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炊煙作文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1.02W人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又見炊煙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又見炊煙作文

又見炊煙作文1

時光與少年都已沉淪。關於兒時的記憶,最為深刻的便是那炊煙升起的時刻。每當炊煙升起,就意味著早晨的到來,抑或是傍晚課程的結束,總是讓人欣喜。當我一天天長大,才逐漸明白,那一縷炊煙,凝聚的是母親的操勞和父親的希望,散落開來的是鄉村的味道和生活的氣息。

兒時的記憶隨著清風一同遠去,紛繁著的是生活的喧囂與求學的艱辛,是永遠不曾停息的,也不敢停息的旅程。唯有在夢中,那一縷炊煙,才久久不能散去。中秋佳節,與C君相約去爬山,看紅衰翠減、梧葉飄黃,體味著山林的蕭索和夕陽的落寞。遠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陽,朦朧的光線竟空靈得如同飲醉了的月華,透著微醺,透著溫柔,斂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憑幽谷深林去製造秋日的奧祕。踏著一地金黃的樹葉,踏著一地斑駁的樹影,也踏著一份薄薄的寂寞。留在山林裡的也只有鳥兒的鳴叫和觸動花草的蟋蟀聲。想到在這家家歡聚、戶戶團圓的日子裡,不能與故鄉的炊煙、勞碌的父母相見,心中悵然若失,一股“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悽苦滋味在心底蔓延。站在山頂,眺望整個市區,朦朧之間,我似乎又看見一縷縷炊煙升起,飄過,消散。那一縷縷炊煙,充滿著守望和期待。回憶往昔的'中秋,充滿著喜悅、歡樂與幸福,而今卻已是物是人非。

曾經沒有珍惜往日與家人相聚的溫馨時刻,如今卻總是抱怨生活不公,想到這些,我不禁生出一種愧疚之情。父母為了生計而在外地奔波,他們也難以享受幾絲節日的歡愉。想起以往父母在家中忙碌的身影,他們黑髮中夾雜著的根根白髮顯得那麼刺眼,這是我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之重,是我生命中最為痛苦的無奈和傷痛。曾經,總是希望自己能快快長大,然後可以憑藉自身的努力讓父母過上安逸的日子。現在,我終於明白,我那淳樸的父母一生所追求的不過是平靜的生活與兒女的安康。此刻,我望見的不再是一縷縷的炊煙,而是鋼筋混凝土澆築的城市,這城市阻隔了我對故鄉的思念,也阻隔了我對父母的思念。何時,城市的發展才能迴歸鄉村的質樸,融現代化的教育、醫療、衛生、交通於平靜的生活之中?正如陶淵明所描繪的“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然而,我清楚地知道,這不過是我的一廂情願罷了。

也許,我不應總是拘泥於思念,而應化思念為昂揚的鬥志,雄關漫道,一往無前,邁向成功的彼岸,聊以慰藉心中對故鄉與父母的思念。天色漸晚,和C君一同踏上返回學校的道路,天空中閃爍的星星照著我們前進的腳步,而那輪皓月卻躲在雲層中,不肯露出它的身影……晚上,又夢見一縷炊煙,我不願醒來。也許,這才是心靈的歸宿———寧靜自然;也許,這才是生活的本質———安詳和諧;也許,這才是我們畢生的追求———平淡歸真。

又見炊煙作文2

小雪前後,大街小巷似乎在一夜之間,冒出一排排一堆堆青白翠綠的大白菜。它們白白胖胖地或躺或立,實在是憨態可掬。

青白厚實的菜幫,頂著葉脈舒展翠綠令人慾滴的綠傘。那綠傘將舒未舒有的猶如朵朵羞澀扭捏的花兒,有的肆意張揚扒扒拉拉隨意或歪或斜。不管何種姿態,從它露面的那天起,家家戶戶的餐桌上,就有了它的一席之位。

極喜歡白菜的清香淡寡。或炒或燉或做成餃子包子餡,都是舒服貼切的吃法。不用任何佐料,油鍋用蔥姜烹調之後,用手輕輕掰開每片菜葉,不用沾刀,直接用手進行撕扯,菜幫和葉子分別下鍋。猛火翻炒數分,讓白菜裡的水分充分溢位來。當白菜變得柔軟時,加點鹽切個紅椒倒點醋撒根香菜,青白翠綠豔紅,洋溢著白菜特有的香脆清淡。

炒白菜最好是猛火,大鐵鍋。記憶裡,偶見我爸蹲踞灶臺前,風鼓子鼓吹著風點燃了灶坑裡冒著紅燦燦火焰的麥稈,我爸的臉膛被火映得紅通通的。我媽在鍋臺前,圍著油跡斑駁的帆布圍裙,弓著腰,一手扶著鍋臺,一手執鍋鏟,讓白菜在鐵鍋時裡跳著高的翻飛。我媽的上身籠罩在油煙繚繞的煙霧裡。童年的記憶裡,我媽的頭髮裡總是帶著油煙的味道。我知道,那就是家的味道。

屋外,絲絲縷縷隨風而逝的炊煙。屋內,煙氣騰騰的灶臺。灶臺下燒火的老爸。灶臺上炒菜的老媽。無論我走得多遠,無論間隔的時間多久,他們成為我腦海裡永不磨滅的記憶。

那晚上,帶著煙熏火燎的炒白菜,搭配著鬆軟白胖的大饅頭。我們個個吃得腸滿肚圓。直呼:“撐死我了,撐死我了。”我爸我媽,會佯裝怒意叱咄:“誰讓你吃那麼多了!”而筷子,還不會停歇,把盤子裡剩的白菜往我們面前扒拉一下,說:“都吃了吧。”

我爸在小雪來臨之前,早就挖好了六七米長的菜窖子。把白菜一排排碼好放在坑裡。蓋好泥,遠遠看去,就像起個了大餑餑。整個冬天,白菜躲在菜窖子裡,任憑外面狂風暴雪,安然地等待著成為人們的盤中餐。

我爸說,白菜就得在菜窖子裡過冬。既可以偷偷地長個,又保持了水分。主要是窖過的白菜味道好。

當時我不以為然。如今吃著沒有在菜窖子裡待過的白菜,當白菜的澀觸及我敏感的`味蕾時,我才知曉,我爸說過的話是對的。窖過的白菜生脆清香,遠比裸露在外的白菜口感潤滑細膩。此時我才明白,為什麼我爸在冬天來臨之前都是要花上半天的功夫,挖菜窖子,原來就是為了滿足我們那敏感而挑剔的味蕾呀!

屋外,綿長而輕柔的炊煙正嫋嫋娜娜地飄蕩在蔚藍而潔淨的天空中,越飄越遠。夕陽的餘暉下,煙霧籠罩著靜穆的村莊。村莊裡的孩子,就像那縷縷飄蕩的炊煙,無論走到哪裡,都牽扯著他們的情愫。

當那縷炊煙帶著希冀漸行漸遠,當那大鐵鍋裡炒出的白菜存留在我們的脣齒間,我們卻無比眷念地想回到過去。

可惜,當再見那縷炊煙時,只能在夢中了。

老屋依舊在,炊煙可以再飄起,而灶臺邊的人卻已昨是今非了。

又見炊煙作文3

從前的鄉村,夏天的夜晚是不缺少炊煙的。

每當夕陽西下,暮色降臨,我們佇立在故鄉空曠的原野,有微微和煦的風襲來,把那家家產戶屋頂上升起的炊煙鋪得平平緩緩,慢慢飄蕩在村野上空,像一張巨大的薄薄的輕紗,緩緩隨微風舒展著。

然而,我們長久以來,遊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在鋼筋混泥土的建築群中,幾乎忘記了炊煙的模樣和味道。為了尋找那熟悉而又陌生的炊煙,在國慶期間,我打點心情,踏上了回鄉之路。

於是,又見炊煙,在故鄉老家的農村。

“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是啊,有煙火處有人煙,有人煙處有仁慈。難怪人們在迷路時總是朝有炊煙的地方去詢問,因為那裡有生命,有希望。透過那冉冉升起的屢屢炊煙,我找到了我在農村生活的童年時光,看到了母親在灶前夾柴生火做飯的忙碌的身影,聞到了比海味山珍還要香甜的白米飯的香氣。

看著那炊煙,我還看到母親將桐子葉洗淨,包著調好的麥粑放在灶裡燒,熟了就剝開燒焦的葉子,將香噴噴的麥粑分給我們幾姊妹吃的情景。如果不夠吃,居然連焦糊的葉子也一併進了肚子,還有父親偶爾在犁田時捉到一條魚鰍黃鱔之類的美味,也用菜葉包著,放點鹽,燒給我們吃,那味道簡直不可比擬。雖然有許多柴灰包裹,但那時,我們絕對是吃得津津有味,連灰也一起吃掉,因為這灰是香的並且可吃的。不信你看,在我們老家農村,但凡有人感冒了,就有年長者指點迷津一用幹陳艾葉(端午那天扯的最好)燒成灰,然後化在水裡喝,很快就會立竿見影,藥到病除的,連我也吃過好幾回,那味道除了澀還是澀,很難喝的,不過只要你一想到”良藥苦口利於病”的道理,你就不會嫌棄它,而且稍不留神,你就會一飲而盡的。

有幾回,母親用菜葉包著茄子燒,然後將燒熟的茄子放到碗裡,淋上事先調好的作料,看起來聞起來吃起來都與用水煮的茄子不可同日而語。那個香味,只有柴灰才能孕育的香味,那是煙火的味道,是人煙的味道,那是隻有在故鄉老家才有的.特殊的味道。

那飄飄嫋嫋的炊煙,牽出了我對母親,對故土的縷縷深情,也使我抑鬱的心靈無比熨貼。因為生活中總有些煩惱如影隨形,我也是食人間煙火的,不能超然物外。幸好,筆墨和宣紙構築起我的精神家園,只有在這裡,我才能徹底的放鬆自己,找到自己的生存依據,暫時忘卻俗世的煩惱和不堪。

又見炊煙,才發現這裡沒有城市的喧囂與紛擾,心靈透徹而純淨。看那縱橫交錯的羊腸小道,有一種詩意的閒散。遠望青山如黛,如一幅水墨山水畫。眼前,裊裊炊煙飄飄蕩蕩,如一股鄉思自心底升騰。那飽和了炊煙的相思啊,縱然我萬水千山走遍,抬頭望一眼月缺月圓,故鄉,你仍是我心中唯一的牽念!”又見炊煙生起,暮色照大地,想問炊煙你要去那裡?夕陽有深情,黃昏有畫意,詩情畫意雖美麗,我心中只有你……”

又見炊煙作文4

“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照大地,我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裡?夕陽有詩情,落日有畫意,詩情畫意雖然美麗,我心中只有你。”每當回到故鄉,這首歌就會在我耳邊響起。

村莊被落日的餘暉鑲上了一道道金光,暮色籠罩下的故鄉更加美麗了。村子裡為數不多的老房子,屋頂上的煙囪裡飄出縷縷灰白色的煙霧。

我方佛回到了遠去的童年,依稀聽見母親登上靠在房邊的木梯,喊我吃飯的聲音。那親切的聲音漸漸地由遠及近,又由近而遠。聽到母親的呼喚我和小夥伴們不再嬉笑打鬧,背起裝滿豬草的筐子加快腳步向家裡趕去。飯桌上母親已把我們的飯碗盛好,小碗裡是菜粥,中間的大碗裡還是當菜吃的菜粥,只是多加了些鹽和被在灶膛裡燒了一下又被剁成碎末的辣椒。桌子上少一隻碗,母親總是等我們到齊以後才盛上自己的飯,站在一旁端著飯碗吃。她把鍋裡一些雜麵條大部分盛到乾重活的二姐和小哥的碗裡,再留給我們上學的幾個孩子一些。當盛完我們的飯碗,鍋裡已是清湯寡水了。一家子圍坐在飯桌前,母親的臉上洋溢著微笑,沉默寡言的.二姐和小哥把碗裡的麵條夾到我碗裡一些,又把站著吃飯的母親拉回到桌子前讓她坐下,把麵條再夾回到母親的碗裡幾根。我和大哥、三姐講著學校的事情,不時引得母親和二姐、小哥開懷大笑。有時二姐小哥也講生產隊的事情,我知道在他們的生活裡伴隨的不只是辛苦,也充滿著歡樂。

那時,我以為那就是幸福生活。因為我們的生活始終充滿著笑聲和關愛。根本不敢想也想像不出我們還會有每天有饅頭,有肉吃的日子。更不會想到今天的人們到有了有肉、有魚、有蝦又會懷念過去農家小院的田園生活。

村子裡年輕人靠做買賣和出國搞建築蓋上了小洋樓,幾棟老房子散落在村子的各個角落。房子的主人已搬到了城裡生活,老房裡住的老人是不願住進小洋樓和兒女一同生活的“房客”。人老了,懷舊的他們從地裡揀回些柴草,燒上柴鍋,貼上幾個餅子,做上幾個窩頭,熬上一鍋菜粥,把住進樣樓裡的兒孫叫過來嚐鮮,兒女們還行,吃著老人做的飯菜像小時吃點心那麼親切,孫子孫女看上一眼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又回家看電視玩電腦了。

兒女們和老人談著過去,向父母討教貼餅子做窩頭的方法。問父母為什麼明亮乾淨的廚房為何做不出小時候的那種味道,老人開玩笑的告訴兒女那是灶臺和鍋都太亮的原因。

今年有幸多回老家幾趟,因為懷舊,總願去村子裡的幾處老房子轉轉,當置身這樣的院落,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時候村子的模樣,和小時候的玩伴。傍晚時分,有時也會到村旁看村子裡炊煙升起,只是我的村莊已沒有那種雲霧繚繞的仙境般色景象了。可是不論怎樣的改變,心中那份抹不去的親切會始終伴隨著我,無論我走到哪裡、身在何處親愛的故鄉就在我的心底。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