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6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8.56K人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6篇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綜合性學習是課程標準中的新內容,是語文教學中一個新課題,沒有多少經驗可供借鑑,作業一個嘗試,下面我就這節課做簡要說明。

首先談談教材內容及特點,是新課程標準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這次綜合性學習圍繞感受自然展開,沒有現成的教材。教材來自學生收集、整理、加工的材料,來自於教師的知識準備,資料的準備。大自然是富饒、美麗、慷慨的,它給予人類取之不盡的食物,飲之不盡的清泉,呼吸不完的清新空氣;自然又是多情可愛的,它所擁有的山川草木,風花雪月、藍天、黑土、大漠、綠洲,激發了一代又一代風格各異的人們,大自然真是神奇而偉大!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一本美學教科書,一本哲學教科書,一本優秀的文學畫卷。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因而,藉助這次綜合性學習,讓學生上一堂美學課,上一堂文學課,意義重大。學生在蒐集材料中涉獵了大自然的許多方面,與大自然進行溝通對話,與同學實現了合作。在這種教材的指導下,聽說讀寫,尤其是口語交際滲透於綜合性學習中,在綜合性學習中提高寫作與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審美能力。

從教法看,本節課著重從以下幾方面貫穿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1、解放學生的手,解放學生的眼,解放學生的嘴,解放學生時間、空間,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動手收集材料:優美多姿的山川,五彩斑斕的大自然,讓學生一飽眼福;讓學生表演、七嘴八舌表達情感;讓學生大膽想像、聯想,豐富自己。從材料蒐集、整理到成果展現,學生經過許多酸甜苦辣,但每一種滋味都是寶貴的。

2、注重創設情境。在鋼筋水泥房裡感受大自然,不免有些遺憾。但大量自然風光圖景彌補了不足,使學生能身臨其境感受大自然。

3、把聽說讀寫特別是口語表達融匯課堂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更注重全部學生能力的提高。

從學法上看,本節課力求使學生鞏固一些學習要求,改變不好的學習習慣:

1、動手、動腦習慣。這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課前收集、整理材料,準備解說詞,讓學生養成好思考好動手的習慣。

2、敢於表現,顯示風度。在對學生口語交際評價中一直提到“現場風度”,因為它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素質,不可忽視的能力。在不斷練習實踐中,提高個人的應變能力。

3、協作精神。本節課涉及小組活動,要求他們團體合作,也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好作品。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多元化的學生就有多元化的教學,多元化的教學就有多元化的設計。本執教者的說課教案是按照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本課教學目的,學生的學習目的,新課程設計的原則設計的。分為三大板塊:一、說教學設想;二、說教學流程;三、說板書設計。

【教學設想】

一、總體教學設想

1、把握新教材特點,理解本課編排的目的。

2、知曉學生學情,為共同學習奠基。

3、與學生同閱讀課文,同在一個平臺上探討人生的哲理。

4、在自讀中感知,在合作中領悟,在探究中啟迪,在實踐中運用。

5、注重讀寫過程的評價,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張揚個性,亮出自己。

教學設想闡述:

1、把握教材特點,理解課文編排目的:

(本課選自人教版教材七冊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是一篇學讀課文。這篇課文是著名的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寫的。它主要是寫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8歲時一次脫險的經歷,其中蘊含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但再大的困難,只要我們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將困難化解為一個個小的困難,最終戰勝困難。)

整個第四學段的教材編排的依據是《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編排的外線上索是與生活的聯絡,內線上索的是按三大板塊: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而本課是屬第一板塊:人與自我。這個單元都是談人生。寫的都是作者對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閱讀這些課文,其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

2、知曉學生學情,為共同學習奠基:

(從教材的編排特點,看本課,它是新教材的第一篇學讀課文,它是第一二單元人與自我中的主要課文。作為一篇學讀課文,教會學生讀書,即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這是最主要的。而面對剛進入第四學段的(國中)學習生活的學生,從教育心理學的分析看學情:其一,天真、活潑,富於表現力。其二,面對著帶有故事情節的課文,喜歡讀。其三,喜歡討論,喜歡發問,喜歡探究。其四、喜歡說自己的故事。然而難點是對一件事或一個活動中蘊含的哲理或悟出它的哲理有一定的難度。

面對學生學情的分析,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長處,採用多種學習方法引導、和學生同攻難關。為共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與學生同閱讀課文,同在一個平臺上探討人生的哲理:

(因為本文就是通過作者在童年時爬懸崖的一段感受,及在今後的人生旅程中,遇到困難,就應在懸崖上走下一樣,走一步,再走一步。那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文字材料,共同的人生體驗,和學生同在一個平臺上,同讀課文,同探討人生的哲理。)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是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以人生為主題編選課文。五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都各自從不同角度,用不同題材回答了“怎樣走好人生之路”這個問題。《在山的那邊》用象徵手法說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無數座山,要不怕艱苦跋涉。《走一步,再走一步》說明的是面對一個似乎無法解決的困難該怎麼辦。《生命,生命》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價值及其意義的嚴肅思考。《紫藤蘿瀑布》由藤蘿的盛衰,感悟到生命的長河是沒有止境的,人生應該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童趣》說的是作者童年時代觀察蟲蚊、叢草等趣事,有一種物外之趣。閱讀五篇文章,不但對同學們正確認識人生,走好人生之路有一定的幫助,而且可以引發學生對有關人生問題的一些思考。

《走一步,再走一步》記敘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險和在父親的幫助下一步一步戰勝困難脫險的經歷,告訴我們:困難和危險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不怕它,將它分解為一個一個的小困難,從眼前腳下做起,就能個個擊破、戰勝它的道理。文章通過一個故事生髮出人生感悟,引出一個富有哲理的道理,給人以啟發和教益。

二、學生分析

對一個剛剛跨入國中大門的同學來說,國中生活的開始,意味著另一段人生旅程的開始,他們是帶著父母親友的期望,在他們殷切的目光中走進國中校園的,因而在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設計與規劃。他們有理想,有目標,有幹勁,但由於缺乏必要的經驗,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差,因而一遇到困難,或手腳失措,不知該咋辦;或怨天尤人,哀嘆命運不公;或乾脆打退堂鼓,畏懼退縮。總之,他們大都不敢面對困難,正視困難,積極思考,從而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故對學生進行正視困難並積極克服困難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教學目標:

根據前面對教材、學生的分析,我從三維方面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積累生動的詞語和優美、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學習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在朗讀中初步讀出語氣的能力及其複述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在反覆朗讀、整體感知、深入理解中,感受“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對生活的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細細品味文章所蘊涵的深刻道理,增強學生正視困難積極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教學重難點:學習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理解“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對生活的意義。

四、教學方法分析

教法

我講這篇課文主要使用講讀法。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在老師的講解分析中,在對朗讀的指導中增強感悟、加深理解、引發思考。

學法

反覆朗讀培養語感;學會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分析的方法;聯絡生活實際並有所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培養。

五、教學流程

(一)匯入新課

通過講述發生在1945年1月,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上,一個上尉飛行員在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情況下,駕駛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出色完成偵察任務的故事匯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整體感悟,熟悉內容

學生自讀課文,準備複述。

自讀以前,提問:複述這個故事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待學生明確因為這篇文章是記敘文,所以我們應該講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以後,學生再讀課文就能有意識地記住一些相關內容。

複述前,提問:複述的重點應放在哪兒呢?讓學生明白,本文敘事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學生們在四人小組中相互複述 。

指名學生面對全班複述,並進行評價。

設定這一教學環節,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為下一教學環節作好鋪墊。同時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

(三)研讀理解,培養能力。

提出相關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學習。我打算提出如下一些問題:

在攀爬懸崖的整個過程中,“我”總共哭過幾次?哭的作用完全相同嗎?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寫“我”在攀爬時複雜的心理狀態的語句並加以分析。引導學生學習抓住關鍵的詞句進行分析的方法。

在“我”爬下懸崖的過程中,父親是怎樣指導的?“我”的信心有什麼變化呢?為下一環節對主旨的領悟打下基礎。

這段爬懸崖的經歷雖然已過去很多年,但對於“我”來說是難以忘懷的,因為“我”從中獲得了“永遠忘不了的經驗”。這“經驗”指的是什麼?進一步領會主旨。

因為七年級的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不是很強,故老師的“導”顯得猶為重要,而以何種方式作為切入點就比較關鍵了。我之所以設計問題1,就是因為我覺得此問題可以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引發學生迅速進入課文內容,深入思考。同時在此過程中加強對朗讀的指導。告訴學生朗讀不但要做到字正腔圓,讀音準確,而且要做到停頓恰當,讀出語氣語調,注意抑揚頓挫。

(四)聯絡生活實際,拓展延伸

作者的經驗僅僅針對爬山而言嗎?聯絡生

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從中得到的啟示。設定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使學生理解“我”在攀爬懸崖的過程中悟出的道理它對生活的意義,讓他們受到啟發和教益。

(五)質疑問難

學生再讀課文,發現並提出問題,相互討論解決。設定這一教學環節意在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精神。

(六)反思總結,談收穫。

(七)結束語

師送學生一首詩──《一步》:一步走不完長征路/長征卻少不了每一走/一步登不上高山頂/一步卻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請珍重你的每一步。然後提出希望。

六、板書設計(略)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方面

(1)理解文章主要內容和思路,瞭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的語言、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比喻的修辭手法等語言基礎知識。

(3)培養學生速讀課文的能力和自主閱讀的習慣。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結合今年10月我國成功發射“嫦娥二號”探月衛星這一熱點,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的興趣和愛國主義的情懷。

三、教學重難點

1、本文的`重點是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2、本文的難點是訓練學生速讀課文的能力和自主閱讀的能力。

四、教學物件分析

七年級年級學生具有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但還需引導學習。

注意力不夠集中,思考不夠深入等特點。

五、教學方法的設計

1、默讀法與朗讀法相結合。

2、問答法與討論法相結合。

3、多媒體教學法。

六、教學環節設計

運用“版塊式”教學思路,將教學環節主要分為:

匯入、整體感知、精讀和結課四版塊。

(一)設定情境,匯入新課

快速閱讀要點:

(1)集中注意力,默讀。(2)不回視,不逐字閱讀。(3)抓住關鍵點閱讀。

(二)整體感知課文,

把握文章思路。

時間:1969年7月

地點:美國佛羅里達半島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

事件:人類首次成功登月全過程

順序:時間順序

高潮設計

登月前準備階段(3-4)

升空飛行階段(5-9)

登月全過程(3-16) 登月成功,完成探月任務階段(10-13)

返航階段(14-15)

總結登月過程

(三)精讀課文

1、根據分段,結合登月過程圖和多媒體的影像資料,對登月的過程進一步瞭解,掌握科學知識。

升空飛行的步驟:檢查——點火——升空——繞地飛行——飛向月球——繞月飛行——升空——點火——火箭升空——飛行。

2、請同學們朗讀自己覺得寫的較好的段落或句子,在反覆朗讀中體味其中的語言美和蘊藏於語言中的情感態度。

(1)請同學們齊讀第8自然段,這一段的描寫很美。請同學們找出其中寫的好的句子。

(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行使)

“一葉孤舟”是什麼意思?(像一片樹葉一樣大小的孤獨的小船)

這裡運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更加形象生動。)

表現了怎樣的情感價值?(在地面上高達百米的飛船在太空中卻渺小如一葉孤舟,在這裡表現出與浩瀚宇宙相比,人類的渺小。而人類探索月球的勇敢不屈的精神也在這裡突出出來。)

(2)“它以合適的角度進入地球大氣層。”

“‘阿波羅11號’飛船準確地濺落在預定的海域。”品味加線字的好處在哪裡?

4、對本文的意義進行深入挖掘:

分析阿姆斯特朗“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這句話的內在涵義。

(四)結課延伸

結合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思考:航天探險活動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其意義何在?其中反映了怎樣的航天精神?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學設計的更新

《七顆鑽石》是蘇教版七年級語文教科書裡收編的新篇目,較之傳統教材有更多可供師生自由發揮的空間;教學前研究調查該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徵並據此設計製作適用面較廣、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的課件並在教學中加以使用;教學設計著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口語表達、寫作、音樂欣賞甚至表演能力等等。

二說:課改理念的貫穿

學生在課堂上處於絕對的主體地位,所有環節都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創造性的參與,並在[情景再現]環節中擔任了“主持人”的角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基本處於主導地位,在[情景再現]環節中甚至可以把主導暫時交給學生,真正實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說:教材重難點的選擇和處理

本文的教學主要分為四個板塊來實現,分別是——

⑴【課文導讀】;

⑵【課文簡析】;

⑶【七星上天】;

⑷【拓展練習】。

每個板塊還包含相應的子板塊,貫徹著不只一個教學重點或難點。

學習隨著故事情節發展逐漸升華的愛心(重點)

從教材內容分析,《七顆鑽石》一文突出了本課課文內容的重點就是隨著愛心的不斷深化不斷出現變化的水罐,水罐的珍貴也就寓意著愛心的崇高,教師要做到能調動學生參與並融入課文的氣氛中併為之感動。適當的引導和強調對學生還處於發展階段的身心都有正確的導向作用,因此,我把它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通過多種形式(導讀、課文分析、表演、音樂欣賞等等)來豐富和完成。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重點)

從教改理念貫穿和對學生未來的關注出發,我把問題留給學生,通過[妙想天開]想象作文片段練習、[情景再現]課本劇在教師的簡單點撥下即排即演、[課文分析]等等環節來培養學生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概括以及想象、聯想的能力(難點)

從大語文教學觀的角度來看,語文課固然應該少些“語文味”,但必須基於語文能力訓練的基礎之上,而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概括和想象、聯想的能力是這堂課的重點但因為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接受能力不同,這個環節同時也是教學難點,因此,在學生進行以上活動[貫穿於課文分析、拓展練習等環節]時,我著重關注教師小結語言的總結性、概括性和通俗性。

四說:實際教學的收效

實際教學的收效在教學活動中就可以彰顯,具體表現在:

每個環節都體現了學生參與面廣,參與積極主動,真正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除了【課文簡析】外,學生還在教師的點撥下通過【拓展練習】中的[奇思巧解][情景再現]兩個環節表現出對課文理解準確到位以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形成;學生在【拓展練習】中的[妙想天開]環節不但能充分發揮學生想象,鍛鍊寫作能力,而且學生們的語言能維繫和發展原文風格,把愛心這個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第一次真好》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短文兩篇》中的第二篇,是一篇略讀課文。教材通過兩個事例抒寫了人生的一種體驗:第一次真好!告訴人們第一次的感覺是生命中難得的寶貴經驗,並提醒人們思考怎樣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第一次真好》雖是略讀課文,但文章卻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一次”不僅帶給我們新鮮刺激,更帶給我們生活的新領域和人生閱歷。珍重“第一次”就是珍重自己的生命。本文敘議結合的寫法也很典型,可以作為寫作的典範。

2.教學要求:根據新大綱和本課的特點以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教學理論。我制定了以下教學要求:

(1)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人生第一次經歷的意義;學習敘議結合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聯絡自己的實際生活體驗,深入思考,反覆咀嚼,領悟文章深長的意味。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3.教學重難點:重點是領悟“第一次真好”的內涵。難點是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二.說教法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就一定要體現略讀課文的特點,要放手讓學生自讀,在學習內容上以整體理解為主,不要求面面俱到。《新大綱》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以“點撥法”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圍繞中心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的情感。

我首先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找出關鍵性的詞句。然後引導學生走出文字,進入廣闊的生活領域,聯絡自己的人生經驗,體會“第一次真好”的內涵,感悟豐富的人生哲理。將學生由課本遷移到課外,遷移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去。最後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中昇華對主旨的理解,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這節課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暢所欲言,使課堂充滿活力。大文學家巴爾扎克說過:“開啟科學的鑰匙毫無疑問的是問號。”我充分尊重學生,讓每一

位學生都能暢所欲言,成為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具體的表現有兩點:(1)學生認真思考,自主置疑。學生對文章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此時學生往往會有許多疑問,那麼讓學生將心裡的問題說出來有助於鍛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生提出問題後,我會在黑板上記下來,最後歸納他們的問題。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感知,自己的提問又得到老師的認可,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進一步研讀的興趣。(2)老師學會傾聽,就勢引導。只要教師善於引導,充分相信學生,他們就會最大程度的展示自己的潛能。法國文學家法朗士說過:“教學的全部藝術,就是喚起年輕心靈的好奇心的藝術,它的目的是為了使這種好奇心得到滿足。”新課程要求教師有新的課堂行為,教師在課堂上很重要的一點是用一切有效的手段調動學生興趣,激勵學生髮展,想一切辦法讓學生愛說,會說,能說。在這節課上,我將建立一個對話平臺,讓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比如:當學生結合實際談自己的第一次經歷時,往往會侷限於“第一次做飯、第一次洗衣”等等,思路放不開。我會提示他們如:“我與老師——第一次受批評;我與父母——第一次撒謊、第一次欺騙;我與自然——第一次郊遊、第一次登山、第一次看日出;我與科學——第一次實驗;我與社會——第一次施捨……”我相信越是貼近學生的生活就越能發掘出亮點,學生只有在有話可說的前提下,才更容易理解“第一次”的內涵。我始終用心和學生、文字進行交流,尊重、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應,不斷刺激、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我努力營造一種開放的、自由的、融洽的氣氛,放飛學生個性,爭取給學生一個更為寬廣的空間。我認為,唯有讓學生暢所欲言,才能使課堂充滿活力。

三.說學法

根據新大鋼的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指導學生先預習掃清字詞障礙,然後找出自己不理解的,或是有同感的地方,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思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讓他們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說教學程式

教學步驟: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拓展——歸納總結。”這五個步驟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以談話的方式引入新課。

2.整體感知:我先對預習的作業進行抽查並明確生字詞答案,然後讓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文章寫的是什麼內容。《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要診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對學生閱讀後的提問,我會在黑板上做記號,然後歸納他們的問題。

3.合作探究: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課文內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課堂上學生的提問可能是多角度的,那麼,就以學生為主體,提到什麼就討論學習什麼。在此,我預設了以下幾個問題:

(1)文題命作“第一次真好”好在哪裡?抓住關鍵詞分析“好”的含義。

(2)為什麼說“第一次經驗並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鮮刺激,使人回味無窮?”試結合實際生活經驗舉例說說。

(3)請結合你的實際生活經驗談談你對“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愈益多姿多彩。”這句話的理解?

學生討論後明確:第一次不僅帶給我們新鮮刺激,更帶給我們新的生活領域和人生閱歷。第一次的感覺是生命中難得的寶貴經驗,珍重第一次,就是珍重你的生命。

4.反思拓展

我將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圍繞以下幾個問題思考:說課/

(1)既然第一次真好,為什麼有的人生命中的第一次不多?

(2)怎樣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3)什麼樣的“第一次”不能嘗試?為什麼?通過這個環節的討論學習,學生會明白:只有隨時留心,尋找機會,大膽嘗試,創造出越來越多的有益於身心的第一次,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有害身心的第一次是不能嘗試的。

5.總結歸納

我在最後鼓勵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我認為隨時總結學習中的收穫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如果能在學習中養成自評的習慣,那麼,他們收穫的將不僅僅是知識,而是終生受益的學習方法。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在教學過程中完成的。這裡不做詳細介紹。總之,要突出重點、難點。整個板書設計要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