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説課稿彙總7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1.84W人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説課稿彙總7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價值。紙在生活中與幼兒關係密切。學習上需要紙,生活也要用紙。有報紙、蠟光紙、面巾紙等。中班的孩子們有剪、貼、粘、擦紙的生活經驗,且興趣濃厚。但還不能叫出具體名稱,缺少對紙撕、揉、折、吸水等基本特性全面的瞭解,本活動藉助對常見紙的遊戲、探究、實驗,使孩子在自己原有用紙經驗上得到提高,激發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積極性。

2、目標定位:根據教材價值的分析,我預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樂於探索生活中常見紙的祕密。

2、瞭解紙的吸水性的特徵。

3、體驗用紙進行實驗的樂趣。

活動的重點:發現常見紙的祕密、、

活動的難點:瞭解紙的吸水性,重難點的突破我將在活動過程中具體分析闡述。

3、材料準備:為使活動目標更好地達成,我需做以下準備

1、3種常見的不同質地的紙:皺紋紙、圖畫紙、報紙;

2、裝有顏料水的航空杯每組三個;小紙人每組一套

3、大圖表、多媒體課件。

二、説教法:

教要有法,本活動我運用了“操作法”“討論法”下面我對所運用的教法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1、操作法:通過操作,探索紙的基本特性和紙的吸水性,幫助幼兒積極主動發現紙的祕密,提高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因此,我在活動的第二個環引導幼兒操作發現紙的祕密。

2、討論法:幼兒通過交流達到共同學習,通過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活動中我運用了這一方法,引導幼兒大膽和同伴、老師對發現紙有什麼祕密和誰沉得快進行交流討論,使幼兒對紙的認知、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説學法

為了讓幼兒的學習具有實效性,主要引導幼兒運用以下方法:

1、多感官參與法:蒙台梭利提出:人只有在全身心參與,才能更好地學習。活動中,我通過創設系列情景,支持幼兒用玩一玩、説一説、做一做多種感官去實驗探究,探索紙的簡單祕密。

2、嘗試法:幼兒的學習過程是在教師不斷地指導下以及幼兒不斷地嘗試過程中完成的。活動中,我注重引導幼兒運用了嘗試學習法,提供操作材料,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嘗試實驗紙的不同吸水性。

四、説教學程序

遵循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的原則,我將沿着:問題激趣—實驗操作—分享交流—經驗提升—延伸拓展這五個環節,來突破解決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實現活動目標。下面我具體分析一下各個教學環節。

1、問題激趣

本環節以老師無意中將桌子上的水灑了,啟發幼兒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2、實驗操作

在肯定孩子提出的方法後,老師出示“報紙、皺紋紙、圖畫紙”三種紙張,讓幼兒認識紙的名稱並猜想哪種紙張擦桌子最快?並提供同樣多的水、同樣大的紙人引導孩子以三個人為一組進行實驗。當孩子拿到這個可愛的紙人時,他們可能會迫不及待地想把紙人丟進顏料水裏,為了實驗的準確性,我將以紙人要跳水比賽的遊戲口吻,讓紙人先站在杯口做好準備,等到“三”時統一入水。也為了避免實驗過程孩子無所事事的等待,會去玩紙人的情況,我會在實驗的時侯和孩子念念兒歌,並引導他們:我們安靜看看比賽,不能吵到他們。這樣,孩子邊動手邊思考,不僅直觀、輕鬆地瞭解了紙有吸水性,不同的紙的吸水性是不一樣的,還激發了繼續探索紙的興趣。

3、分享交流

幼兒經過實驗操作,一定很想把自己的所見所得發表出來。我就讓孩子拿着他們實驗的紙人進行交流。請幼兒交流自己的發現“哪種紙人吸水最快?”,我再用幼兒作為實驗的紙人加以小結:皺紋紙吸水最快,再來是報紙,接着是圖畫紙。經過實驗,迴歸到開始的問題“哪種紙擦桌子最快,”以解決問題自然突破解決該活動的難點。

難點的突破:1)嘗試操作:幼兒先疑後做,先猜想後實驗2)實驗操作:通過實驗觀察紙的吸水情況。3)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難點。

4、經驗提升

我以“紙能擦桌子上的水,原來紙有吸水的祕密,”我需要細緻地引導,鼓勵引導幼兒説説“你平時玩過紙嗎?怎麼玩的?”孩子就會充分回憶、交流自己原有的玩紙經驗,並通過再現孩子平時卷、畫、折、撕的玩紙作品以及老師、孩子的現場操作玩紙,並利用大圖表,幫助幼兒歸納總結:紙有吸水、卷、畫、折、撕、揉的祕密。

重點的達成:經驗的交流分享和老師的整理、利用大圖表的總結提升策略,複習總結了常見紙的有關祕密。

5.延伸拓展

用多媒體展示有特殊功用的錫箔紙包食物燒烤、複寫紙的複寫功能、砂紙把操作的木塊表面磨平整等,引發幼兒繼續探究紙的興趣。正所謂這個活動的結束,就是另一個活動的開始。本環節大概要2分鐘。

五、效果預估

(1)可以預見,本次活動幼兒通過解決問題發現祕密,形式適合中班,有利於孩子主動發現、大膽嘗試以及同伴之間的交流分享,預設的目標將得到有效的落實。

(2)但是基於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的分析,要求老師在每次操作前的要求要到位,操作後的小結語言精確、及時迴應,起到提升作用。才能促進幼兒在操作中發現,在發現中發展。

説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課題是《琵琶行》,我打算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 説教材

(一)課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琵琶行》是高中新課標語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單元“詩的唐朝”裏的一篇課文。本單元鑑賞重點:養成誦讀涵泳的習慣,記誦有代表性的詩篇及名句;能聯繫作品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理解作品的內容價值,認識唐詩的傑出成就,培養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能感受詩的意境和形象,品味語言,領略作品的表現力,注重審美體驗。通過這一單元學習提高鑑賞評價古詩的能力。《琵琶行》一詩是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歌行體敍事長詩,是我國古代敍事詩和音樂詩中的“千古絕唱”。它最大的藝術特點是用極富音樂性的語言摹寫音樂形象,通篇體現了深刻的思想內容和高超的藝術技巧。在白居易死後,當時的皇帝唐宣宗寫詩悼念:“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説明遠在作者逝世前,本詩已經風行全國,很有影響了。這首詩最大的藝術特點是用極富音樂性的語言摹寫音樂形象,這是我們鑑賞和學習這課的一個重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所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維目標並重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有感情的誦讀詩歌並背誦詩歌第二段。欣賞作者以形象比喻來表現音樂形象的語言藝術。

2.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涵。體會詩中的情感和意境,體會作者對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鳴,把握人物形象和詩歌社會意義。

3. 能力目標:分析音樂描寫,激發學習詩歌的興趣,提高詩歌鑑賞能力

(三)教學重點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傳授給學生有效的鑑賞方法,學生才會舉一反三,逐步提高閲讀和鑑賞能力。針對此,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悟詩人高超的寫作技巧,包括明暗線結構、情景交融的特點,特別是對音樂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層次的描寫技巧。

(四)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樹立全新的詩歌鑑賞觀,提高詩歌鑑賞能力。

二. 學情介紹

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平常在教學中首先應考慮學生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和學習心理狀態。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二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積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應該沒有問題,可以在課前預習完成。但學生主要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的基礎上,沒有掌握系統的詩詞鑑賞方法。如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感受一篇融音樂、文學於一爐的抒情敍事詩是我重點思考的問題。我想只有讓學生反覆誦讀、相互交流和教師的適當引導才能彌補學生在鑑賞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 説教法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把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

轉變為獨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熱情參與、獨立解決問題。針對這個理念,本文我主要採用了“整體感知——局部研讀——綜合領悟——遷移提高”的教學方法,以教師教為主導,以學生學為主體,以誦讀、設疑、討論為主線,培養學生的閲讀和鑑賞能力。所以我覺得采用誦讀法和師生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比較適合。此外還要求學生在課前疏通字句,解決字詞問題。本文采用兩課時教學。

四、説教學方法和手段

學生畢竟沒有很高的文學和音樂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枯燥的傳授知識效果未必好,還應輔以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尤其是讓學生聽《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古樂,有利於學生對文章中的音樂有個感性的認識。

整體感知---局部研讀---綜合領悟---遷移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精讀(把握語氣、節奏、感情),通過提問設計、板書設計,師生討論分析等來掌握本詩的特點和思想情感,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學生畢竟沒有很高的文學和音樂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枯燥的傳授知識效果未必好,還應輔以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尤其是讓學生聽《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古樂,有利於學生對文章中的音樂有個感性的認識。

4 教學準備:五、教學準備:佈置學生課前預習任務,學生自讀課文,用圈點勾畫批註的讀書方法,梳理疑難字詞,理解詩歌大意,能順暢地朗誦課文。早讀檢查(包括:A、作家作品 B、寫作背景 C、掌握生字生詞 D、熟讀課文) 五、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琵琶曲《高山流水》讓學生進入情境,要求學生用心傾聽,感受曲中的感情。然後,利用知音傳説,引入新課——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伯牙的人擅長彈琴、作曲,他在漢陽江口彈琴時碰到子期在岸邊細細傾聽,並讚歎不絕。伯牙十分驚歎,這樣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麼會欣賞我的琴聲呢?他請子期上船,並問他:你喜歡聽我彈琴,我現在彈一曲,請你説出曲子內容。説罷,伯牙彈了起來。子期聽後説:妙極了!你彈出來的琴聲像巍峨的高山一樣,像流動的江水一樣。伯牙驚歎不已。從此,他們成了知心朋友,後人因此用“高山流水”來稱呼知音。被貶潯陽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時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藝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兩人在琴聲中相互理解,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歎。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寫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

兩千多年前,文人雅士俞伯牙,山野樵夫鍾子期,音樂將他們聯繫了起來,於是世上便流傳着知音的佳話;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又是音樂讓他們共同演繹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那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

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遭貶謫之後,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憐而信筆寫來的經典樂府《琵琶行》。

(二)讓學生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的感情基調和錄音的朗誦技巧,然後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回答問題:文章主要寫了幾個內容?

學生通過整理可以概括出:江頭送客聞琵琶,江上聆聽琵琶曲、歌女自訴身世苦、曲罷詩人傷遷謫、重聞琵琶青衫濕這樣五個內容。

(三)齊讀第二段,力爭背誦。

再次突出方法指導:大弦以下四句要快讀,情調輕快;間關兩句速度放慢,但要讀得流暢;冰泉以下四句是為高潮蓄勢,要稍微小聲讀;銀瓶以下四句寫樂曲高潮和終止,要讀的緊張熱烈,至“裂帛”戛然而止。達到有感情的朗誦的目的。

四、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採用小組討論方法概括琵琶女的藝術形象和思考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再由問題從全文看,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哪些句子能夠反映?這種心情又是如何引發的呢?

來引出作者孤寂傷感,淒涼落寞的心情。

白居易和琵琶女的對比

出自京都:自言本是京城女——我從去年辭帝京

才華出眾:名滿京都女藝人——才華橫溢大詩人

落魄失意:年老色衰嫁商人——直言相諫貶江州

因為白居易和琵琶女有類似的.遭遇,因此他才能從琵琶曲中聽出琵琶女的哀怨,以至淚濕青衫,發出感慨。從而得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文章主旨。

五、課後作業:流暢地背誦課文第二段 小組長監督 (這樣達到背誦的目的) 板書設計

琵琶女 白居易

京倡 京官

商婦——音樂——謫官

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主題)

我認為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直觀,既突出了詩歌的主題,又突出了明暗兩條線索的結構特點。有利於學生把握這篇課文的重點。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第二課時

主要是用小組討論和提問引導的方法來達到分析音樂描寫,激發學習詩歌的興趣,提高詩歌鑑賞能力的教學目的。

首先用問題直接導入新課程,

讀了本詩,我們恐怕更多的是對琵琶女的命運掬一把同情淚。確實,琵琶女的命運令世人感歎。但是,我們是否能夠從琵琶曲調的起伏變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變化的軌跡呢?下面請同學進行小組討論後選代表發言。 (説明:這一問使學生從全新的角度去體味音樂的藝術魅力。音樂的描寫已經超出了藝術欣賞的範疇,藴含着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運的揭示。讓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能夠大大調動學生的情趣,激發他們的興趣。 )

請思考回答“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時。”詩人白居易為何在一個素不相識的琵琶女面前淚灑青衫呢?

([説明]通過這樣一個問題,能夠使學生了解“淚”的深沉含義,從而進一步把握本詩思想感情的另一側面。)

詩歌往往少不了風物的描寫,同樣,本詩歌前後貫穿了幾處風物描寫的文字。這些風物有什麼作用呢?

([説明]設計這樣一問,能夠使學生明確,鑑賞詩歌一定不能忽視詩中風物描寫的文字,它們也是詩歌思想感情的載體。 )

[總體評説]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著名的詩歌,我在引導學生鑑賞時,沒有常式的詞句翻譯、結構梳理等,有意識地從新的角度設置問題,激發興趣,使學生讀得深入,讀得興濃。學生在獲得情感愉悦的同時,鑑賞力也確有明顯的提高。

課後作業:選擇一首你喜歡的歌,從歌詞、旋律等方面自選角度進行分析,寫出你喜歡的原因,字數不限。

(這一環節,既是對知識與能力目標的鞏固,也是學生表達與交流的一種方式,讓學生及時反饋鞏固新知識,學以致用。)

附板書設計:

琵琶行(並序) 白居易

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情

(我認為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概括了從三個方面去鑑賞這首詩歌詩的方法。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3

你們好!今天我要上的課是一節拼音拼讀遊戲課,拼音這門課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它將為入小學的漢字學習打下良好基礎,但同時也是一門比較枯燥乏味的課,幼兒學完以後掌握的怎麼樣,發音是否準確,是否掌握了拼讀方法都非常重要,至今我們已經學完了拼音課的內容,但孩子是否能熟練運用還是一個重要課題。

所以在整個課程學完以後能讓幼兒更好的鞏固所學知識,我準備了這節拼音拼讀遊戲課,以拼讀作為重點,讓幼兒在靈活多變的方式下反覆、熟練的拼讀各種音節,讓幼兒能非常牢固的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因此我採用了三種方法來上這節課:一、字母卡拼讀;二、漢字拼讀;三、實物拼讀。

開始部分:先進行復習總結學過的拼音內容分為三大類“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通過複習把這三大內容融到一起,從以下三種方式裏來讓幼兒熟練掌握拼音:

一、字母卡拼讀

1、教師先出示sheng、wang、jin、輕聲字母卡,拼讀之前先請幼兒説出兩音相拼的拼讀方法“前音輕短後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然後再拼讀。最後請幼兒説一説給拼音帶聲調的兒歌“a

要在把帽戴,a

要不在o、e戴,要是i、u一起來,誰在後邊給誰戴”。這樣小朋友會很清楚的戴在哪個字母的頭上。然後請幼兒拼讀帶聲調後的音節:“wèi、 shēng、wáng、jìn”。同樣用以上方法,出示第二組字母卡:huo、gai、jing、sui,帶聲調後成為“huǒ、gāi、jǐng、 suì,”然後請幼兒拼讀,教師隨時引導、糾正幼兒的發音。

2、以上是兩拼音節,幼兒掌握後過渡到三拼音節。

①教師分別出示字母卡,②幼兒朗讀

二、字卡拼讀:

1、教師出示漢字字卡:起、好、娃等讓幼兒看字卡、拼讀字卡的音節,集體或個人分別。

2、教師出示字卡組詞:翅膀、祖國、廣場、練習、困難、世界等字卡,請個別小朋友舉手起來拼讀。鍛鍊

幼兒發音的準確性,並能豐富幼兒詞彙,熟練掌握拼音的拼讀。(給予表揚)

通過以上兩種方法字母卡拼讀、字卡拼讀這兩種方法的融合,讓幼兒產生了濃厚的拼讀興趣,這時老師將進行下一步練習。

三、實物拼讀:

(用形象直觀的物品引起幼兒的拼讀興趣)教師分別出示實物:鐘錶、小水桶、文具盒、玩偶唐老鴨、花籃等,用實物調動幼兒的注意力及學習慾望,請幼兒拼讀各種實物的音節。(教師現場講評或示範)

能過以上三種方式的融合、靈活變換方式,讓幼兒在不同的方式下反覆拼讀音節,幼兒的`拼讀能力一定會增長很多,能為幼兒上小學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四、複習整體認讀音節

藍貓和小朋友們來到拼音王國,拼音王國裏還有一羣特殊的朋友,它們叫整體認讀音節:

1 出示整體認讀音節表:(開火車)

小朋友,我們一起來開小火車,看哪一列火車最先開到我們首都北京。 開火車時,其他孩子學着很輕很輕地發火車開動的“嗚——咔嚓、咔嚓”

請第一組開列車,先讀讀字音,再給它找個朋友。”誰説錯了,火車就停下。

師:“哪個修理員來幫着修理一下?”

選其他組的修理員修理(重讀),修理好了繼續開。

設計意圖:有利於營造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⑴同位的互相練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準確。

⑵指名同位賽讀。

⑶按順序能讀準確了,打亂順序能讀準確嗎?

出示小黑板,同位賽讀、指名讀

⑷按順序指名背、齊背整體認讀音節。

2、下面咱們來比一比誰的眼快:

找出下列音節中的整體認讀音節。

yi yuan ci yinɡ yuer yue a qi wu shi yanɡ zha ye yun zhi 指名到前面找,老師用“—”劃出。

四複習鞏固 過三關。小遊戲

藍貓和小朋友們遊玩拼音王國,拼音王遇到許多困難,請小朋友幫忙。 1、出示境圖,上面有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

在黑板上畫三個門,第一個門寫上聲母,第二個門寫上韻母,第三個門寫上整體認讀音節。

方法:把學生分六組正確背誦出門上的聲母、韻母或音節來闖關,最後比較,看誰能最快闖過三關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讓學生鞏固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

2、讀兒歌: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小黑板出示)同位的互相拼拼讀讀,看是哪首歌? tài yánɡ dānɡ kōnɡ zhào,

huā er duì wǒ xiào,

xiǎo niǎo shuō zǎo zǎo zǎo,

nǐ wai sh? me bai shànɡ xiǎo shū bāo?

3、齊唱這首歌。

4、把這首歌的內容畫下來,比一比誰畫的美。展示自己的畫。

貓和小朋友們告別拼音王國,他們又去冒險了,他們還會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五、教學特色

《語文課標》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本次設計旨在把活動與遊戲帶入課堂,寓教於樂,增強趣味性。我根據新課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努力創設一種輕鬆愉悦、民主和諧、師生交往互動的教學關係。以故事形式創設情境,以區分形近韻母、朗讀兒歌、動手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對枯燥的拼音複習感興趣,樂於學習,主動學習,達到鞏固拼音,培養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具體地説,就是以幫助藍貓為主導線,帶領學生去玩。讓學生帶複習拼音聲母、韻母及音節。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快樂地學習,達到“學與玩的結合”。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一夜的工作》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在陪同周總理審閲稿件時,目睹周總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頌了周總理不辭勞苦的工作精神和簡樸的生活作風,抒發了作者對總理無比崇敬和愛戴的思想感情。

二、説學生:

基於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的時代背景,學生對周總理生平知之甚少,通過電視、電影或書籍有一些感性認識也比較初淺。而對文章人物沒有一個很深的感情基礎是很難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學習時體會也不深刻。因此,豐富學生的課前感知,激發學生的情感對於學生理解本課尤為重要。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訓練重點和教材選編的意圖,以及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擬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課文內容,從周總理不辭勞苦的工作精神和簡樸的生活作風中感受周總理的偉大人格;

2、領悟本課用樸實無華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現人物高尚品質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根據學生的學情,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自主閲讀,理解總理工作勞苦,生活簡樸,從中感受周總理偉大人格,並在學習過程中領悟作者選用生活小事,平實的語言表現人物高尚品質的表達方法。教學難點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最後兩個自然段,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深化閲讀感受。

四、説教法

《一夜的工作》是一篇略讀課文,在其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所以我採用了“學——議——練”的教學模式,所謂“學”就是自學,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學;“議”就是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通過讀課文提出問題,並儘可能自己解決疑問,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動腦、動口、動手,獲得新知;“練”就是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五、説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

首先師生談話,學生彙報課前收集的總理生前的相關資料,初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然後教師自然導入:“讓我們跟着作者何其芳一起走近總理辦公室,感受一下他一夜工作的情形。”板書課題後對學生髮問:“看到題目,你產生了哪些疑問?”“這些問題你想怎麼解決?”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文本自主閲讀狀態。

(二)整體感知,讀中悟學

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然後在全班交流“通過讀書,你都讀懂了什麼?”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

(三)研析設問,精讀感悟

課標中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1、學生默讀課文,圈點批畫出令自己感動的地方,多讀幾遍,再和同座交流一下。

2、結合文章的重點內容每個小組給其他小組提出一個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問題。同時教師出示教學提示:

(1)請分組討論。(2)按照課文內容設計問題。(3)問題裏必須有“為什麼”或“怎麼樣”這兩個詞語

問題從學生中來,是學生關心的,是他們自己提出來的,這樣的問題更有吸引力,更有挑戰性。

3、全班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各自的問題,組內爭辯討論,教師進行相關的引導。

在這裏我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的選擇教學內容,同時又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如指導學生選擇有價值的問題——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不懂的,重要的,特別是有關理解,積累,運用語言方面的。尤其在學生的提問有偏頗時,更要發揮示範作用,也要提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與學生共同商討——“作者目睹了周總理一夜的工作之後,對自己説了什麼?想對全世界説什麼?把你想説的話寫在插圖旁邊。”另外在學生研討時,教師又出示了周總理1974年3月26至27日的工作日程表,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描繪的只是總理一夜的工作,其實每一天,每一個夜晚總理都是這樣不辭辛苦的工作的,進而使學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得以昇華。

4、讓學生選擇令自己感動的內容進行感情朗讀。

由於學生自選內容,自選形式,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所以就能體會到參與的樂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悦。

六、説板書設計

13、一夜的工作

工作 勞苦

生活 簡樸

我是從周總理的工作和生活兩個方面來設計板書的,這樣可以使學生一目瞭然地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到周總理不辭勞苦的工作精神和簡樸的生活作風。

七、説效果:

可以看到,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使學生對周總理的偉大人格有了深刻的認識。

以上只是我對這堂課的初步設計,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5

學習目標

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並從中獲得有益啟示。

瞭解新聞特點,複習記敍文六要素知識。

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材分析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由南陽的解放説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瞭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鬥志

重點難點

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從題材上抓住戰爭的主題,從遣詞造句上體會

準確精練的語言。

教具投影儀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

導入

(教師配樂朗誦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一詩,聲情並茂地導入課文)這首詩是為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而作,表現了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氣概。歷史告訴我們,中國革命的勝利是經過長期革命戰爭戰勝強大敵人取得的,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毛澤東為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親自撰寫的一篇新聞,題目是“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整體感知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教師檢查預習字詞情況,佈置思考題:

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説説新聞報道了什麼內容。

再讀課文,理清記敍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指出記敍的六要素也是新聞的要素)

精讀課文(可分讀、齊讀),具體説説新聞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報道渡江情況的?按什麼順序報道,為什麼?

學生讀課文後,分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三個思考題分別針對新聞結構的三部分:標題、導語、主體)

教師導學

(討論了以上三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要想迅速瞭解新聞的主要內容,就要看標題。要比較詳細地瞭解新聞的內容,就要看導語。要更為細緻地瞭解新聞的內容,就要看主體。

新聞的要素也是記敍的要素,只要把記敍的六個要素變成六個問題,閲讀的時候注意這六點,養成留意要素的習慣,再讀其他敍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內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師佈置思考題:

閲讀這則新聞後,你以為新聞具有怎樣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討論後明確:

新聞的作用,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

新聞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

新聞的寫法,主要是敍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新聞的特點,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報道及時、語言簡明準確。

拓展延伸

教師導學:要求學生快速默讀第二則新聞《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瞭解新聞內容。再讓學生運用前面所學的新聞知識學習第二則新聞,並提出思考題。

默讀第二則新聞,理清記敍的六要素。

運用所學的新聞知識具體分析第二則新聞,並説説兩則新聞在寫法上有哪些不同之處?

品味兩則新聞語言的特點,完成課後練習三。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學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師

就給予鼓勵。

教師小結

《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

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瞭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後的生活中去,用心體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蜜蜂引路》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訓練組的第二篇課文,課文中列寧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把不會説話的蜜蜂當作嚮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只是因為年代久遠,學生對列寧的瞭解不多,在教學中只是點到為止,沒做太多介紹。而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認為還是以識字教學和朗讀指導為主。

二、教學目標分析:

《蜜蜂引路》這篇課文我計劃用兩課時完成,剛才進行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我定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認讀生字、生詞,生字包括一類字、二類字共有10個。要做到所有學生會讀,能用自己掌握的識字方法分析、記憶生字,部分學生能做到口頭組詞、造句,這也是為第二課時的教學打基礎,生詞要會讀、會用,理解詞義。

第二個目標是正確、流利、有感悟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二年級作為第一學段,課程目標對閲讀教學提出要求: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教學目標是本課的重點,區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又是本課的一個難點。

第三個目標是領會列寧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這點需要學生能過課文的認知感悟自己完成。

三、教學方法分析:

這節課的`教學我儘量做到先學後教,讓學生有一個和文本對話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我主要運用了談話法和啟發法,教學中還安排了範讀環節,用到了示範法。

四、教具:

這節課我用了PPT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生字、詞及主要語句、段落最後又展示了課文插圖,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五、教學流程的設計:

這節課我主要安排了導入新課、朗讀感悟和課堂總結三個大環節。導入新課採用了開門見山的方式,簡潔明瞭,避免了拖沓、低效的課堂導入。朗讀感悟又分了初讀課文、朗讀指導、再讀質疑三個環節。初讀課文為了讓孩子們把課文讀通讀順,並識記生字、生詞,讀後對生字詞的掌握及朗讀課文作了檢查。在朗讀指導中主要完成了能過找近義詞、造句區別“常常”和“往常”的不同和對第三、四自然段的朗讀指導這兩個任務。指導第三自然段朗讀時,用圖畫把列寧邊走邊看邊想的過程呈現給了學生,因為句子比較長,學生讀起來可能會吃力,我又進行了範讀,再讓學生練習。第四自然段是能過分角色朗讀的形式進行指導,讓學生把養蜂人驚訝的語氣讀得更形象一些。隨後我又把孩子們帶到了課文中,提問:如果你是列寧,你能找到養蜂人嗎?誰能誇誇列寧?讓學生自己領悟列寧的善於觀察、思考,完成第三個教學目標。

最後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他們有個回味、梳理的過程,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六、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我是用文字、圖畫相結合的形式呈現的,力求給學生最直觀、形象的認知。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本節課是一年級上冊的一首兒歌,它從屬於識字系列,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27個生字的書寫,對漢字的意義,筆順規則的認識仍是初步的。這首兒歌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寫的是田野裏的豐收景象,下部分寫的是草原上的美麗風光。兒歌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但是由於學生已有識字量的限制,課文中大部分是生字,但學生能借助拼音很容易的完成誦讀任務。

二、説目標及重難點

本課的目標是: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借助音節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掌握新筆畫“撇點”。能按筆順在田字格里規範書寫本課生字。能準確認讀6個生字。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把兒歌讀正確,大體瞭解意思。

本課重點是學習要求所掌握的生字 ,理解詞義,兒歌意思、朗讀訓練,不是本課重點內容,不宜在這些方面過多花費時間和精力,以免沖淡重點內容的教學。本課應會認讀9個生字,其中“女、牛、羊”三個字要能按筆順規則去寫,並以此為載體培養書寫能力和良好的書寫習慣。

本課難點之一是“女”的寫法,初步寫這個字,學生往往不能寫端正,而是半躺或全躺在紙上,難點之二是對“田野、豐收”兩個詞的理解。

三、説教學思路

本課教學分為三部分:解課題----讀兒歌----學生字

(一) 解課題:這部分完成兩項任務,一是理解“田野、豐收”兩個詞語的意思,一是順勢導入新課。一年級學生剛入學不久,他們知識經驗還很少,還處於較低的具體形象乃至直觀動作思維階段,所以在理解這兩個詞時,我從學生生活經驗入手,藉助直觀形象的圖片,順勢引出“田野、豐收”同時板出課題,進入新課。

(二) 讀兒歌:重點在讀中認識生字,並讓學生體會喜洋洋的語氣。兒歌淺顯易懂,先讓學生自己藉助拼音讀,然後指名讀,再借助文中插圖讓學生指指田野和擦和草原理解詞語,並播放草原圖片,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

(三) 學生字:先讓生通過生字表獨立認讀,也是對學生讀拼音能力的訓練,通過動手圈,培養生眼手口心各種感官的並用的能力,為激發興趣,我開展遊戲,在遊戲中強化對三個重點字的認識,調動積極性。對詞語處理注重從認字開始就豐富學生詞語積累,豐富詞彙量。在書上課後3個詞的基礎上,我又把草原、男男女女、山山水水也摘錄出來和生一起讀。並根據結構讓生練寫同樣形式的詞,讓生感悟詞的構成形式。在寫中,充分發揮田字格的作用,讓生認真觀察範字的起筆和收筆位置,把字寫漂亮。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