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讀後感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3.07W人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快來參考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管子》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管子》讀後感

“故民未嘗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功。是故仁者、知者、有道者不與大慮始。”意思是對人民不必同他商量事業的創始,而可以同他歡慶事業的成功。因此,仁者、智者、有道者,都不與人民商量事業之開始。

這句話在專制社會來說,極為正確的。因為根據誰謀劃誰承擔的道理來說,專制社會裡專制者(自稱的仁者、智者、有道者)承擔事情成敗的後果,人民被驅趕到一邊,不能承擔事情的成敗,自然也無需要負責!人民只起到一個作用,就是人多嘴雜,意見紛紜,干擾專制者的決策。所以,專制者不與人民商量事情,而只告訴人民成功的結果,同人民一塊歡慶!當然,失敗了,專制者就不告訴人民,自己“打落牙齒和血吞”,直到一條道走到黑,墮落進懸崖為止!

但到民主社會,人民承擔事情成敗的後果。根據誰謀劃誰承擔的道理,只能有人民自己決定事情,自己承擔後果。所以,民主社會由人民自己組織起來,形成各種做事情的意見,通過相互的爭吵,最終讓人民大眾決定怎麼做,共同承擔做的後果。

在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做事方法,這是專制社會的時期的專制者們想不到的,也是管仲想不到的`。

管仲是封建專制社會最理想、最完美的臣子,他與齊桓公可說是封建專制時代的典範!

封建專制時代是以血緣關係作為一切人際權利義務的時代,華夏的這個時代和歐美的封建時代完全一樣。都是隻要血緣在,那君主就不憂愁權位,人民甘居臣下位子,不會有非分之想。譬如白起戰功赫赫,威望巨大,可是君主一把寶劍就能讓他自殺;李牧是趙國公認的幹才,可是趙王一道命令,也能讓他吞劍自殺!

只有到了帝國專制時代,打碎了以血緣關係論人高低的習慣,變成了以權位來論以一個人的高低。權位決定了人的一切。帝國專制者不惜一切,哪怕把人馴化人奴才也要確保權位不失!

但是,失去了以血緣關係來作為人地位高低的恆定的標準,帝國專制者無論如何努力,無論如何窮凶極惡,可是也遠遠不能達到封建專制者所具有的權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