百姓就會心服口服。而且,《弟子規》中也提到:“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難怪,後來有很多國家都請他做官呢!

《論語》讓我知道了怎麼做人,而且《論語》中的很多詞都變成了現代常用的成語,比如“巧言令色”就是從論語中的“巧言令色,鮮以仁”出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去學習《論語》,並且去深入體會。

論語讀書心得9

《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歷代的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暑假裏,我搬出這本塵封在書架的經典,認真研讀了前九篇(共二十篇),受益良多。

《論語》內容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讀了《論語》,我知道了孔子之所以被後人稱為聖人,就是因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累積成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不僅教會我們應該如何接人待物,而且十分嚴謹地規範自己,以行動做出表率。

《論語》中有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告訴我們,學習知識並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温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着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也在強調温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孔子的.這個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代教育者所提倡的。

孔子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們希望學生“學而不厭”,首先我們教師要“學而不厭”。“身教勝於言教”,“親其師,信其道”,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學生的一生。一個善於學習、善於思考的老師,其學生也必然會繼承老師的傳統養成善學善思的習慣。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祕訣。《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由它可以映射着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

論語讀書心得10

好讀書,好讀書。這句話真好!人只有讀書才能獲得知識。月亮升起,星星還在天中頑皮地眨着眼睛。我的書房裏傳來朗朗的讀書聲,我正在背誦論語。這時,我突然讀到:三人行一定要有我的老師,那麼他們的善者就會從他們那裏得到,他們的壞人就會改變。讀了一遍又一遍,冉冉上口,很耐人尋味。是的,我和黃志傑、王澤華這三個好朋友不是都在互相學習,互相進步嗎?我們三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黃志傑是中間學習最好的。當然,在他的帶領下,我的作文和數學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我的特長是體育,所以我是他們中間的體育委員。我的游泳、跑步和籃球都是庸醫!王澤華是個細心的人,所以他是我們的.雜物委員。他安排了所有的活動,我們每次都順利進行,這是他的功勞!

我們三兄弟都是最好的兄弟。三國時期,劉關張喝雞血來證明他們的友誼。雖然我們不喝雞血,但我們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我們的友誼。我們上個人在生活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我們三個都是最好的朋友,都是男人。我們應該光明正大,不能在黑暗中耍花招。我們三個朋友應該一起度過生死關頭。我們堅信,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會團結互助。夜總會過去,光明即將來臨。

同舟共濟,有福有難。我們應該用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來讓我們的友誼永遠持續下去。只要天在,地在,人在,我們的友誼就永遠在!

好孔子,好經典論語!

論語讀書心得11

假期裏,我讀了許多《論語》故事。給我印象較深刻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意思就是説:若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做老師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很多人。而每個人都有他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能夠成為我們的老師。

就説説我們班上吧。在這49人的`集體裏,就有游泳猛將、繪畫能手、書法好手、象棋高手……有的鋼琴彈得非常棒,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跑步飛快,還有的閲讀能力超強……

我們就應該向身邊的這些同學學習,學習他們的長處,才能不斷提高自己。這樣,我們就像是萬綠叢中的小苗,在陽光的照耀下,雨露的滋潤下,不停地吸收着大地豐富的養分,這樣才能茁壯成長。

高山,是一塊塊的小石頭堆積起來的。大海,是一點一滴的水珠匯聚起來的。你若想要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那麼,就要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的點滴之長。

論語讀書心得12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記錄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着智慧的光芒……

《論語十則》主要講兩大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二是講有關於思想修養方面的。《論語》使我懂得如何處世待人,教給了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

其中有幾句論語,我受益匪淺。

“温故而知新。”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它的意思是:温習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我對這句話有較深的體會:我時常會拿起小學時的課本來複習,每次複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有時還能發現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識,由此可見覆習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為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講的是處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討厭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別人的身上。不是嗎?自己不喜歡的事或物,怎麼可以強施到別人身上呢?舉個例子吧:開學時,__要發新課本給同學,如果她/他發現有一本課本缺了個角或有破損,就馬上發給了別人,這就是錯誤的做法。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間該多麼的`美好,多麼的和諧啊!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會知道松柏是最後落葉的。讀了這句話,可想而知,松柏是多麼堅韌不拔,是那麼經得起惡劣環境的考驗。我們不正需要這種精神嗎?不論在如何惡劣的環境中,都應該堅強不屈,高風亮節!抗戰英烈吉鴻昌,面對着敵人的酷刑,毫不畏懼,大義凜然;烈士羅學瓚在獄中堅強不屈,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共產黨員賈起面對國民黨的嚴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靜,英勇不屈,嚴守黨的祕密……這些烈士,他們這種堅強不屈的品格,是多麼令人肅然起敬!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但是我們決不能退縮,應該堅強面對,鼓起勇氣戰勝困難,勇往直前!

論語讀書心得13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哲學家李澤厚認為這句話是《論語》全書中最重要的哲學話語。都説“時間”是這世界上最公平的事物。每人每天24小時,不多也不少。但每個人的時間管理卻大相徑庭。時間管理的重要性自不必説。九月,如期而至。老師們開始新學年的個人生活規劃和教學計劃,既開學之初,和各位同仁分享時間管理的小竅門。

1.“一心多用”,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現今流行碎片化學習,也因工作任務繁重衍生出“碎片化辦公”的概念。如何進行碎片化學習和辦公呢?答案就是一心多用。智能設備,特別是智能手機的普及,給學習和辦公帶來諸多方便。雖知一心多用可能有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但更要看到其益處。例如健身、做菜或公共交通出行過程中最享受的莫過於戴上耳機聽有聲書籍或公開課。一個人用餐時也可邊閲讀邊用餐,進行碎片化的學習。碎片化辦公亦是如此,運用TIM、WPS等手機即可實現在線個人或多人協同辦公,輕鬆管理工作事務。

2.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交際圈

在工作的重壓下,每個人心底都留有“詩與遠方”的位置,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強烈渴望將生活和工作徹底分隔開。但如果你喜歡這份工作,甚至成為你的事業,那麼能和同行分享生活中的點滴,討論工作的疑難而減少走彎路,不失為職業生涯的助推器。

3.減少時間浪費是關鍵

時間管理的要訣不在於節約時間,更多的是減少時間的浪費。老師們不妨反思自己每天浪費的時間場景,特別是刷新手機社交媒體app參與無關緊要生活話題是最浪費時間的`活動。從現在起,在每天休息時間段給予自己心理暗示,提高警惕,減少時間浪費。

每個人都很容易對自己時間利用狀況產生錯誤的評價,應如何解決呢?新學年新學期新開始,不如做個簡易的新學期或新年年項目時間配檔表,細化到每週乃至每天的學習和工作任務,例如閲讀幾本書,聽幾次講座,完成課題階段任務等等。嚴格執行計劃項目,定期進行總結和反思,相信您的時間管理能力提升速度超出您的預期。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説“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萬物皆動,萬物皆流,“變”才是永恆的不變!改變一個個小的不良作息習慣,或許真的就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作者:趙良

論語讀書心得14

孔子的《論語》語言深奧,我作為一名小學生,只知《論語》是一部描述孔子與他的學生們的語錄,其他的便一概不知了。就在五年級時,學校編寫了各年級適用的《論語》,我才慢慢對它產生了興趣。

讀過了《論語》後,我瞭解了孔子是中國儒家的創始人,《論語》中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借鑑的言論,其中大多關於學習,十分適合我們小學生閲讀。

《論語》對我的學習的幫助效果非常顯著。《論語》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用直接的兩句話告訴了我,學習知識並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時常複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生活的過程,要懷着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也在強調着複習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發現。

就拿那一次來説吧,那天是語文測試的日子,前一天晚上由於我貪圖玩耍,就沒有複習。練習時,許多題目我都答不出來,急得我抓耳撓腮,最後成績很差。回到家後,我發奮努力,每一天回到家後不是和小夥伴們玩耍,而是打開書包,開始複習功課。就這樣到了第二次語文測驗,我從容不迫地在卷子上行雲流水般地寫下了答案,最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從表面上來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每天堅持,就一定能有新體會。孔子的這個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許多現代人提倡的。讀《論語》,僅僅是兩句話,就收穫了這一大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古文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論語讀書心得15

在現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聖賢與經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而於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昇華。讀于丹説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實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人們常説,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麼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常説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什麼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心價值取。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温暖的生活態度。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