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4.51K人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在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中,有許多家喻戶曉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講述了劉備三到諸葛亮的.茅舍,請求諸葛亮出山的故事。前兩次劉備都被拒之門外,第三次他終於見到了諸葛亮,可是諸葛亮不肯答應出山相助,劉備苦苦哀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諸葛亮終於被他的誠意所感動,答應了輔佐劉備成就建國大業。

在這個故事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劉備,他不因為自己是漢王皇帝的後代而高高在上、頤指氣使,他沒有看不起身為農民的諸葛亮,相反他一點架子都沒有,以禮待人,禮賢下士,這是我最需要學習的一個品質,以後我要向劉備學習,不能以貌取人,因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劉備還有一個優點,就是知人善用,他看到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百折不撓地請諸葛亮出山,之後又委以重任,對他信任有加,因為千里馬也需伯樂識別,需要慧眼識英雄。

當然,我也喜歡故事中的另一個人物——諸葛亮,他足智多謀、料事如神,擁有大智慧,還忠心耿耿、胸懷坦蕩、品質高貴,他為了自己敬重的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是,我自己呢,老是覺得自己聰明、智商高,還瞧不起某些人,一點都不謙虛謹慎,我要改變自己的這些缺點,不隨意吹噓,不驕傲自大,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向諸葛亮學習。

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讀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如果劉備沒有三顧茅廬,就請不到諸葛亮草船借箭,也不會有火燒赤壁的故事,劉備也不會建功立業,我們今天也讀不到這麼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

《三國演義》中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明,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不少的可貴品質,《三國演義》改變了我,它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2

暑假裡,我有幸讀到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講的是:劉備本來是一位賣草鞋為生的人,因為聽說幽州太守劉焉招兵,於是就去投奔劉焉。在路上與張飛、關羽相遇並結為兄弟,他們三人一起投奔劉焉去了。劉焉死了以後劉備也招了點人馬,駐紮在了新野,開始自己的'事業。他們又“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來當軍師,幫助出謀劃策。開始關羽和張飛不服諸葛亮,直到諸葛亮打了一場大勝仗,他倆才心服口服。之後,通過劉、關、張三人的努力,他們與曹操、孫權一起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劉備國號為蜀,曹操國號為魏,孫權國號為吳。後來,關羽因為太過於驕傲了,就把他把守的荊州給丟了,還被捉到吳王孫權的手裡,被殺了。張飛因為和關羽結為了兄弟,所以想報仇,可是卻被手下給害死了。劉備看到兩個兄弟都因為吳國而死了,就不顧諸葛亮的苦苦勸告,發動一百萬軍馬去打吳國,最後被打敗了,劉備也因此得了病去世了。太子劉禪繼承了父親的霸業。可他樂不思蜀,整天和姦臣一起吃喝玩樂,蜀國只好由諸葛亮來管理,過了一段時間,諸葛亮也因為身體不好病死了。劉禪因為沒有能力,就被抓到曹操那裡去了,從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就這樣完了……

在這個歷史故事裡,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他對劉備忠心耿耿,對蜀漢忠心耿耿,自己死也想著蜀漢,這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種體現。諸葛亮非常聰明,打仗時不靠武力,靠智謀,也打了很多勝仗。我們的學習也是一樣的,不能死記硬背,要用一種好方法來記,這樣才能記得快。

在這個歷史故事裡,劉備告訴我們做人要善良,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關羽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太驕傲,否則就會象關羽一樣,丟了荊州又丟了性命。張飛告訴我們不要太心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三國演義讀後感3

說到三國,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曹操、劉備、孫權等人。很多人認為這三個中,離統一天下最近的人便是曹操了,因為統一天下的人是他手下的司馬氏,許多人都因為這點,而覺得曹操十分成功,我卻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不否認曹操是個成功的人,他手下大將如雲,每一個都肯為他付出生命;他手下的謀士也是大排長龍,而且都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

再說說他本人,更是聰敏絕頂,對他看中的人,可以說是開誠佈公,什麼好東西都給他;可是,對所有人,他似乎都不會完全信任,有時甚至會因為一點小動作引起了他的疑心就大開殺戒……我想,曹操是一個歷史上性格最複雜,形象最多樣的人了,他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奸詐狡猾,有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巨集大量,又心胸狹隘;大家風範,小人嘴臉……這些極其矛盾的性格,同時在他的'身上體現,就造就了一代奸雄。

我認為這也是他的可悲之處,無論他是和性格,都離不開“猜疑”二字,而就算他猜疑了一輩子,他一手建立的曹氏王朝,也被他最得力的手下司馬一族奪去,猜疑了一輩子,也沒出掉一個真正的“禍害”。無論對誰,他都做不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對待降將蔡瑁張允,只因一點疑心就殺了他們;對待關羽,寧可自己戰敗也不然他又見到劉備的機會,是為了想留住關羽;對待劉備,即使他有了皇親國戚的身份,也不將兵權交給他,連荊州都還要派一個車胄去鎮守、監視……曹操每次做起決定來都是閃爍不定,都把人派出去了,還要找兩個人跟著,還不放心,偏要自己也一起去。

我覺得這就是曹操的悲劇之處,是他失敗的原因。

三國演義讀後感4

《三國演義》是記述中國古代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征戰的故事。書中的人物絕大部分都是真實存在過的,故事是經過作者羅貫中加工美化的。

從前,我一直認為曹操是個壞蛋,因為許多影視作品都把他刻畫成奸臣。爸爸告訴我,按照正統思想,漢朝的皇帝姓劉,而曹操佔領北方大片地域,挾天子以令諸侯,相當於篡位奪權。他有悖於正統,所以在書中作者要貶低他,而抬高同樣姓劉的漢室宗親劉備。

其實曹操是個了不起的人。在兵荒馬亂的歲月,他率領軍隊,征戰殺伐。在官渡,曹操以少抵多,以弱勝強,一舉擊敗了強敵袁紹,奠定了功業。連年戰爭,他終於統一了北方。歷史就是這樣,誰造成了統一,誰就推動了歷史程序,誰就是英雄;誰想分裂,誰就倒退了歷史車輪,誰就是千古罪人。

曹操的文才也是一流。爸爸說,曹操和他的.兩個兒子曹丕、曹植合稱“三曹”,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尤其是曹操的四言詩,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樣的人能算是奸臣反賊嗎?

《三國演義》裡曹操的表現就沒那麼高大了,多疑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徵。他因為懷疑華佗想要謀殺他,一氣之下,將華佗下獄處死。一代名醫就此身死,如果不死,不知道他又能救活多少蒼生百姓,他的醫術也能傳世後人,造福後代。他因為多疑殘殺了呂伯奢一家,逃亡路上將錯就錯,連呂伯奢也一起除掉,留下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句子

其實,這種亂世,對一個大人物來講,多長几個心眼也沒有錯。不然的話,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人家幹掉了。

這就是我所知道的曹操,一個功績遠遠蓋過缺點的英雄。

三國演義讀後感5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名叫《三國演義》的名著,作者是羅貫中。

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山西幷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故傳》,《水滸全傳》。代表作品有章回體小說《三國演義》。

本節主要講得是: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事,是一部情節曲折的章回體小說,是結合真實歷史民間傳說編撰而成的。小說講述的是東漢末年時期魏、蜀、吳、三國為統一天下而興起的戰爭,其中存在著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曹操亂世奸雄的形象,關公手持青龍偃月刀,長鬚飄飄的形象,張飛豪邁奔放草莽英雄的形象,現實與想象結合構造出一部文學史上的巔峰之作。

賞《三國演義》,翻閱此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頁畫,劉關張雙手各端一碗酒,共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約,面前香爐直立立焚著三炷清香,面前香霧繚繞,桃花滿園,此情此景無不令人感慨萬千!如今桃園三結義己成為人們廣為流傳的佳話,他們之間的深厚友誼也無不叫人感動。

品《三國》,會從中收穫到不少為人處事的`經驗,它為我前方末知的道路燃起一盞明燈,周公瑾正值英年素有大志,功成名就,本應度過一段美好人生,就因妒忌諸葛亮比自己城府深,竟生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怨言,設計陷害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結果慪氣含鮮血而死,生前所得盡失。它用事實警戒我要以寬心來看待事物,接受事物這一事列,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當我們看著別人成功時,往往忽略了他們在成功道路上付出的艱辛。就像冰心說的"成功的花,人們只驚訝它現的驚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我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三國演義讀後感6

這個暑假我讀了許多書,如:《稻草人》、《木偶奇遇記》、《三國演義》,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三國演義》裡的關羽。滾滾長江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三國裡的關羽神勇無比,單刀赴會膽子大。關羽的故事可多了,如:《過五關斬六將》、《夜走麥城》、《刮骨療毒》等。我最佩服關羽刮骨療毒這件事。

故事是這樣的:話說關羽在一次戰鬥中手臂被一支毒箭射傷了,關羽就請神醫華佗來醫治他的箭傷,華佗仔細看了看說:“不好,你的箭毒已經進入到骨頭上,我要用刀在你骨頭上把毒颳去,沒有麻藥,這很疼痛的。”關羽爽快地答應說:“沒問題,現在就來刮毒吧!”華佗先把關羽手臂上的.皮肉劃開,而關羽卻在和手下的兵喝酒,幾乎看不出他疼痛的樣子。華佗開始在它手臂骨頭上刮毒了,他刮呀刮,颳得時候關羽手臂上流了好多血,喝完酒他和手下的兵聚精會神地下起棋,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一個多時辰過去了,終於刮完了毒。華佗欽佩地豎起大拇指說:“將軍您真厲害啊,我從沒見過向您這樣勇敢的人!”關羽感謝地說:“這算什麼,小菜一碟,還得謝謝您這位神醫妙手回春治好了我的手臂啊,我又可以帶兵打仗了!”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關羽真是個勇敢頑強不屈的人,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我是個男孩子可是平時手指劃破了一點,痛得鬼喊鬼叫,和他相比我就無地自容了。

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讓我大開眼界,而三國演義裡的眾多英雄人物,給了我深刻的印象,他們勇敢頑強,不怕死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7

暑假裡,我讀了爸爸給我買的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都想統一天下,經過一番征戰後天下分成了三個國家,——魏、蜀、吳,也就是曹操、劉備、和孫權的國家,這三個國家的主人,都想滅掉別的.國家,一統天下,所以他們就開始明爭暗鬥,想推翻別的國家,經過長達數十年的戰鬥後,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他攢了皇位,改國號為晉國,隨後,他消滅了蜀國,皇帝劉禪投降,然後,他又開始攻打吳國,吳國也滅亡了,皇帝孫皓投降。司馬炎統一了天下,建立了晉國的故事。

在《三國演義》的閱讀過程中,有幾位人物,使我非常敬佩,第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諸葛亮被劉備請出山後,火燒新野、舌戰群儒、草船借箭、赤壁大戰……幾次打敗曹操,是一位足智多謀的軍事家、政治家、發明家。

第二位就是號稱常勝將軍的趙雲趙子龍,他不顧危險,幾次救了劉禪的命,長阪坡,他為救劉禪,在曹軍中,殺了個7進7出,救出了劉禪,截江奪阿斗

的時候,趙雲又從孫尚香(劉備的妻子)懷中奪回劉禪,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將軍。

第三位是諸葛亮的繼承人姜維姜伯約,諸葛亮去世前把自己一生所學的軍事知識全部傳給了姜維,其中包括他發明的連珠弩的製作方法。姜維全力為蜀國出力,最後為蜀國捨生取義,悲壯自刎!

三國時代是一個英雄並出的時代,像諸葛亮,周瑜,司馬懿,還有名醫華佗等等,都是出自三國時期,所以,三國時代的故事能流傳至今而不衰!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