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説課稿範文彙編九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1.56W人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説課稿範文彙編九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拒絕誘惑 》是教科版教材《思想品德》第四單元第八課第二個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危險的誘惑》,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第八課的課題是一念之差,本框題的任務是拒絕誘惑,可見本框題在本課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七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學習拒絕誘惑的方法,激發學生戰勝不良誘惑的信心。

能力目標:①初步掌握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培養學生自覺抵制不良誘惑的能力。

知識目標:懂得應該拒絕不良誘惑,學會拒絕不良誘惑的各種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簽名橫幅、資料卡片。

三、説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難點:戰勝不良誘惑的方法。

四、説學情

1、.初中生處於不成熟向成熟轉變的過渡期,自我的管理能力還不夠強,易受不良事物的誘惑。比如網絡的誘惑會使學生上網後失去時間控制,難以自拔,慢慢忽視現實生活的存在,從精神依賴漸漸發展到軀體依賴,最終導致身心的全面崩潰。所以一旦上網成癮,則與沉湎飲酒、吸煙等惡習無本質區別。

2、初中生有較強的可塑性,他們需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拒絕不良誘惑,以成長為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身心健康的人。老師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網絡”入手,與學生一起討論它的利弊,一起探討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周圍的事物,提高辨別能力,並能運用正確實用的方法抵制誘惑。

五、 説教法

基於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收集有關圖片,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設計“啟思園”“聽故事想辦法”提出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通過傳説故事的方式説明不良誘惑對人有危害,所以必須要戰勝,依靠勇氣和方法是能夠戰勝不良誘惑的;藉助勇敢的老船長的形象,讓學生感受到戰勝誘惑的必要性,體驗到戰勝誘惑後的成功感;以情景活動的方式,介紹了中學生常見的受到誘惑的現象;以提問題、出主意的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戰勝誘惑的方法;在幫助他人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基礎上總結歸納的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六、説學法

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七、説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2—3分鐘)

我用日常生活中收到購物獎劵和手機中獎信息引入。

2.講授新課:(35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按以下環節進行:什麼是誘惑――身邊的誘惑――危險誘惑的危害――學會拒絕危險誘惑。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簽名活動:(5分鐘)學了就要用到,説了就要做到。這一活動昇華學生的情感,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5.課後實踐:學生填寫“我的抗拒誘惑的計劃”表。一個月後,全班交流實施計劃後的感受。

教法分析

(一)“誘惑能拒絕嗎?”

課件展示教材中“聰明船長智勝女巫”的傳説故事,增加“潘多拉魔盒”的傳説故事。讓學生感受到沒有經受住誘惑所帶來的不良後果;讓學生想象戰勝誘惑的感受。對比兩個傳説故事的結果,分組討論戰勝不良誘惑的必要性和條件。

(二)“拒絕誘惑——我的'成功”

讓學生以講故事的方式,展示自己成功的方法;幫助學生體會到不良誘惑對人有危害,所以必須要戰勝;要依靠勇氣和智慧才能戰勝不良誘惑,使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

(三)“假如有人這樣誘惑你,你怎樣拒絕”,設計五種情景,讓學生體驗思考,並當堂進行小品表演。

(四)“抗拒誘惑計劃書”——作為成長檔案記入學生本學期的學習成績中。

(五)簽名活動

簽名橫幅留班主任處,時常提醒學生,説了就要做到。

八、説板書設計

青少年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1)客觀分析不良誘惑的危害性,理智地拒絕不良誘惑。(2)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和健康的娛樂上。(3)在沒有別人監督的時候,嚴格要求自己,抑制自己的念頭,剋制自己的衝動,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做自己想做而不應該做的事。(4)遵守道德規範,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等。

九、課後反思

本節課我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擬採用活動教學法、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教學中存在的疑問:(備課中的疑問和教學中有待探討的問題)

1.新課標理念的廣度與教材在內容上一定的受限制,教師如何去平衡與拓展?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如何統一?

對教師而言,這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工作,我們怎樣才能更好的去把握?

2.教學評價體制對教學的影響

新課標把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教學的首位,那麼在教學評價中如何更好的得以體現?

3.多媒體的運用如何才能發揮他的最佳效益?

我們藉助於多媒體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材料,豐富學生的知識面,但教材畢竟是一種範本,多媒體可以為教材的拓展提供一個很大的空間。

十、我為什麼要這樣上課

我的設計思想(教學理念)是:

1. 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如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由學生自主總結。

2. 激發和提升學生的體驗。如身邊的誘惑,讓學生敞開心扉談。

3. 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組織學生自由組合演小品。

4. 突出探究式學習。設計“聽故事想辦法”環節。

5.加強學生的道德實踐。如佈置學生完成“我的抗拒誘惑計劃表”;心理在線,學生當堂演小品。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首描寫春天的優美的詩歌,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生機勃勃。詩歌用了擬人的手法,通過春天的手“撫摸”、“掠過”、“拂過”、“拍着” 等動作,讓孩子們感知春天來了,周圍發生的變化。同時優美的詞語讓學生在美好的春天裏體會美妙的語言文字,在誦讀聲中感受春天的魅力,感受詩歌的節奏之美。此外,識字、寫字的基礎知識的學習,根據偏旁部首識字、理解字義等識字方法的練習,引導着學生初步探究漢字的學習規律,為形成識字能力創造了條件。

2、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會書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3、學習邊朗讀邊想象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春天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2、藉助課件,理解內容。

3、設計仿寫,訓練表達。

(3)情感態度目標:

感受春天的美好,激發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説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藉助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二、説教學法、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只是一位組織者、參與者,去引導學生用主體的身份去關注、去實踐、去創造自己的生活。通過自讀、互助讀、練習背誦等學習方式,讓學生體會詩情畫意和文字的優美,對課文形成初步的領悟和整體感知。在教學的最後,我充分尊重了學生學習的權利,為學生提供一個人人蔘與、展示自我的舞台,讓學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這是尊重他們選擇學習方式的權利;學生自由組合進行創作、表演,是尊重了他們選擇學習夥伴的權利;在評價學生的表演時,有老師的激勵性評價,也有學生自評、互評,還讓學生自己選擇老師或同學評,尊重學生的評價權。

三、説教學過程

1、圖片導入,整體感知。

利用色彩明快、動靜結合的媒體演示,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重温往日觀察到的春天景象,對課文內容有了形象的整體感知。

2、初讀課文,相機識字。

教學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和生字寶寶交朋友,充分挖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帶讀、點名讀、齊讀、開火車讀等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3、品讀課文,展開想象。

在指導朗讀中,鼓勵學生帶上動作,讓學生通過做動作體會記憶“撫摸、掠過、拂過、拍着”這些動作詞的含義,在讀中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來臨是細無聲的、温暖舒適的,從而願意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

4、仿寫拓展,訓練表達。

在學生對春天有了深刻的感受後,鼓勵學生仿寫詩歌,説説春天的手還到了哪裏,做了什麼,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5、指導書寫,滲透方法。

本節課要求會寫的字共有四個,我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字形特點,適時做針對性的指導,避免了寫字教學的機械枯燥。

令我遺憾的是,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是無窮的,是發掘不完的,相對於美的存在,我的語言顯得有些蒼白無力,另外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如何朝着更深、更遠的方向去探討、去領會美的真諦將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專家、老師們:

大家好!

我是李繼東,來自江蘇如皋。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語教材《特殊的葬禮》。

這是一篇有關環保的記敍文,描寫了巴西塞特凱達斯瀑布由盛及衰的過程以及人們的表現,説明破壞環境的嚴重危害,告訴我們要保護環境,愛護地球。

四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一定的閲讀能力和環保意識,但對當時、當地的情況還很陌生,必須藉助媒體,設置情境,讓學生品悟語言,誦讀文字,獲得思想啟迪,增強環保意識。

針對教材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我設定了三點教學目標——

以及如下教學重難點——

這是本課的教學流程設計——

一、設置疑問,整體感知。

課始提問“為什麼説是特殊的葬禮?激發興趣,師生對話。

二、今昔對比,品悟語言。

我抓住描寫瀑布“雄偉壯觀”和“生命垂危”的兩個重點小節,循“初讀感受對比”、“重點詞語對比”、“畫面對比”、“配樂朗讀對比”展開教學。

三、追溯原因,震撼心靈。

適度拓展教學資源,讓學生了解瀑布由盛及衰的原因,感受環境污染的危害。

四、角色轉換,補充悼詞。

讓學生當一回總統,轉換角色為大瀑布撰寫悼詞。

五、合唱歌曲,昇華情感。

播放樂曲,合唱《地球是我們的媽媽》,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本課教學的整合點如下:

整合點1:“朗讀”整合。

朗讀是閲讀教學的第一步,也是學生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石”。本課通過播放錄音、教師範讀、學生練讀等多種形式,注重交流評價,展開朗讀教學。其中,播放錄音是“標本”,“教師範讀”是“範例”,“學生練讀”是“練習”,“交流評價”是“反饋”。這一環節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或者説從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始,把教師的範讀,學生的練讀,師生的交流評價融合在一起。通過朗讀資源的整合,讓學生讀通文本,讀熟文本,為下一步感悟文本打下堅實的基礎。

整合點2:“畫面”整合。

“話”——“畫”。

學生朗讀文本之後,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通過聯想在自己的大腦中形成各自與文本相“對應”的“畫”,這畫有可能不夠清晰、全面、豐富,甚至不夠準確。

“畫”——“畫”。

這時候,教師播放視屏展示大瀑布的`雄姿,出示圖片展現大瀑布的枯竭,通過對比刺激學生的視覺器官,和學生大腦中的“畫”進行對比,產生衝突,使學生大腦中的“畫”得到糾正、肯定、鞏固和發展,使自己原有的“畫面”變得更加立體、豐滿,富有個性!

“畫”——“話”。

如何把學生大腦中得以豐富的“畫”轉化為發自內心的“話”?我作了這樣的設計——面對雄偉壯觀的“飛瀑圖” 你會怎樣説?面對瀑布“消亡圖”你又會怎樣説?這是檢驗學生理解、感悟文本的思維訓練,更是對文本進行再加工,再創造的説話訓練。這樣從“畫面” 再回到“文本”,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加深對文本的品味欣賞!

面對瀑布瀑布今昔截然不同的兩幅畫面,我設計了“配樂朗讀對比”這一教學環節。在給“昔日”的大瀑布配樂時,我和孩子們選用貝多芬的圓舞曲《瘋狂》片段,在旋律越來越快,節奏越來越強,情緒越來越飽滿的氣勢恢弘的交響樂中,孩子們深刻體會到了大瀑布的雄偉壯觀。而後,我和孩子們一起選擇悲傷的曲調給“今日”的瀑布配樂,播放中國二胡名曲《江河水》片段,讓孩子在悽慘的曲調中悲憤交加、潸然淚下,深深感受到今日瀑布的生命垂危、奄奄一息。其實,選擇樂曲的過程就是加深理解的過程,配樂朗讀的過程就是釋放情感、昇華情感的過程。在前後兩段跌宕起伏的樂曲聲中,孩子們的情感伴隨大瀑布一起奔騰、咆哮、哀歎、傷心。音樂、畫面,情景交融,這種聽覺的強烈對比深深的震撼着孩子們的心靈!

整合點3:“訓練”整合。

讀寫結合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一條重要途經。而找準讀寫結合點則應是讀寫訓練成功的關鍵。契入點巧妙,學生才會有感而發,有情可抒。本節課我以特殊的葬禮畫面為背景,配以一曲低旋的小提琴曲《沉思》,讓孩子們初步感受葬禮上那凝重的氛圍。在此情境中,讓學生過一回總統癮,轉換角色為瀑布撰寫一篇悼詞。學生在榮幸之餘,感受更多的是責任,是使命,於是學生欣然提筆、一揮而就,悼詞自然就真切生動,而令我們不由得拍案叫絕!

總之,本節課通過錄音、畫面、音樂等信息技術手段,反覆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器官,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從而撥動學生心絃,品悟語言文字,享受審美樂趣,獲得思想啟迪,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4

一、 説教材

1、 説體系。

《蔡勉旃堅還亡友財》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七年級(上)語文第七單元第28課《古文二則》中的第一則,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文意易懂,在簡短的文字中表現了古人對待誠信與金錢的態度,充分體現了蔡勉旃所具備的人格魅力,通過學習,可使學生受到心靈的震盪,進而完成一次精神洗禮,一次思想的昇華。從而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的培養目標。

2、 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流利地朗讀文言課文。

(2)學生能借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詞的意義、用法。

(3)學生在閲讀中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並從中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過程與方法

以朗讀、討論為主,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重諾守信,養成誠信的良好的品行。

3、説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生能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詞的意義、用法。

難點:聯繫生活實際談體會。

4、説學情:

初一的學生在前面雖已學過一個單元的文言文,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還沒有完全掌握,還要在授課過程中教會學生怎樣去朗讀,怎樣去借助註釋和工具書去理解文意等。

5、説校情:我校雖然是一所鎮級中學,但也有多媒體教室,我可充分利用這一優勢進行教學。

二、説教學方法

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我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創設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教學時採用了設置情境教學法、激發興趣法、問題討論法、師生互動法等;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三、説學習方法

教是為了不教,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法指導。

四、 説教學程序

(一)設置情境

提問學生:

1、如果你借給了你朋友一筆錢,你會不會讓朋友打一張借條呢?

2、我們再來做一個假設,有一天,你正一個人在街上溜達,忽然你發現路邊有一個錢包,裏面有一千多塊錢,而周圍又沒有人,這時你怎麼辦?請如實回答這個問題,不要不好意思。

(二)引入話題,理解文意。

1、結合以上兩個問題討論的結果,引入課題,並解決字詞。

2、朗讀課文。

3、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

4、提問學生:誰能到講台上給大家做一次小老師,把這篇文章給大家讀一讀、講一講?

(三) 分析、探究課文。(分小組討論後回答)

1、 蔡勉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 怎樣理解“券在心,不在紙”這句話?

(四) 拓展、延伸。(分小組討論後回答)

1、 通過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樣的道理?生活 中有沒有這方面的事例?談談你對這些事例的看法。

2、 就有關金錢和誠信的話題展開討論。

(五) 佈置作業

課下你能蒐集一些有關金錢、誠信的故事、成語、名言警句嗎?

説課稿 篇5

 一.緊扣特點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語文版五年級上冊一首古詩《望天門山》,這首詩是李白25歲時懷着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第一次離開四川前去洞庭湖遊覽,接着又興致勃勃地乘舟順江而東,在經過安徽省當塗縣的東西梁山時寫下的,當時的李白年輕浪漫,一派天真,充分顯示了豐富的想像力。

《望天門山》共四行詩,全詩從“望”字着眼,前兩句描寫山川氣勢。第一句先寫山,天門山似乎是由於水流的衝擊而從中間隔斷,江水從斷口奔湧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水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這兩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靜止的,詩人卻用“中斷”“開”這些詞從動的方面把它寫活了;第三、四句是寫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陽光順流而下,感覺兩岸的青山相對而來。非身臨其境者,不能有這樣的體會,也不可能寫得如此傳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來代表一隻船,這“一片孤帆”把天門山點綴得活潑起來,展現了生動優美的意境,使讀者彷彿也望到了天門山的壯麗風光。

《望天門山》這首詩借景抒情的古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色和內心體驗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詩人樂觀豪邁的情感,根據選編這首古詩的目的,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字詞的理解,進一步領會詩意,進入詩情,品味大詩人李白詩作的藝術魅力,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領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薰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成了教學目標之一,另外學習方法的指導也十分必要,所以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能力,又為以後學習古詩打下基礎,據此,我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內容,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

2、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的意境(情感目標)

3、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技能目標)根據學生實際,我認為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是教學重點,難點是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二、教法學法

1、教法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教學法,圖文結合創設情境,運用嘗試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來體會詩中的景象,以此來落實重點,感受祖國河山的美麗,更加愛祖國,以此突破難點。

2、學法學生通過讀讀畫畫,做嘗試練習,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

 三、教材設計説明

這首詩有景有情,詩中有畫,從這一處入手,我設計了“知詩人解題意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拓展閲讀”這一模式作為教學步驟。在本詩教學中,我還給學生獨立思考自由發揮想像的空間,因此,在備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節,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為着眼點,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學生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在本次教學中,我適時安排自學環節,鼓勵學生利用多種方法理解詞義,給學生創建自讀自悟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時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師生互助”,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本課的教學設計較好地去體現“以讀為本”的語文學習理念,讀書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練讀,有示範讀,評價性讀,集體朗讀,男女生分讀,背讀。學生在一遍遍的朗讀、一輪輪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過程中,領悟詩的意境,情感得到昇華。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一)教材説明

《水鄉歌》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20課。本課是一首詩歌,歌詠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詩共三小節,分別寫了水多、船多、歌多。每一節的開頭都採用問答的形式,迴環復沓,琅琅上口。詩人以活潑清晰的語言,抓住綠水清波、白帆如雲的特點,勾勒出一幅幅流動的水鄉風光圖。篇末點睛之筆使人如聞勞動者的愉快歌聲,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詩歌每小節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富有鮮明的節奏感與和諧的韻律美,是一篇訓練朗讀的好材料。

(二)學習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課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指導識字、寫字和進行朗讀、背誦訓練,教學中應以讀為主,以讀代講,指導學生感悟課文意境,重點抓好識字教學。根據《課標》要求和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重點寫好蕩、船、飄、裝。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通過朗讀和想象體會詩句所描繪的水鄉美景,感受到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識字教學。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起學生共鳴,感受到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安排

本課安排兩課時

二、説教法

《水鄉歌》是一首詩歌,歌頌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詩歌抓住綠水清波、白帆如雲的特點,給讀者勾勒出一幅鮮明、形象、秀美的水鄉風光圖,篇末點睛之筆又使人如聞勞動的愉快歌聲,感受生活的美好、幸福。語言文字優美,讀來讓人浮想聯翩。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二年級的孩子讀進文中,走進畫一樣的詩中,放手讓孩子去品味、欣賞、誦讀。

三、説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創設了一個遊戲,寓教於玩,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生字;通過學生自讀自評、加動作讀、師生比賽讀、以唱促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感悟課文內容;最後的遷移運用更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鍛鍊。

四、説教學程序

(一)舊知引路,激趣導入

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誘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一上課就覺得似曾相識,進入想學、願意學習的境界,上課伊始,我為學生們描述了江南的美,再讓學生背誦學過的《識字1》,勾起學生對江南水鄉美麗景色的回憶。接着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今天老師再向大家介紹一首描寫江南水鄉美麗景色的詩歌《水鄉歌》。小朋友們請準備好,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回到那個美麗的地方!

這樣的導入,即複習舊知而提出新課題,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達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對象產生興趣,就能自覺地排除多種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集中精力積極主動地學習,把學習當成一種愉快的享受。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我設計了一個闖關遊戲,寓識字教學於玩樂之中。

説課稿 篇7

學習目標:

《4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已經學會2、3的乘法口訣,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本課中,學生將圍繞以下四個目標展開學習:

1、知識技能:學生通過操作軟件,在學習乘法口訣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提高應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數學思考:在整理1~4的乘法口訣及其他一些練習中,初步培養學生髮現簡單規律的能力。

3、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實際問題情景中感受乘法口訣形成的過程,並能利用口訣熟練地計算乘法。

4、情感態度:學生在編乘法口訣和利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習能力,積累學習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學習環節:

本課學習內容包括想想、做做、玩玩三個部分。

1、想想中包括一個例題和兩個練習,引導學生體驗4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並能夠初步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

2、做做中有三個練習,學生可以自主探究,在實際應用中鞏固知識。

3、玩玩中有四個練習,是學生靈活應用知識的過程,全面調動了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既內化了新知識,又發展了能力。

課件説明:

本課件的製作採用Authorware為開發工具,它是一種比較實用的.課件製作軟件,它支持幾乎所有的視頻、動畫、圖象、音頻等格式的文件,具有信息容量大、檢索快、傳播效率高的功能優勢。課件在必要的地方設計了交互按鈕,操作使用簡潔明瞭,學生單擊按鈕可進入到下一畫面。在每一個練習內容的最後,單擊交互按鈕就可以切換回問題界面或主界面。

1、想想這部分的作用是:激情導趣,掌握方法

(1)例題:給學生創設了一個遊樂園中的小火車的情景,讓學生用語言描述,在描述的過程中説到:有4個小車廂,1個車廂裏有4個人。隨着課件的點擊,出現動態的變化,讓學生説出2個、3個、4個車廂的人數。然後引導學生填表算一算,填表算一算起兩個作用:一是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二是讓學生熟悉4的連加,為學習4的乘法口訣打下基礎。

(2)練習1:設置了4個不同的水果,給了學生可選擇的空間,自主選擇,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四個練習都是編4的乘法口訣,這裏多個數的連加可以看屏幕數出,從而解決了乘法算式的得數問題。再想一想和你真棒的提示,體現了人機對話。教師通過轉播的形式達到人機互動,起到了互相學習、集思廣益的效果。

(3)練習2:學生運用前面掌握的方法填出積,編出口訣。在做題中內化了思維方法。

2、做做是激導探究,鞏固知識的過程。

(1)練習1:通過探險主題,讓學生自由選擇,可進入小兔或海豚兩個畫面,每副圖意都有兩種理解,能列出2個算式,使用的口訣是相同的。怎樣理解圖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這裏學生可通過人機對話判斷對錯,通過教師轉播達到互動。

(2)練習2:學生在練習中,可以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3)練習3:學生在練習中,既能提高計算能力,又再次看到一句口訣能算兩道乘法算式。 這三個練習,都配上了感情色彩,激發了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玩玩是應用知識,內化提高的過程。

(1)練習1:通過送信遊戲,讓學生髮現口訣表的排列規律,並能説一説。這些規律學生在學習中已初步發現,通過口訣表會感受更清楚,在遊戲情景中,印象會更深刻。

(2)練習2:通過人機對話,培養學生運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轉播,達到思維的交流。

(3)練習3: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互動討論,找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4)練習4:引導學生從1只小青蛙身上找出問題,如:1只青蛙有1張嘴、2隻眼、4條腿 接着以人機對話的形式進入2只、3只、4只青蛙的填空練習。這個練習既鞏固了1~4的乘法口訣,又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並在遊戲中內化了知識,熟練了乘法口訣。

教學效果:

本課教學是在網絡環境下進行的,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轉播學生的練習,達到人機互動,直接誘發了學生在感情和行為上的參與意識。練習中生動有趣的畫面,直觀動態的演示,強有力地吸引學生,把學生帶進一個個嶄新的學習境界,創造出激動、高昂、活潑的獲取知識信息的氛圍,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嚐到學會創造、追求真知的樂趣,其參與性學習的程度是普通形式下的授課所難以達到的。同時增強了課堂密度,強化了學生思維的整合度,給學生個性思維的發展提供了空間,很大幅度的提高了教學效率。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蟻國英雄》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7課《生命的壯歌》中的第一則故事。這篇課文講的是一羣螞蟻在大火的圍攻下,利用集體的力量聰明的扭成一團,在外層螞蟻的捨命保護下,逃出火海的故事。謳歌了動物們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所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獻身精神。那一個個沉着冷靜,團結協作的個體,那一幕幕捨己為“人”、從容赴死的壯舉,讀來震人心魄,扣人心絃。

二、説學情

通過日常學習中的不斷培養,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識字和閲讀的知識和能力。通過預習,它們能夠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有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並且部分同學能邊讀邊思,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會主動請教或做上記號。

三、説教學目標

針對這課,我定下了一下幾點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蟻國英雄”這則故事,感受螞蟻團結合作及獻身精神

3、學寫頒獎詞。

重難點: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受螞蟻團結合作及獻身精神。

四、説教法、學法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的教育理念,我在教學時以讀為主,在讀中品味字詞,在讀中賞析語句、設想情境,在讀中揣摩情感,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中,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

在教學中,既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滲透課堂自主學習的意識,又要在語文的閲讀理解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得方法、能力。既要引導學生通過反覆地讀,深入理解、體會外層螞蟻把生的希望讓給“他人”的壯舉,又要在讀得實踐中領悟到外層螞蟻捨己為“人”,從容不迫的獻聲精神。既要藉助語文本身給學生進行有益的道德教育,又要使學生在內化語言文字的同時洋溢生命情懷、唱響生命壯歌。

自主探究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學主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指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學習。巧妙的引導學生做到自由閲讀、自己感悟、互相交流、不斷提高。針對學生的實際,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閲讀體悟,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和能力的同時受到薰陶和感染。

五、説教學過程

在導入部分我通過感知英雄,瞭解螞蟻讓學生們產生螞蟻和英雄怎麼會劃上等號這個疑問,帶着這個疑問去學習課文。

在新授部分,我先讓學生們概括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讓他們回憶起課文內容,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接下來我通過讓學生體會火、體會螞蟻、體會人這三層逐步逐步的來解決課文的重難點。

在體會火的大時,我先讓學生們找有關火的句子,找到之後自讀,看看火勢的變化,在通過找關鍵詞談感受和讀,來讓學生體會火舌的速度快,火海的火大、火密,火神的肆虐。感悟作者用詞的精妙。

在體會螞蟻這部分中,先讓學生們找有關螞蟻表現得句子,再圈劃關鍵字,寫批註,談感受來體會螞蟻的團結,捨己為人,不怕犧牲的精神。

在故事的.最後,我通過朗讀,想象説話:如果你就是當時的一名遊客,看到這樣的場景,你會有怎樣的感受?來讓學生體會人的反應,進而讓他們感受到蟻國英雄的偉大、勇敢、捨己為人、不怕犧牲的精神。在最後一個環節,我通過齊讀一首小詩,齊讀課文,讓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

在作業的佈置上,第一項作業是想要訓練學生的複述能力。第二項作業是要他們續寫故事,既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又可訓練他們的寫作能力。

板書方面,我抓住了螞蟻的三個表現“扭成一團、迅速突圍、堅守崗位”讓學生從螞蟻的這三個表現體會他們團結、捨己為人的精神。

説課稿 篇9

《數星星的孩子》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第四冊第五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冊一共佈置了14篇講讀課文,它是閲讀教學的主要憑藉,在低年級要通過講讀課文反覆不時地指導同學朗讀,初步掌握閲讀的方法,培養閲讀習慣,以便形成一定的閲讀能力。低年級的講讀課文區別於中高年級。應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字詞教學,字詞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要充沛利用同學已有的識字基礎和識字能力引導同學自身讀準字音、分析字形、聯繫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理解詞義。

2、重視朗讀的訓練,強調朗讀是最重要的閲讀手段。課堂上要拿出充分的時間指導同學朗讀,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甚至要熟讀成誦。

3、重視教學上的直觀形象,因為低年級的課文圖文並茂。小同學的形象思維佔優勢。

4、指導思想上遵循以學為主,重感情悟理解,重引導廢注入的教學原則。

《數星星的孩子》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張衡小時候坐在院子裏數星星的事情,是一篇向同學滲透愛科學思想的好教材。

根據以上我對教材和同學年齡特點的認識,認為本篇課文的教學要求是:

(1)學會12個,生字和用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張衡是古代著名的天文學家,他從小愛觀察、善於觀察。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張衡是怎樣數星星的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是理解爺爺講的有關天文知識。

教學佈置:2課時。

下面談談第一課時的優秀教案:

一、設疑導入,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在晴朗的夜空,天空中的星星一閃一閃的特別美麗。大約在1800年以前,有一個像我們這麼大的小朋友特別愛數星星,你們想知道他的故事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藉助拼音把課文讀準讀通,初步瞭解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從而整體感知課文,是對二年級閲讀的基本要求。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1.要求同學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準讀通順。

2.檢查生字讀音,對容易讀錯的字詞,包括多音字,要重點強調。、

3.標自然段。

4.指名逐段讀課文,並考慮:這個數星星的孩於是誰?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熟讀成誦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這一段主賽講了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裏,張衡坐在院子裏,指着天空數星星。幽美的天空,可愛的小朋友,這是一幅多麼靜美的圖畫。這是同學朗讀訓練的最好着眼點。

首先我請同學自由讀這一段,想一想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麼?這樣設問,目的是讓同學自身讀書發現問題,培養主動探究的品質。

接着出示一幅星空夜景的圖,引導朗讀:藍藍的天空像碧玉盤,無數的星星像撤落在碧玉盤裏的珍珠,這是多麼美的景色,誰來讀一讀?靜美的畫面,抒情的話語,激起同學的情感,同學會自覺地讀起來。

此時此刻,雖然激起了同學的慾望,但同學不可能一下於就讀得聲情並茂,因此教師必需進一步引導。所以我再次渲染情景,配上音樂進行範讀。把同學帶到如詩如畫的境界:

一個小朋友坐在院子裏,靠着奶奶,仰起頭,指着天空數星星,一顆、二顆,無數的星星像撤落在碧玉里的珍珠,多麼幽靜的畫面,老師先給大家讀一讀好嗎?伴着輕柔的音樂,我拿起書:“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撤在碧玉盤裏。一個小朋友坐在院子裏靠着奶奶,仰起頭,指着天空數星星,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幽美的畫面,抒情的語言,輕柔的音樂,把課文內容一下子推到了同學的眼前。引起了他們的共鳴。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這兩段主要是奶奶和小張衡的對話,奶奶的慈祥,小張衡的專注執着溢於言表,教學時我採用以讀代講的方式,通過自由讀、指名讀、評價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達到深入理解,內化語言之目的。

首先指名同學讀奶奶的話,指導同學讀得緩慢一些,讀出疼愛小孫孫的語氣。接着問:小張衡是怎樣説的?自身讀一讀,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讓同學通過多讀書,自身去領悟內容,然後通過扮演角色引導同學有感情地讀小張衡的話。此處我這樣設計:小張衡的話你們讀懂了嗎?我當奶奶,你們當小張衡給奶奶講講道理好嗎?引導同學領悟小張衡觀察的仔細、準確,能看得清星星不是亂動,這是多麼了不起呀!自身再讀小張衡的話,引導同學讀出天真、肯定的語氣,最後分角色朗讀。以上教學環節通過創設情境,渲染點撥,充沛發揮了兒童的豐富想象力和善於表示自身的特點,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內化了語言。

3.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課文的第四、五自然段主要講了爺爺向張衡講述北斗星和北極星的知識以和小張衡用了一夜的時間觀察星星的事,這兩段是同學認識上的難點,我利用多媒體化籠統的語言描述為直觀的形象畫面來化解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自由讀第一段,想想爺爺説了什麼?

(2)指名讀爺爺説的話。通過這兩步讓同學從總體上知道爺爺在向小張衡講天文知識。

(3)爺爺講了哪些天文知識,讓同學邊讀邊標出有關講北斗星知識的句子。

(4)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同學在滿是星斗的夜空圖上找出哪是北斗七星,哪是北極星,並詢問同學是怎樣找到的,這樣把同學的理解寓於讀書中,把同學的理解體現於看圖説圖中,引導同學動腦想,動眼看,動手畫。調動多種感官體現感悟語言文字的精妙。化解了難點。

(5)出示這樣一個練習:你看,那北斗星連起來像( ),叫( ),離他們不遠的地方,有顆星叫( ),總是繞着北斗星( )。

在此基礎上,引導同學學習第五自然段,首先問:爺爺説的是真的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讓同學讀書找出“果然”一詞,簡單的加以理解,接着問:小張衡是怎祥看的?讓同學標出張衡看星星的一句話。

然後用課件演示:北斗星繞着北極星慢慢地轉動的情景,並渲染:這個結果,可是小張衡花了一夜的功夫看到的,多麼有心的小朋友呀!該怎樣讀,通過演示、渲染、讀書,引導同學深刻地體會小張衡探索科學奧妙的精神,達到感張衡之所感,愛張衡之所愛,人文化一的效果。

四、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拓展認識,昇華感情最後一個自然段。

簡介張衡是漢朗著名的天文學家,學習這一段時,我用多媒體出示張衡的畫像,並出示了他發明的渾天儀、地動儀圖,進行簡單介紹,激發同學對張衡的敬佩之情,對同學進行熱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五、迴歸整體,課外延伸

教師最後總結:“同學們,小張衡從小善於觀察,善於發現,長大後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你們還想知道張衡的故事嗎?課後多讀書,就會知道的更多。”這樣就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