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書心得體會(14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3.75K人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語讀書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14篇)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 篇1

讀于丹説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回顧自己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也會經常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如與家人因瑣事產生分歧、和家人鬧矛盾,工作中與同事有時會產生摩擦,與家長產生摩擦,面對不如意的學生會生氣…看過《論語》心得讓我明白了自己給別人帶來煩惱的同時自己也很苦惱。讓我找到了克服生活中不愉快的好方法。

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裏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個態度是,要儘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後果是什麼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説:“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實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聽於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甚的態度。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着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閒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 篇2

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沉澱在一本散發着油墨書香的《論語》之中,任憑他在歲月的風箱裏被剝落的斑駁朱漆,任憑他在時間的長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這其中的靈魂所包含的所有美麗文化都以他安詳的姿態靜靜的躺在那泛黃的紙張上。像陽光,播撒我心中知識的種子;像雨露,滋潤我向善的靈魂。

讀《論語》,本只是為了完成老師看好書,寫讀後感的任務,可看着看着竟在書中發現了一個個靈魂,一個個穿梭於“仁”、“學”、“君子”與“小人”之間的靈魂。我還看見了一個“君子坦蕩蕩”的孔子,一個“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的孔子,一個“剛、毅、木、訥”的孔子,一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孔子,一個“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個……

孔子是很講究學的,在他的《論語》中就有學而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學”與“思”之間的相輔相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的學習態度才會進步;“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告訴我們其實學習也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告訴我們要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地治學:“温故而知新”告訴我們學了就要重新再複習一遍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同樣的,孔子也是個孝子,大愛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對人民的博愛,還有對長輩們的孝愛。可是如今的人們漸漸地對孝這個字的認識越來越淡薄,原本閃光的字眼逐漸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這樣墜入了一個他們自認為的美麗卻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説:“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這句話完全顛覆了平日裏人們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許你以為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幫父母幹活,有好吃的`就給他吃,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質上的豐富;是對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為了他們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損害道德的事情;是愛自己,而不是不顧自己的安危讓父母擔心、憂慮。

在《論語》中有一句話令我深思熟慮:“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們班這個小小的集體也會有“姚明”“王羲之”“達芬奇”“宋祖英”“華倫庚”“冰心”等。有的人學習不好,可是籃球卻是動若脱兔;有的人體育不好,可是書法卻是龍飛鳳舞;有的人書法不好,可是繪畫卻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繪畫不好,可是唱歌卻是娓娓動聽;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卻是滿腦子的數學;還有的人對數字一點兒也不感興趣,倒是寫起作文來便妙筆生花了……都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話不假啊。每個人的優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每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夠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教導我們,使我們更上一層樓。我們要多向我們身邊的所謂平凡人學習他們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樹叢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邊許多的植物滋養下茁壯成長,並且長成一棵堅韌不拔的大樹。樹之所以高大,因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偉岸,因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壯闊,因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閃光,因為有了那些所謂的平凡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是中華文明的匯聚,是一位諄諄教導的老師教會了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更是引領我麼向上的階梯。

薄書一本,細讀一遍,終生無悔。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暑假裏,我把《論語》第二十章讀完了。在《論語》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孔子。孔子頭戴一頂帽子,長頭髮中有一兩根銀絲,直直地垂下;孔子的腦袋非常大,能裝下許多知識;孔子身穿青色的漢服,好一個“美男子”!

孔子共有三千多位學生,其中,七十二名特別優秀,被譽為“賢人”。在《論語》中,孔子明確指導並予以評價的'“清晰可辨”的弟子有很多個,包括“十哲”“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有: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有:子游、子夏。”其中,子路勇敢、堅強,是孔子的學霸。子貢家裏非常富有,但他仍然勤奮好學。

我最喜歡孔子和自己兒子孔鯉的對話:嘗獨立,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禮》不以立。鯉退而學禮。這句話的意思是孔鯉獨自一個人站在花園,孔子走過來説:“你學會《詩》了嗎?”孔鯉説:“沒有。”孔鯉就去讀《詩》。孔鯉又來到了花園,孔子又説你學會了《禮》了嗎?孔鯉説:“沒有。”回去又讀了《禮》。再後來孔子又來到了花園,孔子對孔鯉説:“《禮》《詩》學會了嗎?”孔鯉説:“學完了,學完了。”

孔子的“老而不死,為之賊。”這句話被後人錯誤理解成了老人不死,是賊。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有一次,我坐在公交車上,看見一位老奶奶沒座位坐,於是對一個小夥子説:“喂!給我起來,難道你不知道尊老愛幼嗎?”小夥子小聲地説:“我生病了,剛從醫院出來,想坐着休息一會兒。”公交車上的人都開始指責老奶奶不對。

孔子既是一個懂“禮”的人,又是一個堅強的人,所以我會像孔子一樣,學孔子《論語》裏的道理,遇到事情不要放棄,要堅強。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 篇4

《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讓我明白了:要重視個人對家庭、國家、社會和歷史的價值!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是教育我們要在學習生活中吧“學”和“思”結合起來,勤勉治學,才能學有所成。子曰:“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

對於政治來講,要想成功的治理國家需要什麼?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只有仁。這一點儒家的選擇是很正確的。子曰:“君子不器”。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人並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機器,而是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思想特徵。人應該充分發揮自己潛在的才能,才能使個性獲得全面的.發展。孔子自己後來也實踐了這一點,他後來收門徒三千,有教無類,可謂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這是一種多麼難得的對學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今天這個浮躁而喧囂,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的社會裏,這種精神又是多麼的難得!一部《論語》讓我感悟良多,裏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們後人的借鑑。只有把個人放在社會的倫理體系裏面,個人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個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顯。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 篇5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今年暑假,我就讀了一部經典:《論語》。《論語》是儒家文學的經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影響了從古至今的一代又一代人。

為政篇第二里説: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只是讀書,而不思考問題,就會惘然無知沒有收穫;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認真讀書,就會越來越疑惑。在我們學習中,光讀書而不思考,就會錯誤的理解文章的含義;光思考而不讀書,疑惑越來越多,卻又找不到正確答案。只有既會讀書,又會思考的學生,在學習中才會。

八佾篇第四里説: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時候,不要出遠門。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也必須要告訴他們確切的去處。無論我們在哪兒,爸爸媽媽總是最牽掛我們的人,自己出去玩了,必須要跟父母説一聲,讓他們放心。如果耽誤了時間不能準時回家,也要跟他們説一聲,不讓他們擔心。

述而篇第七裏説: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奢侈了就會不謙遜,不懂禮節,節儉了就會寒酸。與其不懂禮節,寧可寒酸。我們在生活中必須要節儉,空調能不開就不開,洗菜的水能夠用來澆花或沖廁所,用過的紙反面能夠用來打草稿

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學習前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人生。讀一讀《論語》,使自己學的更多,成長的更快。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 篇6

我第一次知道《論語》是在初中課本上,我們學習的是簡單但很有哲理的論語十則。當時我剛開始學習古文,還不是很能理解難懂的古句,但論語讓我對文言文開始感興趣。它讓我感受到了古人那博大精深的文化,我被他們的才華所吸引。

《論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文化遺產,它的內容很廣泛,記載了孔子關於政治、哲學、教育、倫理、文學、藝術和道德修養各方面的言論。作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創建的儒家思想不僅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思想和文化傳統有着深刻的影響,對世界也有很大的影響。《論語》集治國、修身、齊家、平天下於一身,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所在。宋人趙普也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一書的用處之大了。 我最欣賞論語的是它的許多句子語句雖然簡單,但哲理深藴,發人深省。不僅在做人方面,在學習上、教育上、治國上都有很深刻的道理,總能讓我有很多收穫。

這學期學習了老師的《人際關係》這門課,更加發覺論語的偉大,它在人際交往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知識。首先在做人方面,就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論語》提出做人要正直磊落,重視仁德,重視個人修養和人的的全面發展。在人格塑造方面,第一:孔子提出:君子必須具備多種才能,不能像器物一樣只具備某一方面的用途,君子應以道義作為人的根本,按禮儀來實行,用謙遜來表達他,用忠誠來完成它;第二:君子要重視自我修養,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第三:孔子認為君子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第四:孔子認為君子和小人之見的差別還在於不同的生活態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認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其實 現在我們生活的環境是相對獨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我們如何和自己周圍的人相處,除了有正確的交際觀點,我們在為人處世上還要自我做起。在與別人交談或評價他人時要先考慮一下自己是否有資格去評價他人。所以我們在為人處世上應該時時刻刻要遵循于丹“論語”心得中提出的“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在學習中努力做到少説多做,做事要積極,説話要謹慎。在遇到問題和處理問題時説話要用腦子,做事要考慮後果。用這種“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處世心態要約束自己要求自己。

《論語》是古人智慧的體現,其中有太多至理名言值得我們借鑑,我還需要去更深入地讀懂它,讀透它,《論語》的智慧值得我一生去學習。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 篇7

媽媽給我報了坦坦國學班,就這樣,我開始讀《論語》了。《論語》十分有趣,裏邊有很多關於孔子説過的名言警句,比如教我們如何學習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關於治學方法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論語》讓我體驗到了教學相長的快樂。

我最喜歡這句話:“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這裏的五美是指:“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四惡是指:“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如果你想做君子,那就要尊五美,屏四惡。

有一次,我在公交車上看見了一位老奶奶,她看見了一個大哥哥坐的位置,大聲罵:“起來,讓開,我要坐。”那位大哥哥看上去身體很弱,很累的樣子,那個老奶奶卻堅持要他讓座,大家都説:“你不能倚老賣老呀!”我想起了孔子的話:“老而不死,為之賊。”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道德品行不好的人從小不懂禮儀,長大無所作為,老了還要禍害社會。

《論語》中,我最喜歡孔子。他很謙虛,從不跟人比較。比如,孔子有一次走在路上,遇到了陽貨,陽貨對孔子説:“不如我們來比一比看誰家更有錢吧!”孔子心想:“我若跟別人比,這樣就違反了天命,就不是一個君子了!”,於是他嚴肅地説:“我不會跟你比的。”陽貨很生氣地嘲笑孔子家窮,孔子卻説:“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慧。”説完便走了。

以前,他的.弟子很少,後來,他的弟子越來越多,一生共有三千多弟子。我很喜歡聰明的子貢,他十分的尊敬師長。子貢看見孔子,很尊敬地向孔子鞠躬並問好,還經常向孔子請教許多關於如何成為正人君子等方面的問題,孔子也非常喜歡子貢,教他各種各樣的道理。孔子去世後,子貢就在他的墓地旁住了三年,子貢去世後,還囑咐後人將自己的墓地和孔子挨在一起。

我也喜歡《論語》中講到的第一學霸顏回。顏回家中貧窮,但從不放棄學習。每天晚上顏回都堅持讀書,勤奮好學,後來成為孔子最喜歡的學生。孔子本來想把他的學問傳給顏回,可惜顏回卻早早去世了。

《論語》還告訴我們,做一件事,要多思考:“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如果要做一個正義的君子,那就要懂得九思,學習關於君子的話,千萬不能和小人做壞事。

如果你想要成為孔子這樣智慧的人,那麼就來讀《論語》吧!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 篇8

一部論語,兩萬餘字,卻可進入中國思想史上最燦爛的文章之列。它影響歷朝士子書生乃至普通百姓兩千餘年,國人的性格,也受到無聲薰教。封建王朝瓦解了,四書五經不能上講堂了,儒學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論語和其他儒家經典一樣,在書架上蒙塵。然而論語的光輝並不會因一時不被理解而消淡,儒學作為中國文化的精髓部分,必然會和經濟一起復興,論語的精彩,必然會被更多的人體會。果然,于丹教授做客百家講壇,講《論語心得》,提醒了國人還有這麼一部經典等待着我們翻閲。

宋代有位大儒程子這樣説論語的都後感:“讀論語,有讀了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後其中得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後知好之者;有讀了後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可以説是深得其趣了。我讀完論語,時常心中有幾多惶恐,幾多自責,並且為孔子折服。讀論語,我以為有必要把孔子請下聖人的高台,而想像自己也是孔門弟子,追隨老師左右,聽其言觀其行,才利於得其樂趣。孔子是可愛而可敬的好先生,我的師兄顏回子路子貢等等也是個個稜角分明。粗看于丹教授講《論語心得》,分成幾個方面來論述。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部論語,我讀論語,只看得君子二字。不錯,我心中的論語,乃是一本學生的聽課筆記,所記錄的內容,是老師教學生如何做一位君子。

且看開篇學而第一講的是什麼。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述三條,第一為學道以長才幹,第二為交友以輔仁,第三條乃是修德,此三條者,不過都是為了做一個君子。孔子之敍君子,是從多方面多角度的,一部論語,正是為了告訴弟子們,何為君子,君子有怎樣的責任,君子有怎樣的才能,君子有怎樣的德行,君子怎樣為政,怎樣修身而成為君子……如此種種,都是自君子二字鋪展開來。論語當是一本給想成為君子的人看的書,不同的人可能看出不同的東西,這些東西都和君子是相關的,或者只是算君子的一部分,豹之一斑而已。

孔子的眼中的君子,是怎樣的人呢?讓我們去論語中看。想要直接給君子下一個定義是有難度的,君子內涵很廣。先説君子的'責任。孔夫子自己就是位君子,他的志向,最能表明君子的責任。顏回和子路與孔子各談自己的理想。直率的子路説他想要車馬輕裘,與朋友分享,用壞了也不可惜;顏回説得自己要不誇耀自己的長處和功勞;而孔子説的是什麼?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分明就是施於天下的政治理想啊。君子生於世,“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君子之出仕,並非為自己謀利益,而是實實在在要為了天下人。後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説法,與此類似。真的君子,是胸懷天下的,後世借救天下名行自私之實的豎子固然不少,真正的君子,還是有的。此一條,可以説是檢驗君子最根本的一條了,舍此餘不足觀。孔子多次感歎世道日下,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語氣中那份無奈的悲哀,正是君子的悲哀啊。

知道了君子的職責所在,是根本。要為天下人謀利,當有手段。儒家君子的手段,前人之述備焉。儒家治國的方法,以仁為本,推行仁政。然而在論語中,孔子多次被問道為政的辦法,孔子每次回答得都不一樣。孔子講仁,兼講禮,義,孝,忠,德,這些都可以作為為政的手段。子路問衞國之政,孔子説:“必也正名乎”,根本而言講的是禮;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裏明瞭講的是德;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這裏講的是仁和德;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這裏只講了三個具體的標準。至於其他弟子治理具體地方來問政,孔子給出的答案盡不不同。用孔子自己的話説,為政大概沒有什麼是非做不可的,沒有什麼是一定不能做的。只要合乎道義,都是可以的。因此可以綜合一點説,論語告訴我們,儒家之為政,只須着力於幾個基本原則之下,如仁,義,禮,等等。

知道了君子的職責、君子為政的辦法,要做一個君子,還須提高自己的修養。論語在這方面講了很多,當今初中高中課本讀本介紹論語,也往往從這些角度開始。孔子在論語裏面教授給人的知識是多方面的,有説立志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有説學習態度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有説學習方法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有説堅持的,“吾道一以貫之”。還有許多激勵人學習的句子,“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等等,讀論語總能被這些話語所感動。孔子要弟子所學的,就是要達到能為政的標準。孔子以為要推行仁政的人必須自己懷仁,治國以德的人必須自己立德,因此君子如果要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首先自己要有高的道德修養和才能。方法也是多種多樣,概括起來就是要好學。孔子眼中的君子,重德行,輕言語,反對武力,好學。後世儒家所講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想必從孔子這裏得到不少啟示。修成了君子,便可以出仕來實現治國平天下的政治願望了。

論語中展現了孔子多種多樣的教育方法,在今天看來,依然是很有意思的。然而這些只是孔子教導學生的手段而已。一部論語,記錄的是孔子和其主要弟子的言行,反映的是孔子的政治理想。或許我看到的並不全面,然而君子一定是每一個讀論語的人無法迴避的,孔子的道,就是君子之道。對於孔子,真覺得顏回説得好,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循循然善誘人;對於孔子,顏回沒説到的一點,後代也時常忽略的一點,而很吸引我的一點是,論語中的孔子,生動而感人。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 篇9

《論語》,不得不説,它對後來人們的言行舉止起着非常重要的啟發!

隨着現代文化的逐步發展,《論語》也被人們翻譯、演繹了出來。有的為了方使人們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義、所含的人生道理,它被人們改編成了電影、動畫片等等。

現在的科技越來越發達,《論語》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隨着它的廣泛傳播,人們現在對《論語》的傳播的方法的看法也越來越大。因為為了使更多人知道理(瞭解)《論語》,就把它弄成了各種各樣的形勢來傳播,那些電視劇或是電影為了提高收視率,就把《論語》的內容篡來改去,沒有尊重歷;打不的人為了敷衍了事,並沒有把握和充分散發出《論語》的本質,有違《論語》的本質;也有人認為這是是可以接納的,因為它假進了文化的.傳播……

人們各有各的意見。或許吧,現在《論語》的傳播方法確實各有各的意見。就像古人説所説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長處和短處。的確,現在的《論記》被人們搞成了事事非非的樣子,這就有違了《論語》的實質。但這也有它對立的一面,這促進了《論語》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論語》。

如大家所知,《論語》告誡了人們的言行舉止;教人們如何做人;如何來對待學習;遇到困難時的態度……

我們不應該只片面地去看待事物,要全面地去看,去了解它所含的最深刻的意義。就像這《論語》,人們對它的傳播方式各懷意見,雖然它現在的傳播方法被我們所不以同,但不可否認的的是,它確實,真真實實地使知道《論語》的人越來越多。這使得更多的人通過《論語》所述的,養成了高尚的品格、良好的行為習慣。

因此,我認為通過媒體傳播的方法是可行的!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説到學問,人們自然會聯想到《論語》,而《論語》是至聖先師——孔子所言之記錄。

論語之所以被全世界所推崇是因為這本書包含了“仁德孝學禮和知”七個方面,是人們共同追求的。時至今日,論語已經被世人們牢牢銘記在心。

其中,讓我深有感觸的一句話是我對《論語》敬佩的原因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也”意思是:“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根本。”在千年以前的古人早已懂得了這個道理。何為父母?即生育、撫養你的人,你的生命是父母賜予你的。何為長輩?即呵護,疼愛你的人,你的成長是長輩見證的。這麼看來,尊敬他們不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實。這樣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問題,卻有多少人沒能去做到的?

我們常常在新聞上看到這樣的新聞,某青年因家長几句怨言,竟大打出手,下手絲毫不留情。面對這樣一個嚴重的社會現象之中,有多少問題存在?想必人之初,性本善,就算受到種種原因的`綜合影響之下,也不可能做出這種行為,定是平時所積累的不滿就此宣泄。而不滿又從何而來?就是不尊重開始的,你的不尊重,導致了你的不滿,心中有個念頭:總想着他們憑什麼説我,對我這麼不尊重。然則是你從一開始就錯了,多一份尊重,就多一份寬容與理解就少了許多不必要的口角。

其實,尊重是相對性的,應該尊重父母為先。他們也曾有過尊重他們的父母,也想讓你明白,也許他們出發點錯了,但他們總比你理性許多,説歸説,但有個度,幹出一些出格的事就不是正當的行為。尊重你的父母,他們定會尊重你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以尊重為前提。不要以為他們是你的父母就不覺的什麼了,相反他們還是你最重要的人。

“孝弟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是《論語》所告訴我們的,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盞明燈,指引着我,不讓我迷失在社會這片汪洋大海之中。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拜讀《論語》時,發現孔夫子教給我們的做人道理真的好多好多。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着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閒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其中,他教給我們的快樂祕訣就是如何去找到內心的安寧。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確實,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理想的心理狀態應該是情感表現樂觀而穩定,既不為瑣事耿耿於懷,也不衝動莽撞。

教師的工作是一件繁瑣、勞心的工作,如何在一種清貧的生活世界中尋找快樂,讓那種快樂既不會被清貧的生活所剝奪,也不會被富足的生活所蠱惑,努力地在清貧中保持着做人的尊嚴和內心的快樂呢?這就需要我們在自己的心裏開出一片樂土,追求自我的完美。那麼首先就要意識到: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教師作為一種職業,需要具有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和紮實的教育科學知識。正像陶知行先生所説:“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為了夯實自己的知識功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師就需要有一種不斷學習的精神,讓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的一個知識寶庫、一本活的教科書、一個“什麼都懂,什麼都會”的人。在從事這項極富有創造性的工作的'同時,認識到生命的每一時刻都是教育的起點,教育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這將為你帶來極大的快樂。其次不忘: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師職業需要有一種探索精神,探索即尋找科學的真諦,不滿足已有的結論,向未來挑戰。教學時把自己當作自由的研究主體,把激活課堂作為優化教學的切入口,不囿於既定的教學模式,把課堂教學建立在教與學雙向主體積極性基礎上的一種充滿樂趣的活動。這樣,師生通過合作和創造性勞動,就會獲得良好教學效果和產生的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師生從研究中共同獲得一種認識提高的快樂、道德向上的快樂、創造的快樂、發展的快樂。

教育是一項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價值的事業,最需要優秀和出色的教師。讓我們一起在這份職業中尋找我們的快樂吧!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升入六年級後,在爸爸的指導下,我開始系統地學習《論語》。爸爸經常告訴我做中國人,必須要學好中國經典文化,這樣才能永遠留住我們民族的靈魂、精神和根,才能實現國家振興的偉大夢想。會有這麼神奇嗎?起初我半信半疑,可是隨着學習的深入,越來越感覺“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自己遠未識其“廬山”真面目,只是學得了一點兒皮毛,但是卻已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第一得意門生顏回。他在生活上幾乎沒有什麼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學習上,用在完善自身品行上。“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如此惡劣的環境,人人都無法忍受這樣的艱難困苦,可是顏回卻以苦為樂,堅持讀書學習,追求真理,實在令人敬佩。孔子表揚他“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早死”,“其心三月不違仁”,在弟子三千中,孔子認為顏回最好學,只有他的高尚品行達到了“仁”的標準,多次在公開場合進行表揚,並以他為榜樣要求弟子們學習。“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他的.好學精神值得我好好學習。“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因為學無止境,所以不要覺得向比自己差的人請教問題是一種羞辱;“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學習別人的長處和優點,取長補短;同時,善於提出問題,許多偉人都喜歡問個為什麼,如愛因斯坦、愛迪生等。“温故而知新”也是顏回的優點之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覆温習學過的知識,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領悟和收穫。可是我在學習中滿足於一知半解,讀書往往走馬觀花,常常造成錯誤百出。有的題目老師還沒講完,我早已得意洋洋地在心裏説,這麼簡單還用講嗎?可是做題的時候才發現有幾個關鍵的地方搞不明白,只好再重新去翻書或者請教老師和同學,學習效果大大下降。在與爸爸媽媽討論作品中人物的時候,好幾次張冠李戴,把《水滸傳》裏李逵的故事説成張飛的,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又變成了吳用的了,為此沒少讓爸爸笑話,他批評我讀書不用心,沒有深度,太過於浮躁。想來實在令人羞愧。顏回“聞一知十”,善於舉一反三,將老師的學説不斷髮展下去。

作為當代小學生,我們也應當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全面發展,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我最要學習的還是顏回的“不遷怒,不貳過”,他從來不把怒氣發泄到別人身上,同樣的錯誤不犯第二次。不僅人與人之間要不遷怒,國家與國家之間也要這樣,得互相尊重,不能動不動就發動戰爭,導致兩敗俱傷,給老百姓造成災難。如今國際局勢混亂,美國發動了好多次戰爭,造成別國老百姓流離失所,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和傷害。人類要想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必須多學習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德不孤,必有鄰”,讓人民幸福的人,定有許多人親近他,反之,“惡有惡報”,發起戰爭讓人民受苦的人,就會嚐到眾叛親離的味道,變成孤家寡人。對於我們小學生而言,應養成尊重別人的良好品德,同學遇到傷心事,應多去鼓勵、安慰他;對於考試沒考好的同學,多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改正錯誤,而不應該去嘲笑他;犯過的錯誤,要仔細反省,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與顏回相比,我現在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太優越了,可是我卻還不知足,動不動就發脾氣、耍小性子。學習表現好了,要求爸爸媽媽給買好吃的、買禮物,如果飯菜不合胃口,就氣嘟嘟地把嘴巴撅得可以掛油瓶,與“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讀《論語》讓我學習了許多新的東西,懂得了很多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與方法,儘管現在學得還很膚淺,但我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讓他滋潤着我不斷成長、進步,成長為一個品德、學識與修養都優秀的有用之才。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進入讀書會大概有一年多了,讀書之旅如其坎坷,輪到我所主講的篇目時,讀書會的各位成員也只能在這片雲課堂上齊聚一堂了。無奈現實中疫情肆虐,回顧之前所度過的課堂,就讓我來講述一下我的收穫吧!

剛開始星期五下午的小課堂,會有些許睏倦,但是團團圍坐的大家,和未曾讀過的千古金句難免使人感到新奇,勾起了不少求知慾。每個星期五的圍坐一堂總讓人感到有些温馨,下午三點的暖陽射進教室,打開了這片知識殿堂。

起初,我以為《論語》讀書會只是為了讀懂裏面的話語,讀懂古人的思想,不過後來我漸漸發現,讀書的目的並不是讀通讀懂,而是要把所學到的`知識滲透於生活中,運用到生活裏去,以此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不斷地改善自己,這才叫真正的收穫。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幫助我改掉了那個平日性格暴躁的我;“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以哉!”告訴我不該虛度光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教導我知錯能改……

輪到我做主講時,因為篇目最長,也為此準備了不少時間,但是太過緊張,反覆修改措辭甚至口誤,有些知識點並沒有清晰地表達出來。在準備過程中,為了理解一篇對話,還要花費時間查詢歷史,明白一些複雜的字詞。但就是因為有了這些準備工作,我才真正理解了孔夫子心中的所思所想和主講人的不易,才發覺了《論語》中流出的濃厚的歷史墨香。

很榮幸能加入這次的《論語》讀書會,我的收穫可以説是不計其數了。這次的參與讓我嘗試了許多以前不敢觸碰的東西,讓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也讓我有機會走進那個我們遙不可及的歷史百家,更是上了一堂沉重的人生哲思課。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我們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華上下五千年,數不盡的風流人物,説不完的英雄故事。繪製成了一本本經典名著,豐富了後來人的精神海洋。

在我讀過的為數不多的國學經典當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當屬《論語》。古人皆説:“讀半部論語,可以行天下。”這句話放在現在雖然有些誇張,卻也足以説明了《論語》的好。

第一次接觸《論語》是在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那時,我們的語文老師抽早讀的時間帶着我們誦讀國學經典。從《弟子規》到《千字文》,從《大學》到《中庸》,然後就到了《論語》。我們從一開始的被“之乎者也”繞暈頭,到後來慢慢學着去領悟其中奧義。

還記得第一次讀“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們一個個都不知所措,明明是“shuo”,為什麼要讀“yue”呢?為什麼那個時候的“説”和“悦”是一個意思呢?那為什麼不直接就寫“悦”字呢?我們的腦子裏裝着十萬個為什麼?因為無法理解,誦讀的時候只能是呆呆地念、死死地背。

慢慢地,我們逐漸找到了它的韻味,一邊跟着讀,一邊搖頭晃腦,就算是被老師點名站起來背誦,也能從容自如的.來上一段:“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有一次,我和一個同學在討論問題時產生了分歧,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已經論證了是他錯了,可他卻還要與我爭執,我當時心裏就有些瞧不起他,甚至不想跟他玩了。可我突然想到了孔子説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想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不過是這一個看法與我不同而已,他還有那麼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呢,我又怎麼能輕視他呢?

越讀《論語》我就越發感受到孔子的偉大。《論語》裏的每一句、每一條都在教導我們人生的道理。孔子教我們修身養性,教我們為人處世,教我們做人要具有“君子”人格。品德高尚、待人誠信、謙虛好學,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雖然一直到小學畢業,我們的《論語》都還沒有讀完,但這樣一部偉大的論著本來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讀完的。它在我們人生的每一刻都能給我們以不同的指引。正所謂學海無涯,在之後的日子裏我會把《論語》一直讀下去,還要繼續讀更多的好書,就讓我沉浸在中華經典中肆意徜徉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