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説課稿範文彙總7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2.24W人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推薦】説課稿範文彙總7篇

説課稿 篇1

《夕陽真美》是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3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好文章,它描繪了夕陽西下時天地間壯麗而富有變化的景色。課文語言優美形象,情趣盎然,插圖精美,能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獲得閲讀的樂趣與美的薰陶,是一篇培養學生觀察、朗讀、想象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好教材。

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針對低年級段學生的年齡特徵並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能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2、過程和方法目標:以學定教,通過朗讀、討論、採訪、評價等語言實踐活動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感受夕陽的美麗,體會人們的喜悦之情,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其中,根據第一學段的要求,1、2兩個目標是本課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深化學生的閲讀感受應是教學難點。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安排兩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這一學習目標。

第一課時:

我圍繞“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自讀課文,瞭解大意”、“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識字,鞏固練字”這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開始,我先請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説自己對夕陽的瞭解,接着,通過教師形象生動的語言和歡樂的音樂渲染,創設夕陽美的風光情境,感受夕陽西下時的瑰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自讀課文,瞭解大意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在朗讀中自學生字,瞭解課文大意。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使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題關鍵字可以查找所有相關資料。

採用指名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逐節朗讀課文,對文中重點字詞句進行正音,對課文中的長句,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流利地朗讀。在朗讀的同時,運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理解部分詞義。

四 自主識字,鞏固練字

下面我重點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第二課時

一、巧設遊戲,複習詞語,引入情境。

播放動畫,以“摘雲朵”這一形式引導學生複習新詞,並相機正音,從中調動學生大腦中與課文相關的知識儲備。在讀準詞語後,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夕陽西下時的瑰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順學而導,入境品讀,感悟美景。

1、在多媒體渲染的情境中,自然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第一段,瞭解爺爺奶奶帶我去看日落的事情。在學生自由交流中扣住“日落”一詞,引導學生加深感知,有感情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夕陽的美麗。

2、課文的第2、3、4三個自然段分別描繪了傍晚時分太陽慢慢落下、變化的過程,是全文的重點段落,這一感受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忽視的。於是我請學生逐段朗讀,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難點,以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學課文的這三個自然段,小組交流時,我請學生先讀有關句子,再説美在哪裏。在全班交流時,我根據學生髮言適時點撥引導。使他們能深入體會夕陽慢慢下沉時的變化和不同的美。

課文第二自然段描寫了太陽西斜的景象,我順勢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抓住有關詞句引導學生體味“刺眼的光芒”,從中啟發想象,與中午太陽的光芒相比較,在此基礎上,出示相應的圖片進一步深入感知,體會西山的連綿起伏。藉助圖畫理解“壯麗”,結合“餘暉”體會夕陽下山時的美。 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課文第三、四段要重點體會太陽下沉時自身及其周圍雲多色彩的變化和感受夕陽落山後留在天邊的霞光的“燦爛”景象。我先讓學生自學文本,有選擇性地品悟語句,讓學生聯繫生活體驗動筆畫一畫,在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出示圖畫,採用多種方式感受到晚霞的多彩、霞光的燦爛,感悟夕陽的美。在此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朗讀體驗,深入感受夕陽的美麗。

3、第5自然段寫爺爺奶奶看了美景之後的愉快心情,在感悟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聯想到“我”的心情一定也很快樂,最後我指導學生帶着這樣的情感去朗讀全文。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激發探究夕陽美的樂趣。

在學生整體感受文本的基礎上,通過讓學生説説“ 你想和同學和老師説什麼呢?”來總結全文,感受夕陽的美麗。在此基礎上,聯繫教學開始所創情境,讓學生課餘仔細觀察我們江南夕陽的美景,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四、識寫生字,探究入微 ,體驗當小老師的快樂。

在複習字詞的基礎上,出示“芒、藍、伏”三個上下結構的生字,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請學生交流字形的同時,我從旁點撥和指導,重點指導書寫“藍”字,邊引導觀察,邊示範板書。接着在悠揚的音樂聲中讓學生在田字格中端正、規範地書寫生字。

板書設計: 西斜

夕陽真美 往下沉 藍

變得更紅了

這就是本課堂的板書設計。以上僅僅是我對本課的粗淺認識,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2

尊敬的評委老師,你們好:

我是xxx,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幼兒園大班《5的組成和分解》。(板書題目)本次活動是幼兒在學習了2、3、4的分解和組合以及5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次活動主要講述了5的分解和組成,讓幼兒在反覆操作、觀察中形成數的概念意識。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的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由此可見,數學的教育應該生活化、遊戲化。基於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情況,我設計了以下活動目標:

1、學習5的分解和組成

2、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

3、與同伴友好的交流和探討

在以上3個活動目標中,由於受到幼兒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的限制,5的分解和組成是幼兒不容易掌握的,因此我把它列為活動重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友好的與同伴進行交流、探討所學知識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為了完成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2、3、4的組成和分解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每人一套貼有米老鼠、唐老鴨頭像的盤子,5只小企鵝,筆,記錄卡片,鼓,彩色貼紙組成的兩個圓圈,數字卡片

為了實現本次活動目標,我採取了情境創設法、遊戲法、探究法。之所以採用情境創設法是因為幼兒認知較淺,知識的感知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創設情境更利於幼兒的理解,激發幼兒的興趣。遊戲是幼兒園的主要活動,同時也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愛玩是幼兒的天性,所以遊戲法可以幫助幼兒掌握知識。因為幼兒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喜愛探索事物,利用幼兒這一特點,採用探究法培養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和習慣。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幼兒主動積極的參與探索活動,選擇方法很重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我在學法指導時緊緊圍繞活動目標,創造適宜的條件,讓幼兒在認知能力、動手能力上得到提高。主要運用方法有:

1、操作嘗試法:讓幼兒動手操作,在做中教、在教中學,讓每個孩子都去嘗試。

2、分組討論法:通過幼兒的交流、討論,使幼兒知道5的不同分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

為了達成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活動程序:

一、 創設情境,進行導入

出示多媒體課件“米老鼠、唐老鴨同時請5只小企鵝到家裏去做客,讓小朋友猜小企鵝會到誰的家裏去做客呢?通過這個懸念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這是幼兒就會説到誰家去做客,教師順勢引導出小企鵝去兩家做客,到底會有多少種去法呢?讓幼兒拿出準備好的5只小企鵝、兩個帶有米老鼠、唐老鴨頭像的盤子、筆、記錄卡片,讓幼兒開始進行動手操作。幼兒把企鵝分成兩份分別放在兩個盤子內,然後讓幼兒數每個盤子內且的數量,把結果記在記錄卡片上,每分出一種就記一種。接着小組內交流,向同伴講述自己的分法。

在分解過程中,可能有的小朋友會分的不全面,教師要進行個別輔導。最後,教師歸納總結幾種分法。(板書5的分成)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的原則,這一環節我放手讓幼兒嘗試操作,讓幼兒在操作中初步感知5分成兩份的4種分法,並且讓幼兒講述操作過程、結果,這既是活動的反饋,又使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在操作中發現知識,鍛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完成了第2個活動目標。

二、遊戲鞏固

利用“聽鼓聲跑圈”的遊戲鞏固5的分解和組成。教師將彩色貼紙組成的兩個圓圈放在活動區中間,讓5個小朋友任意站在2個圓圈外,聽老師敲鼓的聲音一響就繞圓圈走,鼓聲一停,幼兒分別跳進兩個圓圈內,站立不動。老師問其他小朋友每個圈裏有幾個人啊,也就是5可以分成幾和幾,幼兒回答兩個圓圈內分別有幾個人,也就是5分成幾和幾。遊戲反覆進行幾次,直到幾種分法説完。《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活動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本環節主要讓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動口、動腦,既訓練幼兒的判斷能力,也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同時鞏固了5分成兩部分的幾種分法,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活動延伸

1、老師扮演米老鼠和幼兒相互問好,為每個小朋友帶來一張數字卡片,讓小朋友自由組合,只要組合起來是5就獎勵一顆小星星,對分錯的小朋友進行及時糾正,使幼兒加深對5的分解和組成的印象,提高思維能力。

2、將記錄單介紹給家裏人,讓家長參與互動,填寫對的畫上笑臉並且第二天帶回幼兒園,讓孩子傳遞信息,促進家園互動。

整個活動中力求做到了激發孩子的興趣,培養了孩子探究能力,讓孩子學的快樂,玩得開心,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達到了活動目標,解決了重難點,是幼兒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得到了發展。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及特點

《雪孩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課文部分的第19課。

《雪孩子》這篇課文描述了一場美麗的大雪過後,小白兔和媽媽堆一個可愛的雪孩子,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了快樂……但是後來,為了救大火中的小白兔,雪孩子卻化了。它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表現了雪孩子奉獻自已,救助別人的美好心靈。同時將水的變化常識融於故事之中,易於激發興趣。

文章文質兼美、極有意境、極富童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想象、陶冶學生的情操;有利於老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看圖讀文,使學生獲得了真實情感體驗。進而學習雪孩子助人為樂、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在教學中,為了能夠引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這節課我嘗試利用多媒體讓情景交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去加深感悟。

2、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及課程標準中教學法是為了促進學生髮展的核心理念,確定了本節課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是:認識10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1個偏旁"孑";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培養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及表演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是: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敍述事情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感受雪地、雲朵的美麗,體會雪孩子的美好心靈。懂得當別人有困難時要勇於伸出援助之手。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與依據

教學重點難點是通過:"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飛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這兩句話,使學生知道雪會變成雲,理解雪與雲之間的變化過程。這兩種變化屬於物理現象,對於剛剛一年級的孩子來説,理解起來是極有難度的。所以教師要通過演示課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雲的過程",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難點。

二、學生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自制力較差,所以在教學中儘量讓他們保持高昂的情緒,讓他們在玩中學。但他們經過半年的學習,也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尤其是本課課文首次以不注音的形式出現,所以在教學中我也大膽嘗試讓學生自己閲讀,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成就感。

三、教學準備

1、學生提前蒐集瞭解雪和雲的變化過程。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雪花生字卡片。

四、教學流程及設計理念

基於本節課的三維目標及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以故事情節導入,激發興趣、整體感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低年級學生較易接受直觀形象的東西,為此,上課伊始,我先播放課件,以故事情節做為畫外音,將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吸引到課堂上來。下面就請各位領導看一下這個小故事。(播放課件)我認為以動畫形式巧妙導入新課,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有了美好的情感體驗,聲情並茂的動畫片能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2、圖文結合,隨文識字。

在學生的興趣被充分調動以後,我首先讓學生圖文對照欣賞課文,"披文入情"領略文章的語言美。(下面就請各位領導看一下課文內容)。我認為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就應該培養他們喜歡閲讀、敢於閲讀、樂於閲讀的願望,所以我又讓學生自由讀並勾畫出在生字,同時讀出相關的句子,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在檢查識字時我採用認讀雪花生字卡片的遊戲形式進行,這樣就又一次調動了學生的積性。我還將課文中的10個生字結合課文內容編成一首短小的兒歌。(兔媽媽,她趕早,連忙出去找食物,小白兔,點旺火,合上眼晴睡大覺,着了火,化成灰,自己全都不知道,雪孩子,把她救,從此變成白雲美。)將生字的語言環境改換了,就很好地檢測了學生的掌握情況。

3、朗讀感悟,體驗情感。

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中,我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對同一篇課文,或同一個人物,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會產生不盡相同的感受。

在這裏我努力創設了一種民主、平等、寬容、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

學生在朗讀中,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對雪孩子捨己救人的精神給予肯定,對這種行為表示讚賞,因此才會體驗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後的高興心情;而從另一角度,學生們也體驗到了生命的寶貴,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後的悲傷之情。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所以在教學課文時,我採取了讓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分析在讀時應注意什麼,表現了怎樣的情感。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個我教學的小片段。當老師提出讓同學們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時,有的同學提出我最喜歡 “他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雲,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這句。老師説,是啊!雪孩子為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請同學們想一想,你應該讀出什麼樣的語氣呢?有的同學説,我覺得應該讀出高興的語氣。因為雪孩子雖然已經變成了白雲,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覺得很高興,所以要讀出高興的語氣;有的同學説,我覺得要讀出傷心的語氣,因為雪孩子為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小白兔覺得很傷心,所以要讀出傷心的語氣。

這時老師追問,其他同學呢,你們同意誰的意見?(讓學生各抒己見)。老師適時總結,剛才小朋友們分別是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來理解的,所以你們的想法都是正確的。現在大家就根據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學生自由朗讀)

最後,我又請三名同學讀,讓其他學生評一評誰讀的最好,好在哪裏?老師在學生彙報中及時給予肯定。

在教學中,我覺的就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用自己的體驗表達出高興、開心的心情。在此,我沒有像以前一樣,用一個統一而模糊的標準來要求學生“請大家帶着高興的心情讀這一段”,而是讓學生自己通過理解用表情(滿臉笑容)、動作(邊讀邊跳)等方式表達出來。也就是説,學生心目中的高興開心是什麼樣就怎麼讀,我覺的這樣做比一味的“好”“很好”“你真棒”更重要,讓學生在教師引導和鼓勵中找到朗讀技巧和方法。作為新課程改革中的新型教師,我們不僅不能以“標準答案” 來恆定學生,而應該給予鼓勵,加以引導。正如薩特所説:“閲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在閲讀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主動地發現,積極地創造,發展自己的個性。

4、幫助學生解疑。

雪孩子化了,他到哪裏去了呢?你們想知道雪孩子怎樣變成白雲的嗎?(播放課件演示雪與雲的變化過程)

讓學生理解雪孩子被火烤了,温度升高,化成了水。水又成了水蒸氣,最後變成了白雲。然後讓學生根據生活的經驗,説説生活中還有什麼可以化?有的學生可能説到:夏天裏,我吃雪糕,含在嘴裏雪糕一會兒就化了;我們把糖含在嘴裏,糖慢慢地就化了;要是把塑料碗放在火爐上,就燒化了,變黑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的領域,讓學生聯繫周圍的生活學語文。在這裏我抓住學生朗讀中的獨特感受,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蒐集生活中的信息,在生活中尋找“化” 的`現象。孩子們結合生活經驗理解了重點詞“化”,擴展了學生的思維,鍛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同時也是語文運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充分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的特點。

5、結合圖片,進行敍述。

指導學生合作表演課本劇雖有一定難度,但是藉助動畫,引導學生逐步模仿這樣可以鍛鍊學生的思維表達及表演能力,可以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並且在相互評價的過程中取長補短。

6、作業。讓學生敍編故事,《雪孩子回來了》想象小白兔與雪孩子見面時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這樣設計會拓展學生的思維與想像。

板書設計

19雪孩子

下了大雪堆雪孩子 又唱又跳 回家休息

兔家起火 火中救兔雪人化了成了白雲

我以每幅圖的主要內容為板書,我覺得這樣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複述,加強學生的表達能力。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屬於“設計·應用”領域裏的教學內容,旨在使學生通過了解相框的相關知識,進一步學習如何利用身邊容易找到的材料,設計和製作小相框,並用來美化、裝飾自己的生活空間,從而實現“學以致用”,完成“設計·應用”領域所設課程的基本要求。

2、在小相框的選材、設計、製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材料製作新穎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來的方法。

2、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大膽創新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動手製作的細心品質。

三、教學重點:

材料的的創新與小相框的多種造型的設計。

四、教學難點:

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設計。

五、課前準備:

圖畫紙、黑白筆、生活中的小相框實物;各種製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廢舊物品。課件、示範作品。

課前,教師準備課件,示範作品,起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的材料的準備才是至關重要的。學生的材料準備得好,準備得齊全,才能更好地進行想象和創造,才能製作出有創意的作品。於是,提前一週,我就開始佈置本節課所需要的材料。平常,我也是這麼做的。

六、教法學法: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結合本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直觀演示法,研討學習法,交流討論法,並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不斷採取欣賞、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學習,小組合作等方式掌握本課的內容。

七、教學設計:

(一)播放相冊,激情導入。

課前,我收集了六(2)班的部分同學的照片,用照相機翻拍,輸入電腦,用相片處理軟件進行了處理,然後製作成電子相冊。這也是我的一種嘗試。因為,買了相機之後,我家電腦中存下的相片越來越多,我就有一個想法:我要是能自己製作電子相冊,那該多好呀!可是這個想法一直沒有付諸實踐,因為我確實不知道該如何動手。自從定下本課之後,我就思考、研究、學習,從網上下載相關的軟件,然後製作成了這一簡單的電子相冊。當電子相冊播放的時候,我看到了同學們眼中的驚喜。有了這種感覺,就有了良好的開端。然後,我話鋒一轉,引導學生觀察相片的變化,繼而很自然的導入課題。

(二)自主探究,總結方法。

在這個環節,我主要是讓學生欣賞課件中提供的相框圖片、大家準備的相框實物和我自己製作的示範相框,並且研讀課本中的學生作品。完成課本中的三個需要研究的問題:

1、可以用什麼材質來製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麼樣的相框造型與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

3、怎樣將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由於事先欣賞了圖片,觀摩了實物和我的示範作品,學生掌握了大量的信息,以上的三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當然,本課的難點是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設計。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呢?的確很傷腦筋,因為在我自己製作的過程中,我頗動了一番心思,於是基於整塊襯板和另做支架的想法,我做了枱曆式、支架式和掛式的三種範例。當然,學生也可以利用收集到的材料,進行嘗試,或許有更新穎的更好的辦法。找到方法了,事情就好辦了。教師示範,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當學生遇到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的時候,教師示範一下,就會打開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製作變得簡單一些,順利一些。通過觀摩教師的示範,提煉簡單明瞭的板書,學生的製作就變得更輕鬆自如了。

(三)自由創作,適時點撥。

自由創作階段,是決定本課成敗的關鍵所在,學生是否有作品出來,是否能展現本課的成效,就要看學生的作品了。只是,這種製作課費時又費力。於是,我就留下足夠的時間,播放輕鬆活潑的歌曲,讓學生在愉悦的氛圍中完成作品。我相信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一定能做出新穎的、精美的、有創意的相框來。

(四)展評作品,分享快樂。

課堂上對學生的成果進行評價,並鼓勵學生用欣賞、寬容的態度多角度的評價。這樣,一方面培養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時,展評作品,既是對學生成果的肯定,也是該將本節課畫上完美的句號了。

(五)總結課堂,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了解到生活中處處都有設計,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方便生活和美化生活。在學習小相框的設計和製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創新思維及造型能力、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體驗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的樂趣,並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説課稿 篇5

【説教材】

這篇課文通過對一件關於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説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課文的主體部分是對往事的回憶。先寫在解放戰爭時期一次圍殲戰就要打響的時候,郝副營長藉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書的插圖,圖上畫着一個孩子在電燈下讀書。這幅插圖使郝副營長陷入對未來的憧憬之中;戰鬥打響後,後續部隊遭到敵人炮火的襲擊,和突擊隊失去了聯繫。郝副營長點燃了那本書,用火光為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結果暴露了自己。戰鬥勝利了,郝副營長卻犧牲了。

電燈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卻是戰爭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詞。為了全國解放,為了讓後代過上安寧生活,郝副營長和很多革命志士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作者用平靜的口吻寫出自己的回憶,卻藴涵着深沉動人的情感。

與《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樣,兩相對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執着的理想。

本課的教學重點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表達順序,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郝副營長所憧憬的內容與他的英雄壯舉之間的聯繫。

【説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理解革命先烈對未來的憧憬和為此作出的犧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説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當我們面對清晨第一縷燦爛的陽光,揹着書包快樂的去上學時;當我們躺在母親的懷裏,享受温暖寧靜的母愛時;當我們面對豐盛的餐桌,盡情的享用佳餚時;當華燈初上,我們欣賞着繽紛絢麗的美景時,我們可曾想過幸福的生活從哪裏來?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用鮮血築就的。今天,我們將跟隨着作家王願堅同志走近他們,瞭解他們。

二、引導自讀,感悟多好啊

1、通過課前預習:

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認真讀讀課文,想一想:

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説的。

3、邊讀邊悟,體會感情:

⑴ 默讀課文,想想他們在説這句話時可能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⑵ 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戰鬥中郝副營長是怎麼做的,標出相關語句,寫寫自己的感受,並有感情地讀一讀。

4、交流討論。

(在交流的過程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評價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郝副營長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堅貞不屈、勇往直前的犧牲精神,同時關注作者善於抓住細節進行描寫的表達方式。)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讀寫結合,深化多好啊

1、交流課前蒐集的關於革命先烈的動人故事。

2、偉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換來了這盞照亮黑夜的燈,可是僅僅是照亮黑暗的燈嗎?

(實際上是照亮我們新中國的燈。)

3、此時此刻,你最想説些什麼?以多好啊為題寫一寫,可以是一首小詩,可以是一段隨想,可以是心靈的獨白

4、集體交流。

四、迴歸整體,體會寫法

多好啊在文中出現了幾次?你覺得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前後呼應、以一句話貫穿全文、抓住細節進行描寫等表達方式。)

五、延伸課外,提升情感

1、找一兩本革命題材的書讀一讀。

2、出一期緬懷革命先烈的小報。

説課稿 篇6

數學課堂教學如何結合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結合學生的實際來實施素質教育,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呢?這是每個老師在今天的課改面前都有的困惑。那麼我們應如何從困惑面前走出來呢?我認為首先我們要有這樣本教學觀念:“學生“學會求知”比較學生掌握知識本身更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從人的固有特性出發發展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數學教學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 我來談談徐老師的數學課“二次函數複習”。

整節課的學習,看得出徐教師準備的比較充分,清楚知道學生應該,理解什麼,掌握什麼,學會什麼。徐老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而學生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有效的發揮他們的學習主體作用。徐老師是讓學生“體會知識”,而不是“教學生知識”,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下是我的一些肯定與不同意見及一些不成熟建議。

內容1、(1)肯定意見: 徐老師在開始的時候並沒有講二次函數的有關性質而是用幻燈片給出:

“例1 請研究函數y=x2-5x+6的圖象與性質,儘可能寫出結論。”

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二次函數的有關性質,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學生自己積極的思考,使學生的思維變的更積極,更主動。體現出徐老師知道在教學過程中着重發展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知道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所以説從徐老師這點的想法、做法上看是成功的。

(2)不同意見:但是,如果説這樣的做法徐老師已經有這樣的觀念了的話,我認為徐老師的做法不夠徹底,下面是徐老師操作過程的摘記:

“師:(出示例題後不到1分鐘)想到3種以上的同學請舉手;

師:(出示例題後不到1.5分鐘)想到5種以上的同學請舉手;”

我説的不夠徹底就是讓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我們雖然知道讓學生思考的重要性,也這樣做了,我們就要收到一定的效果。所以我們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考慮,放手讓學生,促進學生髮展。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對象應該是大多數學生,使大多數的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時間。

(3)我的建議:給出題目時讓學生思考時間3—5分鐘。

內容2、(1)肯定意見:上課摘錄:

“師:(叫一學生)説説你的得出的結果;

生:(1)a﹥0,開口向上……;

(2)Δ﹥0,在軸上有兩個交點……;

…………”

徐老師給出結論時是充分讓學生説出自己的答案,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自己的想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符合人的自然規律,要知道無論是誰都是對自己的東西最感興趣的,也就是對“我的”最感興趣,它的最裏面一層是我的思想、我的愛好、我的健康、我所要表達的一切,接下去是我的父母、我的班級學校、我的國家……。一個具體的例子:“當你看到一張有你集體照,你首先會看誰呢?這是不容質疑的。”也可以用一個圖去表示:

所以説徐老師抓住了學生的人的固有特性,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發揮的空間,讓學生表達出“我的答案、想法”,使學生的思維變的積極,使課堂氣氛變的積極,

使學生的思維從中得到很好的鍛鍊。從這點來説徐老師這節是成功的。

(2)不同意見:個上面我們談到這樣做符合人固有的本性是很成功的,但我認為在操作上可以改進一下。徐老師開始的時候都是叫學生個人來完成,後面幾

個問題乾脆讓學生一起來回答,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不能讓學生感覺到這是“我的答案”,感覺不到同學、老師那肯定的眼光,長此以往課堂的氣氛會低迷,學生的思維會變的懶惰。因為的思考的答案可能會得不到肯定,我思考也沒用。漸漸的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削弱,與我們老師的初衷、教改的意圖相違背。可以這樣説,徐老師這節課有突出學生的“我的……”,但沒有完全突出最裏面的一層“我的思想、別人對我的看法”。

(3)我的建議:每次都讓學生站來回答問題,給予他及時的肯定與鼓勵,使學生在肯定中變的積極,在肯定中變的自信,在肯定中得到進步。

內容3、我的一些不成熟看法:

1、 或許徐老師在內容上的量處理方面更能使學生容易接受一點,我認為可以分為兩節課來完成,內容1:“二次函數的圖象及有關性質”,內容2:“怎樣求二次函數的解析式”。

2、 或許徐老師在語言上可以簡練一些,使學生感到我們的老師的語言不是羅嗦。使我們的學生在我們的語言中感覺到學習的樂趣、領受知識、訓練思維。

3、 或許徐老師的站位可以更恰當一點,不要遮住給學生看的題目,要知道我們的給出的題目是為學生服務的,當我們的學生看不到這些目標——題目時他的思維活動就不能開展。

説課稿 篇7

尊敬的王教授,各位校領導,老師們大家好,我是西青實驗小學的語文教師曹敏,今天我説課的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三組開篇課《識字三》第一課時。我主要從:説教材 説學情 説模式 説過程,説評價 説開發 説反思這八個方面來進行説課。

一、 説教材

包括五個方面內容:課文所處位置地位作用,主要內容,主要特點,編者意圖,教學目標。

1. 所處位置地位作用。

《識字三》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開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保護環境,愛護地球。意在培養孩子養成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的習慣,激勵他們去積極參與環保實踐活動。而本課是以對子的形式呈現,內容都與大自然息息相關,優美的詞語可以使學生享受大自然的神奇,產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同時激發起生活中識字的興趣。

2. 主要內容

《識字三》是以對對子的方式識字,有三組對子組成。文章的語言優美,如“和風細雨”、“鳥語花香”、“萬紫千紅”、“山清水秀”等,學生雖然不能用具體的語言來描述,但通過平時的生活經驗,電視、圖畫等媒體已有了感性的認識。

3. 主要特點

《識字三》是以對對子的方式識字,有三組對子組成。對子情境優美,語言精煉,讀起來琅琅上口,利於培養學生語感,積累語言。

4. 編者意圖

選編本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對對子,喜歡這種形式,併產生收集對子的願望。二是體會文章所藴涵的自然美,產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三是激發識字興趣,學會靈活運用識字方法識字。

5.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霧、霜、朝、霞”等13個生字,會寫“秀、香”2個字。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瞭解對子的特點、認

識認讀字。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文章所藴涵的自然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蒐集對子和對對子的興趣。 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 會認“霧、霜、朝、霞”等13個 生字,會寫“秀、香”2個字。

能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感悟對子的特點和趣味。

二、説學情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學生生活經驗有限,但課文描繪的自然現象孩子們都見過,非常貼近學生實際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感知。

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於剛剛步入一年級下學期的孩子來説,雖然他們的識字量還不大,但在我校進行的海量識字實踐中已經掌握了識字方法,並能在集中識字中進行靈活的運用不同的識字方法歸類識字。因此,本節課教學中引導學

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進行識字,積累優美詞語。

三、説模式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充分激發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我認為在學習該篇課文時,應該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通過多年的課改,我校總結出了符合我校特點相對統一的“自主、合作、探究、多元”的教學模式。

結合我校的閲讀教學模式,我再識字教學中逐步形成:情境導入,明確目標——整體感知,自主識字——互助合作,熟讀成誦——指導書寫,學以致用——隨文拓展,積累昇華—達標測評,課堂小結的教學模式

四、説過程

根據以上的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和教學模式,本節課我設計了6個教學環節, (創設情境,明確目標——初讀課文,自主識字——交流方法,熟讀成誦——互助合作,瞭解特點——自主觀察,指導寫字——拓展延伸,積累昇華.) 下面我將説説每個教學環節的具體做法;

一. 創設情境,明確目標

用課件引入情景:播放與課文相關的優美的大自然景物圖片進而瞭解本單元主題,自然導入新課.亮出本節課 的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彌補他們生活經驗的不足,誘發他們學習新知識的飽滿熱情。上課伊始,讓學生欣賞圖片,感受大自然的美麗,不僅能引起學生對本組教材的興趣,而且能巧妙地導入了新課。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藉助拼音自由地讀全文。

2.同桌互相讀課文。

3.認讀生詞,結合圖片理解。(出示課件)

4.認識生字:帶拼音讀隨機認讀。

設計意圖:學習是個性化的行為,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一定從低年級開始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讓學生動眼看,動耳聽,動腦想,動手做,積極參與探索,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自學的基礎上再和他人進行交流討論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三)交流方法,熟讀成誦.

1.小組討論交流識字方法,指名彙報。

2.運用方法拓展識字。

3.開展不同形式的比賽鞏固識字。

4.迴歸課文,快樂識字。

設計意圖: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利用學過的識字方法來獨立識字,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能力,同時通過小

組交流使獲得的知識與同學共同分享,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最後把識字融入到閲讀中,伴隨着課堂上朗朗的讀書聲,學生就能在輕鬆的氛圍中愉快地識字。

(四)互助合作,瞭解特點.[6分鐘]

1、合作交流了解特點

2.看圖猜課文,加深感悟

3、多種形式朗讀激發興趣

設計意圖: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自己的朗讀中自己感悟對子歌的韻律,並在互相交流中主動探究對子的特點,從而激發對對子的興趣。同時把文字轉化成畫面,再把畫面凝練成優美的文字,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和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與作者和文本產生了共鳴。激發讀書興趣,巧妙地理解了文本。

(五)自主觀察,指導寫字[10分鐘]

1.看

2.説

3.寫

4.評

設計意圖:學生仔細觀察漢字,瞭解漢字的偏旁部首、筆畫、筆順、間架結構等情況,想一想寫這個字需要注意什麼。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字的規律,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同時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觀察所得,尤其交流寫時應注意什麼,並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為寫夯實了基礎。

(五)拓展延伸,積累昇華.

1.迴歸整體,再讀課文

2.積累對子,激發興趣

3.仿照文本,自由創作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不僅使學生再次感知了對子的特點,而且通過故事和自由創作激發起積累對子.創編對子的興趣。

五、説板書:

設計意圖:以知識樹的形式設計板書簡明扼要,突出了內容與方法,使學生思路清晰,便於理解和積累。

六、説評價

新課標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瞭解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

1、在學生回答問題環節採用教師表揚激勵性的評價。

2、在學生朗讀和寫字環節,採用生生評價,師生評價。

3、在小組交流的環節,對小組進行了評價

七、説開發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1.結合課文內容,開發了文本資源。

2.蒐集圖片、音樂資料,開發了課外資源。

3.運用方法拓展文本資源。

4.積累對聯,豐富了文本資源。

八、説反思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