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合集7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3.03W人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推薦】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合集7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課,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六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讚美了荷花的美麗。再現瞭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美景。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變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悦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這篇課文的教學,根據三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較發達的特點,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進行美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三年級階段着重進行段的訓練以及第二單元的閲讀訓練重點。圍繞教材和單元的特點,《荷花》第一教時可設定如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目標:

1、欣賞、體會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重點:學習荷花的形態美,感受荷花的形態美,從中讀出對荷花的讚美之情。

難點:從形態美中,感悟到荷花的內在美感以及對荷花的喜愛之情。

三、教程設計及指導思想

(一)激趣導入

一堂新授課,導語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也就是這個道理。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樑。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話所説的“良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課的導入,我用了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首詩,並用幻燈片出示荷花圖片,讓學生的聽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在學生中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前奏。

(二)初讀課文,理情思路

初讀課文,除了掃清文字障礙,還要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全局出發瞭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1.自讀課文,讀準字印,讀通句子。

2.通過對最後一自然段的初步理解,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初步感受荷花的美。

(三)深讀悟情,在讀中感悟荷花的美

1.第二段課文。

a.過渡:作者是怎樣直接具體寫荷花的美的呢,。

b.自由、輕聲讀課文。劃出寫得美的句子。

c.通過找出美的句子來學習寫荷花的美,然後逐個分析美在哪裏。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荷花的靜態美。“閲讀是一種創造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讀者的推斷能力與他原來的知識起關鍵性作用。”這是認知心理學家雷斯尼克對閲讀所下的精闢定義。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根據自己的個性理解,建構不同的'言語圖式,我在設計教學“冒”字時,讓學生去換詞,填詞(即怎麼樣冒出來)以及想象(冒出來想幹什麼),在這些過程中滲透學生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到這個“冒”字的深刻含義,體會到這個“冒”字所賦予白荷花的生命力。同時也啟發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火花,攻克了難點。個性化的言語也在源源不斷地冒出來。

d、在句子分析中結合語言説話、朗讀訓練等。

(四)第三段課文。

a.過渡:由荷花的形態美而導入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b、以對大自然的敬佩語氣感情朗讀這一段。

(五)第四段課文

過渡:由重新回到最後自然段來引導學生學習第四自然段

學生體會荷花在風來時翩翩起舞的動態美。

讓學生體會風過時,荷花的美內在美感。

由小動物的加入而展開聯想練習。

重新迴歸到荷花的靜態美,讓學生品讀。

(六)總結課文,課外練筆。

1、讓學生説一説對荷花的讚美,讓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和發泄。

2、佈置相關的課外小練筆。

教學設計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抓住作者寫荷花荷葉的精妙之筆,咬字嚼句,反覆品味,不僅讓學生欣賞作者遣詞造句落筆的生動準確,而且通過遷移學習,訓練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多法品讀,內化語言。對於文質兼美的文章,抓好讀的訓練是最好的教學手段。因為文章的“美”是學生通過多種讀法品味出來的。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裏一個個句式,一種種規範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陶罐和鐵罐》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強,寓意深刻,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兩個罐子的故事。鐵罐自以為堅硬,看不起陶罐,經常奚落它。而陶罐卻沒有與它計較,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為文物,而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待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理解課文説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二是繼續學習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我在例文本課教學時,能夠依據新課程理念,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觀念,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並把學生的發展做為課堂追求的目標。

教學目的:

一、知識與能力: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及小組合作學習。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寓言藴含的道理。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懂得做人應該謙虛謹慎,不應該驕傲自滿。

2、不要以己之長比別人之短,我們要多看別人的長處的道理。

《陶罐和鐵罐》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從而理解課文所講的道理。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要使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為了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例文了如下四大板塊:

(一)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二) 進入文本,品讀理解;

(三) 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四)表達感受,深化感悟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四、教法

1.指導觀察法

遵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圖帶文、圖文並茂,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對課文的學習。

2.表演教學法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表演讀,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置的情境中。

3.鼓勵欣賞法

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五、學法

1.合作學習法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讓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能聯想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

2.美讀訓練法

以“看”“聽”“説”“讀”“悟”為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通過師與生、生與生面對面地提高、思考、討論、交流、體會、練讀逐步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閲讀實踐中得到鍛鍊。

五、教學過程例文:

第一板塊: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假如你有一個陶罐和一個鐵罐,你喜歡誰?為什麼?從學生的發言中總結出他們倆各有各的長處和短處。從而使學生對文本產生興趣。

第二板塊: 進入文本,品讀理解;

這個板塊主要抓住課文1---9自然段來展開教學。首先使學生了解“這9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而後抓住重點詞“奚落”進行挖掘,“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面對鐵罐的一次又一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樣回答的呢?”讓學生找一找、劃一劃,加深對文本的印象,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接下來,課件兩次出示四個重點句子,重點進行品讀。在師生、生生對話中構建話題,以讀為本,在朗讀中內化感悟。從而瞭解鐵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點。

第二板塊: 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瞭解了陶罐和鐵罐的不同性格特點,再深入的探究是不是真的像鐵罐説道那樣,陶罐破成了碎片,而他自己堅固得什麼也不怕?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抓住重點句子(1、2)知道陶罐不僅像原先一樣光潔、樸素、美觀,而且還成了文物。抓住最後一段,知道鐵罐並不刑他自己説的那樣堅固得什麼都不怕,而是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①、捧起陶罐,倒掉裏面的泥土,擦洗乾淨,它還是那樣光潔,樸素,美觀。

②、 “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説,“小心點兒,千萬別把它碰壞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

第三板塊: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通過“你想對鐵罐説些什麼?”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從而揭示本文所要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本文具有深刻的寓意,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否則驕傲必敗。我例文讓學生聯繫實際,説説我們學習上、生活中有哪些驕傲必敗的事例,今後要怎樣做才對?藉此進行思想教育。

第四板塊:表達感受,深化感悟

1.從陶罐和鐵罐的不同表現以及最後不同的結局,你想到了什麼?(懂得了什麼?)

2.學到這裏,同學們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們想説什麼呢?請拿出自己的留言板把想説的話寫上去,寫後再交流交流。

(1)我想對陶罐説:

(2)我想對鐵罐説:

(3)我想對自己説: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這一單元的課文均圍繞“愛的奉獻”來組織單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聖誕節前夕,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讚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課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敍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本文的語言平實,但它很真,真實,真誠。我想通過本文的學習,一定能激發學生的情感,薰染學生的審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和價值觀三維度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祝福、仁愛、同情、體貼”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金吉婭的言行和言語.

過程與方法:

1.採取分段讀,教師範讀等方式進行閲讀訓練,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層層提問,讓學生在問答中尋找答案,認真思考體會人物的優秀品質.

情感和價值觀:

在精讀品悟的過程中,通過媽媽的感情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讓學生從中受到薰陶。這也是本課的重點。

本課的難點是理解最後一個自然段,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金吉婭無私給予的仁愛之心。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情感,用自己的愛,同情和善良之心,為這個美麗的世界增添一份温暖,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美好。

三、設計理念:

為了很好的達到本課目標,在設計教學時,我以情感為主線,以“愛”貫穿始終,在教學中抓住“愛”進行教學。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過重點語句表現出來的。所以,我利用感悟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同時,運用了齊讀、指名讀、默讀等多種方式來發掘文章的情感內涵,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薰陶。

四、教法與學法

教學永遠是教與學互相作用的統一活動,俗話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法指導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因此,我設定了以下教學法:

教法:

1.讀寫結合法,我利用讀與寫相通之處,讓學生寫愛心主語。

2.電化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使學生置身於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進學習。

3.朗讀感悟法,體現語文“以讀為本”的教學特點,通過反覆品讀重點詞句,感悟人物內心情感,在朗讀中教給學生方法,進行及時評價,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4.師生互動法,根據教學目的、課文特點和學生認識發展規律,以問答談話形式師生進行互動,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對課文中的主要問題進行思考,得出結論。

學法:

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感知、感悟、思考語言材料,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的學習精神。

本文教學我預計用2課時。

五、説教學流程:

下面我來説説我的教學流程: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心靈的共鳴,尤其導入語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在第一課時同學們在簡單交流蒐集的聖誕資料的基礎上,我採用多媒體課件等展示聖誕節的圖片和背景音樂,讓學生説説聖誕節與中國的春節(學生回憶春節歡快的生活),使學生立刻感受到聖誕節在西方國家的孩子們心中的位置就像中國的春節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這不僅使學生很快進入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感同身受,還為後面的金吉婭用給家人買禮物的錢給一個盼望聖誕老人送給自己洋娃娃的陌生女孩買洋娃娃這一舉動的體會做了鋪墊。同時我還會在黑板上畫一棵聖誕樹。然後引導學生從預習中已知的內容入手,瞭解金吉婭送給大家的禮物,在聖誕樹上板書“善良、仁愛、同情、體貼、洋娃娃、笑臉、棒棒糖”,用小遊戲的形式來檢查學生的生字、新詞掌握情況。接着引出課題,讓學生簡單地説説對“給予”一詞的理解。讓學生看老師寫課題,讀課題,再次提醒學生“給”是一個多音字,並分清“矛”與“予”。然後讓學生對課題質疑,從“給予樹是一棵什麼樣的樹?”走進文本。

第二課時,複習完生字,回憶好第一自然段的意思後,直奔中心,牢牢抓住中心問題“看到孩子們買的禮物,母親的心情又發生了什麼變化?”來展開教學。

(二)品讀課文,體會金吉婭的美好品質。

1、(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

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有哪些人?誰給你印象最深刻?

設計理念:從金吉婭入手,我想很多學生都會説金吉婭給自己的印象最深刻,然後問:為什麼金吉婭給你們留下這麼深刻的印象?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講述課文的大概內容,感受媽媽的愛。

2、(第二課時)讀中感悟,體會人物情感。

(1)輕讀,探知故事背景。

設計理念:聖誕節前夕,這是人們最快樂的日子,也是充滿了濃濃愛心的日子。該選購禮物了,從五個孩子分100美元中體會這個家庭不是很寬裕,從而體會媽媽的擔心,瞭解媽媽的辛苦,為體會金吉婭的美好品質做好鋪墊。

(2)細讀,抓住金吉婭的沉默不語。

設計理念:通過研讀句子(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我有些生氣:她到底用這二十美元做了什麼?)問媽媽為什麼會生氣?課文是怎樣描寫金吉婭的?哥哥姐姐的心情又是怎樣的?通過讀課文,學生很自然地就會找到哥哥姐姐是“興高采烈”的,只有金吉亞是“沉默不語”。重點理解“興高采烈、沉默不語”,通過抽生讀、齊讀、讀重點句,引導學生回答:金吉婭為什麼會沉默不語?以及一系列的問題(金吉婭為什麼沉默不語,沉默不語的金吉婭在想些什麼?金吉婭給家人買到了禮物沒有?買了什麼?這麼便宜的棒棒糖,媽媽生氣了嗎?)讓學生在自主研讀的基礎上,與主人公進行情感交流,從整體上感受文本情感的變化線索,“感受”媽媽心情變化的過程,初步感知金吉婭美好的心靈。使學生思維得到發展,情感得到尊重。

(3)品讀,體會金吉婭的善良。

設計理念:先讓學生默讀第四自然段,找出金吉婭給小女孩買洋娃娃的原因的有關句子,並劃出來。研讀第一個重點句:她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她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讓學生想象小女孩是個什麼樣的女孩,為什麼那麼想要洋娃娃,發揮學生想象及體會小女孩的願望很強烈;研讀第二個重點句: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讓學生進行對比,體會小女孩的什麼都沒有,從而使學生的同情心與愛心一下子湧上心頭,進一步體會金吉婭的善良與愛心。再以“媽媽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錢”,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是否確定幫助一個陌生女孩,再一次讓學生體會金吉婭的善良與愛心,同時激發學生們自己的愛心。然後讓學生帶着同情和決心再次讀第四自然段,情感得到昇華。

(4)研讀,情感的昇華。

我緊緊地擁抱着金吉婭。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設計理念:體會媽媽心情的變化和媽媽深深被感動以及激動地擁抱金吉婭的心情,反覆地研讀,讓情感再次得到昇華與延伸。

(三)愛心奉獻,生活拓展。

1.師:八歲的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深深地打動着我們每一個人,收到洋娃娃的小女孩會怎麼想呢?

設計理念:發揮學生想象,替小女孩説幾句話,為寫作打基礎,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感恩教育。

2.師:同學們,現在你們知道這是一棵怎樣的樹了吧?這樣的一棵給予樹,應該把它種在哪裏呢?(種在每個人的心裏)只要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棵給予樹,(畫心)那麼我們的世界就一定會更加充滿------善良、仁愛、同情、體貼、……請記住——出示名言:給予永遠比索取愉快。——高爾基。

設計理念:昇華給予樹的形象及讓學生積累名言。

3.作業佈置: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像金吉婭這樣善良的人們,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像陌生女孩一樣需要幫助的人,當你看到或聽到她們的情況後,你願意將自己的愛心獻給她們嗎?選一個你最想幫助的人,把你的愛心寫下來,做一張愛心賀卡,寫上你的愛心主語,交給老師,老師一定把你們的愛心轉達給他們。

設計理念:走進現實生活,獻出自己的愛心。

4.播放音樂《讓世界充滿愛》,結束本課。

六、板書設計

設計理念:板書設計簡潔明瞭,既能知道課文的大概內容,又可知道課文的主旨。在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劃一顆心,讓我們把這樣的一棵給予樹永遠種在心中。

讓學生懂得關愛別人,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是三年級語文上冊最後一個單元的主題。愛是什麼?該怎樣去表達?則是我在這一單元學習中引領孩子思考的問題。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説教材分析:

這首詩歌描寫了情趣盎然的春天。詩人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給大自然的景色賦予了純真的生命:讓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富有了靈動的色彩,讓所有的小生物都成了孩子們親密的小夥伴。表達了作者對春天、對大自然的濃濃愛意。

全詩共六個小節,描寫了孩子們從殷切地盼望了“整整一個冬天”,到盡情地在大自然中尋找、感受春的消息,直至盡情地嬉戲、玩耍,將喜悦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一小節彷彿是一個個特寫鏡頭,春風、春水、樹枝、水鴨構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圖畫,春天的美好躍然紙上;

第二小節總寫換了春裝的孩子們歡笑着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尋找春天的消息;

第三小節至第六節詩歌為我們“推”出四幅戲春圖:捉、放飛舞的蝴蝶,是愛,是憐,是珍惜;問候開放的雛菊,是欣喜,更是朋友般的親密。枝條吐出綠苞、溪水被春天喚醒;明麗的太陽、搔癢面頰的嫩草……一切都是那麼生機勃勃,讓喜歡春天的孩子陶醉於春的消息之中。

詩中的孩子們在大自然中歡笑,於是,讀詩的孩子在詩人筆下的大自然中徜徉,便也擁有了大自然般博大的情懷,濃濃的愛意,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這個世界!

説教學設計>教學設計:

這是一首有關春天的詩歌,詩文意境很美,也琅琅上口,適合學生品讀。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在充滿感情地朗讀中領悟內容、體會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讀與感悟交融。

根據詩歌特點和兒童情感的特點,採用“走進春天——尋找春天——感受春天——回味春天——再找春天——寫寫春天”的教學思路。首先以“尋春啟示”為導入,激起尋找春天的興趣。接着在不斷的品讀中感悟春天的美麗。再閲讀課外春的文章,使得對春天的感知更加豐富。在課後拓展中,讓學生給春的朋友回信的形式,去當一當小收藏家,小作家,小歌手,小畫家,讓課堂無限延伸,讓孩子們在課後還能去尋找春的消息。

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展開想象,説説自己對詩歌的理解,並講述自己還捕捉到了哪些春天的消息,與大家一起交流。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種手段引導學生進入春天的世界。

2、分段落精讀詩歌,通過個別朗讀、啟發思考、討論、比賽等各種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師生互動進行詩歌的學習和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我們要激發學生用愉快、欣喜的心情走進春天,感受春天,熱愛春天。

2、讓學生感受到要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用有意義的行動充實整個春天。

説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在於有效地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引導他們對於春天、對於詩歌所描繪途徑的想象,體會精彩詞句的妙處。

難點在於幫助學生生動地、再現式地想象春天的圖景,並根據自己的見聞準確地表達自己所捕捉到的春天的消息,順利地與大家交流。

説教學準備:

春景圖、小草、雛菊圖。

説教學流程:

一、走進春天——課前交流

1、課前交流有關春的詩歌,歌曲。

2、播放春天在哪裏的音樂,讓學生一起唱。

此環節設計是要讓學生在優美的詩歌中、動聽的音樂中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對春天的熱愛,讓大家帶着喜悦的心情走進春天。

二、尋找春天——尋春啟示

1、導語: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裏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想在我們班,登一個廣告,我拿不定主意,只好來徵求大家的意見,課堂的小主人們,你們同意讓他登廣告嗎?

2、出示廣告:

尋春啟示

親愛的夥伴們,我的一個朋友走丟了,她穿着一身漂亮的衣服,走到哪裏,哪裏就變得活潑有趣。她的名字就叫春天,你們能把她的消息告訴我嗎?

春的朋友

3、説春天、找春天(交流春天)

(1)哦,原來是春姑娘走丟了,它的朋友正着急地四處找他呢!

(2)誰知道春天的消息呀?它藏在哪裏呀?

此環節創設了一個春的朋友尋找春天的情景,目的是通過情景的設置激發學生尋找春天的慾望,讓學生能儘快溶入課堂。

三、感受春天——品讀各小節

1、導語: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得我們仔細地找啊找啊!我們班的火眼金睛們,請擦亮眼睛,去這優美的詩歌中找一找春的消息吧!請打開書152頁,自己趕緊選一小節,先讀一讀這一小節,再找一找,你選的這一小節中,有哪些春的消息。

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自主選取喜歡的段落的方法進行品讀、感悟,激發學生神遊春景,培養學生捕捉細節的興趣和能力,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感情,賞析詩歌的精彩之處,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熱愛。

2、交流:你選的是第幾小節?請你先來讀一讀這一小節。那你在這一小節中,又找到了哪些春的消息?(在學生説出春的消息後,教師適當點撥,總結,讓學生回味。在這一部分學生選的哪一段,教師就帶領學生先學習這一段。)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設計了當小詩人這一環節。

(一)、第一小節

1、枝條綠了。

當小詩人:風,搖綠了樹的枝條,風,————。風,————。

2、羽毛白了。

當小詩人:水,染綠—————,水,映出—————,……

為了讓學生讀出感情,真正地溶入課本中設計了以下兩點:

3、盼望春天的到來。可以採用以下激勵性語言來激勵學生大膽朗讀。

(1)導語:春姑娘這麼美麗,你們歡迎她的到來嗎?誰願意來讀一讀第三四行,把你的渴望用朗讀聲來表達出來!用你的朗讀把春姑娘叫出來!

(2)她有點想出來了,誰再來把她呼喚出來。她能聽到你這麼希望她來,真高興!

(3)我們一起把她帶到我們面前吧!(齊讀)

4、感受美麗的春天。

(1)你看,春天已經來到!(欣賞春天圖片)

(2)小朋友們,讓我們和清風流水一樣,把春的消息傳遞給這位找春天的朋友吧。(齊讀這一小節)

(二)、第二小節(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用心靈去擁抱春天)

1、我們像小鳥一樣還飛過什麼地方?飛過——,飛過——。

2、那就讓我們脱掉厚厚的棉襖,換上輕鬆舒適的春 裝吧,讓我們用心靈擁抱春天吧!

(三)、第三小節

1、感受蝴蝶飛。(可以設計以下問題)

(1)誰想和這隻美麗的蝴蝶交朋友?

(2)蝴蝶肯定願意和你做朋友,還有誰也想當蝴蝶的好朋友?為什麼?

(3)我感覺到你情不自禁地被蝴蝶牽引着,還有誰也被蝴蝶吸引了?

(4)美麗的蝴蝶四處飛舞,而我們的腳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它跑,你想對它説些什麼?

2、保護小動物。(滲透關愛動物、關愛生命、關愛自然的思想)

(1)和蝴蝶玩耍,你這麼喜歡它,為什麼要放掉蝴蝶呢?

(2)這隻美麗的蝴蝶又能在無邊無際的天空中玩耍了,它這時候,會想説什麼呢?

(3)是呀,蝴蝶是有生命的,它更希望能自由地飛翔。讓我們和美麗的蝴蝶四處飛舞吧!(有感情地齊讀第三小節)

(四)、第四小節

1、走進美麗的雛菊。(出示圖片,讓學生認識雛菊)

(1)出示2張圖片)這裏有兩幅圖,你知道哪一幅圖是雛菊呢?為什麼是這幅圖呀?

像這樣剛出生的,我們就叫做雛。

(2)剛出生的`小鳥叫雛鳥,哪剛出生的小鷹你知道叫什麼嗎?

還有雛什麼呢?

2、感受欣喜,雀躍的心情。(讓學生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1)導語:看到第一朵雛菊,你會怎麼樣呢?(高興、興奮)用你的動作讓我感受一下你的高興好嗎?

(2)同時把你的欣喜大膽地展示出來吧!

(3)你發現了第一朵剛剛開放的雛菊,確實值得高興!誰能把這種高興的心情讀出來。

(4)看到這麼美麗的雛菊開放,我也忍不住想像小鳥一樣連蹦帶跳,誰願意把這好消息告訴大家?(讀課文)

3、與小花朵對話。(形象思維)

(1)見到這麼可愛的小花朵,誰想和它打打招呼?還有誰想和它説説話?你想和它説些什麼呢?

(2)練習句式:小花朵,——————?

4、比高擂台。(讓學生懷着自豪、羨慕的語氣來讀課文。)

(1)誰再來親切地問候一下可愛的雛菊?(出示:小花朵,你還記得我嗎?你看我又長高了多少!)

(2)我們來比一比高吧!誰長高了?

(3)自豪極了,真羨慕你,又長高了!還有誰想長高的?

(4)還有誰想和他們比一比的?誰能讀出這種自豪的感情。

5、再次感受雛菊的美。

自豪的孩子們,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這朵美麗的雛菊吧!

(五)、第五小節(理解想象綠苞和沉睡的溪流的樣子)

1、“綠苞”是什麼?(綠苞,就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可以讓學生看圖片感受)

2、什麼説是沉睡的溪流?(預設:冬天溪流結冰了,春天來了,溪水融化了。)

(六)、第六小節(和小草零距離接觸,體會不同的小草)

1、與小草的親密接觸。

(1)誰想和小草來個親密接觸?

(2)讓學生閉眼,用草去碰他的臉頰,讓他説感覺,再讓他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3)還有誰也想試試……

2、用朗讀表現不同的小草。

(1)有的時候,同樣的一句話,但是不同的朗讀可以表現出不同的感覺,比如最後一行(啊,身邊又鑽出嫩綠的小草……)它介紹的是小草,可是不同的人,卻會讓人看到不一樣的小草。誰想來試一試。

(2)這根小草正偷偷地探出頭來呢(學生輕輕地讀)

(3)這根小草早就忍不住想露出身子了(學生重重地讀)

(4)這真是一根調皮的小草(學生讀地快)

(5)看來這根小草可是費了好久的工夫才鑽出來的(學生讀的慢慢的)

(6)感謝你們的精彩朗讀,它讓我看到了各種各樣,徐徐如生的小草。

四.回味春天——配樂背誦全文。

1、導語:春天是這麼美,使人這麼快樂,讓我們再一次在優美的音樂中,去體會快樂的春天吧!

2、媒體畫面演示春天五彩斑斕的美景,伴隨優美的輕音樂,引導學生背誦。

五.再找春天——閲讀課外春的文章

1、導語: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柳綠花紅,鶯歌燕舞,到處都向我們傳達春的消息。讓我們再找一找春還有哪些消息?請你自己讀一讀,找一找,把你找到的消息,可以用筆來橫一橫。可以一邊讀一邊橫。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春的消息可以告訴春的朋友呢?(學生讀一讀橫的句子)

六.表達感受,深化感悟:寫寫春天——回信呼應

1、導語:春天是無處不在的。讀書的時候,春天就藏在詩文裏,唱歌的時候,春天就在音符上跳躍,畫畫的時候,春天就在畫筆下變得豐富多彩。

2、課外拓展:(回信)

剛才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有一位春的朋友在找春天,那就讓我們把這些春的消息在下課以後,動筆寫一寫,然後放在這信箱裏,告訴他,幫他找到春天,好嗎?讓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一起去尋找這美麗的春天吧!

3、畫春天。用自己五彩的筆畫出你心中的春天。

4、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這麼美好,你最想做些什麼呢?

説板書設計:

1 春的消息

枝條 變綠

小鳥 換羽毛

蝴蝶 飛舞

雛菊 開放

春天來到 熱愛春天

溪流 歌唱、奔跑

陽光 明麗

小草 鑽出地面、搔癢面頰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記敍了少年牛頓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瞭解風力的故事,告訴學生科學研究有時是需要冒險的。讚揚了牛頓對科學執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學情分析:

課文具體描寫了牛頓在暴風雨中的表現,學生可能對部分內容有疑問。因此,這部分內容的設計以理解描寫牛頓在暴風雨中表現的句子(第7節)為基礎,在這基礎之上,抓住語言文字質疑,力求讓學生的學習更主動、更有效。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0個生字,積累詞語“罕見、襲擊、氾濫、亂蓬蓬”。

2、能有感情地朗讀牛頓在暴風雨中是怎麼做的句子,並通過質疑、釋疑,瞭解他這樣做的原因。

3、瞭解牛頓在暴風雨中測量風力的實驗,體會牛頓對科學執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學重點:

朗讀和理解牛頓在暴風雨中是怎麼做的句子。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句子中的矛盾指出提出問題,理解牛頓在暴風雨中不停向上跳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牛頓對於學生三年級的學生來説可能比較陌生,教師從和學生的談話中引入,簡單介紹牛頓,使學生對牛頓有個初步的瞭解,也使他們對這個生活在360年前的人充滿興趣。激起他們學習課文的強烈願望。

二、整體感知。

在出示了課題之後,教師由課題入手。解釋暴風雨就是大風大雨之後,引導學生思考:牛頓在暴風雨中幹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呢?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文,養成邊讀邊思的習慣。在讀後讓學生嘗試着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這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以根據板書加以指導,讓學生學會概括主要內容的基本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個大致的瞭解。

三、深入學文。

在初步瞭解了文章內容之後,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學文。我採用了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關鍵句子,學生的疑問來展開教學的方法。讓課堂教學不離語言文字,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抓住“罕見、特大”兩個詞語,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課文第一小節中的兩個詞語“罕見、特大”給了我靈感,以這兩個詞語為切入口,在教學的開始,出示一組圖片,配以狂風暴雨,電閃雷鳴聲。讓學生説説: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出示:公元1658年9月3日,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風雨襲擊了英國。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彷彿置身於那場罕見、特大的暴風雨中,同時理解詞語“罕見、襲擊”。找找哪些詞語寫了暴風雨是罕見的、特大的。在找到了詞語之後再來讀這句句子,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一定的語氣。

2、抓住關鍵句子,學習七、八小節。

課文的7、8小節是文章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在之前的情景鋪設之後,學生彷彿身臨其境,教師順勢直奔重點,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在默讀的同時:用 “_________”劃出寫牛頓在暴風雨中是怎麼做的句子,用“~~~~”劃出他為什麼這樣做的句子。讓學生養成靜心讀文的好習慣。在交流寫牛頓在暴風雨中怎麼做的句子時(第7小節),先讓學生弄懂這一節三句話的意思,再抓住“向着風、揹着風、測量、刻”等詞語引導學生思考“牛頓為什麼要這樣做?”,最後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真正做到“讀通、讀懂、讀出感情”。

3、抓住句子中的矛盾處提問,學習九、十小節。

抓住矛盾處質疑是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又一個好方法。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什麼是“矛盾”可能不容易理解。教師可以先放手讓學生質疑,允許學生的質疑天馬行空。培養良好的質疑習慣和能力,敢問是基礎。在這是教師可以抓住媽媽在暴風雨中焦急地尋找牛頓的句子來知道學生體會當時媽媽的心情,讀出感情。然後,教師可有意識地再讀:她沒有打擾牛頓,自個兒悄悄地回家去了。讓學生思考,老師讀的句子中有什麼矛盾之處。這樣教師的引領作作用就發揮得淋漓盡致了。

四、總結全文。

通過抓關鍵詞語,找矛盾處質疑深入學文之後,教師引導學生悟道:少年牛頓是個愛鑽研的孩子。在完成了從整體,由切入口,到局部的深入學習之後。幫助學生再由局部回到整體,顯得尤為重要。師生互動,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輔以老師的補白,對所學文章進行梳理。為課後作業中要求學生回家將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也讓學生積累了文中的好詞好句,為今後複述課文打下了基礎。在悟道之後使學生明白牛頓之所以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和他具有愛鑽研的品質是分不開的,鼓勵學生通過課外閲讀,瞭解更多名人的故事,在閲讀的同時也要求能做到邊讀邊思,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課《我們的民族小學》。

【説教材】

課文通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美得很有特點,各民族的小學生身着鮮豔的民族服裝,把學校裝點得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還有鳳尾竹,更增添了學校的鄉村氣息和民族特色。這是一所團結的學校:同學們來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裏,在鮮豔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裏學習。這是一座充滿了歡樂、祥和氣氛的學校:孩子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讀書和來看熱鬧,可見對孩子們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羨慕。課文中就詞句的理解,以學習夥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到這裏對所提示的內容要進行思考。本文對第一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學們向小鳥打招呼,向老師問好,向國旗敬禮。

課文層次清楚。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和課下,最後以自豪讚美的感情點題: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古老的銅鐘,鳳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鐘聲悠悠不絕,影子綿綿縈繞,這的確是一所令人難以忘懷的學校。

【説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正處於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的過渡時期這一實際,我確定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遊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瞭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豪和讚美之情,並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説教法、學法】

在語文教學中,要講究訓練的科學性,體現訓練的層次性。我設計以下手段:

1、品味重點詞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主要是讓學生品味“安靜”、“熱鬧”這兩個詞,並注意教學方法的變化。組織學生從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這些句子中體會當時的安靜;並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校園裏為什麼這麼安靜?”,從而懂得這些表現安靜的句子的含義。在讓學生體會熱鬧中,通過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遊戲外,還有可能作什麼?通過學生大膽而豐富的想象,使下課後的熱鬧與上課時的安靜形成強烈的對比。

2、加強讀的具體指導,我們不贊成純技巧的朗讀指導,但是我們認為建立在文章內容基礎上的朗讀技巧的指導還是必要的。注意讀的層次變化,從自由讀到指名讀,加強讀的評價,再齊讀,再指導。在反覆朗讀中,引導感悟,激發情感。

3、加強學法指導。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通過圈劃,讓學生理清文章思路;通過讀,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表現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比較句子,促進語感。

【説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讚美之情。難點是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説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我這樣設計教學過程:

一、第一步,設疑問難,導入新課

針對小學生喜歡提問題這一心裏特點,在開門見山板書課題後,我會讓學生根據課題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使他們迅速進入學習課文的熱情當中去,再將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寫在副板上,針對這些問題有目的的開始進行課文朗讀。

二、第二步,初讀課文,解決簡單問題,並隨文識字

1、在引導學生讀完一遍課文後,便讓他們説説自己都解決了哪些問題。在學生交流過程中重點處理“為什麼叫民族小學”這一問題。在確定答案是“有傣族的,有景頗民族的,由阿昌族和德昂民族的,還有漢族的”這一句後,依次出示“頗、昌、昂”幾個生字讓學生識記,並用“昂”字擴詞,檢查學生生字掌握情況。再根據這個句子的特點,教學排比句式。我會告訴學生如何來判斷排比句。並讓學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其他排比句,將新學知識達到鞏固的目的。

2、句式對比,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在學生找到“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裏,從一條條開着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這個排比句式後,先識記生字“壩”,再進行句式比較的訓練。出現“早晨,從四面八方,走來了許多小學生。”與文中句子比較,通過比較知道,之所以這樣寫,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更清楚、具體的知道這些小學生是從哪裏來的。

3、通過文中的空白處進行説話訓練:

在學生找到“同學們向在校園裏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這個排比句後,讓學生閉眼想象這一情景。並進行想象訓練,通過師生角色扮演,引導學生圍繞“當同學們碰見小鳥時會怎樣向它們打招呼?碰見老師又是怎樣問好的?經過國旗時,又是怎樣做的呢?”這些問題展開想象,重現生活中的真實場景。

三、第三步,分析理解重點段落

這篇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處理的重點。重點抓住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上課”和“下課”,在學生充分朗讀這一自然段後,將這一段分成兩層,引導學生概括出每一層重點説了什麼。再用“會讀書的人能把幾句話讀成一個詞”這樣的引導語,引導學生分別用“安靜”和“熱鬧”概括出。然後進行逐層分析理解。“不動筆墨不讀書”,通過“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來校園很安靜?”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在書中邊找到相關的語句邊把它劃下來,再通過我的引導,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在學生讀出安靜的味道來後,緊接着請學生思考“為什麼校園裏這麼安靜?”引導學生説出,是因為上課了,它們被小朋友好聽的讀書聲音吸引住了,也是因為它們怕打擾了小朋友學習。在處理好這些後,增加一個説話訓練。把文中所説的“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換成“教室十分乾淨,____,____,____”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展開想象,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當下課的時候,校園變得熱鬧了。這時候,我就會讓學生説説,大家都在校園裏幹什麼,並進一步進行思維擴散訓練,讓學生想象小朋友除了在做文中所説的這些活動外,還會做哪些活動?教師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讀出下課後的熱鬧來。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四、第四步,通讀全文,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全文理解完後,我通過“學了這篇課文,你發現這是一所什麼樣的小學?”讓學生在書中找出依據。最後,我會引導學生能夠説出,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一所團結的學校,一所充滿歡樂的學校,並在板書中呈現出來。出示“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句,引導學生分析該帶着一種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再讓學生嘗試朗讀,進一步體會出作者的自豪和對民族小學的讚美之情。

“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

五、第五步(最後一步)對照板書

牽引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全過程,使本節課的內容在學生腦海中得到更紮實的鞏固。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教材簡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學情與學法分析】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和知識儲備特點,把教學重點放在理解課文語言和有感情朗讀指導兩方面。對於理解文章中被藝術化了的語言,在教學方法上,我設計了前置性作業做課前充分預習及思考探究,課堂中給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仿寫句子等方法,使學生感受秋天的美好,並對秋天的美產生共鳴,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做到讀寫結合。在知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這一塊,由於平時我班學生少言寡語,課堂上不積極發言,針對學生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育資源,準備了鋼琴曲《秋日私語》,通過圖片展示,把課文中的文字和圖像融為一體表現出來,以此來刺激學生的眼、耳等多種感官進行品味,幫助孩子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好。也為了課堂能自然活躍、輕鬆愉快。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生字詞並寫好12個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五彩繽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好,讀出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通過仿寫句子,學習作者抓住顏色、樣子、動作來描寫事物的寫作手法,做到讀寫結合。

4、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難點: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會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點。

【教學準備】

1、學生完成“前置性作業”。2、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我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是認讀生字詞,並指導寫好學生認為難寫的生字;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結構“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秋天的雨”;最後是指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第二課時則主要是兩個教學環節,第一,指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秋雨的特點以及秋天的五彩繽紛,感受課文的語言美。第二,積累展示環節,試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來,接着展示學生蒐集的有關秋天的詩歌,一起讀一讀,最後是一首小詩的仿寫指導。現在我就來具體介紹一下每一課時的教學安排。

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大體上包括四個環節:一是導入。通過劉禹錫的《秋詞》,引導學生一起去感受勝過春天的美麗秋景,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初讀課文,檢查預習。第一遍讀課文讓學生自由地朗讀,先自查生字認讀情況,第二遍指名分段讀課文,目的是檢查學生在朗讀課文方面能不能做到正確流利。接下來的認讀生字詞。分開來出示一類字和二類字,根據平時對學生的瞭解,本課生字不難,以抽查和説句子的方式來檢查學生認讀和理解的水平。在指導寫字上,尊重學生的感受,讓他們來挑選不太好寫的生字並作詳細的指導,有觀察有分析三是整體感知。用“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秋天的雨?”這個問題來分析課文的結構,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學生藉助“前置性作業”學習之後,簡單的同桌交流,進行彙報。四是指導學生提出有價值問題。每位學生在預習中提出兩個問題,先以小組形式彙總問題,接着是彙報,在彙報中篩選問題,簡單問題直接回答,課文中有答案的問題一會兒在書中作答,留下值得思考的.問題並板書,引導學生在提問時提出能讓大腦動起來的有價值問題。

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包括兩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本堂課的一個重點環節: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主要方式就是挑選自己喜歡的一段美美地閲讀。重點指導學生朗讀第一、二兩個自然段,為了能讓學生儘快融入這美麗秋景中,並將喜愛之情讀出來,特意將第一自然段改編成一首小詩,希望能激發學生朗讀詩歌的熱情;在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的時候,為學生準備了秋景圖片,並把課文中的文字和圖像融為一體表現出來,以此來給學生更多的感官體驗。

第二個環節是積累展示環節,通過朗讀試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來,接着展示學生蒐集的有關秋天的詩歌,一起讀一讀。由於住校生條件不允許,最後我讓他們自己創作有關秋天的詩歌,最後是一首小詩的仿寫指導。

秋雨,你是紅的嗎?——看,你把這麼多的高粱,都染成了紅色的火焰。

秋雨,你是黃的嗎?——看,你把數不清的穀穗,都染的金光燦燦。

秋雨,你是()的嗎?——看,你把()的(),都()。

【課後反思】

1、課堂氣氛沉悶,教師也不夠有激情。在學生不説話的狀態下教師應變能力不夠,不能很好的帶動學生,讓氣氛活躍。

2、教師語言不夠精煉,有時表述不清,有時表述不夠精煉。

3、駕馭課堂能力不強,課堂教學環節完成的效果不好,第一課時的指導學生梳理有價值問題超時,拖到第二課時,第二課時的指導朗讀效果不好,沒有讀出情感。

4、有個疑問,選課是不是有問題。這篇課文是不是不適合提出更多問題。美讀好像才是這篇課文該把握的重點。

5、由於各個環節落實不到位,導致每個環節進展和效果都不好。文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