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閲讀答案精選1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2.14W人 

現如今,我們時常需要做些閲讀題,而與閲讀題如影隨形的則是閲讀答案,藉助閲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分析原因及時總結。一份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能稱之為好閲讀答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曹劌論戰》閲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精選15篇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1

閲讀下面兩則短文,回答後面問題。(13分)

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景公舉兵欲伐魯

景公舉兵欲伐魯,問於晏子,晏子對曰:不可。魯好義而民戴之,好義者安,見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攻義者不祥,危安者必困。且嬰聞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國,政足以和其民,國安民和,然後可以舉兵而徵暴。今君好酒而闢,德無以安國,厚藉斂,意使令,無以和民。德無以安之則危,政無以和之則亂。未免乎危亂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國,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亂也。其君離,上怨其下,然後伐之,則義厚而利多,義厚則敵寡,利多則民歡。

公曰:善。遂果不伐魯。

19、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又何間焉 間:_______

(2)忠之屬也 屬:_______

(3)德足以安其國 安:_______

(4)遂果不伐魯 遂:_______

20、下面加點詞義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肉食者謀之(代詞,如何迎戰) 伯禽之治存焉(結構助詞,的)

B.何以戰(介詞,憑、靠) 政足以和其民(介詞,用來)

C.雖不能察(連詞,雖然) 問於晏子(介詞,向)

D.其鄉人曰(代詞,曹劌的) 其君離(代詞,指百姓)

21、翻譯下面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厚藉斂,意使令,無以和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曹劌和晏子都認為作戰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隊長兩篇短文,簡要分析曹和晏子分別具有哪些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9、(1)參與 (2)類 (3)使安定 (4)於是

20、C.

21、(1)穿的吃的這樣一些養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把它們分給別人。 (2)徵收賦税沉重,下令頻繁,不能夠使人民和樂。

22、修明政治,得到人民的擁護,上下和諧。

23、例:曹劌關心國事,在政治上具有遠見卓識。晏子機智善變,敢於進諫,一心為國。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2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1)又何焉___________

(2)小大之___________

(3)神弗也___________

(4)望其旗___________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2)彼竭我盈,故克之。

11、下列對文章內容和寫法分析不當的一項是()(3分)

A、魯莊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對戰爭勝負的影響,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曹劌對人心向背的重視,對進攻和追擊時機的把握,都表現出他的深謀遠慮。

C、文中的對話描寫很精彩,人物語言極具個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本文緊扣“論戰”,詳寫戰前準備和戰後論述,略寫戰爭過程,材料剪裁得當。

12、曹劌與“鏈接材料”中的燭之武在強敵入侵時,表現出不同的救國態度和精神品質。請結合選文和“鏈接材料”,作簡要分析。(4分)

【鏈接材料】

①鄭文公。②使燭之武。③見秦君,武辭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許之。

【注】①晉、秦、鄭:都是春秋時期的諸侯國。②鄭文公:鄭國君。③燭之武:鄭國養馬官,有謀略。

答案:

(二)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15分)

9、(4分)(1)參與(2)訴訟事件(或:案件)(3)賜福,保佑(4)倒下(每小題1分)

10、(4分)(1)(這)是盡了職分之類的事情。可以憑藉(這個條件)打一仗。(2分)

(2)敵方士氣衰竭,我方士氣正旺盛,所以打敗了他們。(2分)

11、(3分)A(不是“人格卑鄙”,而是“見識淺陋”)

12、(4分)曹劌主動救國,同鄉人阻止都沒能攔住,(1分)表現出強烈的責任感和愛國情懷。(1分)燭之武不是主動出來救國,國君派他出使他都推辭,曉以私利後才答應出馬(1分),可見他重個人名利、輕國家大義。(1分)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3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小惠未徧( ) (2)彼竭我盈( )

(3)犧牲玉帛( ) (4)又何間焉( )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小題3】 文中莊公的“鄙”表現在哪些地方?(3分)

【小題4】曹劌與“其鄉人”的對話是否多餘?請説説你的看法。(4分)

答案

【小題1】(4分)(1)同“遍”,遍及,普遍;(2)充滿,這裏是士氣正旺盛;(3)指祭祀用的豬、牛、羊等;(4)參與。

【小題2】(4分)(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實情判斷。(或: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瞭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2)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減弱,第三次擊鼓勇氣已經枯竭了。

【小題3】(3分)(1)戰前準備階段,魯莊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戰勝的希望於身邊的近臣的擁護、神靈的保佑,而不是百姓的擁護。(2)戰鬥中,“公將鼓之”“公將馳之”,充分暴露了魯莊公不察敵情,貿然進軍,不懂軍事。(3)戰後,“既克,公問其故”,戰勝了還不知什麼原因,再次暴露“鄙”。(各一分)

【小題4】(4分)不是多餘的(1分)這一對話,點明瞭曹劌拜見魯莊公的原因;(1分)同時也用鄉人與曹劌形成對比,突出了曹劌不同於一般人的膽識,遠見和愛國熱情;同時曹劌的答語也是全文的綱領,為下文寫曹劌的遠謀及莊公的鄙作鋪墊。(1分)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先要大致瞭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如“徧”是通假字,“犧牲”“間”為古今異義,根據語境判斷字詞義。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語境中大致瞭解句子的意思,解釋清楚關鍵詞語“雖”“獄”“情”“鼓”“作”“衰”“竭”,最後疏通句子。所學課文,做過翻譯練習要加強記憶,可直接寫出譯句。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首先了解“鄙”的意思,根據文中內容,抓住文中魯莊公的言行表現來概括。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小題4】

試題分析:根據文章內容,從曹劌拜見魯莊公的原因和人物形象的對比兩方面來分析概括。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層級為理解B。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4

閲讀。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來稿,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小惠未偏,民弗從也。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活用的詞語。

(1)一鼓作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根據你的理解用原文填空。

(1)曹劌請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明魯莊公政治上取信於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劌關於“為何追逐齊國軍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莊公作為“肉食者”,他的“鄙”表現突出,用自己的話從下列方面簡要説説。

(1)政治方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軍事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人處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縱觀全文,你認為弱小的魯國能戰勝強大的齊國有哪些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犏”通“遍”,遍及,普遍。

2.(1)名詞作動詞,擊鼓;(2)形容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3.(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3)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4)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4.(1)為下文寫莊公張本(鋪墊);(2)襯托曹劌的遠見卓識。

5.(1)魯莊公平庸無能,他把戰爭的希望寄託在近臣和種靈的身上,説明他政治上無能。(2)他急切求成,又説明他軍事上無知。(3)能聽取曹劌的合理的意見,不一意孤行,説明他還不是一個昏君。

6.①戰前準備充分,取信於民,這是保證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這是“人和”因素。②選擇了有利的地點。長勺在魯國,魯國進行的是反侵略戰爭,這是“地利”因素。③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時機,待“彼竭我盈”之時,後發制人,抓住了恰當的追擊時機,詳察敵情,確證無埋伏時,乘勝追擊,大獲全勝。這是“天時”因素。總之,魯國取勝的原因,在於天時、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意思對即可)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5

《左傳》

①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②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③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22.第②段對曹劌語言、行動的描寫,表現了曹劌( )

A.忠君報國的思想 B.勇於犧牲的決心

C.急切取勝的心理 D.卓越的指揮才能

23.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魯莊公在見曹劌之前對迎戰齊國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B.曹劌主動參戰,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C.魯國取勝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於民,軍事上運用了正確的戰略戰術。

D.魯莊公聽取了曹劌的建議,並與他一起指揮戰鬥。

24.選文詳寫戰前、戰後論戰,略寫戰爭過程,這樣安排有什麼作用?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

A.突出戰爭前準備的重要性。

B.強調戰爭取勝的原因。

C.突出曹劌的深謀遠慮。

D.強調戰爭過程很短。

25.強大的齊國將攻打弱小的魯國,下面詩句可表現魯國當時岌岌可危形勢的一項是( )

A.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B.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C.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D.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參考答案】

(8分)22.D 23.A 24.D 25.B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6

【甲】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商鞅變法(有刪節)

孝公①既用衞鞅②,鞅欲變法,恐天下議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個數。於是太子犯法。衞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説,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言令便者。

註釋:①孝公:秦孝公。②衞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種肉刑。

1.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一樣的一項是( )

A、公將鼓之 有一人徙之

B、問:何以戰? 以明不欺

C、孝公既用衞鞅 既克,公問其故

D、戰於長勺 怯於私鬥

2.與文中將法太子的將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 )

A左將軍王凝之妻也<《詠雪》) B.爺孃聞女,出郭相扶將(《木蘭詩》)

C曉霧將歇,猿鳥亂鳴(《答謝中書書》) D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3.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斷兩處。(1分)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師公孫賈

30.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②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言令便者。

4.比較[甲][乙]兩文內容可以知道長勺之戰取得勝利的原因和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有其共同點:_____________不同點:甲文 乙文

參考答案:

1、D 28、D

2、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

3、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有所衰退,第三次擊鼓士氣就衰竭了。 當初説新法不方便的秦國百姓又有説法令方便的

4、取信於民 抓住最佳的進攻時機和追擊時機 違法必究,執法嚴明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7

閲讀《曹劌論戰》,完成第1012題。(5分)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衣食所安 安然無恙 B.小信未孚 難以置信

C.公問其故 無緣無故 D.弗敢加也 變本加厲

11.將下面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分)

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答:

12.文題相應是寫作的一個基本原則,曹劌論戰是編者給《左傳》選段擬就的一個題目。試從文章剪裁的角度對編者如此擬題進行簡要分析。(2分)

答:

10.C;(2分)11.莊公回答説:祭祀用的豬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不敢虛誇數目,一定對神靈講信用。(1分)12.示例:曹劌論戰,重在一個論字,即主要交代曹劌對戰爭的見解和主張。《左傳》選段在行文上,對長勺之戰的作戰過程進行簡單交代,把重點放在詳細記述曹劌和魯莊公戰前分析和戰中的指揮上,兩者在內容和題目上是統一的。

(20xx年福建泉州市)

(一)閲讀《曹劌論戰》一文,完成58題。(15分)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5.下列加點詞詞義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何以戰 河曲智叟亡以應 B、公問其故 故雖有名馬

C、肉食者謀之 陛下亦宜自謀 D、又何間焉 此為何若人

6.翻譯句子。(6分)

①公與之乘,戰於長勺。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曹劌與其鄉人的對話是否多餘?請説説你的見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試從齊、魯雙方分析長勺之戰齊師敗績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5分)5.(3分)C6.(6分)1魯莊公與曹劌同乘(坐)一輛戰車,在長勺作戰。

2小信用不能得到神靈的充分信任,神是不會保佑您的。(孚福各0.5分)

7.(3分)不是多餘的。(1分)這一對話點明瞭曹劌拜見魯莊公的原因,(1分)同時也顯示了他不同於一般人的見識。(1分)8.(3分)齊師倚仗強國,沒有講究戰略戰術,沒有把握好戰機;魯國曹劌善謀,魯軍善戰。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8

【甲】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耒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F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趙將廉頗之後嗣廉範①,任雲中郡守。一日,會匈奴大入塞,故事⑦虜③人過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傳檄⑤求救,範不聽,自率士卒拒之。虜眾盛而範兵不敵。會日暮,令軍士各交縛⑥兩炬三頭熱火⑦,營中星列⑥。虜遙望火多,謂漢兵救至,大驚。待旦⑨將退,範乃令軍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斬首數百級,虜自相踐踏,死者千餘人。虜由此不敢復向雲中。

【注】①廉範:廉頗的後代。②故事:按舊例。③虜:敵人。④移文:發文書。⑤傳檄:發出緊急公文。⑥交縛:交叉縛扎。⑦熱火:點火。⑧星列:像星星一樣佈滿。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食:在睡墊上把早飯吃了。

1、解釋下面句中加粗的字。

(1)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

(2)會匈奴大入塞:___________

(3)範兵不敵:_______________

(4)公將鼓之:_______________

2、用“/”畫出下面這句話的朗讀停頓。

虜 眾 盛 而 範 兵 不 敵。

3、翻譯句子。

吏欲傳檄求救,範不聽,自率士卒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劌、廉範這兩位軍事家指揮作戰時,既能做到_____________,又能做到膽大而心細,因此取得戰爭的勝利。

參考答案:

1、(1)倒下(2)正遇上(3)抵擋(4)擊鼓

2、虜眾盛/而範兵不敵。

3、吏想發緊急公文向旁邊的郡縣求救,廉範不肯,親自率領士兵抵抗。

4、知己知彼(或抓住戰機)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9

《曹劌論戰 》閲讀訓練

閲讀下列文言文,完成1—4題。

曹劌論戰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鄙:

(2)小惠未徧 徧:

(3)神弗福也 福:

(4)齊師敗績 敗績:

2. 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登軾而望之 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醉翁亭記》)

B. 戰於長勺 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C. 何以戰 無從致書以觀(《送東陽馬生命》)

D. 乃入見 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答:( )

3. 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譯:

(2)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翻譯:

4. 本文選自《左傳》,記敍的是長勺之戰,在選作課文時編者卻將標題定為《曹劌論戰》,請簡要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答:

20xx年瀘州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統一考試語文試題

[參考答案]

1.鄙陋(目光短淺);通“遍”,遍及、普遍; 賜福、降福;大敗

2.A

3.(1)莊公説:“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從來不敢虛報誇大數目,一定如實向神稟報。”。

(2)打仗,靠的是勇氣。頭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時士氣減弱,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已經枯竭了。

4.本文略寫戰爭過程,重點突出了曹劌關於戰爭的論述,標題切中要點。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10

【甲】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節選自《曹劌論戰》)

【乙】宋公①與楚人期②戰於泓③之陽。楚人濟④泓而來。有司⑤復曰:“請迨⑥其未畢濟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聞之也,君子不厄人,吾雖喪國之餘,寡人不忍行也。”既濟⑦,未畢陳⑧,有司復曰:“請迨其未畢陳而擊之。”宋公曰:“不可。吾聞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陳,然後襄公鼓之,宋師大敗。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國國君。②期:約定時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濟:過河。⑤有司:專門管理某種事情的官,這裏指宋國的子魚。⑥迨:趁着。⑦既:盡,完了。⑧陳:通“陣”,這裏是擺好戰鬥隊列的意思。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字。(4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2)然後襄公鼓之 鼓:

【小題2】.下列句子中的“於”與例句中的“於”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3分)( )

例句:公與之乘。戰於長勺。A.駢死於槽櫪之間(《馬説》)B.行者休於樹(《醉翁亭記》) C.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出師表》) D.能謗譏於市朝(《鄒忌諷齊王納諫》)

【小題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文:

(2)請迨其未畢陳而擊之。

譯文:

【小題4】.有人説魯莊公“鄙”,也有人説“不鄙”。你同意哪種説法?請簡述理由。(3分)

【小題5】.閲讀甲乙兩段文字後,你認為宋國大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3分)

答案

【小題1】(1)戰勝(攻破)(2)擊鼓進軍(答成“擊鼓”也算對)(每小題1分)

【小題1】C (ABD三項均為介出所處,可譯為“在”;C項為介出對象,可譯為“對”)

【小題1】(1)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作起來,第二次擊鼓時士氣就衰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就耗盡(枯竭)了。

(2)請趁着楚軍還沒有全部渡過河的時候就攻打他們。(每小題2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1】示例:魯莊公“不鄙”。理由合理得分,結合選文或全文內容作答均可

【小題1】宋襄公沒有聽取有司的正確意見,沒有把握有利的戰機。(答成“宋襄公沒有聽取有司的.正確意見”或“宋襄公沒有把握有利的戰機”也可)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11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節選自《曹劌論戰》)

小題1:解釋下面劃線的詞。(2分)

①彼竭我盈: ②懼有伏焉: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小題3:下面各句中劃線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①公將馳之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B.①戰於長勺②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C.①登軾而望之②學而不思則罔

D.①吾視其轍亂②其真不知馬也

小題4:通過對選文的閲讀,談談你對曹劌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充滿。這裏指士氣正旺盛。 (2)害怕

小題1:作戰,要靠勇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氣勢,第二次擊鼓就氣勢衰退,第三次擊鼓氣勢就消失殆盡。

小題1:B

小題1:曹劌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深謀遠慮,冷靜沉着。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認知能力。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即可,有時還要注意加點字的特殊用法。

小題1: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時注意關鍵字、語序,有時還要補出捨去的主語才行。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加點字意思的能力。B項中“於”的意思都為“在”。

小題1: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據文章對“曹劌”的具體描寫來分析該人物形象即可。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12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選自《曹劌論戰》)

【乙】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B.門庭若市欲信大義於天下願為市鞍馬

C.小大之獄,雖不能查,必以情

D.何以戰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皆以美於徐公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5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小題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甲文中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這反映了鄉人的目光短淺,同時也反襯了曹劌的愛國精神。

B.甲文中曹劌經過與莊公的一番對話,知道莊公忠實於自己的下屬,憑藉這點可以取得戰爭的勝利。

C.乙文中鄒忌採用設喻的方法進諫齊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動,讓對方易於接受自己的觀點。

D.甲乙兩文都是臣子提出正確的意見,統治者虛心納諫而成功,二者雖然方法不同,但達到的效果是一樣的。

參考答案:

小題1:C

小題2:(1)這只是小的信用,不能令人信服。神靈是不會保佑(賜福)的。(共2分。“孚”“福”各1分)(2)能在公共場所議論君王的過失,讓我聽到的人接受下等的獎賞。(共3分。“謗譏”“市朝”“聞”各1分)

小題3:B(“忠之屬也”意思理解有誤。)

小題2:試題分析:(1)“孚”是“為人信服”的意思,“福”是“賜福”的意思;(2)“謗”是“議論”的意思,“於”是“在”的意思,“聞”是“使----聽到”的意思。除了注意這幾個關鍵詞,還要使整個句子翻譯時保持完整性與流暢性。

小題3:試題分析:B“忠之屬也”的意思為“盡忠做了本職一類的事,意思理解有誤。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13

閲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9—12題。(15分)

【甲】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趙將廉頗之後嗣廉範,任雲中郡守。一日,會匈奴大入塞,吏欲傳檄求救,範不聽,自率士卒拒之。虜眾盛而範兵不敵。會日暮,令軍士各交縛兩炬,三頭爇火①,營中星列。虜遙望火多謂漢兵救至大驚。待旦將退,範乃令軍中褥食②,晨往赴之。俄而,斬首數百級,虜自相踐踏,死者千餘人。虜由此不敢復向雲中。(選自《後漢書》)

[註釋]:①爇火:點火。②褥食:在睡墊上吃早飯。

9.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

A. 故克之/ 故時有物外之趣 B. 彼竭我盈/而計其長蓋不盈寸

C. 會匈奴大入塞/ 會賓客大宴 D. 範兵不敵/蓋以誘敵

10. 用斜線(/)為下面的句子斷句,只限兩處。(2分)

虜 遙 望 火 多 謂 漢 兵 救 至 大 驚

11.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吏欲傳檄求救,範不聽,自率士卒拒之。

12. 作為出色的軍事指揮家,曹劌和廉範各表現出了哪些可貴品質?(4分)

參考答案:

9.(3分)D.

10.(2分)虜 遙 望 火 多/ 謂 漢 兵 救 至 /大 驚。

11.(6分)

(1)第一次擊鼓,可以振奮士兵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的士氣)就衰弱了,第三次(擊鼓)(士兵的士氣)就耗盡了。

(2)士兵想發信號求救,廉範不同意,自己親自率兵抵抗。

12.(4分)曹劌:冷靜、善於觀察和分析。廉範:沉着自信,勇敢機智。

參考譯文:

廉範是趙將廉頗的後代,擔任雲中郡太守。一天,正遇到匈奴大舉入侵邊塞,官吏想傳檄文求救,廉範不同意,親自率兵抵抗敵兵。但敵兵人數眾多而廉範兵力太少不能抵擋。剛好太陽下山,廉範命令軍士將兩個火炬縛成十字,手持一端,點燃三端,在營中分開排列。敵兵遠遠望見火炬眾多,認為漢軍救兵到來,十分驚恐。快到天亮想要撤退時,廉範邊命令士兵在睡覺的草墊子上吃飯,清晨前往陣前殺敵。一會兒就砍下敵人頭百個,敵人陣營大亂,相互踩踏,死者上千人。從此以後,匈奴不敢再侵入雲中了。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14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0~14 題。(14 分)

【甲】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 齊 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節選自《曹劌論戰》)

【乙】宋公①與楚人期②戰於泓③之陽,楚人濟④泓而來,有司⑤曰:“請迨⑥其未畢濟而擊之。”宋公曰:“不可。”既⑦濟,未畢陳⑧,有司復曰:“請迨其未畢陳而擊之。”宋公曰:“不可。”已陳,然後襄公鼓之,宋師大敗。(節選自《公羊傳》)

【註釋】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國國君。 ②期:約定時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濟:過

河。⑤有司:專門管理某種事情的官,這裏指宋國的子魚。⑥迨:趁着。⑦既:盡,完了。⑧陳:通“陣”, 這裏是擺好戰鬥隊列的意思。

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着重號的詞。(2 分)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⑵然後襄公 鼓. 之 鼓:

11.下 列句子中的“於”與例句中的“於”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3 分)……【

例句:公與之乘,戰於.長勺。

A.駢死於.槽櫪之間(《馬説》)

B.行者休於.樹(《醉翁亭記》)

C.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出師表》)

D.能謗譏於.市朝(《鄒忌諷齊王納諫》)

1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 分)

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文:

⑵請迨其未畢濟而擊之。

譯文:

13.有人説魯莊公“鄙”,也有人説“不鄙”。你同意哪種説法?請簡述理由。(3 分)

答:

14.閲讀甲乙兩段文字後,你認為宋國大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2 分)

答:

【答案】

10.(1)戰勝(攻破) (2)擊鼓進軍(答成“擊鼓”也算對)

11.C(ABD 三項均為介出處所,可譯為“在”;C 項為介出對象,可譯為“對”)

12 .(1)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作起來,第二次擊鼓時士氣就衰減(減弱)了,第三次擊鼓 時士氣就耗盡(枯竭)了。

(2)請趁着楚軍還沒有全部渡過河的時候就攻打他們。

13.示例一:魯莊公“不鄙”。(1 分)儘管魯莊公缺乏軍事才能,但他能夠禮賢下士,虛心求 教,聽取正確的意見,最終取得長勺之戰的勝利。因此,魯莊公“不鄙”。

示例二:魯莊公“鄙”。(1 分)戰前不知道如何準備,臨戰不會正確指揮,戰後不知何 以取勝。因此,魯莊 公“鄙”。

14.宋襄公沒有聽取有司的正確意見,沒有把握有利的戰機。

(答成“宋襄公沒有聽取有司的正確意見”或“宋襄公沒有把握有利的戰機”也算對)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15

閲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短文,完成第11第14題。(15分)

[甲]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節選自《曹劌論戰》)

[乙]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趙奢)言兵事,奢不能難(駁倒),然不謂善。括母問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險的場合),而括易言之。使趙(趙國)不將括即已,若比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趙括既代廉頗(趙國大將),悉更約束(規定),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帶領)鋭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節選自《史記》)

19.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3分)

①公將鼓之。 ( ) ②既克,公問其故。 ( )

④秦悉坑之。 ( )

20.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

嘗與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

答:

21.根據乙文內容,用一個成語做乙文的標題,並説説成語的意思。(3分)

成語: (1分)

意思:

22.根據這兩段文字的內容,你認為曹劌的論戰與趙括的談兵有什麼不同?説説你的看法。(3分)

參考答案:

19.該題考的是理解常用的文言詞。(4分)

(1)擊鼓(進軍) (2)已經 (3) 埋

20.趙括曾經和他的父親談兵事,他的父親不能駁倒他,卻不説(趙括)善於打仗。(2分)

21.該題考的是成語。(3分)參考答案:紙上談兵(1分)在文字上談用兵策略,比喻不聯繫實際情況,發空議論。(2分)(沒有比喻義,只給1分)

22.此題為開放題,答案不唯一。(3分) 答案示例:曹劌的論戰源自於他對戰場情況、形勢的仔細觀察與準確分析,源自於他豐富的實踐經驗;而趙括的談兵 只抱書本知識,沒有實踐經驗,只會誇誇其談,沒有實踐能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各2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