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化學説課稿範文集合7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本文已影響2.62W人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化學説課稿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推薦】化學説課稿範文集合7篇

化學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式》是在學生學習了元素符號,原子結構之後化學內容的延續,它包括“化學式反映物質的組成,如何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共分為2個課時,如何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是學生已學習了元素符號書寫知識的基礎上,繼續對化學用語內容進一步地認識學習,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工具,掌握好化學用語是學好化學的前提,化合物化學式的書寫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又為後面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做鋪墊,可見學好這一課題的內容的重要性,它是化學用語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化學用語的學習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要正確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物質發生化學反應過程,必須在較好地掌握化學式書寫的基礎上,用化學式來表示參加反應的各物質,以及各物質之間量的關係。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和《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化學式表示物質的組成,能説出化學式的概念。

{2}熟記常見元素的化合價。

{3}能利用化合價推寫物質的化學式,掌握一些簡單化學式的書寫步驟及注意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師的講解、指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多練來完成。

3、情態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化學式的書寫,激發學習興趣,培養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

三、説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對教材認識,學生的情況,確定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物質化學式的正確書寫

重點的依據:作為開始學習化學用語,學生學習上感到困難,學好這部分內容,才能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教學難點:利用化合價書寫化學式

難點的依據:由於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確定,化合價法則,學生對教材內容不夠透徹,覺得比較抽象。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學和學法上談談。

四、説學法

學習內容較為抽象,學生學習氣氛不夠活躍,情況雖不樂觀,但作為知識傳授的主導者,教與學是教師和學生的平等互動,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儘量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讓學生愛聽、愛看、愛做、愛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好化學知識的情感,在化學式書寫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進行指導顯示→示範與模仿→知道理解與應用→矯正→熟練書寫,從而讓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

五、説教法

在教學中根據我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好勝的心理},求學意識和課標的要求,採用師生互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自主式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我獲得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參與意識、主體意識、創新意識和能力,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教師要為學生創設適合於他們參與交往的民主、和諧、自由、安全的課堂氛圍。

六、説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本節內容的連接性、條理性,教學中儘可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導入新課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導入,化學式是全世界一致認同的表示物質的化學符號,國際通用,藉此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它正確表示物質的組成,是物質組成情況的真實反映,不同物質有不同的組成,則有不同的化學式,例:氧氣O2、碳C、二氧化碳CO2、氧化鎂MgO氯化鈉NaC1

由學生觀察提出質疑:什麼是化學式?

{提問}這些物質的化學式是如何確定的,為什麼這樣書寫。

指導學生閲讀教材,一些物質的組成與化學式,聯想和啟示,交流通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

{提問}{一}、什麼是單質?單質化學式怎樣書寫

固態非金屬單質:一般用元素符號表示

氣態非金屬單質:一般在元素符號右下

{小結}單質化學式的書寫

角標2{稀有氣體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

金屬:一般用元素符號表示

{小結昇華}一般氣體成雙對,稀、固、金是單個

{鞏固練習}1、分別寫出單質、鐵、鈉、硫、磷、氦氣、氖氣、氫氣、氮氣的化學式。

由學生上台板演,師生共同矯正和認可。

{提問}什麼是化合物,我們已經學習過哪些化合物,請説出它們的化學式。

{設問}你知道這些物質的化學式是如何書寫出來的嗎?我們先來明確一下化合價的概念。

總結: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個數比,在化學上用“化合價”來表示原子之間相互化合的數目

指導學生閲讀教材P83識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為了強化學生的識記,對學生進行元素化合價數值表示方法跟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方法比較。

例:正、負數的寫法:在化合物中{1}鈉的化合價為+1,氧的化合價為-2

{2}鈉離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標為1+,氧離子帶兩個負電荷標為2-

位置的標法:在化合物中,化合價正負數值標在元素符號正上方,例:Na、O

在離子所帶的電荷中,正負數值標在元素符號右上角,數值為1時省略,例:NA+、O2-

{二}、化合物的化學式書寫方法——根據化合價法則來寫化學式

1、一般是正價元素{或原子團}寫在左邊,負價元素{或原子團}寫在右邊。

2、在金屬氧化物中,金屬元素一般呈正價,非金屬顯負價,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呈-2價,氫元素一般呈+1價,在單質分子裏,元素的化合價為零。

3、在化合物中,各種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化合價法則}。

以例題為例,指導學生書寫化學式,具體步驟為:

以書寫氧化鋁化學式為例:

1、寫化學式時,正價寫在左邊,負價寫在右邊,如A1、O

2、查出所需元素的化合價,例A1、O

3、根據化合物中化合價代數和等於零,確定原子個數{2個A1原子,3個O原子}

4、寫出氧化鋁的化學式:AI2O3

{小結}根據化合價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課依據如下口訣:要寫化學式,先標化合價,約成互質數,後在交叉。

[模仿]比照老師的講解,要求學生寫出五氧化二磷的化學式:

在學生的練習中提出問題,相互討論。

{説明}化學式只能表示實際存在的物質的組成,只有化合價實際存在時才有意義,不能根據化合價等於零的原則憑空臆造,隨意書寫化學式。

鞏固練習:寫出一氧化碳、氧化鐵、氯化亞鐵、硫酸銅、碳酸鈣的化學式{學生在書寫時容易出錯}

{各組派一名學生進行參賽,進行對組及對學生本人的評價}

佈置作業:

持續學習題:化合物的化學式會寫了,在已知的化學式中能標出各組成元素的化合價嗎?該物質的名稱如何?

{小結歸納}:單質化學式寫法,化合物化學式的書寫步驟。

板書設計

二、如何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

固態非金屬單質:一般用元素符號表示

氣態非金屬單質:一般在元素符號右下

1、單質化學式的書寫

角標2{稀有氣體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

金屬:一般用元素符號表示

2、化合物化學式的書寫 氧化物、“氧右”

由金屬與非金屬組成的化合物“金左、非右”

化學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內容、地位及其作用

説課內容:人教版必修①《引言》第一課時。

課程標準指出:“高中化學課程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影響,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引言(也稱前言、序言或概述),學術論著的開頭部分,一般説明全書的主旨和內容等。引言課即第一節課,不要求學生掌握多少知識,旨在為學生打開學習化學知識的大門,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一節成功的引言課將對學生的終身學習產生積極而持久的影響,引言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為叩開高中化學殿堂的大門,奏響學生化學知識的樂章,精心設計了以“大話西遊“為主題的入學第一節課。

2、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認識實驗是研究化學的重要手段;

②瞭解化學研究的目的與學習化學的方法;

③認識co2、H2o既可以滅火也可以生火。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通過觀看影像視頻、閲讀相關資料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②通過教師講解、課堂討論使學生領悟學習化學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使學生擺脱愚昧和無知,抵制迷信和偽科學,提高科學素養;

②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教學重難點:

重點: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

難點:領悟化學學習的意義。

二、學法分析

學生經過初三一年化學課的學習,已具備了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和認識化學問題的能力,也初步瞭解了化學學科基本的學習方法。但是由於學習時間短,普遍缺乏對化學知識的理性與系統認識,學習方法往往也不成熟,但都具有好奇、好問等較為原始的學習興趣。引言教學就是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將學生這些原始的動力轉化為持久、穩定的學習動機。並且教學以學生暑假生活為接口,玩中學,學中玩,自然過渡,開展學習,學生容易接受。

三、教法分析

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搜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內容,緊密聯繫生活實際,通過親身體驗使學生產生認同和共鳴。學生對《西遊記》電視劇的喜歡,源於對刺激感知系統的動作畫面與離奇的故事情節有較大興趣,表現出對孫悟空英雄式人物的崇拜。如何讓學生這種直覺興趣轉化為間接興趣,暫時興趣向持久興趣發展,此時就要有意識加以引導:將神話與現實自然結合,使科學知識走下高高的殿堂,讓英雄人物回到人們中間。

看電視-讀原著-做實驗,大話西遊,用學生熟知又模糊的材料逐漸產生並形成一條清晰的'認知線索,把學生一步一步引入化學學科的大門。同時,自然科學人文化,體現了“大教育”的新觀念與新思想,無論學生將來向何方向發展都將終身受益。

四、教學程序

1、切身交流,拉近師生之間距離。

新生入學第一節課師生第一次見面,相互問候後一句“大家暑假都做了些什麼?”像認識了很久的朋友一樣,不經意間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2、看電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播放《西遊記》電視片段:孫悟空騰雲駕霧、上天入水、七十二變,精彩的畫面充分刺激學生的感知系統,在興奮與激動之中拉開序幕。

3、讀原著,培養學生探究慾望。

讓學生朗誦原著片段(“《西遊記》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部分內容),為後面評西遊打好基礎。板書大話西遊,吊起學生胃口。在驚訝與不解中順利過渡。

4、三評西遊,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一評西遊,談古論今,神話變現實,化學顯實力。

要點簡介:《西遊記》是一部古代神話小説,按現代觀點來看,就是一部科幻小説。它源於對當時的一些自然現象的不解,從而衍生出對生命與生活的一種嚮往:長生不老,上天入水,呼風喚雨……如今這些嚮往很多都變成了現實:延年益壽、航天潛水、人工降雨……這些粗看起來是以物理為主體或以生物醫藥為主導的科學,但其核心作用是取決於新型材料與化學物質,而這些新型材料與化學物質都是在化學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化學實驗進行合成或研製。

二評西遊,談爐論器,仙丹成毒藥,化學明道理。

要點簡介:最早化學在中國,化學起源於煉丹,煉丹從客觀促進了藥物化學的發展。用現在觀點來看太上老君的八卦爐就是一個化學反應儀器,煉丹過程就是一個化學反應過程。但煉丹違背了科學道理。通過高温最後得到的物質一定重金屬或是其氧化物,所謂的“丹”非但不能醫治百病,長生不老,反而大多數都是有毒物質。即使是佛祖高僧坐化焚酌所得到的“舍利子”實際上也就是僧者體內的結石。當然,我們不能用現在的觀點來嘲笑古人,正是他們的犧牲與嘗試才為我們積下了寶貴的經驗。

由此,順勢提出三個問題,層層遞進,啟發思考,揭示出科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化學實驗史:

你知道嗎?催動人類迅速進化的因素是什麼?是從生食到熟食,是火!

你知道嗎?推動電器工業迅猛發展,通訊技術普及,使人們的生活發生根本性改變的元素是什麼?是半導體,是硅!

你知道嗎?返回航天飛船的外體,既耐高温又有高強度還近乎絕熱的材料是什麼嗎?是一種新型合成物質,是陶瓷!

三評西遊,談悟空論英雄,太空何起居?化學揭神祕。

要點簡介:由孫悟空到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從影視偶像到現實英雄,航天英雄本身就是對學生最好的激勵。英雄起居探祕。通過二氧化碳和水滅火、生火現場實驗,使學生思維上有銜接,同時認知上有衝突。

附:課堂實錄(片斷):

[老師]進一步引問:你們還知道嗎?我國現代的孫悟空——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等在天上的生活起居怎樣?太空艙內的氧氣怎樣補充?產生的二氧化碳怎樣處理?

[學生]異口同聲:帶氧氣瓶,……

[老師]引導思考:壓縮的氧氣需要很笨重的鋼瓶存放,無疑會增加飛船的重量,能否有其它的方法呢?

[學生]交頭接耳,欲言不語。

[老師]轉移話題:我們先看一個實驗!

(先簡要介紹講台上放置的水與二氧化碳,隨即在放有砂子的兩個燒杯中分別點燃一團棉花)提出問題:怎樣將火滅熄?

[學生]胸有成竹:加水!加二氧化碳!

[老師]分別在兩個燒杯中倒入水與二氧化碳,火熄滅。

[學生]興奮、滿足。

[老師](舉出一個試劑瓶)介紹:我這裏有一種黃色物質,請大家看:

[老師]演示:取出少量黃色粉末用棉花包住,放在蒸發皿中,用滴管滴水。

[學生]當看到棉花起火燃燒時,不解,起鬨。

[老師]再演示:又取出少量黃色粉末用棉花包住,放在裝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

[學生]開始屏住呼吸,當看到棉花又起火燃燒時,驚訝,喊叫。

[老師](稍停頓)提問:這兩個現象説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熱烈:反應,放熱,有氧氣生成,達到棉花的着火點,……

[老師]鼓勵並引深:同學們都説得很

對。那麼,是什麼反應生成o2的呢?

[學生]齊答:有水,二氧化碳!

[老師]肯定並深入:對!這就解決了我們宇航員的呼吸問題。這種黃色粉末叫過氧化鈉。

多媒體展示並講解原理:

初中,同學們已經知道:營養終端的能量物質是葡萄糖。反應產生了氧氣又吸收了二氧化碳,既解決了呼吸問題又消除了污染。這樣,使學生體驗了化學的神密色彩,又使學生的化學知識得以擴充。引導觀察氧氣的消耗與來源,揭開太空起居的神祕面紗、欣賞平衡的美妙。

5、迴歸教材,介紹化學學習方法。

迴歸教材,強化高中化學學科特點;介紹高中化學課程結構;介紹我校化學學習六字學習法——記憶、理解、聯繫。記憶是基礎,理解是關鍵,聯繫是目的。聯繫就是要養成一個隨時將身邊所發生的一些現象與自己所學的知識結合起來思考的習慣。學以致用,用以促學,詮釋了科學學習與科學發展的真諦,符合新課程理念。

6、佈置作業,釋放學生蓬勃激情。

故事得以延伸,思維得以發展,興趣得以提升,作業釋放激情。

指導學生自學引言,結合本節課所學寫一則體會:如神奇的化學,我眼中的化學等,題目自擬、字數不限。

以上六個環節以評西遊、論英雄為核心,通過三評西遊,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整堂課表面在與學生大話西遊、崇拜英雄,實則無時不在滲透化學學習的意義,一明一暗,張揚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達到了觸動與震撼學生心靈的效果。

五、板書設計

板書動態生成,附其中一個班最終呈現結果:

六、教學反思

1、教師的引領作用得到充分展示。

新課程理念的貫徹與體現主要靠老師,而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實施主要還是應該在課堂。帶領學生步入科學的殿堂,這是老師的責任。是帶領學生參觀,還是引領學生髮現,與其説是教學技術,更應該是教學理念的問題。走進教室先調查瞭解學生,從假期學生所喜歡的活動繼續並過渡,抓住學生感興趣的也是最嚮往的航天航空,從神話引入,轉到現實,使學生認識到化學還如此重要!銜接流暢自然,達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產生了“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靈活處理教材,體現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型教材觀。

2、學生的情緒心理產生極大震動。

新課標的理念是以人為本,課程呈現方式是以社會生活背景為線索、以實驗探究為中心,在這一節課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雖然整節課是以老師的講述與演示為主,但學生也有充分的參與,特別是思維的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反應從開始“這是什麼課?”到“激動,似大悟”到最後“興奮,尖叫”,從課堂學生的情緒與變化來看,所有的學生都不同程度地產生了心靈的觸動、意識的重視、行為的動作。

3、我們的思考:

作為引言課,我們不能單純評價內容是否超綱,學生是否都能完全接受,或者量化學生已經掌握了多少具體知識點來衡量課堂效果,而使學生能產生心靈的碰撞,能形成學習的原動力,誘導或促使學生去自覺學習、主動學習,這才是新課標最核心的理念。當然學生學習的熱情需要繼續維護,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繼續摸索加以鞏固。

化學説課稿 篇3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一、學情分析

在九年級之前,大部分學生在小學自然課裏和課外已斷斷續續地接觸到一些物質的性質和化學反應,對化學已有一定的興趣,對初中化學將要學習的內容很好奇。但對於究竟什麼是化學,化學研究的內容是什麼還是一片空白。對物質的觀念和有待建立。也有一些瞭解過少量化學知識的學生有一種錯覺:感覺化學學習很淺,只需要記一記就行了,還有部分學生畏懼理科,對作為理科的化學有一定的畏懼心理。

二、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的第一節課,也是整個化學學習的啟蒙課,因此在整個教材中佔有特殊的地位。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一開始就喜歡化學,認識到化學的真正價值,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和遠景動機,對學生學習的整個環節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⒉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知道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

⑵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主動探究,討論交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慾望;培養學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渴望瞭解化學的情感。②體會化學與人類進步及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認識化學的價值。

⒊教學重點:激發學習興趣,感受化學之美與化學的價值。

重點的突出:根據九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設臵問題情景,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問題中去想象,在實驗中去探求,在價值中去感受。這更好的激發了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渴望進一步學習的願望。

⒋教學難點:化學真正價值的認識

難點的突破:通過創設教學情景、發揮九年級學生聯想力豐富和活躍的優勢,使學生在如同身臨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學的價值,再在學生已知的基礎上引出化學新的作用。選擇豐富的色彩和歷史圖片、引導學生完成從新奇到萌發出喜歡化學再到渴望學習化學、學好化學的心理歷程。不僅使學生初步瞭解了化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學習化學的方法,而且通過此過程,大大降低了學生對化學的神祕和畏懼心理。使學生在豐富的感官和思維刺激中展開想象的翅膀。

三、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心理需求,使在興趣激發過程中學生由被動變主動,在教學中採用相互合作,交流討論,師生互動,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化學的價值和學習化學的樂趣。

四、學習方法

採用從學生身邊熟悉生活事例中提煉出的問題,在回答過程中參與、發現、討論歸納等方法。通過化學史和實驗探究中的發現感受化學學習的各方面價值。

五、教學過程設計

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演示實驗以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

⑴魔棒點燈:用玻璃棒先後蘸取濃硫酸和高錳酸鉀粉末,反應後將酒精燈點燃;

⑵滴水點火:將淡黃色的過氧化鈉用脱脂棉包好放在石棉網上,用滴管滴水後棉花燃燒;

⑶雪球燃燒:用藥匙取些固體酒精放在蒸發皿中,用火柴點燃。

這三個實驗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相違背,學生的興趣會被激發起來。 ⒉播放錄像,引起學生對化學的求知慾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課件:化學使世界變得絢麗多彩、神舟六號上天、隔水透氣的鳥籠等資料,然後提出問題:飛船的外殼具有什麼樣的優點?製作鳥籠的材料有什麼樣的特點等。學生討論回答,這樣會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慾望,從而會對化學感興趣。

⒊歸納總結

針對學生的討論發言,教師歸納總結化學的研究對象,揭祕化學的本質。 ⒋指導學生自學,瞭解化學的發展簡史。

學生自讀教材2-4頁,並在老師引導下歸納概括化學發展的幾個階段,大屏幕展示,學生描述。從而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並學會如何提綱挈領的概括,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⒌互動交流,瞭解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

展示課前蒐集的有關化學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發揮的作用,教師進行補充和總結。然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從而可以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⒍拓展研究

指導學生閲讀課文綠色化學部分,使學生了解什麼是綠色化學及其特點,從而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⒎課堂小結

今天是我們學習化學的第一節課,大家已經認識到了化學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化學這門新學科要研究的內容,從今往後大家要對身邊的物質有一個新的認識,站在化學的角度觀察你所熟悉的事物。在今後的學習中希望每一位同學和老師一起走進神祕有趣的化學世界。

六、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充分體驗到了化學的奇妙,萌發出渴望親近化學、進一步學習化學的願望和情感,感受到化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感受到化學對世界影響的普遍和深遠。為學生的後繼學習打開了良好的開端,奠定了堅實的心理基礎,基本實現了激發最大多數學生遠景動機的作用。

七、板書設計

緒言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一、化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二、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

三、綠色化學——環境美好化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課題3 走進化學實驗室

【教學內容分析】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生在參與了課題2中的兩個探究活動後,對化學實驗的重要性已有初步的親身體驗,此時,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走進化學實驗室,是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的。

從內容上看,本課題共由兩部分組成:認識常見儀器和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在知識展現然後引導學生進行藥品的取用、加熱和洗滌儀器等基本操作訓練。教材沒有采用單純的基本操作訓練的方法,而是結合具體實驗和“活動與探究”等,引導學生在實驗和探究過程中,瞭解加熱等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方法,並在現象明顯的實驗過程中進行基本操作訓練,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情分析】 我所教的兩個班級學生學習基礎、習慣有較大的差異,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剛接觸化學,對化學實驗充滿興趣,不僅樂於觀察實驗更願意親自動手來做。由於學生們學習的熱情都很高,所以課堂教學上應該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如何規範操作,為今後的化學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嚴謹的科學態度、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2)掌握常見儀器的名稱和使用方法,能進行藥品的取用、加熱、洗滌儀器等基本實驗操作。過程與方法:(1)通過基本操作的學習,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

(2)通過教師演示、學生演示、學生互教互學等方法,掌握規範的操作方法,初步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有關實驗的觀察、操作,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2)通過化學實驗操作的學習過程,發展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

【設計思路】依據新課程教學理念,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親歷過程,在親歷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做科學”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本課題是初中科學探究和化學實驗的啟蒙,它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參觀實驗室、討論、活動與探究中必須給足學生時間和空間。從已有經驗出發,指導學生按“走進實驗室——觀察儀器及環境——識別儀器,説出名稱——瞭解用途——動手操作——親歷與體悟”的策略學習。而教師的教學策略是:三維目標有效整合是通過“倒醬油”“吸取鋼筆水”等學生熟悉的生活常識鋪墊,引導全體學生參與課堂的“活動與探究”,在動手中動腦,提出問題,分析研討,體悟遵守實驗室規則和實驗規範的重要性來實現;突出重點的方法是採用課前實驗、課中實驗,課後實驗來學習和鞏固三個主要實驗所涉及到的基本操作方法;突破難點的方法是引導學生可從生活實例、從其他學科知識、從交通法規、還可從人的生存必須遵紀守法等多種角度來談,從而認識遵守實驗室規則和實驗規範的重要性。最後,通過做家庭小實驗鞏固基本操作,並要求學生能清晰的認識基本操作是科學探究的基礎,遵守實驗室規則和實驗規範是科學探究的保障。

本課題共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採用開放式實物教學法。先請實驗員介紹實驗室有關危險藥品的放臵、實驗室配臵的滅火器、黃沙桶等安全知識和措施,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先在儀器、設備、藥品櫃上貼上有關名稱、性質和用途的標籤,然後組織學生參觀,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這些儀器,以減少有些學生對實驗的恐懼感。 第二課時採用教師演示、學生演示、學生互教互學的方法,讓學生熟練和規範地掌握藥品的取用、

加熱和洗滌儀器等基本操作技能。

課題1 空氣

我將從“教學理念”、“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流程”、“教學創意”五個方面來進行説課。

一、依據課標説理念

本課題主要採用問題探究來設計教學,始終貫穿“設臵主題──分析思考──實驗探究──總結交流”的教學流程,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依據學情説教材

《空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的課題一。空氣對學生來説是一種非常熟悉的氣體,學生在過去的學習及日常生活積累中,對空氣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但都顯得比較零碎,不夠深入。學生已經瞭解空氣佔據空間,空氣有質量、能流動,空氣裏有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等,這些都為本課的學習打下了有利的基礎,而本課是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空氣的成分,由於初中生抽象思維能力、科學實驗探究能力較弱,因此在教學過程教師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培養科學探究能力。教材選擇以空氣為主題,開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是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

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通過學習“走進化學世界”,對學習化學有了基本的瞭解,體會到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本單元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種物質,本節內容引導學生先從宏觀上認識空氣的組成、空氣的用途、空氣的發現史等,為課題二和課題三從宏觀上研究氧氣的性質和製取奠定基礎,同時也為第三單元從微觀上學習水、分子和原子做了鋪墊,所以,本節內容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既是對於以前的知識是一種補充和完善,又是對以後的知識則起着鋪墊的作用,是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座橋樑。通過對它的認識和了解,可以順利的引導學生進入化學世界來探索物質的奧祕。

⒉結構特點

這一節內容包括三個小標題:“認識空氣的組成”、“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保護空氣”。這三部分內容相互密切聯繫,並逐步深入,因此,內容的安排上既沒有與小學科學課中的知識重複,又以此為基礎拓展深入,表面上平行的三個小標題,在結構上有着遞進的關係。

根據教材及課程標準,我將本節的內容分為二課時,下面我就第一課時“空氣的組成”的教學設計進行説明。

⒊教學目標

根據科學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實際情況,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

⑴認識身邊最常見的物質──空氣,並瞭解空氣的組成;

⑵能從生活經驗出發,對空氣的成分進行合理的推測,並能利用教師提供的簡單儀器和藥品,對空氣的成分進行科學的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初步學會簡單的實驗設計、學會觀察實驗現象並加以描述,對相關實驗現象能給出合理的解釋。

過程與方法

⑴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方法,在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探究過程中,能提出問題,並設計簡單實驗解決問題;

⑵初步學會用觀察、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並從實驗信息中得出科學的結論; ⑶在探究過程中,能主動與人交流、討論,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保持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索欲,進一步發展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⑵初步樹立科學的物質觀,科學的看待科學家的實驗過程及結論;

⑶逐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

⑷發展善於合作、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

重點:空氣的組成,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難點:通過實驗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儀器、藥品:測定空氣成分的實驗裝臵、水槽、塑料瓶、紅磷、水、火柴,蠟燭、木條、注射器、石灰水。

三、創設情景説策略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選擇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保證。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大力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科學學習方法,要求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他們的終生髮展奠定基礎。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本節課我主要採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法,重視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討論。使學生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主動參與課堂,在親歷探究的體驗和感覺中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以培養學生勇於創新、敢於進取的科學探究精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重視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注重體現教與學合理的運行機制,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和發展技能的目的。

四、立足互動説流程

引入課題→探究1:證明空氣的存在→探究2:探討空氣成分(包括:空氣中有哪些物質;科學家探索空氣成分的歷史與評價等)→探究3:測定空氣中氧

化學説課稿 篇4

【教科書分析】

本課題位於人教版選修4第二章第四節,主要涉及用焓變與熵變作為化學反應進行方向的判據,在科學視野欄目中給出了吉布斯自由能的判定式,其知識屬於化學反應原理範疇。由於焓變和熵變對高中生來説屬於難度較大的內容,因此教科書在知識的深度上進行了適度把握,並在編排順序上做了相應考慮,將本節課題放在本章的最後一節。另外,為了幫助學生將新的知識吸納到原有認知框架中,教科書設計的實例是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出發。然而教科書在本節中沒有設計編寫相應的實驗,學生難以利用直觀鮮明的實驗現象促進相應概念的理解。

【學情分析】

從本學科縱向維度上看,學生學習本課題時,已經掌握了化學反應的焓變等有關內容,同時也具備了對化學反應從能量、速率、限度等維度研究的思想。本課題聯繫以上知識,提出了研究化學反應的另一個維度——方向(自發與非自發)問題,並利用焓變判據和熵變判據綜合對化學反應的自發做出判斷。由於熵及“熵增原理”內容較抽象、陌生度較高,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引入實際生活中體現“熵增原理”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現象,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認知的感性材料,有利於學生在學習時對熵變和熵增做出一般性地常規探討,並且創造了學生充分發揮思維能力和交流能力的空間。

在科學方法的學習上,作為高二理科生,對常見的科學方法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對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也有一定的體驗。為了延伸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瞭解以及科學方法的學習,本課題的科學探究中引入“證明法”與“證偽法”,在交替使用二者的同時讓學生了解科學探究中的“證明”與“證偽”方法及其對結果作出相應合理正確的解釋。

另一方面,當代社會中的環境保護問題與低碳生活也時刻影響着學生,他們已經初步建立起了環境保護與節約資源的意識。本課題通過體驗活動發展學生相關認知與情感,強化了從基本化學原理角度看待社會問題的意識,促進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有利於化學反應的自發進行,但△H<0不是判斷反應自發的唯一標誌。

2、知道△s>0有利於化學反應的自發進行,但不是判斷反應自發的唯一標誌。

3、知道化學反應的是否自發同時取決於△H和△s兩個因素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1、體驗“化學實驗”與“角色扮演”的.活動過程,在活動中觀察、描述、分析、推理和判斷現象與結論。

2、瞭解科學探究方法中的重要手段——“證偽”和“證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逐步形成從科學原理的角度認識身邊事物和變化的世界觀。

2、基於“熵增原理”的類比,體驗環境保護與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學習內容分析】

學習內容是本課題教學實施中的主體部分,結合已經確立的教學目標,以人教版化學選修4教科書為藍本,本着“源於教科書但不拘泥於教科書,用教科書教”的原則,選擇主要學習內容。基於學生對化學反應的方向問題(即化學反應是否自發)認識的缺乏,教學設計中引入一些物理變化的過程來幫助學生聯想和構建關於自發過程的典型特徵,結合焓變與熵變從實驗探究中分析影響化學反應是否自發的影響因素。在探究焓變和熵變因素的影響過程中引入“證明”與“證偽”的科學探究方法,豐富科學探究的手段。最後,結合“熵增原理”與“體驗活動”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並結合當下環境保護與低碳生活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實現在化學教學中的環境教育,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主要教學內容

(教學重難點)

教法分析

學法分析

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教學重點)

1、演示法:視頻建立感性認知

2、討論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設

3、探究法:實驗證明或證偽

4、討論法:得出探究結論

利用推理和歸納的分析方法,結合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瞭解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教學難點)

1、演示法:活動建立感性認知

2、講授法:介紹熵變概念

3、討論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設

4、探究法:實驗證明或證偽

5、討論法:得出探究結論

利用歸納和演繹的邏輯分析方法,利用常見的化學反應和物理變化,學習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熵變與環境保護

(教學重點)

1、活動體驗法:角色扮演

2、討論法:環境保護與低碳生活或的必要性

從體驗活動中感受熵增原理的簡單應用,進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生活觀。

【教學流程】

1情境體驗、引入課題

由生活常識引入自發與非自發過程(視頻播放:破鏡重圓、覆水難收)

2認識概念、明確任務

自發過程的定義,學習任務:研究化學變化中的自發過程的特徵

3體驗活動、引發思考(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進行的影響)

水從高處自發流向低處的過程中什麼物理量發生了變化?

4探究一: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4、1引出探究、建立假設

探究一:能量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假設一:化學變化的自發過程應表現為放出能量,即:△H<0

4、2方法引導、證明證偽

問題:如何驗證這個假設是否成立?

方法引導一:證明:科學研究中,要證明一個假設成立,就是證明凡符合假設的所有情況都能得出結論。(一般為窮舉法)

證明:例舉大量支持假設的實例(4—5個)

結論:假設一可以成立嗎?(設計之初是希望學生做出肯定的回答,進而通過產生衝突引出“證偽法”,但實際教學中學生能力很強,通過獨立思辯做出了否定回答,認為舉出反例即可推翻假設,即直接可將“證偽法”引出。)

方法引導二:更能體現科學本質特徵的方法:“證偽”

證偽:要證明一個假設不成立,只需舉出一個反例即可。

證偽探究:利用所給試劑Ba(oH)2(s)、NH4cl(s)設計一個實驗證偽假設一。

4、3彙報結果、得出結論

彙報結果

探究結論

“證偽”實驗説明:化學反應的自發過程並不是必須表現為放出能量,即△H<0不是判斷反應自發的唯一標誌。

“證明”實驗説明:雖然很多實例支持了假設,但不能為假設的成立提供的確鑿證據。同時,證明的過程其實是在實踐中積累了經驗,即△H<0有利於化學反應的自發進行。

5體驗活動、引發思考(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進行的影響)

火柴棒的散落

6概念支架、例舉經驗

介紹熵及熵增原理,舉出常見的“熵增原理”的實例

7探究二: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7、1引出探究、建立假設

探究二:混亂程度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假設二:化學變化的自發過程應表現為混亂度增加,即:△s>0

7、2頭腦風暴、自主探究

任選證明實驗或證偽實驗

試劑:cacl2(aq)、H2so4(aq)、Na2co3(aq)

書寫化學反應式並説出證明或證偽的理由。

7、3彙報結果、得出結論

探究結論

“證明”實驗説明:△s>0有利於化學反應的自發進行

“證偽”實驗説明:△s>0不是判斷反應自發的唯一標誌

8演示實驗、整合結論

熱冰實驗

整合結論:

化學反應的自發過程同時受△s和△H的影響。

△s>0與△H<0都是有利於化學反應的自發進行。

二者因素影響趨勢相同時:

△s>0、△H<0,反應自發;

△s<0、△h>0,反應非自反;

二者因素影響趨勢不同時:

反應是否自發取決於△s和△H哪種影響更大

9體驗活動、拓展思考

熵與環境保護

體驗活動:混亂的製造者與整理者

拓展思考: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所耗費……

1、從“熵增原理”的角度思考人類社會的發展道路的選擇。

2、從“熵增原理”的角度思考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收集比起來,何者難度更大,思考為什麼要提倡“低碳生活”。

【板書設計】

化學世界中的自發過程

一、焓變對自發過程的影響

二、熵變對自發過程的影響

結論:

△s>0、△H<0,反應自發;

△s<0、△h>0,反應非自反;

【教學反思】

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本節課較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的預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初步形成了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基本認識,能夠了解熵變及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同時,通過一系列的課堂體驗活動,學生深刻感受到熵增原理對實際生產生活的指導意義,進而建立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同時,通過“證明”和“證偽”的科學探究讓學生體會科學探究的豐富內涵,進一步認識科學本質特徵。但在具體教學環節中如何掌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如何在課標的基礎上合理地選擇與組織內容,應根據不同的學情與教學環境做出相應的處理。

化學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本節內容選自全日制高級中學化學課本必修第一冊第五章(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第二節。主要內容包括:原子序數和週期性的概念;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與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週期性變化。以及瞭解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等幾個部分。並認識元素性質的週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週期性變化的結果,從而理解元素週期律的實質。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屬基礎理論知識範疇,不僅是本書的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重點。在教材安排上,它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不僅對學過的鹼金屬‘鹵素等主族元素作了規律性的總結,也為即將學習的元素週期表和氧族元素等律後元素的學習奠定了理論知識基礎。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同學們才真正打開了運用基礎理論知識系統性的學習元素及其性質的科學大門。

3教材目標

(一)知識目標:(1).使學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和元素主要化合價與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週期性變化;

(2).認識元素性質的週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週期性變化的結果,從而理解元素週期律的實質。

(3).瞭解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情感目標:熱愛、理解對規律探討的科學家

(二)能力目標:進行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觀點教育:量變引起質變。通過元素週期律的推出及運用,初步培養學生抽象歸納以及演繹推理能力;在學習中提高自學能力和閲讀能力

(三)德育目標:結合元素週期律的學習,使學生樹立由量變到質變以及“客觀事物本來是相互聯繫的和具有內部規律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從週期律的導出,培養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以及探求知識、不斷進取的優良品質。

4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核外電子排布與金屬性、非金屬性的週期性變化;元素週期律的實質

難點:金屬性、非金屬性的週期性變化

二.教學方法:

1方法:誘思探究法──通過自學、討論、對比、實驗、設疑等方式誘導學生思考、觀察、分析、歸納、推理、探究。採用探索發現和遷移類比。思考討論,分析講解,探索規律,總結歸納,理解實質。結合週期律的推出,使學生初步掌握從大量的`事實和數據中分析總結規律、透過現象看本質、宏觀與微觀相互轉化等科學抽象方法。

2.教具:投影儀、膠片。

實驗用品:試管、酒精燈、膠頭滴管、鎂帶、砂布、鋁片、蒸餾水、酚酞試液、1mol/L鹽酸、1mol/LAlCl3溶液、3mol/L硫酸、6mol/LNaOH溶液、培養皿

三學情分析:

本節內容具有基礎理論知識的特點,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較多,且較為抽象,理論性‘聯繫性較強。知識點之間環環相扣,學生容易混淆。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使學生能條理清晰,有邏輯的予以掌握。另一方面,本節課所使用的資料及實驗等比較多。本節課因為有演示實驗,也是本章的第一次實驗,根據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講授此課並不會顯得十分枯燥,但本節內容的目的是在實驗驗證的基礎上來幫助學生鞏固和理解元素週期律的實質的。若教師引導不好,往往易使實驗起到喧賓奪主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講授本節內容時,一定要注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其既動手練習,又動腦思考,從而激活他們的思維,使其認識上升到認知的高度,並鍛鍊他們的抽象思維推理能力。因此,教師應注意合理安排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正確引導學生。指導他們刪繁就簡,學會舉一反三,更輕鬆有效的學習。

四教學過程

1.原子序數和週期性的概念的學習;運用生動的比喻-時鐘記時引出週期性的概念:這種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現象,就稱為週期性。原子序數的學習則通過學習自學,歸納得出。

2.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的學習。通過投影,展示表格等直觀材料引導學生依次思考.隨着原子序數的遞增:

(1)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2)原子半徑;

(3)最高正價和負價;呈現怎樣規律性的變化?請學生總結並得出結論,教師予以糾正和補充。最後小結得出:隨着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電子排布、原子半徑和化合價均呈現出週期性的變化。

3.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週期性變化。以及瞭解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等幾個部分。

(1)通過複習鹼金屬元素與鹵素,引導學生回憶並得到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

(2)演示實驗A組鈉、鎂與水的反應。實驗B組鎂、鋁與鹽酸的反應鎂鋁6mol/L鹽酸學生做實驗。根據判斷依據得出結論金屬活動性順序:Na>Mg>Al再推廣展開到橫行縱列行與行之間,最終得出結論元素的金屬性也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現出週期性的變化。元素非金屬性則通過對錶5-8的分析,通過學生與教師的共同探討,得出結論元素的金屬性也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現出週期性的變化。

(3)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的學習,通過概念的類比引出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可由酸性氧化物和鹼性氧化物的概念類比引出。

4.思考元素週期律的實質並小結。得出結論元素性質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呈現出週期性的變化。這個規律叫元素週期律。是核外電子排布週期性變化的必然結果。這就是元素週期律的實質。

五學生學習方法:

觀察法,分析法,推理歸納法。

六反饋練習(投影)

化學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苯”是人教版化學新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苯是一種重要和化工原料,又是芳香烴中最簡單,最重要,最基本的物質所以它在在高中化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是學習簡單有機物烷烴、烯烴的延伸,為以後選修教材中苯系物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使烴的知識更加全面和系統。 ?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苯的物理性質,理解苯分子的結構,掌握苯的化學性質; 2.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結構─性質─用途”關係的認識。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資料閲讀、觀察實驗、分析事實、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苯的結構和性質。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通過苯的凱庫勒式的發現過程,養成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品質。 ?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苯的結構特點。苯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苯的結構特點。 二、學情分析

學生知識基礎:學生通過學習甲烷和乙烯的內容,基本能夠掌握飽和烴和不飽和烴在結構和性質上的.差異及各自的特徵反應,並可以運用各自的特徵反應鑑別兩種物質。

1

學生技能基礎:學生有能力推測苯的結構及性質,在教師的引導下設計簡單實驗並操作驗證假設是否成立。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 【教法分析】

在學習苯結構採用直觀式教學,在苯結構確定和性質學習方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採用啟發式教學。同時採用學案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自主學習。? 【學法分析】

通過複習烷烴和烯烴性質,在熟悉飽和烴和不飽和烴的特徵反應,為新課的學習打好基礎。學生通過閲讀苯的發現史,並採用實驗探究瞭解苯的結構和性質,同時採用學案引導學習苯結構和性質的的特殊性。 四、教學過程

2

五、板書設計

來自石油和煤的基本化工原料—苯

一、苯的發現 二、苯的結構

三、苯的性質 1、物理性質

2、化學性質 (1)可燃性 (2)取代反應 (3)加成反應

化學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地位與作用:

本節選自高中化學人教版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的第二章第二節,是化學反應原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就全章內容來看,既是第一節化學反應速率的理論延伸,也是第三節化學平衡的研究基礎,起着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2、教材處理:

○1為了加強學生自主探究,一改教材邊實驗邊理論的方式,採用先理論猜想後實驗驗證的科學發現的次序,使實驗的開放性更強,方案均由學生設計。

○2為了使現象對比更明顯,增加caco3和不同濃度鹽酸反應的實驗。

二、學情分析

1、已有的知識:

○1必修2中,學生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存在一定的感性認識;

○2在本冊緒言中學習了碰撞理論相關知識。

2、已具備的能力:

○1學生初步具備簡單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能力,能夠合作完成實驗探究;

○2具備一定的觀察、分析、質疑和表達能力。

3、可能遇到困難:

○1抽象思維還不成熟,困惑於宏觀現象的`微觀解釋,尤其是壓強對速率的影響;

○2對實驗方案的選擇和評價,缺乏多角度的綜合分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初步運用碰撞理論解釋濃度、壓強、温度和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自主設計實驗方案,探究外界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聯繫舊知-提出問題-理論猜想-實驗驗證-現實應用”的科學發現方法來學習化學反應速率;

○2通過設計方案-動手實驗-交流討論-自評互評,掌握對比法、控制變量法、定性實驗方案選擇原則等科學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在操作、觀察、討論、聯繫的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體會化學對生產生活的重要性;

○2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及創新、求實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實驗探究濃度、壓強、温度和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教學難點:實驗方案的選擇與評價;壓強及催化劑對化學速率的影響。

四、教法學法

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法、直觀教具法、視頻動畫法

學習方法:探究發現法、討論交流法、對比評價法。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動畫導入-討論猜想-學生拼圖-深入講解-實驗探究-自評互評-應用思考

在任務驅使下,經過討論,學生拼圖思維容量很大,能帶給學生一次認知飛躍,而實驗驗證將迎來認知上的又一次飛躍,自評互評則把整堂課推向高潮,現實應用則使學生產生言猶未盡的感覺,把進一步探究留到了課後。整個過程重現了“聯繫舊知-提出問題-理論猜想-實驗驗證-現實應用”的科學發現方法。

【導入】通過動畫演示,複習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等舊知識,思考討論:

化學反應速率與單位體積反應物分子總數、活化分子百分數、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數、單位時間單位體積內有效碰撞次數之間的邏輯關係?

【任務一】碰撞理論。

請學生根據討論結果完成拼圖。

進而思考:影響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它們(碰撞概率、內能、反應路徑、攪拌、接觸面積、濃度、壓強、電弧、温度、超聲波、放射線、光輻射、強磁場、催化劑)之間的邏輯關係?組織討論並通過完成拼圖展示討論成果。

教學中預先準備好一些因素(濃度、壓強、温度、催化劑)的動畫講解,針對學生出現問題的因素,有選擇地進行動畫演示。例如上課時,我發現很多學生對催化劑的影響不是太清楚,就播放了動畫。又針對壓強影響的多樣性,我播放了壓強的的影響,並藉助圖例,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啟發學生得出壓強對速率

影響的關鍵所在。

【任務二】實驗探究

任務:用實驗法探究濃度、温度、催化劑等因素如何影響反應速率。

試劑:大理石,1mol/L鹽酸,0.01mol/LKmno4,熱水,冰水,0.1mol/LH2c2o4,0.2mol/LH2c2o4,0.1mol/L鹽酸,0.1mol/LNa2s2o3,5%H2o2,0.1mol/Lcuso4,0.1mol/Lfecl3溶液,mno2粉末

分組實驗:組織各小組“明確任務—瞭解試劑—設計方案—小組分工—進行探究—交流彙報(強調從所控制的變量、方案、依據的現象、結論、微觀解釋五個方面進行彙報)-自評互評”。如此開放的實驗設計,有利於學生髮散思維的訓練,往往能得到多種設計方案,教師再加以恰當引導,引發認知衝突,為實驗方案的選擇與評價提供了平台。

例如:探究濃度影響時,有小組提出用硫代硫酸鈉和鹽酸反應,先後用0.1mol/L的鹽酸和1mol/L的鹽酸,對比生成沉澱所需的時間。

立即就有學生提出不同看法,認為兩組同時操作,更省時間,對比性也更強。

這時我對同時操作予以了肯定,並啟發學生思考:兩隻試管現象差異大嗎?對比真的很明顯嗎?從節約時間和現象對比考慮,還有沒有其它更好的方案?

這時有人提出,他們小組選擇用大理石和濃度不同的鹽酸反應,控制的變量也是鹽酸的濃度。

又有小組又提出質疑:變量唯一嗎?如何控制兩組實驗大理石顆粒大小一致?應該選用Kmno4和H2c2o4……

有小組反駁:Kmno4和H2c2o4反應速率太慢,浪費時間,現象對比也不如大理石和鹽酸的明顯……

這樣,學生在爭辯中,掌握了知識的同時,收穫了對比法、控制變量法和定性實驗方案選擇等科學方法。

【練習】設置目的:第一題針對實驗結論,第二題針對碰撞理論,第三題節選自今年新課標高考題,檢驗學生對控制變量法的理解。

【結課】請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體會。

以當地景觀本溪水洞結課,有關人士建議限制日遊客數量的原因何在?速率的影響因素在生產生活中還有那些重要應用?作為課後作業。

六、板書設計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