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讀後感集錦1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6.7K人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菜根譚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菜根譚讀後感集錦15篇

菜根譚讀後感1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含義解釋:

一個剛踏入社會的青年人閱歷雖然很短淺,但是所受各種社會不良習慣的感染也比較少;一個飽經事故而閱歷很廣的人,各種惡習也隨著增加。所以一個有修養的君子,與其講究做事的圓滑,倒不如保持樸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點才不會喪失純真的本性。

菜根譚讀後感:

我讀這句話的時候,會想到工作中接觸到的人,比我年齡小的剛踏入社會的、比我年齡大的飽經世故的。常聽人們說年輕人像一張白紙,可塑性強;而有一定閱歷的'人,就很難調教,只能由著他去了。

曾有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好像成熟了,脫去稚氣了,其實現在想來不過是世故了、被社會染雜了。這有點像馬哲,否定之否定,從職場新人、社會小白,變成白骨精、被社會大染缸染的花布,然後再啟動自淨功能,迴歸本性,成為一個既能在社會上立足,與眾多人相處、周旋,又能不被名利所迷、保持初心的人。有點像外圓內方的意思。

而如何才能啟動自淨功能呢?從我的體會來看,自淨功能來自對社會的諸多反省,簡單點說就是來自我們對社會生活的不適應、煩惱、挫折,與其與人爭利、得失都煩惱、成天累心,不如放下,做好本分事,簡單一點好。

菜根譚讀後感2

《菜根譚》是一部教人為人處世的哲理短文,共分十章,分別從正反兩個方面對比陳述或論證利與害、得與失,充滿哲理思辨意味。短文多用對偶,兩句一組,對仗工整,含義深刻,細讀之,覺得特中肯綮。作者定是一個飽經滄桑、老於世途的高人,既有出世的逍遙達觀,又有入世的淡泊寧靜,言辭懇切,不冰不火,恰到分寸又能一語破的。

封建社會中人讀此書,可以遠避禍端,明哲保身,既享入世百味,又得出世閒逸。今天,時代的發展很迅速,人們的人生觀、世界觀,是非觀、名利觀都有了一些改變,讀此書仍受一些啟迪,如怎樣與人相處,怎樣開導自己,怎樣看待人生百態和自然萬物。天人一體,天人相應這點古今是相同的`,我們既要讀書,領會書中要旨,又不能拘泥於書,被書遮掩了耳目,要學用惟時,就像書中所說的:

做人無點真懇念頭,便成個花子,事事皆虛;

涉世無段圓滑機趣,乃是個木人,處處有礙。

人心虛,義理來居;人心實,物慾莫入。鴻蒙未闢便分了陰陽,人心事理莫不如此。做人經世有個一分為二的態度,有個瞻前顧後的眼光,有個大肚能容的雅量,有個得失互轉的思想,心樂,便是個福地天堂。

菜根譚讀後感3

選擇《菜根譚》這本書作為本年度第5本書籍,為什麼選擇這本書可能是與最近的心情及生活狀態有關。這段時間有期待、苦澀、淚水、更有珍惜當下,活在當下,選擇這本書也是為了安撫自己的內心吧,就是想沉澱平復一下心情。

這本書基本上來說人生、遇人、做事、感恩等。全部都是處事方式及做人做事的道理,引用古人經典事情來闡述和論證該觀點。這樣的人生大道理需要人去經歷,光看書是不能深刻體會,反而容易使人感覺疲勞,乏味。這樣的書籍可以看看,拓寬知識面,或者建立價值觀還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不能天天看這樣的書籍。就好比人天天吃山珍野味,也會吃膩的,只有偶爾品嚐一下才感覺那種香甜。讀後感所以,這本書我並沒有看完,有些書可以看完,有些看一半,這個根據自己閱讀的情況來看,經歷了才會知道,雖然有感同身受這個詞,但是這也是一個安慰人的.詞,任何人都不能去體會當事人的心情,也體會不到,同理心在這裡不起作用,任何人對待同一事情會做出各種獨自的見解,每個人的觀點都是對的,對於他來說。

說到現在,突然就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這也是我看過的書最短的讀後感把,不過還是有幫助的,我就是這麼個人,我還是我,不管從基因的角度還是從人類的角度來說。

菜根譚讀後感4

讀這段話,讓我想起老師前幾天講的“慢藏誨盜”四個字,老師也曾經說起越傲的人走的越慢。

其實傲慢的人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就連我自己在不經意間也常從語言或行為上表現出來,只不過自己以前沒有察覺而不自知罷了!

之所以有傲慢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有一種仗恃,有的是仗著家裡條件優越,有的是仗著家裡有錢,有的仗著自己頗具才華,有的是仗著容顏俏麗。

小的時候對此感覺頗為敏感,最討厭頤指氣使的人,總是躲得遠遠的,不去招惹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積累,自己的`專業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尤其是近十年在一個崗位上工作,傲慢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的加劇,逐漸就以自我為中心畫了一個圈,掌控的慾望起來越大,只要是圈裡的事,都是我說了算,越來越聽不進別人的意見,總是帶著居高臨下的態勢,不知不覺中自己成了那個最討厭的人。

在一次接受專家評審時,我的一個學生因為沒有經我審閱而擅自主張,使我大發雷霆,雖然他嘴上唯唯諾諾,但從他的眼神裡可以讀出他的畏懼,那一刻我也似乎被觸動了一下。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又何必強迫別人聽自己的呢?

用傲慢的心去看人,人都不如已,用傲慢的心去做事,也不可能把事做得盡善盡美,傲慢只會讓自己備受煎熬。

放下傲慢的習氣,人才能迴歸自然,人事物也才能越看越清晰。

菜根譚讀後感5

關於這部書,有句非常有名的話叫做:“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你既可以理解為,只要肯吃苦,這世上沒有做不到的事情。也可以理解為,看過這部《菜根譚》,做任何事情都有所裨益。總之,這本書字字珠璣,講透了中國傳統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方法。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有儒家的智慧;“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有道家的仙風;“世態有炎涼,而我無嗔喜;世味有濃淡,而我無欣厭。”,也有佛家的慈悲。而在讀到了這麼多的道理之後,我們也應該明白,錘鍊自我是一件很苦的事兒,然有可能也是讓人生柳暗花明的'轉機。

讀了《菜根譚》,讓我從中得到了許多的啟迪。作為一個教師,不但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我的工作崗位“先學生之憂而憂,後學生之樂而樂”的工作熱忱;不但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強”、“修辭立其誠”、“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的品格,作為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後於這個時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而且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為自我充電、加油。

菜根譚讀後感6

《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身、處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是作者對人世百態的領悟,是一種人生經驗的沉澱與積累,蘊涵深刻的.哲理,讀後耐人尋味。

最近我就讀了一段: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必先無得罪於冥冥。

它的大意是說:肝有病眼睛就會看不清,腎受病耳朵就會受影響。病發於人看不到的地方,卻表現在人所共見的地方。如果君子想成為人上人,就要先在沒人看到的地方做好自己。

如果讓自己道德完善就要慎獨,慎獨就是在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的情況下做好一切。做什麼事都不能瞞天過海、矇混過關,因為總有一天會真相大白、水落石出的。

我有一次獨自在小賣店裡,忍不住拿了幾樣小食品,我一會兒拿起來,一會兒又下。那時有兩個我——一個想拿東西的我,一個不想拿東西的我。突然,我想起一句話“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為”,所以我到了最後也沒有把東西拿走。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這句話就是說,一有壞念頭,人就變得鬼鬼祟祟。如果不做壞事的人,就會做什麼事都沒有緊張的情緒。

所以,人的一生做任何事,都要胸懷坦蕩,光明磊落。

菜根譚讀後感7

佛家有言“心靜自然涼”,與《菜根譚》有異曲同工之妙,“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見其寂;虛其中者,涼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心中浮躁的人即使在幽靜的山林中也體會不到的寂靜,心中虛脫明淨的人即使在夏日裡也能得到清爽,在嘈雜的躁市也能心靜。無論在哪個時代這都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很多人一昧的追求功名利祿整天心浮氣躁,惶惶不可終日,若得若是若即若離忐忑不安的,就算是找個人間仙境也無福消受;但是一個人把名利地位看得很簡單,他的人生會很輕鬆,這也是把物慾看透了的表現,他明白錢財乃身外之物,內心純潔才是最重要的。

陶淵明就是超凡脫俗的隱士的典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懷,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清高昭然可見。但是他那種清高又是那麼的.平易近人,把清高放在內心而不是表現在外表的高傲,這也是洪應明所認可的高尚。

洪應明對叱吒政壇的風雲人物說要學會激流勇進明哲保身,對仕途迷茫前途坎坷之人說要苦中求進永不言棄,對整日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人說要內心持淨以修其德,對高傲自大自以為是的人說要虛懷若谷虛心謙卑,對雄才大略威震八方的霸主說要仁者無敵。

嚼著菜根香,體會世海滄桑,讀懂人生哲理,導航著未來的方向!

菜根譚讀後感8

乍一看這本書,感覺都是一些常見的經常聽的提議,但經過仔細閱讀,讓我越來越著迷,這些道理往往被我們平時忽視的,就像菜根,一旦品嚐就有它的獨特。

這是古往今來前人成功與失敗的總結。例如,秦始皇的統一無疑是由於他善於出謀劃策,這最終使他成為第一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的人,從而獲得了千古一帝的稱號。

楚懷王死在異鄉也因為不聽屈原的勸告,置屈原的勸告於不顧,最終陷入了秦國的悲慘境地。秦始皇與楚懷王成功與失敗的比較,這無疑是對這句名言最好的詮釋。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這是勸我們要謙虛,不要自以為是,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是不會輕易展示自我的智慧的,一旦露出鋒芒,只會引起別人的嫉妒。

楊修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以為自我很聰明,三、四次猜中了曹操的心思,還把話說了出來,最終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你說楊修聰明他很聰明,可是他為什麼會死呢這是他的愚蠢,因為他能猜出曹操的心思,卻猜不出他的性格。

曹操心裡怎樣想,大臣們幾乎都明白,只是覺得自作聰明的'楊修不明白,因為他不明白才招妒。所以,智慧似乎是愚蠢的,偉大的技能似乎是笨拙的,值得我們從生活的規則中吸取教訓。

我喜歡《菜根譚》,因為它是一本流傳千古的書。充滿哲理的味道,充滿變化的人生哲理,充滿詩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收穫人生準則。

菜根譚讀後感9

《菜根譚》是一部教人為人處世的哲理短文,共分十章,分別從正反兩個方面比較陳述或論證利與害、得與失,充滿哲理思辨意味。短文多用對偶,兩句一組,對仗工整,含義深刻,細讀之,覺得特中肯綮。作者定是一個飽經滄桑、老於世途的高人,既有出世的逍遙達觀,又有入世的淡泊寧靜,言辭懇切,不冰不火,恰到分寸又能一語破的。

封建社會中人讀此書,能夠遠避禍端,明哲保身,既享入世百味,又得出世閒逸。今日,時代的發展很迅速,人們的人生觀、世界觀,是非觀、名利觀都有了一些改變,讀此書仍受一些啟迪,如怎樣與人相處,怎樣開導自我,怎樣看待人生百態和自然萬物。天人一體,天人相應這點古今是相同的',我們既要讀書,領會書中要旨,又不能拘泥於書,被書遮掩了耳目,要學用惟時,就像書中所說的:

做人無點真懇念頭,便成個花子,事事皆虛;涉世無段圓滑機趣,乃是個木人,處處有礙。人心虛,義理來居;人心實,物慾莫入。鴻蒙未闢便分了陰陽,人心事理莫不如此。做人經世有個一分為二的態度,有個瞻前顧後的眼光,有個大肚能容的雅量,有個得失互轉的思想,心樂,便是個福地天堂。

菜根譚讀後感10

夜深人寂,於無聲處,孑然於點點思緒。懶坐一縷昏黃的燈光下,輕捧起一份沉澱的的古老智慧,。靜靜地讀著《菜根譚》,以一顆樸實的靈,來品味那一絲難言的青澀與甘苦。

《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的語錄集,是融儒,道,釋意蘊於一體的智慧結晶和萬古不變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我眼中的《菜根譚》,是一部難得的人生奧祕和為人處世的書籍。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宇宙間的大妙,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但更令人驚歎的是作者那天馬行空般的思辨以及深邃精妙的處世哲學。

處世之道,先在於為人,後顯於行事。《菜根譚》以簡練明雋,兼採雅俗的文字,如雲端之飛鳥,似清溪之流水,讓我們在陶醉於其間之時,留以人無限的遐想和一次次的心靈上的洗滌。

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人的才智和修養只有經過艱苦磨練才能獲得。《菜根譚》用最賦予生命的言語,向芸芸眾生闡釋了人生的真諦和生活的萬千智慧。

菜根譚讀後感11

好久沒有寫了,其實想寫的東西很多。還是太懶,

最近的床頭書是《菜根譚》(明朝洪應明著),就談點讀後感,先聊這“欲擒故縱寬之自明”。

原文:事有急之不白者,寬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頑。

其大概意思為:如果有事一下子搞不明白,先放一放,也許時間長了自然就明白了,千萬不要急,免得自己鬱悶;如果有人不聽勸告、不服從教育,先讓他去,你不管他也許他自己倒理解了,不要過於煩人家免得產生逆反心理。(還有一種可能:自己是錯的。)

道理很簡單,我們都明白,可是我們做到了麼?

要做到洪先賢所說的不急不切,需要一個條件,就是心態。所以有人說心態決定一切,不無道理。當然,良好的心態需要通過修身來達到。那麼解決問題靠什麼呢,就是時間。其實時間是萬能的,能解決人們許多的.難題,一切的恩怨、紛爭無不隨著時間灰飛煙滅。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記住這個道理,合理處理生活中的一些難題,才能使人活得輕鬆、坦然。

小結一下,遇到矛盾難以短時間解決的,一、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改變一下自己的心態;二、問問自己真的有這麼急麼?不能馬上解決的後果是什麼,真的後果有那麼嚴重嗎?給自己一點時間,也給人家一點時間。

菜根譚讀後感12

有句話叫:“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菜根譚》是我國古代學者洪應明所撰寫的一部關於人生體驗的奇書。

記得媽媽給我買得那一天晚上,由於缺乏親身體會,我還以為《菜根譚》就像人們所說的天書一樣難以理解。但在我認真閱讀以後才知道,這真的是一本教育意義深刻的書。上面把故事講得栩栩如生,彷彿這個故事就發生在你身邊,它把我引入了一個新天地。從我閱讀得第一天起,我就把它當成了最好的朋友。

而裡面的故事更是讓你如痴如醉,回味無窮。裡面有名揚千古、無慾則鋼的王安石;有兩袖清風的于謙;有鐵面無私的'青天包拯........他們的清正廉明是我久久不能忘記的。裡面還有人人皆知的磨杵成針、鑿壁偷光、孟母三遷........它們都是鼓勵我前進的航標燈。

看了這本書會讓你感悟人生,擁有赤情俠心,還能讓你返樸歸真。作為一名國小生,你難道不應該閱讀這本書嗎

從《菜根譚》的開始,經歷了幾百年世事滄桑,但《菜根譚》將永遠譜寫著它那永垂不朽的文化。正如學者洪應明所說“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菜根譚讀後感13

很久以前就知道一本好書《菜根譚》,卻一直沒能抽時間閱讀。今天通過拜讀領導推薦的這篇文章,讓我再次領悟生活中的一句真理:“遇事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

社會生活中沒有什麼絕對的公平,每個人可能都會遇到總有吃虧有賺便宜的.時候。我也曾經因為在某些小事情上感覺不公平,在家抱怨兩句,我的母親就給我講:“吃虧就是賺便宜,吃虧是福。”母親用樸實的話告訴我同樣的道理。我也時常用這句話告誡自己。沒有誰是傻子,心甘情願讓你去佔便宜,讓你佔便宜那說明人家讓著你。佔了便宜,不能說你有多聰明,那隻能說明人家大度,不斤斤計較。

記得有一個詞叫:寬人律己。現在的人,總是對自己寬容,卻容不得他人的過錯。這樣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產生矛盾,朋友只能越來越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點,不要拿自己的三觀和標準去衡量別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誰都有犯錯的時候,要用大度的胸懷,去容納別人。

啥叫做人?真誠+厚道+善良=做人。不管和誰相處,真誠才能走進人心,厚道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寧願自己吃點虧,也不要算計別人;寧願自己吃點苦,也不要出賣相信你的人。做人,什麼都可以捨棄,但不可捨棄內心的真誠,什麼都可以輸掉,但不可以輸掉自己的良心。身端影正,厚道做人,踏實做事。為人處事,別為了金錢、為了利益,泯滅了自己的良心。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善良做事,才能獲得成就;善良做人,才會贏得未來。

菜根譚讀後感14

佛家語有"象由心生,象隨心滅",當風來竹子就知風因緣遇合,風過去之後,緣盡又一切皆空。所以說"風過竹不留聲",假如竹聲繼續不停,那就是萬世因緣永不散,一切諸法之相永不空,如此天地宇宙雖大也容不下。可見一切諸法全都是空象,也就是都會飄然而過毫不留痕跡;"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也是一個道理,這兩件事情使人看過以後有一種大覺和澈悟。也就是說萬事萬物不論是長是短是苦是樂,到頭來都是一場空。所以應當抱有隨遇而安的態度,事情來了就應該盡心去做,事情過去後,心象要立刻恢復到原來的虛空平靜,才能保持自己的本然真性於不失。

我從畢業參加工作至今已有十個年頭,從一開始的陌生到現在的熟悉,在自己本職工作的`歷程中我也時刻用這句話來鞭策和提醒著自己,也在自己崗位變換的過程中不斷領悟這段話的含義。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偉大事業,只要擺脫世俗的功名利祿,就能躋身於名流;工作也沒有什麼訣竅,只要擯除外物的誘惑,便可以達到至高無上的境界了。做好工作必須先做好人,做人的態度決定做事的態度,如果我們沒有被名利所左右,專心致力於一項事業,擺脫俗情物慾,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遠,一切隨遇而安就好。

菜根譚讀後感15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寫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集合了萬古不變的教人之道,是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我們正心修生,養性育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書名《菜根譚》取自宋儒汪革語:“人就咬的菜根,則百事可成。”意思是說,一個人如能堅強的適應清貧的生活,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有所成就。

《菜根譚》這本書分為前集和後集,其中我最喜歡的的`一則是: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功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這則告訴了我,如果自己對別人有所恩惠,切不可念念在心,計較回報,長此以往只會加重自己的名利之心。相反,對別人的恩情當“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對於自己犯的錯,要時時刻刻以此為鑑,改過自新。別人犯錯時,如果你不斷指責並不能讓他改正已犯的錯誤,相反只能使他對你產生怨恨,而當你為他辯護,他則會反過來檢討自己,積極的修正錯誤。

閱讀《菜根譚》,能讓你從容的面對紛繁變化的世界,時刻擁有一份內心的平靜與安寧,對人生有新的體味,對心智也有一個新的提升。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