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讀後感(精選)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6.6K人 

轉眼一天又過去了,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麼能落下。怎樣寫日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安妮日記》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安妮日記》讀後感(精選)

《安妮日記》讀後感1

安妮·弗蘭克是個猶太少女,與父母,姐姐過著富裕安寧的生活。從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證券執政後,對猶太人進行殘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過13歲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記本,從此與日記做朋友,名為“吉蒂”。這時候,德國法西斯已侵佔了荷蘭,對猶太人進行更為殘酷的迫害。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樓的房屋裡面,成為了他們隱蔽的“密室”,同樣為猶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進去……

《安妮日記》讀後感2

我有許多課外書,每一本都十分吸引人,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安妮日記了。

《安妮日記》這本書記述了安妮一家和皮特一家為了躲避納粹的迫害藏在了密室裡。在密室裡的生活必定是艱苦而難熬的。他們白天不能開窗,晚上不能開燈,天天說話只能低聲細語,一個月不能洗澡,食物又日漸短缺,在這樣的環境中,她仍然一絲不苟地檢查自己的'言行舉止,每天仔細地寫日記。

安妮最大的理想是做一名記者和作家,她為了這個理想不謝懈地努力著。雖然生活在密室中,但她從不放棄,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著。就在光明要到來的時刻,納粹分子衝進了公司的密室,逮捕了這些猶太人,結束了他們兩年的密室生活。最後自只有安妮的爸爸活了下來,雖然安妮的理想並沒有實現,但她的願望終能得償:“我希望我死後,仍能繼續活著。”

我相信《安妮日記》回會一直流傳下去,控述戰爭與醜惡,宣揚和平與友善,用她真摯的文筆,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日記》讀後感3

少女的日記、本該是紀念日常的奇想、情竇初開的悸動。平凡而快樂的“流水帳”常是這年紀的文筆產品。但你見過這樣的時刻處在死亡的威脅下的‘密室’裡的少女的日記嗎?《安妮日記》就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裡的人的生活實錄。

《安妮日記》告訴我們的,就是一個成長期的少女如何面對戰爭、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問題。《安妮日記》的內容是:恐懼、不安、奴役與飢寒交迫。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願望是做有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於花季之齡死與納粹集中營,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為她生命的終點,真摯的情感與卑微的希望,貫通整本日記。寫作時的孤獨與祕密的儲存,卻轉為世人的廣大回響。善良、正直畢竟才是普世價值。《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佔領下的任命苦難生活的報道。

《安妮日記》讀後感4

暑假我讀了一本名著《安妮日記》,這本書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猶太小女孩安妮.弗蘭克的生活實錄。

安妮.弗蘭克於1929年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個商人家庭,希特勒擔任總統後德國法西斯開始迫害猶太人,安妮一家移居到荷蘭,可是好景不長,德國又佔領了荷蘭,弗蘭克一家只能躲進密室裡生活。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的生日,她得到了一個生日禮物日記本,還給它起名叫“吉蒂”,從此以後安妮每天都給“吉蒂”寫信,他寫的都是關於信仰和宗教的信,這使我非常感興趣,安妮雖然呆在密室裡,但她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她十分渴望去外面的世界,十分熱愛生活。安妮在密室裡呆了二十五個月之餘,在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因壞人告密被捕,抓去集中營,後來染上傷寒失去了生命。

在這本書裡我學到了很多,安妮雖然年齡不大,但卻很成熟。她十分堅強,有勇氣,從容的面對一切。她的這種熱愛生活的'精神,對生活積極的態度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安妮日記》讀後感5

《安妮日記》是猶太民族少女安妮。弗蘭克在世界經濟大戰中遺留問題下來的一本中國私人銀行日記,真實記錄了安妮與家人等八個人進行躲避納粹主義迫害而度過的長達兩年的密室工作生活。

1942年6月12日,安妮13歲生日,她收到一本日記,開始寫。直到1944年8月,他們的祕密房間被德國警衛突襲。不久,16歲以下的女孩被傷寒殺死了。這本日記已成為人們深刻反思這場殘酷戰爭的'寶貴材料。

安妮是一個普通的學生,應該過著簡單快樂的生活,但只是因為她是猶太人,納粹德國的種族迫害,她失去了她的自由,她不知道有多少困難忍著,父母不知道爭論如何多少次,多少次傷心,她是一個十幾歲呀!

雖然對於安妮自己只有一個十幾歲,但她的表現進行超出她的年齡的堅強和勇敢,安妮的精神讓我無比的感動和震撼!

《安妮日記》讀後感6

今天,我閱讀了一本中國文學研究經典——《安妮日記》,我就像是進入了我們一個具有豐富學生多彩的世界。

因為,這一個經典之作,但也構成了文壇的一小部分,在同一時間,這本書也是一個完整的'精彩的“精神世界”。

我閱讀這本書,就像是我們經歷了一場中國奇幻世界之旅。在旅途中,有歡樂與希望,也有一些憂愁和悲傷;有陽光與鮮花,也有一個黑夜與風暴。

讀了這些最珍貴的文學經典後,我會更加聰明和強大,並獲得生活中的充實和幸福。

《安妮日記》讀後感7

安妮短暫的一生,從那天下著淅瀝瀝雨的早晨,安妮走出家門,走向那個讓自己唯一有活下去希望的密室,她的故事開始了,但同時也註定了她命運不可避免的悲劇結局。

但是她留給我們的作品卻讓我們深刻的記住了,這是個只存在了十六年的年輕生命,卻正如她日記裡寫的那樣“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著”。她做到了,用她的`心記錄了彷彿發生在一個美麗天使身上的故事。記住了一個天使一樣的少女,踏著凡間的塵埃,撫摸著戰爭的傷口,在痛苦和絕望的世界裡種下星星點點的種子,漫浸希望的火種,灌注勃發的力量,儲蓄著對於光明、和平的一切美好設想,對於未來世界的無限展望和期許。靜靜地躺在那本泛黃的日記裡,淌在後人對於這段歲月無盡的沉思裡。

讀完了全本書,我有很多的感嘆,為這個美麗感性的女孩。同時也深深觸動了內心的和平,珍視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希望類似的悲劇再也不要發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日記》讀後感8

今年暑假,姑媽送我一本書名叫《安妮日記》,我認真地看了這本書,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安妮。

她是一個善良、樂於助人的孩子,她經常對別人說:“我很想幫幫你。”;她是個有禮貌的孩子;她是一個熱愛學習的孩子,生活在不見天日的密室中,還不忘讀那些荷蘭朋友們不斷捎來的`書,還有就是寫日記,把她想對一個親密朋友講述的一切都寫進去,她渴望重新回到學校;她是一個樂觀開朗、熱愛生活的孩子,身在囚牢,還是在日記中寫道:“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後。”看著安妮談起自己、朋友、學校等等一些開心的和不開心的事,我決定也像安妮一樣寫日記,把自己的一些事記錄下來,如探望太祖母;學騎自行車;可愛的小狗小麗;學劃火柴……像安妮那樣把自己的成長過程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安妮日記》讀後感9

我很是喜歡安妮日記,更喜歡安妮這一人物。我感覺她就是一個小天才,無心插柳柳成陰!在密 室寫了兩年多的日記獨白,最後經過爸爸的幫助下成了一本書!

在她的日記中,我看到的是安妮的坦率,透明,沒有裝腔作勢,沒有無病呻吟,完全把自己的 心事告訴於日記朋友——Kitty!或許這就是我喜歡安妮日記,喜歡安妮的理由吧!

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安妮伴隨著淚水,耐心與歡笑,在自己身上不斷耕耘,幸福而真誠地微笑 人生!我相信這微笑,即使在貝爾鬆,即使在她無力抗拒人類的虛妄時,也不曾失去過!有一句話 就是最好的證明:只要我還活著,能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只要這一切還在——我就不可能 不幸福!

《安妮日記》讀後感10

寒假期間我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後,感覺安妮的生活很艱苦。因為安妮是個猶太人,常常有猶太人被抓,有時會看到火光,有時會聽到槍聲,還有時會發生襲擊。

連安妮一共有8個藏匿者,是安妮、安妮的爸爸、安妮的媽媽、範丹先生、範丹太太、瑪戈特、彼得,他們在1944年8月4日上午10點至10點30分之間被捕,沒過多久,庫格勒和克萊曼也被捕了,只有米普和貝普沒有捕到(這些是我從後記中知道的)。

最後只有安妮的爸爸活了下來,把安妮的`日記編成了《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中另我最感人的一段是:安妮生前曾經說過:“我要活下去,在我死後也繼續活著。”她的願望實現了。這個堅強的猶太小姑娘同她的作品一起長存不朽。

我相信,大家讀完以後也會覺得安妮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安妮日記》讀後感11

《安妮日記》不僅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日記,它就像是一個問題的闡述,引起人們的思考,思考戰爭、思考生命、思考和平!它就像是安妮控訴的手臂,聲討著戰爭,聲討著那些打破她原本美好生活的人。

戰爭是殘酷的,得到利益的永遠是少數人,而受難的永遠是無辜的人民!

伊拉克戰爭就是二戰的翻版!美國政府為了自己的石油利益而侵佔了伊拉克,這位“無私的母親”將本國千萬母親的孩子送上了戰場,又將數千孩子的墓碑送還給了他們的母親,再將數千母親的孩子、孩子的父親送上戰場,而這一過程又顯得多麼的自;而在伊拉克,則有更多的母親失去孩子、更多的.孩子失去父母、數以萬計的人們失去家園,伊拉克人民原本安靜祥和的生活就此不復存在,而這一切都源於個別人的貪婪。

和平鴿的嘴裡因該銜著橄欖枝,而不是品著血紅的淚!

《安妮日記》讀後感12

戰爭陰雲籠罩下的阿姆斯特丹,即使是晴朗的天氣,也給人一種沉悶的壓抑感。為了生存躲在衣櫥後面的猶太姑娘安妮,以樂觀的心態和無以倫比的.勇氣折服了千千萬萬的人。

第一次比較詳細的瞭解安妮是在電影《幸運裡的錯》中,身患絕症的女主參觀了安妮之家後被安妮的勇氣所鼓舞。之後去看了《安妮日記》。這個姑娘在生死邊緣仍然寫道:儘管人們都有這樣那樣的荒謬和缺陷,但我堅信人們內心的最深處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

沒錯,戰爭永遠是被人們所厭惡的,但仍有人執意挑起戰爭,貪婪和慾望也許是罪魁禍首。安妮在日記中留給我們的,是對人性本善的信念,對人性醜陋的寬容。留給我們半個世紀的深思。

小姑娘用自己的方式打贏了戰役,穿過金黃的麥田,衣襟飄過夏秋,步伐輕快的走遠了。心靈永遠是最強大的武器。

《安妮日記》讀後感13

今天我終於讀完了《安妮日記》這本書,讀完了這本書,我不禁嘆了一口氣……

這本書主要講了法西斯到荷蘭去剝奪猶太人的自由的時候,安妮她和家人們一起躲到了安妮爸爸公司後面的一個三層密室裡去了,後來也隨著搬來了凡。丹夫婦和彼得,然後又搬來了杜瑟爾這個牙醫。這個密室裡面的八個人已經躲了將近兩年了,可是在一九四四年他們被警察們抓住了。凡。丹一家人都慘遭不幸,安妮和瑪戈(她的姐姐)也不幸去世,安妮的媽媽和杜瑟爾也一樣,這八個人中只有安妮的'父親存活了下來。

那個時候的社會實在是太黑暗了,為什麼猶太人要被限制。在那麼黑暗的日子中,安妮他依然天天帶著微笑與大家見面,一個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偏偏就生活在這種殘忍的地方從青春期開始,她開始了密室的生活,等到了青春期結束,她的生命也跟著結束了。這是為什麼?為什麼讓一個小孩跟著受苦,為什麼猶太人的生活要被限制?為什麼這麼幼小就要結束生命?這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安妮日記》讀後感14

如果說苦難就是一個繭,那麼破繭而出時,便是最大的勝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安妮八人躲在祕密小屋中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每日,她只能與孤寂為伴;每時,只能與冰冷的牆壁環繞著她;每分,死神隨時都會來看望她;每秒,她都沉浸在苦難中。而她,卻把這種令人窒息的`生活當做“一場浪漫又刺激的冒險之旅”。——在苦難中笑對人生,綻放出屬於自己的精彩。她將苦難當作一種歡樂,在苦難面前從不低頭,破繭而出,遨遊在廣闊無垠的藍天中。

《安妮日記》讀後感15

每個孩子都喜歡讀書,每一本書都會給我們留下不同的記憶。

前不久,我讀了一本書叫《安妮日記》。書中講述了一個二戰時期的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一家以及親友,為了躲避法西斯納粹的廹害,無耐之下只好躲進了一間不足四十平方米的小屋。躲在這間小屋裡的三年,白天他們不能發出一點聲響,只有在晚上才能活動一下。

1944年8月,因為有人告密,躲藏在小屋裡的'8個人被捕關進了納粹集中營。到戰爭結束,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得以生還。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安妮的父親十分消沉。後來在周圍友人的幫助下,他終於鼓起勇氣,用他的後半生宣傳《安妮日記》,也就是現在我看的這本書。

如果沒有殘酷的戰爭,安妮不會離開我們,猶太人不會受到傷害。讓我們共同維護世界和平,不讓歷史悲劇重現,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我真希望同學們和我一樣喜歡《安妮日記》這本書。

讓我們攜起手來,從自己做起,共同努力,讓世界充滿愛,讓愛的陽光灑滿世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