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説課稿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1.14W人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曹劌論戰》説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曹劌論戰》説課稿

《曹劌論戰》説課稿1

各位評委: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選自《左傳》的《曹劌論戰》,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説明。

【説教材】

《曹劌論戰》是現行教科書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古文。這篇課文可以説是文言知識的再積累、再鞏固。而且,本文線索分明,語言樸素簡練,意藴深廣,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識性、思想性於一體的課文。

《曹劌論戰》記載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一個著名戰例,語言簡練概括,重點突出,剪裁極為得體,體現了《左傳》長於記事的特點。

【説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提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共同發展的三維教學理念,結合文言文的體裁特徵,本文教學目標設定為:

1、理解重要詞語的含義

2、理清本文敍事的線索。

3、激發學生對以弱勝強的戰術的興趣,並引導學生學習和運用相關的知識。

據此,確定本文的學習重點為:

1、掌握重要詞語的解釋,從而理解全文。

2、理解本文詳略的處理。

3、能結合實際談談從文章受到的啟示。

【説教法】

1、這課主要採用問題導引法、啟發式、講解法。對於文言文,學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詞語需要老師直接點撥;有些可以結合以前所學知識及整體感受通過啟發喚起學生的認知;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設疑激趣問題導引,使學生在問題中閲讀,目標明確,提高效率。

2、採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這種方式的運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產生好的視聽效果,吸引學生注意力;擴大教學容量。

【説學法】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指導學生通過以下方式學習本文:

1、加強文言文的朗讀。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朗讀,聽示範朗讀,以讀帶學。在朗讀中找準語感

,在朗讀中體會語言特色,在朗讀中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在朗讀中背誦積累。

2、鼓勵學生課堂討論,課堂討論可以節約時間,擴大容量,交流知識與方法,這是達到學生自主性

學習的重要途徑。

3、注重及時訓練。以訓練(包括聽,説,讀,寫等多方面的訓練)為主線,檢測知識的掌握與運用。

【説教學過程】

一、回顧史事,激趣導入

同學們,在我國的軍事史上,有許多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大家知道的有哪些?……他們取勝的原因雖然各異,但是又有其相似點:注重人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文章也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讓我們一起走進《曹劌論戰》,去感受一下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吧。

設計導語時我是這樣考慮的:九年級的學生已經學完了初中階段的中國歷史課,對歷史上一些著名的戰役也略有所聞,也知道一些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而這些內容學生一般都是比較有興趣的。因此,讓學生先回憶自己學生過的一些著名的戰役,這既能夠鞏固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又能夠讓學生在一個比較好的氣氛中開始新課的學習。

二、多樣誦讀,感知課文

1、聽讀課文(事先準備好課文的配樂朗誦)

學生任務:異讀、生僻字注好字音;較長句子劃好朗讀節奏;體會朗讀語氣情感。

2、試讀課文。教師要求學生看清原文,速度稍慢。

3、互讀互評。教師提出評讀標準,同桌或前後學生配合,或讀或評。

4、譯讀課文。提示學生獨立思考,邊讀邊譯。教師提示學習方法:查閲法、圈點法(為下環節做準備)。

這個環節我的設計依據是:學習文言文必須有大量的誦讀,在學習的過程中,訂正字音要靠朗讀,劃分節奏要靠朗讀,熟悉課文要靠朗讀,初解含義要靠朗讀,鞏固所學要靠朗讀,背誦默寫也離不開朗讀。所以,古文教學中以朗讀為線索,讓學生都讀起來,才能夠取得比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質疑探究,理解課文

1、合作解疑,掃清閲讀障礙:

第一步:就圈點的疑問,四人組成自然小組自行解決;第二步:提問共同解決。學生通過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舉手提出,教師進行點撥;第三步:教師就文中重要詞句作強調性講解。

總結:翻譯文言文詞句的方法──查閲法、回顧法、組詞法、推測法……

2、鞏固訓練:學生回譯(兩兩配合,一出原文,一答譯文或一出譯文,一答原文)課文。

3、根據理解,講解文章故事。要求其他學生作好評價刪補

這環節我的設計理念是:學生通過兩年文言文的學習,的理解翻譯文言文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而這篇課文的難度也不算太大,因此。完全應該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動產自主地尋求它的含義。老師也需要適當引導,注意學習方法的歸納,讓學生真正學會翻譯淺近文言文。

四、分析人物,探討寫法

提問引入:

1、你認為曹劌是怎樣的一個人?文章是如何表現這個人物的?

2、除了曹劌之外,文章還寫了一個魯莊公,寫他有什麼作用?有人認為他是一個急躁冒進、愚昧無知的昏君,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問題解決途徑:問題一採取教師啟發式;問題二採取學生辯論式。

教師及時作出總結歸納:文章表現人物──語言描寫、對比;評價人(事、物)──要全面,一分為二。

設計依據:人物是文學作品中一個重要的元素,我們既要教給學生結合作者的描寫去分析人物、全面認識人物,又要讓課本成為學生寫作的“示範”,讓學生領會寫人物的方法。

五、分析結構,討論用意

學生討論:課文對戰前和戰後作了詳細的描寫,而對戰爭的過程則一筆帶過,這與他們平常觀看的戰爭類影視作品大不相同。在這裏就要引導學生去討論: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材料?

教師可以設置坡度題進行引導,如:戰前和戰後主要是對人物的什麼描寫?體現了標題的哪個字?如果對作戰過程交代仔細,對錶現人物的戰爭思想有無很大作用?

教師最後聯繫學生寫作實際總結:材料是為表現人物服務的。為了表達的需要,有時則惜墨如金,有時則潑墨如水。

我的設計依據:這一環節不僅是引導學生理解本文詳略的處理,同時以課文為例,指導學生的寫作。

六、學以致用,鞏固練習

作業一:課外收集歷史上著名的戰例、軍事家、有關戰爭的名言各2~3個。

作業二: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後,結合生活實際,從以下題目中任選一題,進行小練筆。

選題1、我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選題2、以“機會”為話題作文

作業的設計,我是這樣想的:作業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延伸,要既能鞏固基礎知識又能把握課文內容和主旨,同時也要給不同層次學生展示的空間。

《曹劌論戰》説課稿2

各位評委: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選自《左傳》的《曹劌論戰》,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説明。

【説教材】

《曹劌論戰》是現行教科書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古文。這篇課文可以説是文言知識的再積累、再鞏固。而且,本文線索分明,語言樸素簡練,意藴深廣,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識性、思想性於一體的課文。

《曹劌論戰》記載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一個著名戰例,語言簡練概括,重點突出,剪裁極為得體,體現了《左傳》長於記事的特點。

【説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提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共同發展的三維教學理念,結合文言文的體裁特徵,本文教學目標設定為:

1、理解重要詞語的含義

2、理清本文敍事的線索。

3、激發學生對以弱勝強的戰術的興趣,並引導學生學習和運用相關的知識。

據此,確定本文的學習重點為:

1、掌握重要詞語的解釋,從而理解全文。

2、理解本文詳略的處理。

3、能結合實際談談從文章受到的啟示。

【説教法】

1、這課主要採用問題導引法、啟發式、講解法。對於文言文,學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詞語需要老師直接點撥;有些可以結合以前所學知識及整體感受通過啟發喚起學生的認知;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設疑激趣問題導引,使學生在問題中閲讀,目標明確,提高效率。

2、採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這種方式的運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產生好的視聽效果,吸引學生注意力;擴大教學容量。

【説學法】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指導學生通過以下方式學習本文:

1、加強文言文的朗讀。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朗讀,聽示範朗讀,以讀帶學。在朗讀中找準語感

,在朗讀中體會語言特色,在朗讀中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在朗讀中背誦積累。

2、鼓勵學生課堂討論,課堂討論可以節約時間,擴大容量,交流知識與方法,這是達到學生自主性

學習的重要途徑。

3、注重及時訓練。以訓練(包括聽,説,讀,寫等多方面的訓練)為主線,檢測知識的掌握與運用。

【説教學過程】

一、回顧史事,激趣導入

同學們,在我國的軍事史上,有許多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大家知道的有哪些?……他們取勝的原因雖然各異,但是又有其相似點:注重人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文章也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讓我們一起走進《曹劌論戰》,去感受一下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吧。

設計導語時我是這樣考慮的:九年級的學生已經學完了初中階段的中國歷史課,對歷史上一些著名的戰役也略有所聞,也知道一些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而這些內容學生一般都是比較有興趣的。因此,讓學生先回憶自己學生過的一些著名的戰役,這既能夠鞏固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又能夠讓學生在一個比較好的氣氛中開始新課的學習。

二、多樣誦讀,感知課文

1、聽讀課文(事先準備好課文的配樂朗誦)

學生任務:異讀、生僻字注好字音;較長句子劃好朗讀節奏;體會朗讀語氣情感。

2、試讀課文。教師要求學生看清原文,速度稍慢。

3、互讀互評。教師提出評讀標準,同桌或前後學生配合,或讀或評。

4、譯讀課文。提示學生獨立思考,邊讀邊譯。教師提示學習方法:查閲法、圈點法(為下環節做準備)。

這個環節我的設計依據是:學習文言文必須有大量的誦讀,在學習的過程中,訂正字音要靠朗讀,劃分節奏要靠朗讀,熟悉課文要靠朗讀,初解含義要靠朗讀,鞏固所學要靠朗讀,背誦默寫也離不開朗讀。所以,古文教學中以朗讀為線索,讓學生都讀起來,才能夠取得比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質疑探究,理解課文

1、合作解疑,掃清閲讀障礙:

第一步:就圈點的疑問,四人組成自然小組自行解決;第二步:提問共同解決。學生通過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舉手提出,教師進行點撥;第三步:教師就文中重要詞句作強調性講解。

總結:翻譯文言文詞句的方法──查閲法、回顧法、組詞法、推測法……

2、鞏固訓練:學生回譯(兩兩配合,一出原文,一答譯文或一出譯文,一答原文)課文。

3、根據理解,講解文章故事。要求其他學生作好評價刪補

這環節我的設計理念是:學生通過兩年文言文的學習,的理解翻譯文言文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而這篇課文的難度也不算太大,因此。完全應該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動產自主地尋求它的含義。老師也需要適當引導,注意學習方法的歸納,讓學生真正學會翻譯淺近文言文。

四、分析人物,探討寫法

提問引入:

1、你認為曹劌是怎樣的一個人?文章是如何表現這個人物的?

2、除了曹劌之外,文章還寫了一個魯莊公,寫他有什麼作用?有人認為他是一個急躁冒進、愚昧無知的昏君,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問題解決途徑:問題一採取教師啟發式;問題二採取學生辯論式。

教師及時作出總結歸納:文章表現人物──語言描寫、對比;評價人(事、物)──要全面,一分為二。

設計依據:人物是文學作品中一個重要的元素,我們既要教給學生結合作者的描寫去分析人物、全面認識人物,又要讓課本成為學生寫作的“示範”,讓學生領會寫人物的方法。

五、分析結構,討論用意

學生討論:課文對戰前和戰後作了詳細的描寫,而對戰爭的過程則一筆帶過,這與他們平常觀看的戰爭類影視作品大不相同。在這裏就要引導學生去討論: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材料?

教師可以設置坡度題進行引導,如:戰前和戰後主要是對人物的什麼描寫?體現了標題的哪個字?如果對作戰過程交代仔細,對錶現人物的戰爭思想有無很大作用?

教師最後聯繫學生寫作實際總結:材料是為表現人物服務的。為了表達的需要,有時則惜墨如金,有時則潑墨如水。

我的設計依據:這一環節不僅是引導學生理解本文詳略的處理,同時以課文為例,指導學生的寫作。

六、學以致用,鞏固練習

作業一:課外收集歷史上著名的戰例、軍事家、有關戰爭的名言各2~3個。

作業二: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後,結合生活實際,從以下題目中任選一題,進行小練筆。

選題1、我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選題2、以“機會”為話題作文

作業的設計,我是這樣想的:作業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延伸,要既能鞏固基礎知識又能把握課文內容和主旨,同時也要給不同層次學生展示的空間。

【説板書設計】

曹劌論戰

鄉人 曹劌 魯莊公

戰略:取信於民戰術:抓住時機

板書設計意圖:

板書的設計應從簡從精,提綱挈領,使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和主旨一目瞭然,同時本文的語言風格樸素自然,所以在板書的設計上也映照這一風格。

【小節】

總之,我在設計本課時的總體理念是:

突出文言文教學的特點,遵循實用性原則,從理解字詞入手,進一步深化對人物形象和文章含義的挖掘;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儘量做到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做好及時點撥和學習方法的梳理,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

如有不合理的地方,還請各位專家多多指正。謝謝大家!

《曹劌論戰》説課稿3

一、課文的特點

《曹劌論戰》是《左傳》中的精彩段落,簡明完整地記錄了齊魯長勺之戰的史實。這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題目是“論戰”,文章就圍繞曹劌論作戰的道理,因此全文對戰爭的過程沒有一一展開,僅一筆帶過,而將重點放在曹劌“論”戰略、戰術和戰後論述戰爭成敗的原因上。在論述中鮮明地刻畫了曹劌這一人物形象,為了突出人物曹劌,而以莊公為襯托,通過二人針對戰爭問題的對話,生動闡明瞭戰爭中取勝的原則,就是在政治上取信於民,軍事上後發制人的道理。

我今天所講是本課的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一課時中,已經初步完成了文言詞彙的教學任務,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和小組合作疏通了文意,所以今天的教學目標,是:

1、引導學生理解分析課文內容。

2、圍繞“鄙”和“遠謀”二字,賞析文中人物的形象。

3、鑑賞本課的寫作特點。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作為畢業班中的普通班,雖然學生已經學過一些文言文,也具備了初步學習文言文的能力,但大多數學生的基礎還是比較差的,動口動手的能力也較弱,並且不善於思考、不善於想象,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針對這一現象,我將教學的重點設計為:

把握人物對話,分析曹劌和魯莊公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為:把握本文圍繞論戰為中心選材、組織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三、教學設計中注意的幾點

針對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教學設計中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課文分析細緻,注重文本的研讀。任何答案的回答都以閲讀文本為基礎,文言文的閲讀更是如此。我們不能僅僅讓學生停留在會讀、會翻譯課文,瞭解文章大意的層次上,文言文中的人物是栩栩如生的,文言文的語言是簡練而生動的。通過細緻的分析,也為最後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寫作特點的歸納奠定了基礎,從而使難點變易。

2、將文言文字詞的基礎教學與課文內容分析相結合。在進行課文內容分析時,我也將文言文字詞教學穿插了進去,讓學生讀,讓學生翻譯,適當提點重要的文言字義和句式,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也利於學生的進一步理解和分析。

3、重視對學生的引導,我們的學生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對一個問題的回答往往考慮不是很周全,回答不是很到位。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對學生進行由淺入深的逐層深入的引導,讓學生讀而後思,或者把問題再具體細化,讓他先解決小的問題,再一步一步解決大的問題。

4、利用小班化的優勢,擴大學生的參與面,儘可能讓全班學生都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人人蔘與,人人有話説。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朗讀了全文併合作疏通了文意,同學們在詞語解釋和句子的翻譯上還有什麼困難嗎?(有則幫助解決)

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關注文章的內容。課文的題目是《曹劌論戰》,那麼他是如何論戰的呢?曹劌通過他的“論”又表現出怎樣的'形象特點呢?讓我們通過具體的分析來共同瞭解一下吧。

(直接導入,並説明本課教學的重點)

(二)、研讀第一小節

1、讓學生齊讀第一小節

2、提問:面對“齊師伐我”這樣的局面,曹劌有何反應?

《曹劌論戰》説課稿4

一、教材分析

課文《曹劌論戰》是《左傳》中的精彩片段,全文簡明完整地記錄齊魯長勺之戰的史實。由於曹劌的參與,造就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文章讚揚了曹劌熱愛祖國,關心國事的精神及政治上取信於民的遠見和卓越的軍事領導才能。從教材的編寫意圖上看,編者選取《左傳》中的精彩片段意在引導學生鑑賞文學作品,瞭解古代社會,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薰陶,繼承和發揚優秀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材注意到九年級下冊的特殊性:作為九年級下冊文言文的開篇它是對前幾冊內容的總結,有是前幾冊文言文知識基礎的昇華與發展,對今後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與習慣培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本篇課文本身剪裁精當,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鮮明,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認識和積澱古代優秀文化。

基於以上幾點,我把本節課的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1、 掌握本課重要文言詞語。

2、 把握人物對話,探究人物思想觀點。

3、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魯國以弱勝強的原因。

以上三個目標1為知識與能力目標是學習本課的基礎,2、3是本課的重點目標。三個目標並非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的。

二、學情及教法學法

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讓語文迴歸課堂,是新課程的理念。而學生在前幾年的學習中,已對文言文的學習有了一些基礎,再加上本文課下注釋詳盡,情節引人入勝,故在本文的學習上採用自主合作的方法學習本文。教師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應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適時點撥、引導,處理好放與扶的關係,實實在在培養學生的能力。

1、 反覆朗讀課文,讀通,讀懂,背誦。

2、 把握人物語言,揣摩人物性格。

3、 合作探究課文思想內容。

4、 教師引導點撥,與學生共同討論。

三、説教學程序

(一) 激趣導入

1、 列舉我國曆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引出齊魯長勺之戰。

2、 走進《左傳》簡介《左傳》

生先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介紹,教師補充。(大屏幕顯示)

(二)生一讀課文 會讀

師範讀,生練讀,齊讀。

《曹劌論戰》説課稿5

一、 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曹劌論戰》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古文,是本單元的重點篇目。這篇出自於《左傳》的文章主要圍繞着“鄙”和“遠謀”這一文眼,通過人物的對話總結戰爭的經驗教訓。史料剪裁得當,刻畫了曹劌這一愛國、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才能的形象。

2、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中對文言文提出的要求是:閲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有意識的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本單元提示要求學生熟讀並背誦課文,讀出一點語氣。因此,依據教材的編寫意圖、本文的特點及新課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提出的要求,我制定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加強誦讀,疏通文意,進一步積累文言詞彙和文言特殊句式;

(2)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找出本文文眼,領會全文主旨;

(3)情感目標:體會曹劌的愛國主義精神。

3、教學重、難點:

(1)本文中古今異義詞的學習和重點虛詞“之”“以”的用法;

(2)理解曹劌關於戰爭問題的論述;

(3)體會課文剪裁得當的敍事特點。

二、説教

新課程大力提倡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本課雖是講讀課文,也應該以學生自學為主,老師只起主導作用。新課程同時提出 “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度、習慣,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在授課中,我有步驟的引導學生讀人物對話、理清文章敍述線索、圍繞全文文眼有詳略的論述戰爭問題,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實踐。並運用多媒體展示板書。

三、説學法

針對初三學生已有兩年文言文學習功底,可利用課下註解和掌握的文言文的基本知識,在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明確文章主旨;採用討論式學習方法,使學生通過探究解決問題,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這也符合新大綱中“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科學地練習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的要求。

四、説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回顧歷時課本上所學的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例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導入新課,學生通過回憶、討論,激活其學習積極性。

(二)朗讀課文:課前預習時幫助學生正音、注重停頓,課堂上採用齊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讓學生熟悉課文、理解字面意思。

(三)疏通文意:要求學生,以四人一小組展開對文言字詞的談論,結合課下注釋,初步理解文意。這樣可以避免教師逐句翻譯的枯燥及對課文的支解,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小組的討論、交流,讓學生既發表見解看法,又獲取多方面信息,開拓學生的思路。最後教師把重點文言字詞、文言現象用多媒體展示:(例如:重點實詞:“專”、“加”、“信”、“孚”、“情”、“屬”、“作”、“盈”、“靡”等字的含義;通假字:“徧”;古今異義詞:“犧牲”、“獄”、“可以”、“雖”、“再”;詞類活用:“鼓”、“福”;特殊句式: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虛詞:“之”、“以”的用法。)

(四)理清結構、明確主題:

1、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簡述課文三個部分分別在講什麼?(見板書)

2、文題是曹劌論戰,但論戰前還有一大段“請見”內容的敍述,在這一個部分裏,通過學生齊讀,教師提示學生找出文眼。學生自主討論,明確本文文眼,即:“鄙”和“遠謀”。(提示學生文眼有貫穿全文的作用,為後文的學習作好鋪墊。)

3、接下來曹劌是如何論戰的?莊公又是如何回答的?曹劌又做了什麼判斷?(見板書)

這些問題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邊讀邊思,自主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現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同時,學生也學會了自主分析課文內容,為以後做好閲讀題打下基礎。

4、第二部分中,正面描寫戰爭的內容是一筆帶過的,而與文眼有關的描寫曹劌和莊公指揮作戰的內容卻作為詳寫,讓學生討論得出:文眼在這個部分是通過哪些詞語體現出來的?(見板書)

5、第三個部分用了兩個發語詞“夫”,給我們分析了作戰中進攻和追擊的時機分別是什麼?(見板書)

6、為什麼戰前準備、戰後分析取勝原因要作為詳寫?而戰爭過程要略寫呢?

學生明確:圍繞全文文眼的部分應該作為詳寫內容,與之無關的敍述就可以略寫,甚至不寫。即文章內容剪裁得當。

7、拓展昇華:

這樣的剪裁方式給我們的寫作有怎樣的啟示呢?

學生可答出:突出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起銜接、交待、照應作用的材料略寫;與中心無關的材料不寫。

五、説板書設計

戰前 曹劌“請見”——“鄙”“遠謀”(文眼)

準備 求信於臣,民弗從也 不可戰

曹 曹劌“論戰”——一問三答三斷 求信於神,神弗福也 (“鄙”)

求信於民,忠之屬也 ——可戰(“遠謀”)

戰中 戰爭地點——長勺

論 簡述戰爭過程 勝負跡象——齊師敗跡

過程 莊公 指揮 “將馳”“將鼓”(“鄙”)

戰 曹劌 戰鬥 “未可”“可矣”(“遠謀”)

戰後 進攻——勇氣——彼竭我盈

(“遠謀”)

原因 追擊——懼伏——轍亂旗靡

《曹劌論戰》説課稿6

各位老師,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單元中《曹劌論戰》與《鄒忌諷齊王納諫》複習的主要內容這兩課在本單元中處於重要的地位,重要的文言知識點非常多,並且這兩課中人物形象和觀點態度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合併在一起重點複習

經過九上和九下12篇文言文的學習,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初步具備自主閲讀課外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是文言知識不夠系統,對文言文中考考點的把握不夠全面,課內外知識遷移的能力不高,所以針對這一現象,據中考考點制定以下複習目標:

文言文中考考點為:

識記:

1、準確默寫文言名句

2、識記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理解:

1、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基本用法

2、理解常見的文言句式

3 、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

分析綜合:歸納主要內容,概括觀點態度

鑑賞評價:

1、評價作品的思想能內容和作者的觀點

2、鑑賞作品的語言、形象和表達技巧

由此確定本堂課的複習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目標:識記文言名句和重點詞語的含義

能力目標:

1、理解常見文言詞語、文言句式在文中的基本用法並能夠準確翻譯句子(重點)

2、分析歸納文章主要內容,概括觀點態度(重難點)

情感目標:感受古代明君賢臣為了國家大事敢於進諫、從諫如流

的精神,激發愛國情感(難點)

教學設計:

課前案:知識梳理

一、重點詞語:(識記、理解)

1、通假字

2、詞類活用

3、古今異義詞

4、一詞多義

二、語句翻譯(理解、綜合)

特殊句式(根據句式,翻譯重點句子)★

判斷句:

省略句:

倒裝句:

被動句:

一、新課導入:

有位專家曾大打過這樣一個比方:漢語言學習好比一棵樹,文言文學習是這棵大樹的根鬚,現代文學史茂密的樹葉文言文的學習對於漢語言學習的重要性一目瞭然,今天我們來上一堂關於文言文複習課

二、課前案反饋:

師明確要求每一小組交流的每一版塊知識點,明瞭後上黑板展示,其他同學在組內繼續交流其他知識點,等黑板上的同學寫完之後,同學們可以把黑板上的精華及時補充課前案,如果有不同點,可以及時補充,若有疑難點,可以向出示本版塊知識點的小組請教如果都明確了,可以迅速識記

三、鞏固檢測

利用多媒體展示三個包含所有知識點的文言句子,考查同學們的翻譯情況

1、小惠未徧,神弗福也

2、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3、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學生們在翻譯的過程中注意咯知識點的落實,並回顧翻譯的原則與方法在落實翻譯的原則與放法的同時,突破本課的難點

四、強化訓練

出示涵蓋這兩課知識點的中考題,讓學生體驗中考題型共三題

前兩個題難度較小,重點讓學生交流第三題,讓學生説出做題的憑據這一題考查的是多義詞“之”的用法,是學生的易混點,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師相機引導歸納做此類題的方法

五、人物形象分析

(一)、學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要能夠鑑賞作品的人物形象幻燈片出示問題:

歸納總結《曹劌論戰》、《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明君賢臣的共同之處,分析比較曹劌與鄒忌、魯莊公與齊威王的不同之處

學生自主完成,讓兩個學生分別回答,其他學生歸納總結其要點並分析做這類題的方法

1、人物事蹟(概述)

2、事蹟體現人物精神風貌(從文中概括)

3、抒寫人生感悟、人生啟示(多方面)

(二)、強化訓練

出示往年關於本課的中考題:

從選文中看,齊國能“戰勝於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請你從中概括出一條對我們的學習有指導意義的建議(3分)(鍛鍊學生系統回答問題的能力,並實現槍案目標的昇華)

六、遷移訓練

剛才做的都是往年的課內的中考題,對課內的知識掌握的不錯,但是有課內到課外知識遷移的能力如何呢?那麼我們就又設計了一組課內與課外的文言文對比閲讀題,來培養學生的顯性遷移能力,培養知識遷移意識重點講第三題古文今譯和第四題,進一步落實本課難點和情感目標,其中包含古今異義詞地方、多義詞所以與判斷句

但是,這類題是前幾年濰坊的中考題型,從去年開始,濰坊對文言文的考查加大了難度,考一篇純課外文言文閲讀這時,學生由比較閲讀的顯性遷移轉為隱性遷移時,能力又會如何呢?所以我們又設計了一篇純課外文言文閲讀,訓練學生的隱性遷移能力我們重點講解易混點多義詞“之”,再次落實上面講到的方法,還有第三題,落實情感目標

另外,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課外遷移能力,我們又設計了兩篇課外拓展閲讀,內容上密切聯繫本節課所講內容,進一步落實情感目標;題型上仍是中考題型,落實能力目標,尤其是難點古文今譯和易混點一詞多義,再次落實課上覆習到的方法與技巧

《曹劌論戰》説課稿7

【説教材】

文選自初三教材文言文單元的一篇文章。本文作為一篇經久不衰的經典古文,是本單元的重點篇目。文章出自《左傳》,記載了春秋爭霸時期齊魯長勺之戰的史實,以曹劌的活動為線索,把戰前準備、戰中指揮、戰後的總結做了簡練的描述。短小精悍,塑造了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形象。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讀懂課文,在情境中體會重點字、詞、句、結合上下文情景分析文章。

2、過程與方法:

鍛鍊自學能力,查閲資料書,整理筆記,反覆誦讀感知,在理解文章中心的基礎上深入討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曹劌的機智,愛國的品質。

【説教法】

本課我打算採用語境導課法,因為這是一篇優秀的先秦散文,語言環境和語言背景不同於現代語境,需要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還原語境,找準語感,真正理解文章的內涵,根據學生特點和文章特點設置焦點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説學法】

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朗讀,找準語感。在朗讀中體會語言特色,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在朗讀中背誦、積累。

【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以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如赤壁之戰,淝水之戰等導入新課。

2、介紹課文相關知識,介紹《左傳》熟悉背景。

3、學生朗讀課文,熟悉內容

4、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分析,整體感悟。

5、分析人物形象

6、總結課文

【板書設計】

戰前準備

戰爭經過

戰後總結

【佈置作業題】

課後第三題。

《曹劌論戰》説課稿8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上午好。我今天説的課題是《曹劌論戰》,這一課是語文版初中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27課。是一篇記事文言文。本單元選了三篇記事文言文,單元教學要求:學生利用學習現代記事文掌握的有關知識,形成的有關能力來幫助學習文言記事文。

我所帶的班級已經經過一年文言文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表達習慣,尤其對文言文的句式有了初步的瞭解,對於常用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也有一定的積累。而本篇課文着重敍述曹劌分析戰爭取得勝利的因素。雖然課文字詞句與現代漢語有較大的差別,但文章以人物談話為主,又有一定的情節性,所以內容上不難理解。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理解詞句的意思,疏通文意。

2、誦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

3、學習作者詳略得當的敍述結構,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

教學的難點是:分析人物形象及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

新基礎教育提出:“教學設計應使語文課堂成為開放性的課堂,要打破教師的壟斷控制,應該由書本世界向學生的生活世界開放,打通課堂語文與生活的關係,使語文課堂成為關懷學生個體生命的課堂,關注教學進程中學生瞬間的感受和變化着的情緒,關注學生語言中每個閃光點和障礙點。”王榮生教授也曾提出:“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幫助學生學,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來選擇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就是組織學生學的活動,教學流程就是學的活動充分展開,努力營造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課堂教學。”基於以上的理念,對於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1、課題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2、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3、再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

4、研讀文本,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

5、遷移拓展。

在學習本課之前,要求學生充分預習,要求在朗讀上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並結合課文註解大致理清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學過程的第一環節由課題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問題是:題目《曹劌論戰》中“論”是什麼意思?經過討論明確是分析,論述的意思。那麼“論戰” 指的是什麼呢?由此進入第二個教學環節。

第二個環節是通過自由朗讀課文,分析討論文章中曹劌分析論述了什麼?這是貫穿本課的一個綱要信號。學生討論後明確文章主要是論述作戰如何取得勝利。戰前是要取信於民, 在戰爭過程中要善於抓住作戰時機。學生在討論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帶出對關鍵詞語的理解,如“間”“鄙”“安”“遍”“犧牲”“加”“獄”“雖”“以”“屬”等。老師與同學一起共同討論,進一步明確這些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在這個環節的學習中,注意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語境來理解和記憶常用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以及對特殊句式的理解和把握。這樣的學習避免了脱離文本枯燥的理解字詞,並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學的第三個環節是思考並討論“曹劌是如何論述的?”這是一個比較大話題。我考慮到學生可能不知如何下手,我將這個問題分解為兩個子信號:一是曹劌在論述作戰條件時是怎樣一步步達到自己的意圖的?而在這個過程中魯莊公又是如何表現的?在曹劌與魯莊公的一問一答中,每一步都有他特殊的用意,並且收到預期的效果。在曹劌的引導下魯莊公明白了必須獲得全國人民的信任,才是取得戰勝齊軍的政治保障。這個問題也將曹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形象,卓越的軍事才能顯現出來。從魯莊公的思想變化中也可以看出魯莊公並非前文提到的“鄙”,而是一個明君,是一個任人唯賢,善於採納別人意見的君主。另一個子信號是:作戰中如何能取得勝利?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進行分析討論。。戰鬥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就急於出戰,曹劌幫助魯莊公選擇反擊時機在“彼竭我盈”之時,當魯軍剛獲勝,莊公又急於去追擊,曹劌又阻止了莊公的過急行動。他用實際行動讓魯莊公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的時機,要根據雙方的士氣和實力的變化作出正確判斷。

在完成這個環節後,教學難點也得到了解決。理解曹劌和魯莊公的形象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並進一步由學生總結文章塑造曹劌和魯莊公形象的方法。如通過正面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結合側面描寫的方法凸顯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的第四個環節是討論文章的詳略安排。這是一篇敍事性的文章,詳略的安排非常分明,那麼文章是如何安排詳略的呢?為什麼詳寫作戰前的準備,而略寫戰爭的經過?這是一個值得爭議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推向高潮。在討論的過程中適時的點撥和引導學生思考“論戰的真正價值是什麼?”從而解決第三個綱要信號——“為什麼論?”,若學生在理解這個問題感到困難時,可以將問題簡化為:“作者着重寫作戰前的準備想要寄託怎樣的思想?”學生討論後會比較清晰的理解到是為了突出民重於天、民重於神的思想,從而教師可作適當的總結,並簡單介紹《左傳》集中反應了春秋以來日益興起的民本思想,從而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討論過程中只要學生言之成理都給予肯定。這個環節的設計注重引導學生髮散思維,使學生養成質疑和深入思考問題的習慣。

第五個環節是遷移拓展,也可以作為課後作業:

1、用現代漢語將《曹劌論戰》改寫成一篇故事,注意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塑造人物的性格特點。

2、閲讀《宮之奇諫假道》和《子產論政寬猛》。

通過拓展閲讀,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左傳》反映出來的儒家政治思想及言辭婉轉,描寫入微的寫作特色。我們都知道任何一種習慣的養成都是在達到一定量的前提下實現的。所以積累是相當重要的,教師在課文教學的基礎上,有必要給學生推薦適當的作品進行拓展閲讀,養成文言文閲讀的習慣。

在本次教學設計中,我注重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積累知識,在讀中領悟文章的內容,在朗讀中學會分析人物,分析文章的結構,把握文章主題思想等。

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關注學生間的互相學習,注意在與學生的對話中生成教學內容。戴維 伯姆認為:“課堂對話的意圖是為了實現最自由、最徹底、最無拘無束的交流和溝通,在談話過程中探索和發現真知與灼見”“不同的觀點和意見之間彼此碰撞、激盪、交融,從而讓真理脱穎而出。”(《論對話》,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年版)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常常留有較大的空間,具體的細節靈活處理,能由學生説出來的,教師儘量不説,如通過討論明確課文中難理解的重要字詞意義和用法,通過師生的對話討論得出文章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通過對話討論瞭解如何安排文章的詳略,並由此探討文章呈現出來的思想意義等內容。

教學過程我主要採用綱要信號教學法和點撥法。

綱要信號教學法事前蘇聯教育學家沙塔洛夫創造的一種教學法,這種方法的核心是綱要信號圖表,運用這種教學法的好處在於能提綱挈領,簡明扼要的反映需要重點掌握的教學內容。如在本課中為了幫助學生快速準確的把握曹劌論述的內容和技巧,把握本文呈現出來的思想意義,我設計了這樣的綱要信號:

1、曹劌論述了什麼?

2、曹劌是怎樣論戰的?

3、曹劌為什麼論戰?

這三個綱要信號貫穿全篇,也貫穿了整堂課,使教學思路清晰,使學生的討論和學習既放得開也收得攏。

另一個教學法是點撥法,點撥法是蔡澄清先生提出的,主要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需要,因勢利導,啟發思維,排除學生的疑難,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生在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的共同發展。真正實現教會學生學習,從而達到不教的目的。

謝謝各位老師指導。

《曹劌論戰》説課稿9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説課的課題是《曹劌論戰》,(這篇課文出自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説明。

【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曹劌論戰》選自《左傳·莊公十年》,該篇簡明完整地記錄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一個著名戰例----齊魯長勺之戰,文章沒有記敍這次戰役的進程,而是記錄曹劌關於戰爭的論述,生動地説明了,政治上取信於民,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於戰爭的重要性。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識性與思想性於一體的課文。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2)理清課文思路和結構,領會文章剪裁精當的寫法,並背誦全文

(3)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形象

(4)瞭解《左傳》及齊魯長勺之戰的背景,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曹劌的愛國主義精神。

(2)熱愛祖國、熱愛社會,“天下興亡,我的責任”

3、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2)行文結構脈絡、人物形象分析,課文的背誦

難點:

(1)理解曹劌關於戰爭問題的論述;

(2)體會課文剪裁得當的敍事特點。

【説教法】

本堂課我主要採用:問題導入法、點撥法、講解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完成學習任務。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葉聖陶語)。本文是短篇精品,內容豐富。字詞句方面,根據九年級學生已有的文言知識水平,大致能夠理解。因此我準備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學輔導設計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圈點批註、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起來。

【説學法】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指導學生通過以下方式學習本文:

(1)加強文言文的朗讀。在朗讀中找準語感,在朗讀中體會語言特色,在朗讀中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在朗讀中背誦積累。

(2)鼓勵學生課堂討論,提出質疑、探究並解決問題。

(3)注重及時的課堂訓練,檢測知識的掌握與運用。

【説教學設計】

一、自讀課文,問題導入

老師播放古典音樂,並在課件上顯示相關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先自讀課文。

1、曹劌和誰論戰?誰是主人公?——魯莊公、曹劌

2、論的是哪一次戰役?——長勺之戰

3、課文三段話分別照應了戰爭的哪幾個階段?——戰前、戰中、戰後

二、題目切入,理清思路

老師以課文題目切入,繼續追問學生:本文為何不以“長勺之戰”為題,而已“曹劌論戰”冠之?

作者的重點不是寫“戰”的過程,而在於“論”,因此,作者針對題目對材料進行了刪減取捨,詳略得當,重點突出。主要表現在,全文三段文字,一、三段文字分別圍繞着“何以戰”和“克之故”進行詳細的“論”——“問對”,而對戰鬥過程只是在第二段中寥寥幾筆結束。這是本文的結構概括。

【這一問題的設置,主要是想讓學生在關注題目中的“論”字的同時,對文章有一個初步整體的理解,這是學習本文的起點。同時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交流,對文章篇章結構(戰前、戰中、戰後)及部分語句如“乃入見”、“何以戰”、“可以一戰”、“既可,公問其故”等有更透徹的理解,由“言”悟“文”,文與言得到較好的結合,習與教做到較好的互動。學生在讀課文時,由題目中的一個“論”字會有所體悟,理解本文的重點在“論”而非“戰”。】

三、背景介紹,理解主題

1、本文重點在“論”,在於莊公與曹劌的“問對”,但因歷史久遠,談話中涉及的許多字詞及字詞背後的含義、文化意藴學生已經不太瞭解,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這就需要教師的幫助。

接下來,老師先講解課文的相關背景知識和重點字詞,有疑問的學生先分組討論、討論不得查閲參考書、實在不理解再提問老師。以此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背景知識: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貴族家裏有許多奴隸,當時諸侯國沒有常備軍,一旦開戰,由各將領將家丁、奴隸、平民組織起來作為軍隊,用戰車進行作戰,戰車上由一人駕車,稱為“御”,兩人執長矛作戰。打仗時,通常是雙方排好陣,稱為“對陣”,“陣”字常寫作“陳”字。擂鼓,表明作戰開始,戰車向前衝殺;鳴金,即撤兵,收縮隊伍。打仗,對於一個國家來説是大事,開戰之前,必定會祭祀宗廟,求得祖宗、神靈的保佑,儀式很隆重,由國君親自祭祀天地、祖宗,獻上豬頭、牛頭、羊頭等最好的祭品,稱之為“犧牲”,作戰勝利後,戰利品除了國君拿一部分,大部分獎賞給將領們,士卒們往往所得甚少。

這裏,將文中重點字詞貫穿於春秋時期的作戰方式及文化背景來講解,可以激發學生對探析文言字詞和古代文化的興趣。

講解完畢後,再播放一個春秋戰國時期作戰的視頻,ppt呈現一張戰車圖,標出“軾”、“轍”的部位及戰車上作戰人員分配,讓學生對“犧牲”“軾”“轍”“御”“帛”等字詞有準確的理解。這也是對前面所學重點字詞的一個鞏固。

2、先前學生已經明白了本文的重點在“論”字上,教師將文中兩人“問對”的語句重新編排投影呈現出來,讓學生先分角色朗讀這兩段,再試着翻譯文中兩人對答的話,注意人物語氣。

乃入見。問:“何以戰?”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3、這兩段文字是本文的重點,更是關於“論”的戰爭思想的體現。在學生大致瞭解了這兩段文字的意思後,引導學生思考:從兩人戰前、戰後的對答中,你能看出二人思想區別何在嗎?

這一問題是試圖讓學生在理解文字的基礎上感悟文字背後的內容。以言品文,通過師生交流,讓學生理解曹劌通過逐步否定莊公的回答“民弗從也”“神弗福也”及“故克之”“故逐之”引導他明白“取信於民,人心向背對於戰爭的決定作用”以及“把握好作戰時機,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至此,本課教學完成了對史傳所告訴後人的關於戰爭的戰略與戰術思想。

四、趣味寫作,品味人物

本文選自《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左傳》是一部史學名著,是配合《春秋》寫的編年史,通俗地説,是為《春秋》做注的。儘管文字優美,但畢竟是史傳,不是文學作品,本文力圖通過人物對話內容來形象地體現人物個性,但缺乏人物動作與神態描寫,在這一方面本文中尚有可開發的空間,因此,給學生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根據你對人物的瞭解能否在人物對話面前上適當的動作或神態,教師投影呈現幾個供學生選擇,學生也可以另行添加設置,但是要説説為什麼?

(揖而坐 正身 笑 正色思之 避席而拜 讓 振臂 挺而立 高聲 急 止 指呼 )

乃入見。問:“何以戰?”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

公將鼓之。

劌曰:“未可。”

齊人三鼓。

劌曰:“可矣。”

齊師敗績。

公將馳之。

劌曰:“未可。”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劌)曰:“可矣。”遂逐齊師。

這一語言訓練旨在讓學生通過想象人物的動作與神態前後的變化來表達對人物性格的理解,豐富人物的形象,進行個性化解讀,更能從“言”中品味到“文”的內容。減少了文言文學習的枯燥感,增加了趣味,也讓人感到了語文的味道。

【説板書設計】

《曹劌論戰》

戰前——“何以戰”

戰中——“公與之乘,戰於長勺”<略>

戰後——“問其故”

(本文行文思路清晰,板書也不宜太過複雜)

【小結】

總之,我在設計本課時,一方面儘量避免上成文言字詞串講課,文言語句翻譯課;另一方面避免把文言文當作現代文來教,一味地進行思想挖掘和情感體悟,成為文學欣賞課。我試圖探索以文帶言、文言結合的教學方法。

《曹劌論戰》説課稿10

以下按説教材,説教學目標,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步驟,説板書設計六部分來説課。

一.説教材

本文是選自初三教材文言文單元的一篇文章,本文作為一篇經久不衰的經典古文,是本單元的重點篇目,同時也是整個初中階段的重點篇目。文章出自《左傳》,記載了春秋爭霸時期齊魯長勺之戰的史實,以曹劌的活動為線索,把戰前的準備,戰中的指揮,戰後的總結做了簡練的描述,短小精悍,塑造了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形象。

二.説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讀懂課文,在情境中體會重點字,詞,句,結合上下文情境分析文章。

過程與方法目標:鍛鍊自學的能力,查閲資料書,整理筆記,反覆誦讀感知,在理解文章中心的基礎上深入討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曹劌的機智,愛國的品質。

三.説教法

本篇課文我打算採用語境導讀法,因為這是一篇先秦的散文,語言環境和語言背景皆脱離了現代語境,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還原語境,找準語感,真正理解文章的內涵。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和文章特點設置焦點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放棄傳統的字子落實,句句清楚,有言無文的教學方法

四.説學法

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朗讀,聽示範朗讀,以讀帶學。在朗讀中找準顧問語感,在朗讀中體會語言特色,在朗讀中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在朗讀中背誦積累。

以訓練為主線,包括聽,説,讀,寫等多方面的訓練。查資料,課堂討論,課後寫作的方式進行。師生在平等自由的言語交際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語言習得。

五.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的是一篇描寫戰爭的文章,情節跌宕起伏,險象環生,要知詳情請翻開課本

2、學生自讀

要求學生不堪註解,通讀全文,標出不懂的字詞句。然後再對照註解讀,再標出疑難字詞,並寫入自讀筆記。教師巡視,檢查自讀情況,篩選出有針對性的,普遍存在的問題,寫上黑板彙總。

3、解決疑問,先請同學翻字典自己查不懂的字詞,教師提問

伐:有侵略,還有攻打的意思,請同學思考哪個更符合本文語境(落實攻打的語境意義,因為本文的作者是魯國的左丘明所纂寫,侵略帶有貶義,故不可能)

靡:有倒下,還有傾斜的意思,聯繫上下文語境理解詞義(落實傾斜的語境含義)

下視其輒:有向下看,還有下車的意思,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落實下車的語境含義)

4、字詞討論分析完畢,請同學再通讀課文,再次整體感悟。

5、深入理解課文,通過自讀筆記,檢查出主要疑問

(1)這場戰爭誰是爭議的一方?(討論得出春秋無義戰)

(2)課文怎樣塑造曹劌的英雄形象?(討論得出機智,愛國的品質)

(3)魯莊公鄙乎?(引導學生聯繫現代生活,把魯莊公放到現代環境中來討論,無標準答案)

6、作業佈置:以本文出發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曹劌論戰》説課稿11

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要説的篇目是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課文《曹劌論戰》。

 一、教材分析

課文《曹劌論戰》是《左傳》中的精彩片段,全文簡明完整地記錄齊魯長勺之戰的史實。由於曹劌的參與,造就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文章讚揚了曹劌熱愛祖國,關心國事的精神及政治上取信於民的遠見和卓越的軍事領導才能。從教材 的編寫意圖上看,編者選取《左傳》中的精彩片段意在引導學生鑑賞文學作品,瞭解古代社會,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薰陶,繼承和發揚優秀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材注意到九年級下冊的特殊性:作為九年級下冊文言文的開篇它是對前幾冊內容的總結,有是前幾冊文言文知識基礎的昇華與發展,對今後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與習慣培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本篇課文本身剪裁精當,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鮮明,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認識和積澱古代優秀文化。

基於以上幾點,我把本節課的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1、掌握本課重要文言詞語。

2、把握人物對話,探究人物思想觀點。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魯國以弱勝強的原因。

以上三個目標 1為知識與能力目標是學習本課的基礎。2、3是本課的重點目標。三個目標並非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的。

 二、學情及教法學法

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讓語文迴歸課堂,是新課程的理念。而學生在前幾年的學習中,已對文言文的學習有了一些基礎,再加上本文課下注釋詳盡,情節引人入勝,故在本文的學習上採用自主合作的方法學習本文。教師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應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適時點撥、引導,處理好放與扶的關係,實實在在培養學生的能力。

1、反覆朗讀課文,讀通,讀懂,背誦。

2、把握人物語言,揣摩人物性格。

3、合作探究課文思想內容。

4、教師引導點撥,與學生共同討論。

5、説教學程序

6、激趣導入

7、列舉我國曆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引出齊魯長勺之戰。

8、走進《左傳》簡介《左傳》

先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介紹,教師補充。(大屏幕顯示)

讀課文 會讀

師範讀,生練讀,齊讀

再讀,

結合課下注釋翻譯課文,標出不懂的地方。

查閲工具書解決疑難字詞。仍然不懂的小組合作解決。

質疑。

三、讀課文理解感悟

(一)、帶着問題讀課文

魯國能以弱勝強,你認為有那些原因?

此次魯國能取勝,曹劌功不可沒,那麼從文中可看出曹劌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對魯莊公這個人,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小組討論交流

新課程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中,如果單純讓學生獨自思考,一部分學生可能會茫然而無所得,故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促進學生對話,讓知識在交流中生成,思想在碰撞中產生。智者有這樣一句話,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過後,各自還是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過後,我們每人就有兩種思想。所以交流討論可以促進學生思想的完善,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展示學習成果

抽出學習小組展示學習成果,師生共同完善。並板書。

(二)、再讀課文,限時背誦

(三)、作業練習

1、繼續熟背課文。

2、完成課後練習。

 四、説板書

思想上:熱愛祖國

以弱勝強原因 政治上:取信於民 曹劌:遠 謀

軍事上:抓住戰機

《曹劌論戰》説課稿12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此次説課的課題是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曹劌論戰》。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學目標等九個方面對《曹劌論戰》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進行説明。

【説教材】

《曹劌論戰》是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古文。《曹劌論戰》雖是一篇記敍戰爭的短文,但此文的重點不是記敍戰爭的經過,而是重點描寫曹劌的“論戰”。本文結構嚴謹,線索分明,剪裁得體,意藴深廣,其語言簡練概括,重點突出,寓知識性、思想性於一體,是《左傳》的經典篇目之一。

【説學情】

本課設置在八年級上冊,在學此課時學生已經接觸過一些短篇古文,也具備了初步學習文言文的能力,但由於學生所掌握知識有限,加之首次接觸文言議論文,學習本文還有一定的困難。針對此種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我把重點放在“問題導引,疏通文意;反覆品讀,體會作者思想”上,不在文體閲讀上做文章。

【説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結合文言文的體裁特徵及新課標對初中文言文閲讀的要求,我將本文教學目標設定為:

知識與能力:瞭解《左傳》的有關文學常識,掌握文中關鍵詞語

及精彩句子的含義,積累文言知識。

過程與方法:討論探究本文以“論戰”為中心,剪裁詳略得當的

寫作技巧;學習文章中所刻畫人物的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並學習曹劌身上的愛國主義思想。

【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掌握文中關鍵詞語及精彩句子的含義,學習本文以“論戰”為中心,剪裁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

2、 學會用辯證的觀點分析曹劌及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

【説教法】

本課教學我主要採用啟發式講解法和問題導引法。對於文言文,學生底子相對薄弱,有部分較晦澀的文言詞語我採用講解法直接點撥;還有些內容可以結合以前所學知識及整體感受來完成,對於此部分內容我通過啟發喚起學生的認知;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我採用問題導引法,設置問題層層導引,讓學生們在問題中閲讀,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們學習古文的興趣,還能有效地梳理文章敍述線索、客觀分析人物形象。

【説學法】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指導學生通過以下方式學習本文:

1、誦讀法。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是學習文言文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這也是由文言文的時代距離特點所決定的。在誦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深入文意,體味文言的音韻美,並在熟讀的基礎上自然而然達到背誦的程度。誦讀法的運用便於學生們找準語感,體會語言特色,理解故事情節及人物形象。

2、討論法。課堂討論是一種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學習活動。不僅能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還能刺激思考,集思廣益,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的同時交流方法與心得,這是達到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重要途徑。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誦讀課文

二、複習關於《左傳》的文學常識、文中關鍵詞語及精彩句子的含義

1、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敍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

2、 關鍵詞語

(1)詞語釋義

肉食者鄙 (鄙陋,目光短淺)

小惠未遍 (遍及、普遍)

弗敢加也,必以信 (虛誇,謊報)(誠實)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使人信服)(賜福、保佑)

公將鼓之 (動詞,擊鼓)

既克 (戰勝)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倒下)

(2)一字多義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所以)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