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14篇(必備)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2.94W人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14篇(必備)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寫的一本流傳千古的佳作。書中講述了東漢末年三國鼎立的場面。在這三國的英雄豪傑中,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是琅玡陽都人,人稱“臥龍先生”,在劉備三顧茅廬後為他效力。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赤壁之戰時,周瑜故意為難他,要他三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不慌不亂算到了第三天會有大霧,可以前去曹營施展“草船借箭”的妙計,而且返回時還一路順風順水,就算曹操看破他的`計策也能快速撤退。三天後諸葛亮果然滿載而歸,當他交出十萬支箭時,周瑜被驚得目瞪口呆。

諸葛亮不僅智計百出還臨危不亂,在司馬懿率領十萬大軍兵臨城下時,迅速制定好了計策——開啟城門,大擺空城計!讓敵方軍隊摸不清虛實,不敢來攻。最後,竟然以二百多名老弱殘兵嚇退敵方的千軍萬馬,實在是太厲害了!

不僅如此,諸葛亮更是一個顧全大局,為國著想的人。在草船借箭一事中,他雖知周瑜故意刁難,卻還是看破不說破,順利完成了任務,保證了兩國間的和諧關係。

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諸葛亮顧全大局,臨危不亂,在遇到困難時不低頭,會隨機應變。我們還要努力學習,掌握豐富的知識,只有這樣,才可以成為像諸葛亮那樣的睿智英雄。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最近,我迷上了《三國演義》,這是發生在東漢未年的一個歷史故事。

三國演義主要講東漢未年,皇帝昏庸無能,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由張角率領的黃巾軍起義造反,由此拉開了諸候爭霸的序幕。同時,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一起打天下,建立了蜀國。這時,天下三分,分成了魏國、蜀國和吳國。最後,全部被司馬家族所佔領。

當我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感想萬千,裡面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關羽忠義無雙,張飛粗中有細,劉備宅心仁厚,趙雲忠心報國,黃忠寶刀不老,曹操奸詐狡猾,董卓罪大惡極,袁紹目中無人,諸葛亮神機妙算,呂布英勇無敵等等。我最喜歡的就要數關羽和趙雲了。

因為關羽氣宇軒昂,還是斬顏良、誅文丑的名將,他還過五關,斬六將,連英勇無比、殺了俞涉和潘鳳這兩員大將的華雄都被關羽斬了,所以我喜歡關羽。再說說趙雲,他可是在徐州大破曹操軍的'猛將,還在長阪坡殺了好幾個曹軍頭領,在趙雲很老了以後,竟然能斬了使用開山大斧的韓德和他四個精通武藝的兒子,而且可以以一擋千,是個難得的人才。

不過,《三國演義》給我的收穫還是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不拘小節,胸懷大志,深謀遠慮。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講述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期一些關於戰爭的事。從這湧現出了許多人物,這些人物裡我最佩服的人是蜀國軍師諸葛亮,他可謂是神通廣大、沉著冷靜,但用神機妙算這個詞讚揚住諸葛亮最合適不過了。

有許多歷史名事與諸葛亮脫不了關係,但令我印印象最深的'是著名事件《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吳國大都督周瑜對諸葛亮身懷妒忌他刁難諸葛亮十天做十萬支箭,諸葛亮面不改色,立下軍令狀三天做好十萬支箭,周瑜讓軍匠材料不準備齊全,讓他們故意延遲。諸葛亮私下找了魯肅,讓他準備二十多條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多名軍士船要用布幔子遮住,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側。第一二天諸葛亮沒有任何動靜。到了第三天時諸葛亮出來,吩咐魯肅船用繩子連起來,然後他們朝駛去。他們來到曹軍水寨,諸葛亮命令士兵,擂鼓,吶喊。曹操聽到了動靜。但曹操非常警惕,沒有出手只令士兵不停射箭,箭插滿了草把子,過了一會曹操知道自己上了當,給敵人送了箭,但是諸葛亮已經行了二十多裡。諸葛亮來到岸邊,魯肅把過程告訴了周瑜,周瑜也對諸葛亮改變了態度。從中我看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沉著冷靜,識人,懂天文,識地理,巧安排。

諸葛亮的穩重,聰明,使我非常崇拜他。在以後的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都會像諸葛亮那樣,遇事不慌沉著冷靜,在學習中我也會運用巧妙的方法好好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東漢末年,三國時期三個國家互相爭鬥,最後被統一歸為西晉的故事。故事描寫了許多鮮活的人物,有義薄雲天的關公,有關愛百姓的劉備,有驍勇善戰的呂布,也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這些人物讓我印象深刻,有幾個人物更讓我無法忘懷。首先是劉備。在曹操揮軍南下,正要到新野是時,是劉備心繫百姓,帶領百姓和眾人一起走到了江夏。後來抓住敵將時,都是仁德為先,殘忍為後。為匡扶漢室,經歷千辛萬苦,但最後因阿斗懦弱無能,讓劉備的'基業毀於一旦。

其次是諸葛孔明,他神機妙算,重情重義,為劉備打下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在諸多戰役中屢建奇功。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精忠報國,將畢生的能力傳授給了姜維,在最後的六出祁山,五丈原之戰中歸天。

《三國演義》讓我知道了怎樣做人,怎樣取得別人的信任,怎樣名揚四海。我以後也要向諸葛亮等人一樣:不要放棄,不要輕易嘆氣,要堅持到底,好好學習,將古人的這些美好品質發揚下去。

《三國演義》奉告我們一個道理:“不可以因小事大”。“一失腳成千古恨”嘛!書中劉備因東吳殺了自個兒的二弟關羽和三弟張飛,就一負氣率領七十五萬蜀軍進擊東吳,最後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且燒得片甲不留。那一仗,就關係到蜀國的命數。七十五萬大軍,為了一口沒掙到氣而殞命泉下。令人惋惜啊!壓根兒,蜀國食糧豐足,兵多將廣,武有五兔,文有臥龍鳳雛,但自打那一場仗後,就起步了下坡路。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在這個假期裡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公元184年到230年間的歷史故事,起自黃巾軍起義,終於西晉統一。它集中地描寫了三國時期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在軍事上、政治上、外交上的種種鬥爭,鬥爭的方式有公開的、有隱蔽的。通過這些鬥爭,作者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譴責了統治者的.殘暴和醜惡;反映了人民在動亂時代的災難和痛苦,也表現了他們對統治集團的愛憎和嚮往,以及他們反對戰爭分裂、要求和平統一的願望。

在眾多的三國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人是趙雲。趙雲人稱“常山趙子龍”,趙雲勇冠三軍,是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將”之一。在長阪坡單騎救主時,他在曹操的十萬大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眾多曹軍名將與他交手,卻奈何不了他。這件事讓我想起了一首描寫趙子龍的詩:“血染徵袍透甲紅,亂世誰敢與爭鋒。單槍救困扶危主,唯有常山趙子龍。”我佩服趙雲,佩服他在戰場上無懼無畏的膽量,佩服他在做人上高尚的精神,更佩服他的忠義。

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在假期中,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真是受益匪淺啊!《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

正文第一句話這樣寫道:“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從周朝末年七國紛爭,併入於秦統一天下開始,楚漢相爭,又並於漢……書中有上百個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羅貫中筆下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董卓,心胸狹窄的周瑜、長厚的魯肅、機智的孔明……這些鮮明的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雖有這些人物,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關羽,文中描述對他外貌直接描寫的`文字極其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騎一匹“赤兔馬”,他降漢不降曹、秉燭夜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來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刮骨療毒,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這些英勇事蹟讓我歎服。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其所描繪人物所用的筆法令我敬佩,抓住人物個性,突出人物的特點,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非常生動形象。還巧妙的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手法。故事中“赤壁之戰”描述的尤為生動,讓我有身臨其境之感,真為作者高超的筆法折服!

《三國演義》--四大名著之一,真的值得我們去好好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這本書。相信大家都認識而他就是《三國演義》。他就是四大名著之一。

他講的是從漢朝高祖皇帝斬白蛇而起義,到光武皇帝振興漢朝,後來黃巾軍掀起,漢朝急忙招軍。也就是因為漢朝招軍才會的劉備、張飛、關羽結拜桃源。之後成就了一番大業。

看完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讓我最欽佩的兩個故事之一是趙子龍單騎救主。話說趙子龍走在林陰小路卻碰見曹操的帶刀將軍夏侯恩,他們廢話不說就開戰趙子龍趁他不備一槍刺死他,獲到了神器青缸劍至今倚天劍不知在何處,當年高祖就是靠這兩把劍打下了天下。趙子龍獲得神器,立馬背在身上騎馬飛奔。他跟著那些難民一起走。找到了甘夫人可是還不知在哪?他又走到一間破宅看聽見裡面有小孩兒在哭翻開簾子一看原來是甘夫人,甘夫人把阿斗交趙雲之後便跳枯井而亡,後來他走到了最後一到關卡是曹操的雄兵把守趙子龍的寶駒一躍就躍過了曹操的第一道防線。於是雄兵向趙子龍來,趙子龍把槍放到地上拿神器青缸劍揮舞一下中你可曾知道,這兵器對兵器室可是削鐵如泥,頓時將士們槍就變成了木頭,趙子龍經歷了重重突圍終於走出了曹操的佈防線走出來的.時候曹操問叫什麼名字?他說本人乃常山趙子龍。

二是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放走曹操的仁義之舉也許你們都會以為我這個說法是錯的,而你們聽下面的故事就知道為什麼了,當年曹操的船被銷燬軍士也都死亡了,走到華容道的時候,突然看見一隊人馬出來,原來將軍是關羽。曹操走到,關羽面前哀求。關羽便說你走吧,我念你昔日對我厚愛之情。這是多麼仁義之舉啊,這就是我最欽佩的地方。這就是我的,三國演義讀後的感想。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這個暑假,我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講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的事。從桃園三結義到三國歸西晉,羅貫中把他寫得淋漓盡致。

書中有許許多多的人物:心胸狹窄的周瑜、凶狠奸詐的曹操、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勇猛的趙雲和關羽、納賢的劉備……他們個個都驍勇善戰,是書中的英雄人物。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諸葛亮、關羽和趙雲。先說說關羽,在本書中,關羽出現的次數最多,如:單刀赴會、過五關斬六將、走麥城……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華佗給他刮骨療傷時,他卻還在那從容的下棋,面不改色,我看了,十分佩服他的勇敢。除了這些,他在作戰時也是十分勇猛,我很佩服他。

再來說說諸葛亮,他料事如神,可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戰鬥時,他幫劉備出謀劃策,使劉備贏了許多戰爭,如:空城計、火燒赤壁、草船借箭……

最後說說趙雲,他在救阿斗的'那一次戰爭中,單槍匹馬,衝進曹營,刺死了五十多員曹軍士兵。當他來到長阪坡時,已經是血染戰袍。後人有詩曰:“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這首詩寫出了趙子龍的驍勇善戰,令我十分敬佩趙雲。

通過常讀這本書,我終於體會得到了“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真正含義:就像書中的結局,《三國歸西晉》。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在我讀過的眾多名著中,《三國演義》是最讓我感慨萬千的一冊書。從黃巾起義到一統三國,歷經了多少震撼人心的傳奇經典。

翻動書頁,眼前便浮現出曹操氣吞山河、劉備三顧茅廬、孫權胸懷大志、最後三國鼎立的生動場景。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蜀吳聯盟北伐曹軍,黃蓋僅率三十條船,用火攻殲滅曹操三十萬大軍,取得了以少勝多、以智取勝的典範。

烽火亂世時代,確實英雄輩出。以賣草鞋起家的劉備,用眼淚與誠意換取天下、獨霸蜀國;被後世稱為奸雄的曹操,憑謀略與霸氣馳騁江湖、傲立魏國;志存高遠的孫權,以內斂與智慧掠奪城池、創立吳國,三國鼎立局勢成也。

三國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便是臥龍諸葛,他舌戰群儒、火燒連營、三氣周瑜、七擒孟獲,成為了智慧的象徵。然而,雖說他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書中提到的空城計、借東風只是後人神話而已。

當然,《三國演義》中那些識時務、避鋒芒、等時機的人更是時代的.俊傑、最大的贏家!司馬懿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不被大家看好的劉禪其實也是大智若愚、聰明絕頂的人物,只可惜他的時運不佳罷了。

《三國演義》以獨特的筆觸刻畫了一個又一個鮮活人物,講述了一段又一段動人的故事,它在承載歷史的同時,也使讀者們產生共鳴、泛起思索,使大家忍不住讀之再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吳.蜀.魏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三國演義》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人物名稱、地理名稱、主要事件與《三國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國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礎上,才進行再發揮,進行誇張、美化、醜化等等,這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套路。《三國演義》一方面反映了真實的三國曆史,照顧到讀者希望瞭解真實歷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據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三國人物進行了誇張、美化、醜化等等。

這些人物當中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

諸葛亮(也稱諸葛孔明)(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諡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

這本書中我最欣賞諸葛亮的智慧:比如他布的空城計,草船借箭等······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羅貫中。三國記敘了從黃巾之亂到建立漢朝這一漫長曆史時期所發生的轟轟烈烈的歷史事件,是我國少有的以歷史為題材的小說佳作。

《三國演義》對人物的描寫非常成功。如對劉備的描寫體現在“仁義”二字上。劉備兵敗後,帶著百姓一起逃難,眾將勸劉備棄民逃難而劉備卻說:“爾等欲害我於不仁不義?”而對另一主人公曹操,作者則用“奸雄”二字來描寫。曹操雖有遠大的志向和聰明的頭腦,但為了實行自己的霸業,不惜殺害忠良無數,還狂妄地高呼:“寧可我負天下,不可天下人負我!”

在這本書中,我喜歡的人物不是桃園結義的兄弟和後續的四弟趙雲,也不是曹操的忠良典韋,而是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居士。他善於用計,熟知天文地理,聰明能幹。劉備愛才,三顧茅廬請孔明出山輔佐自己,剛開始眾將士不服孔明,但很快,曹仁就帶著十萬大軍殺往劉備所在的`新野,孔明知道這一仗一定要打好,於是就設計把曹仁的大軍引到草叢裡,一把火,二十萬大軍就被孔明燒了個精光,使得曹軍大敗。眾將士心服口服,佩服有加。之後,孔明還指揮了很多有名的戰役。我覺得最有名的還是“火燒赤壁”——曹操領百萬大軍東向江南,只因北方人水土不服,無法渡江。只好先操練,龐統施連環計,騙曹操用鐵索把船連在一起,又巧借東風,用火功把曹操的幾萬艘戰船燒了個精光……從這些戰役中,我覺得孔明是個有勇有謀,可以擔當大任的人。

讀完《三國演義》後,忽然感覺自己長大了許多,也明白了許多:人要顧全大局,團結協作,才能幹成大事。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你看過《三國演義》嗎?有英勇膽大的張飛,由忠誠的關羽,有老奸巨猾的曹操……

《三國演義》講的便是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各守一方,三足鼎立,各自鬥智鬥勇的事情。

我第一次接觸這一本書的時候,只是稍微看了一下,到了後面來,卻覺得越看越精彩。我個人比較偏向蜀國,但劉備比起曹操來說,不夠心狠手辣,這也是蜀國最終退出遊戲的原因。

我在這本書裡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和趙雲。諸葛亮是蜀國的謀士,號臥龍先生,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當朝數一數二的智士,與另一位謀士稱為“臥龍鳳雛”,字孔明。趙雲,字子龍,曾單槍匹馬闖入敵方大軍,將劉備之子帶回,兩人都不是等閒之人物。

我最喜歡的一個情節是諸葛亮罵死王良的那一段,讓我想到了許多人被揭老底和吐槽的時候,既尷尬,又憤怒,又憋屈,沒有任何辦法,也許王良就是在這樣的.情緒這種死去的吧。

我從《三國演義》這本書裡學到了很多,比如說空城計、美人計、連環計、忠誠、狡詐、仁義等,羅貫中是根據當時春秋時代三國鼎立的情況來寫的,這本書重要的不是情節,而是人心可見的,當時一個人人心有多麼重要。

人心在現代也是十分重要,一個看人不準就有可能導致一個部隊有去無回,一個公司的名義徹底崩塌,人不總是好的,人心難測,事事難料,所以需要每時每刻都提防人心,守好本心,不忘初心。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四大名著之一,文筆自然極好,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把情節描述的身臨其境,不僅如此,三國演義可以說是有歷史改編而成的歷史小說,對歷史和感興趣的人,也可以參考一下。

以上,便是我全部的感受。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3

要是這麼看來還是曹操懂得用人啊,袁紹和袁術有那麼多良臣武將,最終未成“正果”怨誰呢?猶如健力寶集團的董事長李經偉,如果把體操王子李寧扶植起來以後,在李寧牌服裝公司能給自己留條後路……

還是看劉備是如何笑著“擁抱”曹操的吧!劉備一看說了袁術和袁紹,曹操皆給否定了,這可如何是好?乾脆還是說荊州的劉表、江東的.孫策和益州的劉璋吧!結果還像毛澤東說的那樣“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啊”。人家曹操是“大款老闆”一句話全部否定了。正如現在有些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長設計再好的制度,呈交“土豹子”老闆那裡,咔咔幾下就全給“斃”了。儘管人力資源部長滿肚子委屈還得笑臉相迎迎合著說:“還是老闆高明啊!要不企業怎麼會發展到今天,而且老闆都成為什麼政協委員,參政議政了。”沒有兩下子能經常與“政要”官員研討國事?

劉備實在不知怎樣應對了,滿腦門子的汗都下來了,只好以服輸的低姿態向曹操訕笑著說:“除了這幾個,簡直想不出來了。”曹操聽後轉身回到桌邊,滿滿地自己倒了一杯“衡水老白乾”一口悶下,又笑著對劉備說:“一個英雄人物,應胸懷大志,腹有良謀,對於天下事要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劉備也不含糊會見縫插針,馬上笑臉問道:“這樣的英雄,誰能稱得?”曹操就指指劉備又指指自己說:“如論當事英雄,只有你我啊!”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4

書,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這句話啟迪我們要多讀書。讀書就要多讀書,讀好書,這樣知識才能更加地廣泛。

在這個暑假中,我再一次閱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雖然我已經看了許多遍,但是每次看完後的收穫都有所不同。

《三國演義》是一部演義小說,也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明朝人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主要講述了吳、魏、蜀三國相爭的故事。

劉、關、張、兄弟三人在桃園結義後,因打黃巾軍有功,從此手下有了兵馬,緊接著由於種種原因被迫辭官,開始了流浪生活。後來,董卓渡過黃河,想利用漢獻帝劉協來一統天下,可最終以失敗告終,反被呂布、貂蟬和司徒王允連手所殺……,正是由於這些磨練經歷,劉備、曹操、孫權才得以三分天下。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穩坐江東。劉備原來只是一個賣草蓆、編草鞋的年輕人,白手起家,何以能在強敵環伺中建立蜀漢政權的`呢?首先他能禮賢下士,招攬了龐統等謀臣,尤其是三顧茅廬,請出了天下無雙的諸葛孔明;其次是知人善任,桃園三結義,又陸續得到趙雲、馬超,魏延等猛將。但是,我認為劉備之所以取得事業的成功,更在於和關羽、張飛三結義後,他重新整理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他要的不僅僅是改變自己窮困的生活,而是興復漢室,為老百姓謀平安打天下。儘管在追尋理想的過程中,劉備也屢遭挫折,他曾寄人籬下,也曾落荒而逃,但他百折不撓,屢敗屢戰,最後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建立了蜀國。

你們看,連古人都懂得在自己的人生目標道路上堅持不懈地奮鬥,更何況我們呢?我們也只要具有劉備這種百折不屈、持之以恆的精神,那麼任何艱難困苦都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腳步。因為有志者,事竟成。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